般 若~感悟 沉浸 催眠療心坊 Prajna / The Highest Wisdom

般 若~感悟 沉浸 催眠療心坊    Prajna / The Highest Wisdom Hypnosis- inner healing 身心靈療癒 催眠療癒 無論妳是內心有許多的困惑來此尋求解答或是帶著探索自我的心來體驗療癒催眠,
~般若~感謝你給自己了解自我內在的機會,也感謝你讓~般若~陪伴你一同進入潛意識,療解自己與自我的過往和解~

每週的讀書會是我們相聚的美麗時光有每週固定上線的你還有有時間就上線的你我們都一起攜手同行著!謝謝你,我靈魂的家人們😊
11/15/2025

每週的讀書會是我們相聚的美麗時光
有每週固定上線的你
還有有時間就上線的你

我們都一起攜手同行著!
謝謝你,我靈魂的家人們😊

般若~療心坊的靈魂家人們,早安、午安、晚安。昨天看見一則短視頻,引發了強烈內在觸動,想與大家分享。葉海洋——一個女身男意,是女兒也是兒子,是四個孩子的媽也是四個孩子的爸。📍影片逐字稿(保留原文)葉海洋-與母親和孩子在日本料理店,母親點了活烏...
11/05/2025

般若~療心坊的靈魂家人們,
早安、午安、晚安。

昨天看見一則短視頻,引發了強烈內在觸動,想與大家分享。

葉海洋——一個女身男意,是女兒也是兒子,是四個孩子的媽也是四個孩子的爸。

📍影片逐字稿(保留原文)

葉海洋-與母親和孩子在日本料理店,母親點了活烏賊生魚片

孩子看見活的烏賊生魚片它的腳還在輕微顫動,八歲孩子哭了!

孩子看見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個還在疼痛的生命,那一刻我忽然間明白,慈悲並不是被教出來的,是靈魂自發的一種震動,他的眼淚是覺知的開始

我們一同坐在飯桌上,卻在各自的生命軌跡中看見了再不同世界的我們
我尊重母親的選擇,但也看見孩子的悲憫,因為那是他靈魂覺醒的開始

我愛我的母親,不會因為我自己的成長與覺悟,去站在道德的高台上去審視他

我相信信仰的意義從來不是約束他人,而是讓人更懂得謙卑、慈悲、與理解

這一餐不只是一次旅途的體驗,更是一場信仰的練習,
練習在愛中不評判,
在慈悲中不執著,
練習與不同的靈魂同桌而坐仍舊心懷平和,
世間一切因果,
自有其序
你可以心生慈悲,
但也要學會不被悲傷吞歿,
真正的信仰是懂得看見一切,
又溫柔的放下

⋯⋯⋯⋯⋯⋯⋯⋯⋯

🌿 般若~的內在覺察

這段故事像一道柔軟的光,照進了我近期在板橋贊境時的內在風景。

孩子的眼淚,不是脆弱,而是靈魂對生命的敏感。
他沒有被教導過慈悲,卻自然為生命顫動。
那不是道德教育,而是良知在被喚醒。

那一刻,我被提醒:

覺知不是用來審判世界,而是用來校準自己的心。

這件事讓我重新反思:
當我看見不同的行為與價值碰撞時,
我是否依然能保持寬度與柔軟?

在贊境中,我看見插隊、爭搶、鑽轎底、截緣、混亂、喧鬧……
表面失序,背後卻是每個靈魂在不同階段的修煉與需求。

真正的修行不是要求世界符合我心中的秩序,
而是確認——外在混亂時,我的內在是否依然清明?

能否在不同頻率共存的場合中,仍然穩、清、柔、不執?

自以為「懂得更多、看得更深」,
是否也不過是換了外衣的自我優越?

孩子提醒我——
覺醒不是拔劍,而是放下那把劍。

慈悲不是干預,
而是看見而不傷害。

信仰不是用來規範他人,
而是鍛鍊自己在混亂中仍能清明、謙卑與安定。

那天,我重新對自己說:

願我擁有心生慈悲的能力,
也具備不被悲憫淹沒的力量;
願我能看見人性的複雜與差異,
仍能溫柔地放下。



留一個問題,給正在閱讀的你:
當你面對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為時,你的第一反應是理解、修正,還是評判?

