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23
波爸寫嘅足球教育post, 想同大家分享:
英格蘭男足大概不是世上最出色的國家隊,英超卻可能是世上最高質的聯賽,在英國看足球比賽是賞心樂事,與香港有別天壤,不單時間成本低,無須捱更抵夜,機會成本也極低:英國是均貧社會,醫生、護士、教師等專業人員也入不敷支,齊投身罷工行列,無論人民抑或國家也沒有多少現金流,娛樂事業自然不會發達,不看球賽,難道還有其他選擇?
兩名兒子在學校小息時,常與同學踢球,半年前,他們主動要求上足球班,太太在家附近找了間球會Sutton United,逢週六上午上課一小時,那是英乙球會——繼英超、英冠、英甲後的第4級聯賽。這週是倫敦學校的期中休假,Sutton United沒有課,小兒子便改到離家更近的Carshalton Athletic,一連五日由早上9時至下午3時半上密集課程,昨天查了一下,Carshalton Athletic踢的是Isthmian League——我事前不知道這聯賽,共有82支球隊角逐,雖已是第7至8級的聯賽,排榜尾的還能繼續降班。英國的球會真如過江之鯽,隨處可找到逾百年歷史的俱樂部,我們這個廿萬人口的小區,便有五、六個。
大兒子學足球,只是想在校內踢球時,不被同學指摘,志在以球交友,內在興趣不如小兒子,沒有參與本週的密集訓練。小兒子則殷勤練習,首日在Sutton United試堂,由於與大兒子相距三歲,獲安排在不同時段上課,小兒子先上一小時,在緊接的大兒子時段,他又落場再上一小時,當日下午我們到了水晶宮公園,他又自顧自在草地踢了四小時。記得1998世界盃時的英格蘭,號稱四十年來最強勁的英格蘭,球迷皆寄予厚望,去年世界盃不驚不覺迎到了六十年來最優秀的英格蘭隊,足球仍在回家的路上徘徊,見到首日上課便精力充沛地踢了六小時的小兒子,不禁在想:他會否代表七十年來最⋯⋯
兩兒子的興趣有別,不減他們看球賽的熱情,每每同為精彩入球叫囂,又為機會錯失而嘆息。我看足球只會臨急抱佛腳,開賽後才看兩隊陣式和首發名單,我又是輕度面盲,東亞面孔也認不準,其他族裔就更要多看數十遍才能有印象,常要請教兒子鏡頭前的球員是誰,他們竟如數家珍,向我講述該球員的國籍、位置、慣用腳,甚至此前效力的球會,入球慶祝動作等。我以為他們熟悉的只有英超球員,一起看歐聯時,發現原來對別國球會的球員,他們偶爾也有深入的認識。
大兒子對廣義的歷史感興趣,喜歡知道不同人物的生平,有一回講起殖民史,我問他知否非洲哪國曾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他初答不知,數秒後猜是剛果,我問他為何猜剛果,他說:因為盧卡古的父母是剛果人。那刻我頗為訝異,沒想到這條比利時球員的資訊,成了他猜測的依據。
兒子睡前,太太或我會與他們讀讀書,最近讀的是「足球英雄叢書」,每本只有八十多頁,分廿多章講述一個球員的故事,每晚讀兩、三章,順着興趣學英文,效果顯著。
現在讀的《賀蘭(Haaland)》,出版於2021年,封面的賀蘭穿的還是多蒙特球衣,第一章講2021年5月13日,賀蘭與隊友辛祖(Jadon Sancho)、馬高列奧斯(Marco Reus),在柏林贏取德國足協盃的故事,第二章才是賀蘭小時候初接觸足球的經歷。小兒子問為何不一開始就講小賀蘭,而要如此打亂次序,我就順道講解寫作手法,先交代傳主最重要的成就,及後方舖陳他如何達至此成就,令讀者容易聚焦——當然,此書出得太早,現在重寫,首章內容就是三冠王與破紀錄的神射手。
競爭與合作,都是人類相處的常態,我小時受的教育較注重競爭,少談合作的一面,比賽的本質就是競技,但足球同時是團體運動。在曼城的賀蘭,是打破英超歷來單季入球紀錄的球星,破紀錄那天,隊友在更衣室為他慶祝,他只謙卑地感謝隊友精湛的傳送,在挪威國家隊的賀蘭卻無力回天,連大賽的入門券也拿不到,我相信他說自己的入球掩蓋了隊友的光芒,並非故作謙虛,而是深明團體運動的精粹。賀蘭這種團隊觀,也是我常向兒子傳遞的,學足球固然要提升個人球技,但不能忘記與隊友的互動,也要培養閱讀球賽的能力。
有時我會在球賽中灌輸一些德育觀念,如這季曼城主場對諾定咸森林,下半場開賽第一分鐘,Rodri雙手捏Gibbs-White的頸而直領紅牌,挑釁他的Gibbs-White反而只得黃牌,那數秒的衝動,代價是曼城整個下半場少踢一人,他自己往後還要停賽3場,何等慘重!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十分重要,過與不及皆有禍害。
利物浦作客熱刺時受到諸多不公待遇,仍堅持至最後一刻,少踢兩人仍有攻勢,鬥志昂揚,雖在最後一分鐘失守,未能如願得分,也已贏得眾人的尊敬。我趁機告誡兒子,遇到不公時要沉着應對,別自暴自棄,同時勸勉他們多讀書,汲取智慧,為締造更公義的社會出一分力。
沒有球賽時,我會與兒子翻看些經典入球片段,如馬勒當拿的「上帝之手」,還有卡路士1997年對法國的那球30碼勁射,Ted Ed有短片,用流體力學解釋那入球的原理,我也一併給兒子看,當中牽涉的理論,是高考物理的程度,還在初小和高小的兩兒自然是不甚了了,但希望那短片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將來學力提升了,還會重看。
竊以為大多數喜好,都是認識世界的通孔,只要對一事物有濃厚興趣,就能以此通往大千世界。以足球為例,能接上修身、語文、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學等領域。長路漫漫,兒子將來如何發展,還言之尚早,作為父親,希望護育兒子的求知欲,因才施教,慶幸英國沒有家課,放學後可恣意培養自己的興趣,願兒子熱愛學習,我則享受與他們一起看球賽,這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