—若你願意,也可以在心中安靜回答。

【信仰 × 自省|柔軟而清明的看見】這幾天,再次跟著媽祖婆走入人間百態。看見了人性裡,那些因投射而生的「自以為是」,也照見了自己仍需調整、仍待轉化的「自以為是」。修行不是讓立場更硬,而是讓心更柔軟,能更真實地看見。信自己堅持立場,是一條路;...
11/02/2025

【信仰 × 自省|柔軟而清明的看見】

這幾天,再次跟著媽祖婆走入人間百態。
看見了人性裡,那些因投射而生的「自以為是」,
也照見了自己仍需調整、仍待轉化的「自以為是」。

修行不是讓立場更硬,
而是讓心更柔軟,能更真實地看見。

信自己堅持立場,是一條路;
同理尊重他人,是另一條路
而成熟的信仰,
是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與安然,
找到心的柔軟。

很多時候,對與錯並非絕對,
多半只是——
「你不情」與「我不願」的交會。

許多堅持,也往往是
「你的執」與「我的著」的映照。

今天看到一句話:
「當信仰沒有自省,最終只剩熱鬧。」

而我心裡浮現的是——

✨ 信仰缺了自省,會迷失方向;
✨ 信仰帶著自省,處處皆是提醒與光。

願我們不只是在信仰中尋求力量,
而是願意在信仰裡回望自己。

在每一次自省裡,
讓心更明亮、更踏實,
更接近我們想成為的樣子。

#白沙屯媽祖板橋贊境
#北七強 #北七強的圖很溫暖有力量

般若~療心坊的靈魂家人們早安、午安、晚安老師今天剛到廈門,目前廈門催眠療程已全部預約額滿, 廈門課程日期也已排定,24日(五)7pm理所當然顯化-(額滿)25日(六)9:30 單缽靜心 25日(六)7Pm 感知場域能量 (3個名額)26日(...
10/20/2025

般若~療心坊的靈魂家人們
早安、午安、晚安

老師今天剛到廈門,
目前廈門催眠療程已全部預約額滿,
廈門課程日期也已排定,

24日(五)7pm理所當然顯化-(額滿)

25日(六)9:30 單缽靜心
25日(六)7Pm 感知場域能量 (3個名額)

26日(日) 9-12 歸屬的力量能量場域
————————-

11月3-11月20 台灣
11月20- 12月3 溫哥華
⋯⋯⋯⋯⋯⋯

般若~療心坊 (台灣11月)
開放預約催眠療程及課程日期

催眠療程(11月3日-11月19)

3號(ㄧ) 已預約 現場- 嘉義
4號(二)已預約 現場- 嘉義
7號(五)
9號(日)已預約 現場- 台北

⋯⋯⋯⋯⋯⋯
12 號 (三)已預約 現場- 台北
13號 (四)已預約 現場- 台北
14號 (五)已預約 現場- 台北
15號 (六)已預約 現場- 台北

⋯⋯⋯⋯⋯⋯

17號 (ㄧ) 未開放
18號 (二)未開放
19號 (三) 未開發

⋯⋯⋯⋯⋯⋯

課程
8號 (六)9:30-12:30 理所當然的顯化
8號 (六)2:00-4:30 感知能量場域
8號 (六)5:30-8:30 水晶能量手串

小班制 - 單缽靜心 (日期另定)

16號 (日) 9:30-12:00 五感靜心冥想
16號 (日) 1:30- 5點 歸屬的力量能量場域

謝謝你來,謝謝你依約而來。不錯,你因守約而來。不過,你還是可以不來。你本可以決定不來。不過你卻決定來到這裡,在此約定的時刻,於此約定的地點,以便此書可以交到你手上,謝謝你!沒有任何事是巧合,一切都是因你我的靈魂計畫而來! #與神對話
10/17/2025

謝謝你來,謝謝你依約而來。
不錯,你因守約而來。
不過,你還是可以不來。
你本可以決定不來。
不過你卻決定來到這裡,
在此約定的時刻,
於此約定的地點,
以便此書可以交到你手上,
謝謝你!

沒有任何事是巧合,
一切都是因你我的靈魂計畫而來!

#與神對話

你不是沒事,而是「情緒麻木」這在許多催眠個案中能清楚看到!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JQFBs6ZD/?mibextid=wwXIfr
10/15/2025

你不是沒事,而是「情緒麻木」
這在許多催眠個案中能清楚看到!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JQFBs6ZD/?mibextid=wwXIfr

情緒麻木 - 當情緒被關掉,世界也跟著變灰了

有時在診間和憂鬱症患者聊時,有些人會靜靜地說:「我現在好像不再那麼悲傷了,可是也沒什麼感覺了。」

這樣的「沒感覺」,不是裝的,更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大腦保護機制。這種狀態有一個名字,叫做「情緒麻木」(emotional blunting) - 就像大腦的情緒開關被暫時關掉,讓人對快樂與痛苦都失去了反應。

2025年發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的研究就提醒我們這個現象,憂鬱症的康復過程,不應只看「負向情緒」是否減少,更該關注「正向情緒」是否回來。研究團隊回顧了近五十年來針對憂鬱症患者的長期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的研究都忽略了「快樂、滿足、平靜」這些正向情緒的變化,只記錄悲傷和焦慮的起伏。

這就像治病只量體溫,不量心跳。
病人或許退燒了,但心臟可能還沒真正動起來。

快樂的回來,其實是一場全身的復原

研究中提到,大約有八成的憂鬱症研究使用了「生態瞬時評估」(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也就是用手機或電子日記記錄每天多次的情緒變化。這些資料顯示,當一個人的正向情緒下降,不只是心情變低落,連身體的節奏都會被拉走。

呼吸變淺、睡不好、免疫力下降、腦內多巴胺(Dopamine)與血清素(Serotonin)分泌減少,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快樂不只是心理現象,而是全身的生理反應。

而當正向情緒慢慢回來的時候,身體也會開始變化。睡得比較沉、走路變輕鬆、聲音變溫柔、表情有了光。那是身體重新與大腦對話的時刻,代表內在的生命力正在恢復。

所以我常對病人說:「有一天,當您突然覺得風有味道、食物變好吃、想去走走,那就是身體在告訴您,復原開始了。」

從「沒感覺」到「有感覺」,需要練習,也需要等待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憂鬱症的藥物控制得好,快樂就會自己回來。但研究指出,抗憂鬱藥物雖能降低痛苦,卻也可能讓情緒變得平淡。這並非副作用,而是一種神經保護的暫時機制。
身體在修復,但情緒的線路還沒重新接上。

那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不要急著「恢復快樂」,而是先「恢復感覺」。

每天給自己三次「情緒點名」:早上起床、中午、晚上睡前,問自己一句:「我現在感覺到什麼?」
不管答案是空白、緊繃、疲倦、還是平靜,都沒關係。這樣的練習,能讓大腦的情緒迴路重新啟動,逐漸建立感受力。

另外,我也鼓勵病人做「感官復健」。
吃飯時慢慢嚐味道、聽音樂時閉眼、散步時注意風的方向。當我們喚醒味覺、聽覺、觸覺,大腦報酬系統的多巴胺神經元就會被激活,這就是正向情緒的生理基礎。
別小看這些小事,它們比藥物更能幫助情緒復原。

讓快樂回家的五感路線

在這篇研究裡,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提醒我們:快樂的恢復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瞬間。
我們可以透過生活習慣,協助這個過程加速。

每天曬十五分鐘的陽光,會讓腦內的血清素穩定。
規律的運動,會促進多巴胺釋放。
簡單的社交互動,例如問候朋友、跟店員聊幾句,都能刺激催產素,帶來安全感。
而這些微小的生理變化,會慢慢累積成一種「想再活一次」的力量。

快樂不是來自外在,而是神經系統被重新點亮的結果。當我們願意用身體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觀察情緒,大腦就會慢慢學會回應,讓喜悅有機會再次進來。

情緒的康復,才是人生真正的康復

我常說,憂鬱症的康復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走出黑暗」,第二階段是「看見光」。
前者是醫療的責任,後者是生活的功課。

正向情緒的恢復,不只是心理上的「變好」,而是一個深層的神經修復歷程。當我們能重新體會美食的香氣、音樂的節奏、陽光的溫度,代表大腦的報酬系統與情緒網路又重新接上了。
而這樣的「能感覺」本身,就是健康的象徵。

如果您正經歷憂鬱、焦慮,或是單純覺得人生變得「無味」,請不要責怪自己。
這不是懶散、不是想太多,而是您的神經系統還在復原。請給它時間,也給自己機會。

有一天,當您突然覺得一杯咖啡特別香、一首老歌聽起來特別動人,那一刻,就是情緒麻木融化的開始。那不是小事,那是生命回來的聲音。

參考資料:
Tracking positive emotions in the course of adult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032725018294

0927-1004、1006-1007T🌿【1008.一份溫暖的愛】原本計劃在這個屬於自己的特別日子裡,繼續進災區幫忙。但走過這十天,我決定——👉 今天,留給自己一個完整的休息日。接下來的,就放心交給大家了。這十天,謝謝所有同行的夥伴,我們...
10/08/2025

0927-1004、1006-1007T

🌿【1008.一份溫暖的愛】

原本計劃在這個屬於自己的特別日子裡,
繼續進災區幫忙。
但走過這十天,我決定——
👉 今天,留給自己一個完整的休息日。
接下來的,就放心交給大家了。

這十天,謝謝所有同行的夥伴,
我們一起,用心、用力、用愛,守護這片土地。

🚐 謝謝 9/30、10/4兩位熱心的計程車司機大哥,
在我搭錯公車時,毫不猶豫地送我到車站。

🤝 謝謝 10/2 那位路邊的小哥哥,
在我錯過公車時,主動停車讓我搭上。

🏥 謝謝署東醫院急診的醫生與護士,
在我手痛麻時,迅速協助處理,替我止痛解麻,讓我安心。

⛑️ 謝謝急救站的醫護人員,
在我被釘子刺到的第一時間,冷靜確認並細心檢查,確定無大礙,讓我能安心繼續投入。

🚜 謝謝山貓與怪手大哥們,
主動留下聯絡資料,讓我們清理時能立即銜接。

🚛 謝謝小蜜蜂、卡車與軍車的夥伴們,
一次次的接力載送,讓我每一趟都能準時趕上火車。

🧰 謝謝兩位板模小哥的專業協助,
讓我在清水溝時能偷個小懶 😅

💚 謝謝映佳妹妹,再次特地前來,還幫我帶上許多必需品。

🏡 謝謝民宿隔壁房的姐姐,
退房時默默留下消毒水與防蚊液與小夜燈,無聲卻溫柔。

🌱 謝謝光復的每一個人,
讓我在這十天裡,深刻感受到最真實、最溫暖,也最無私的愛。

——
今天的暫停,並非離場,
而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繼續愛這片土地、愛這裡的人。
也是讓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同步靈魂的腳步。

🎂 在這個屬於我的生日,也想把心中的願望,輕輕說出來:
1️⃣ 失蹤者能在這一週快速被找到。
2️⃣ 所有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平安健康。
3️⃣ 願這份在泥濘與汗水中萌芽的愛與溫暖,能持續在每個人心裡,發芽、蔓延。

願我們都能帶著這份愛與溫暖,繼續前行。

#用這愛的溫度代替分化
#災區志工日記 #感謝有你們
#這片土地值得被愛 #1008屬於自己的日子 #生日願望
#生日願望是理所當然愛我的我愛的一直幸福平安快樂

🌿【1008 · A Warm Kind of Love】

Sept 27 – Oct 4, Oct 6–7 (T)

Originally, I had planned to spend this special day of mine continuing volunteer work in the disaster area.
But after these ten intense days, I made a different decision—
👉 Today, I’m giving myself a full day of rest.
From here on, I’ll leave the rest in everyone’s capable hands.

Over these ten days, I am deeply grateful to every companion who walked alongside me.
Together, we’ve poured our hearts, our strength, and our love into protecting this land.

🚐 Thank you to the two kind taxi drivers on 9/30 and 10/4,
who, when I took the wrong bus, didn’t hesitate to drive me all the way to the station.

🤝 Thank you to the young man on 10/2,
who stopped his car to pick me up after I missed the bus.

🏥 Thank you to the doctors and nurses at the emergency room of Shudong Hospital,
who quickly treated my numb and painful hand, relieving the pain and putting me at ease.

⛑️ Thank you to the first-aid medical team,
who calmly examined my injury right after I got a small prick from a nail, carefully checking to make sure it wasn’t serious—allowing me to continue volunteering with peace of mind.

🚜 Thank you to the excavator operators,
who left their contact information so we could coordinate efficiently during cleanup work.

🚛 Thank you to the “Little Bees,” the truck drivers, and the military teams,
who transported us again and again so I could catch every train on time.

🧰 Thank you to the two formwork guys for their professional help,
which allowed me to sneak in a tiny break while clearing out the drainage 😅.

💚 Thank you to Ying-Jia,
who came all the way again and brought me many essential supplies.

🏡 Thank you to the lady staying in the neighboring room at the guesthouse,
who quietly left disinfectant, mosquito repellent, and a small nightlight when she checked out—such a silent yet gentle act of kindness.

🌱 And thank you to everyone in Guangfu.
In these ten days, I’ve felt the most genuine, warm, and selfless love.

——
Today’s pause is not a retreat.
It’s simply choosing to love this land and its people in another way,
and allowing my body and mind to move in sync with my soul.

🎂 On my birthday, I also want to gently share my wishes:
1️⃣ May the missing persons be found safely this week.
2️⃣ May everyone on this land stay safe and healthy.
3️⃣ May the love and warmth that sprouted in the mud and sweat continue to grow and spread in everyone’s hearts.

May we all carry this love and warmth forward together.




Many of my friends overseas — including those in Vancouver, Canada — have recently seen my Facebook posts and curiously ...
10/02/2025

Many of my friends overseas — including those in Vancouver, Canada — have recently seen my Facebook posts and curiously asked:
“What happened in Taiwan?”

Let me explain clearly.

On September 22, a typhoon brushed past the coast of Taiwan. It didn’t make landfall, but it brought an enormous amount of rainfall.
As a result, the Mataian Creek barrier lake in Hualien overflowed, and massive floods rushed into Guangfu Township, causing severe damage to homes and communities.

Since September 27, I’ve been volunteering in the disaster area.
I’m not a hero — I simply believe that having a safe, dry place to sleep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he wind and rain is a true blessing.
I just want to help the residents regain that sense of safety and everyday life.

My work in the disaster zone is humble but meaningful.
It was my first time ever using a round shovel, but I picked one up and
🧹 shoveled out the thick layers of mud inside people’s homes,
so their living spaces could be restored to something more livable.

Many residents have lost almost everything, with only the structure of their houses remaining.
So every volunteer shares the same simple wish:
👉 to help families return home as soon as possible,
👉 to let them cook meals, make tea, and watch TV again,
👉 to bring back those simple yet precious everyday moments.

Right now, I commute daily from Taitung, where I’m currently on a spiritual retreat, to the disaster zone.
I decided to use the money I originally planned to donate to cover my transportation costs, so I could personally contribute my time and effort on the ground.

❤️ Taking real action to care for the people of this land.

很多在國外的朋友,包括我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洋人朋友們,最近看到我臉書的動態,都好奇地問:「台灣發生什麼事了?」
我在這裡一次跟大家說清楚。

在 9月22日,有一個颱風從台灣外圍掠過,並沒有正面登陸,但卻帶來了極大量的雨水。
位於花蓮的「馬太鞍溪堰塞湖」因為水量暴漲而溢流,大量洪水湧入花蓮縣光復鄉,造成嚴重的災情與房屋受損。

我從 9月27日 開始進入災區擔任志工。
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只是覺得,能有一個安全、不必擔心風吹日曬、能安心入睡的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我想幫助他們,重新找回那份安全感與生活感。

在災區,我的工作很樸實但重要:
從未真正使用過圓鍬的我
🧹 拿起圓鍬,清理屋內厚重的淤泥,讓家園能夠恢復基本空間。

許多居民幾乎失去了一切,僅剩下房子的結構。
所以所有志工的心願,其實都很單純:
👉 希望他們能早日回到自己的家,
👉 可以煮飯、泡茶、看看電視,
👉 重新擁有這些最簡單、最珍貴的日常幸福。

目前,我每天從台東(我的閉關場地)往返災區。
我把原本要捐出去的錢,改成用來支付交通費,讓自己可以親自投入災區,盡一份實際的力量。

用實際行動愛這片土地上的人❤️

# 用實際行動愛這片土地

10/01/2025

27號就起在這裡的般若~

🧭【災區真相|來現場,你真的會被需要】

29號,我們投入 25~30人力,只為清理一戶民宅的「一樓」。
歷時 8小時,終於——「看到地板」。

這一刻,沒有人歡呼,只有深深的喘息。
因為我們清楚知道:
👉 這只是漫長重建的起點。

30號,中正路 ,前後約50人,看影片就知道

📌 這不是戶外教學。
📌 這不是網美拍照景點。
📌 更不是誰的舞台秀。



🚸【重要提醒|不建議攜帶孩子】

目前災區進入 中~重度區域清理階段,現場環境艱困,真心不建議帶孩子
• 大量粉塵與污泥
• 缺乏遮蔽即可坐地方
• 地面藏有釘子、玻璃碎片
高溫、悶熱、不通風
• 污泥中混有腐敗食物與污染物

👉 這不是一場「體驗營」,這是真實的災後現場。
👉 安全與效率,必須被放在第一順位。



🧰【這裡,是他人的傷痛現場

我們踩在的每一攤泥水,不只是泥水。
那是生命的碎片,是家園的殘骸,是正在等待重新站起來的現場。



💥【如果你願意來,現場真的需要你】

✔ 這裡沒有華麗的舞台
✔ 也不需要做作的姿態
✔ 但需要一雙願意「真正出力」的手

你會被需要。
你也會深刻地感受到——
什麼叫「腳踏實地」的力量。



#災區真相 #缺人力 #真實現場 #請用心走進災區
#腳踏實地 #救災現場倫理 #光復需要你我

真實的存在著!這不是戶外教學。不是拍照的網紅景點,更不是誰的舞台秀。這裡,是他人的傷痛。是失去家園、失去財產、失去親人的地方。當你說「進入災區」,請先看看自己的鞋子是否乾淨如初。若沒有沾上一點泥水,也許你從未真正走進這片破碎的大地。請別將他...
09/28/2025

真實的存在著!

這不是戶外教學。
不是拍照的網紅景點,
更不是誰的舞台秀。

這裡,是他人的傷痛。
是失去家園、失去財產、
失去親人的地方。

當你說「進入災區」,
請先看看自己的鞋子是否乾淨如初。
若沒有沾上一點泥水,
也許你從未真正走進這片破碎的大地。

請別將他人的災難,
成為你自我感覺良好的背景板。

尊重,從放下自我表演的姿態開始。
同理,從看見他人真實的痛苦開始。

🙏 感謝所有不畏艱難、默默投入的【鏟子超人】們,
你們是這片土地上,最真實、最美的風景。

#尊重災區 #別讓災難變成背景板 #以實際行動真實的存在
#災難現場倫理 #請用心走進災區 #圓鍬超人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般若~閉關記事:從「憐憫與無力」到「我能做什麼」這一次閉關,對我來說極不尋常。般若~的閉關,一直以來都是盡可能阻斷 3C、不與外界聯繫,安靜自省與內觀。但這次,生命卻透過一連串的事件,讓我清楚地看見了——內在世界的投射。閉關的第一天,就...
09/27/2025

🌿 般若~閉關記事:

從「憐憫與無力」到「我能做什麼」

這一次閉關,對我來說極不尋常。
般若~的閉關,一直以來都是盡可能阻斷 3C、不與外界聯繫,安靜自省與內觀。

但這次,生命卻透過一連串的事件,讓我清楚地看見了——
內在世界的投射。

閉關的第一天,就巧妙地讓我遇見了兩隻流浪狗、經歷了颱風斷電,也聽見花蓮光復的災情。
這一切,把我推向了更深的體悟與覺察。



🐾 20 號,閉關的第一天
在緣分的安排下,我與兩隻流浪狗相遇——
一隻左掌被夾斷,一隻右掌被夾斷,疑似遭到捕獸器傷害。
我替牠們取名:「左左」與「右右」。

當我第一次看見牠們的瞬間,心裡湧上的是強烈的「憐憫」。
憐憫──牠們的可憐、牠們的傷。
但很快,更多的情緒接踵而來——

❓ 不解:為什麼會有人設下這樣的陷阱?
🔥 憤怒:為什麼人類的殘忍,總讓無辜的生命受苦?
💔 無力感: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自己。



🌊 22 號,颱風夜
民宿老舊,屋頂局部是鐵皮。
當狂風暴雨猛烈拍打屋頂時,聲音強烈到彷彿要把整棟房子撕裂。
偏偏電力全斷,四周一片漆黑,整棟民宿裡只有我一個人。

那一夜,我真切感受到:
無助、無力、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慌。
當我在新聞裡看到光復村民的處境時,更深刻體會到——
他們正經歷著比我百倍、千倍強烈的恐懼與無力感。



💡 於是,我開始與自己對話。
我靜下心,和那股無力感溝通,問自己:
「我為何只是停留在憐憫、憤怒、不解與無力感裡?」

因為——
✨ 情緒與感受,提醒我們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



🌱 21號我開始餵養左左與右右,安排後續的照顧,並承諾資助狗糧。

面對光復的水災,我也告訴自己:
與其遠遠心疼,執著於閉關,
也可以搭火車親自去幫忙清理家園。

這份覺察讓我明白:
所謂的「憐憫」、不解、憤怒或「無力感,
這些情緒其實都是能量的啟動點。
它們既是對外在事件的回應,
也是內在力量的召喚。

唯有把這股情緒能量轉化為「我能做些什麼」,
我們才真正回到愛與力量之中。

因為——
💬 「憐憫,不是終點;轉化行動,就是愛的開始。」



✨ 所以今天,我想邀請正在讀這篇文字的你:
無論你感知到的是哪一種情緒——
悲傷、憐憫、不解、無力,還是憤怒,
請停下來,深呼吸,問自己:
——我能做些什麼?

也許你能:
✔ 捲起袖子,親自去幫忙清理
✔ 利用空檔,做些實際有愛的支持
✔ 或單純在心裡,用言語真誠地送出祝福

因為祝福,是愛的力量。
而愛,能穿越一切距離,凝聚所有一切。



💫 無論你感知到的是什麼情緒與感受,
👉 請將那股能量,轉化成你所能實踐的行動與祝福。

讓我們一起,把最大的光與愛,
送給此刻仍需要的人。
🙏💖

✨ 「黑暗能撕裂屋子,但愛能點亮心房。」

#台灣人的愛 不分你我

每個週四晚上 9:30,兩年了。我們像是默契般的相約,在螢幕前相聚。用一種輕鬆、平靜、安穩的方式,一起閱讀、一起分享、一起陪伴彼此的生命。這段時間,我們走過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也與神對話。最近,更一起探索——如何透過催眠,觸碰到自己最深、最真...
09/20/2025

每個週四晚上 9:30,兩年了。
我們像是默契般的相約,在螢幕前相聚。
用一種輕鬆、平靜、安穩的方式,
一起閱讀、一起分享、一起陪伴彼此的生命。

這段時間,我們走過靈魂的出生前計畫,
也與神對話。
最近,更一起探索——
如何透過催眠,
觸碰到自己最深、最真實的神性。

其實,這個讀書會的起點很單純。
疫情過後,我感受到身邊有些人需要陪伴,
但不一定有太多資源可以支撐自己。
於是,才有了這個「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

沒想到,一晃眼,就是兩年。
說是我陪伴大家,
其實,我也在這裡被溫柔地陪伴著 💫

謝謝你們,真的。
因為有你們,讀書會才有了溫度,也有了力量。
未來,我會繼續守住這份單純的初心,
用最有愛、最善良也最單純的方式,
讓讀書會成為大家的心靈小港灣 🌷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個能安靜下來、
能自在交流、能感覺被理解的地方,
歡迎加入我們 🌿

因為有你,這條路才更美。

—— 般若~



🌿 般若~心靈閉關時間啟動~

從 9 月 20 日晚上 7 點 起,
般若~將再次將展開一年一度的心靈閉關,
直到 10 月 9 日 再次與大家相見。

在這段期間裡,般若~會關閉所有 3C,
回歸最單純的狀態
只保留每天 30 分鐘 確認重要或緊急訊息。
若有急事,請留言或簡訊,
般若~會在那段時間查看並適時回應 🙏

每年的不定期、不定長短時間的閉關,
是一場般若~與自我內在更深的相遇,
也是一次輕輕走回自己心田的旅程 ✨

我將在寧靜裡更確認:我是誰?
在沈澱中觸碰自己憶起的神性,
讓內心的光更清澈,讓愛更流動 💫

當 10 月 9 日歸來之時,
般若~相信將帶著
一個更完整、更豐盛、更圓滿、更有愛的自己,
再次與療心坊的大家同行,
繼續把溫柔、愛與力量分享出去 🌷

在我閉關的這段日子裡,
也邀請你給自己一點點寧靜的時光,
或許你會驚喜地遇見更靠近真實的自己 🌸

Address

Jackson Avenue
Vancouver, BC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般 若~感悟 沉浸 催眠療心坊 Prajna / The Highest Wisdom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般 若~感悟 沉浸 催眠療心坊 Prajna / The Highest Wisdom: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