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說- 蘇子謙

中西醫說-  蘇子謙 分享各種中西醫學知識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英國皇家放射醫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註冊中醫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港隊加油
19/11/2025

港隊加油

治療後PSA水平跌得越低越好臨床上可透過PSA測試,評估患者使用口服藥後的成效。蘇醫生解釋,患者用藥3至6個月後,PSA指數要跌至0.1或以下,才可以降低癌症復發或減慢出現抗藥性的機會。若有關指數介乎1至2,患者應考慮輔加化療或電療。另外,...
19/11/2025

治療後PSA水平跌得越低越好

臨床上可透過PSA測試,評估患者使用口服藥後的成效。蘇醫生解釋,患者用藥3至6個月後,PSA指數要跌至0.1或以下,才可以降低癌症復發或減慢出現抗藥性的機會。若有關指數介乎1至2,患者應考慮輔加化療或電療。另外,治療後半年至1年,要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評估有否癌細胞擴散。

曾有一名近60歲男病人,3年前因盆骨、肋骨及背痛接受身體檢查,證實屬前列腺癌轉移。男病人使用荷爾蒙針劑藥物及口服藥物,成功將PSA降低至0.1。由於正電子檢查反映身體內的癌細胞仍活躍,最後要配合高劑量電療,才令癌症受控。病人現時可如常生活,包括每日游水,並修讀大學課程,令病癒後的人生變得更充實。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生長緩慢,因此治療亦可「慢慢來」?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坊間對前列腺癌的診治存有各種誤解,例如有人認為此癌症惡化速度較慢,因此治療可以拖延,甚至不用處理;但臨床所見,不少病人確診時,癌細胞

科大辦醫學院政府今日拍板,批准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這項決定,不僅為香港高等教育投下一顆震撼彈,更為整個醫療體系帶來了新的想像。這不只是一場學術界的競賽,更是推動香港醫療創新的一部關鍵引擎。長久以來,香港在頂尖的基礎醫學研究上從不缺...
18/11/2025

科大辦醫學院

政府今日拍板,批准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這項決定,不僅為香港高等教育投下一顆震撼彈,更為整個醫療體系帶來了新的想像。這不只是一場學術界的競賽,更是推動香港醫療創新的一部關鍵引擎。

長久以來,香港在頂尖的基礎醫學研究上從不缺席,但許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往往止步於實驗室,未能真正轉化為惠及病人的臨床應用。新醫學院的核心價值,正正在於能扮演一座橋樑,將這些「臨床前期」的發明,透過嚴謹的臨床試驗,轉化為「香港製造」的新藥物、新儀器與新療法,打通科研成果的「最後一里路」。當人工智能等科技浪潮席捲而來,這個轉化平台將能釋放前所未有的潛力。

在教學上,科大醫學院採用「學士後醫」模式,招收已擁有本科學位的學生。這意味著,未來的醫生將來自更多元化的背景——可能是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甚至是藝術家。這種跨學科的碰撞,將為傳統醫學帶來衝擊與啟發,培育出更能應對未來複雜挑戰的新一代醫生。他們不僅具備醫學知識,更帶著不同領域的視角和解難能力。

至於外界擔心的教學醫院資源問題,其實無需過慮。香港公私營醫療網絡發達,學生跨區學習早已是常態,更何況許多經驗豐富的私家醫生亦是寶貴的教學資源。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硬件以外,將醫學知識與人文關懷的「醫術」傳承下去。

總而言之,科大醫學院的成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一步。

資訊氾濫下的大腦倒退?而家網上資訊氾濫,加上 AI 越嚟越普及,資訊量已經大到我哋個腦處理唔到。星期日睇《泰晤士報》,有位英國歷史學家嘅文章提到,而家英語世界(尤其美國)已經越嚟越少人會得閒攞本書嚟睇,連聽書都少咗。大家寧願花時間睇短片、碌...
17/11/2025

資訊氾濫下的大腦倒退?

而家網上資訊氾濫,加上 AI 越嚟越普及,資訊量已經大到我哋個腦處理唔到。

星期日睇《泰晤士報》,有位英國歷史學家嘅文章提到,而家英語世界(尤其美國)已經越嚟越少人會得閒攞本書嚟睇,連聽書都少咗。大家寧願花時間睇短片、碌社交媒體,或者直接問 AI。

咁樣好似好方便,但其實好危險。我哋好容易混淆咗「資訊」同「知識」。

1. 資訊 (Information) :最低層次,好似快餐一樣,即時、表面。碌 IG、睇 TikTok、問 ChatGPT 大部分都係呢類。
2. 知識 (Knowledge) :需要時間消化,慢慢睇書、思考、同人深入討論先可以建立。呢個層次嘅嘢係冇得速成嘅。
3. 智慧 (Wisdom) :最高層次,要將大量知識融會貫通,再結合個人經驗同悟性,先可以沉澱出嚟。

問題係,我哋而家慣咗「速食」,追求 5 秒、10 秒嘅短片,慢慢失去咗深入分析嘅能力。長此落去,我哋個腦可能會「倒退」。

以前喺醫學院教書,我成日同啲學生講,想讀好醫科,唔係靠考試前瘋狂睇好多篇 journal 或者上網搵資料,而係要先打好「基本功」。個腦未有清晰嘅概念 map 之前,接觸太多零碎資訊,反而會越讀越亂。打好個底,再慢慢加新嘢上去,先會穩固。

AI 係方便,但佢都可能學咗啲錯嘅料,畀假資訊你。真正嘅知識同智慧,係冇得完全外判畀機器嘅。

而家網上充斥住大量冇營養嘅娛樂、AI 生成嘅內容、假新聞,佔據咗我哋寶貴嘅腦容量。長遠嚟講,對我哋人類整體發展未必係一件好事。

大家點睇?你仲有冇睇書嘅習慣?

中西醫治癌有何不同?如何結合治療很多人對癌症治療都抱有疑問,特別是關於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當不幸確診癌症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治療方法繁多。單是西醫,就已經有多種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包括手術、超聲波、各種放射治療...
16/11/2025

中西醫治癌有何不同?如何結合治療

很多人對癌症治療都抱有疑問,特別是關於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當不幸確診癌症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治療方法繁多。單是西醫,就已經有多種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包括手術、超聲波、各種放射治療「電療」等等,針對不同病人,適用於各種病況。

同樣地,中醫的治療方法也很多元化,例如中藥、針灸、氣功、食療等。

要了解中西醫如何結合治療癌症,首先要明白兩者治療重點的根本差異。

西醫:以「生物學」角度出發,旨在清除癌細胞

西醫從生物學角度去理解癌症。癌細胞不斷自我複製,最終形成腫瘤。如果腫瘤尚未擴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透過手術或電療等方式,局部消滅這個物理上存在的腫瘤。至於那些在血液中游走、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種子」,則依靠藥物去清除,例如標靶藥、免疫治療或化療等。

總括而言,無論是藥物還是非藥物手段,西醫的重點都是基於生物學,目標是直接清除或消滅癌細胞及腫瘤。

中醫:以「能量學」角度出發,旨在調整身體機能

中醫看待疾病的角度則有所不同。中醫理論認為「陽化氣,陰成形」,意思是人體的能量(陽氣)負責推動及運作,而物質(陰)則構成形體。腫瘤既然是形成了一件實質的「東西」,就屬於「陰」的範疇。

那為什麼會「成形」呢?中醫認為,源頭在於「陽氣」的運行不暢。導致「氣」不順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體內有「熱毒」、情緒不佳導致「氣滯血瘀」等等。當經絡或氣血受阻,身體的代謝物(陰)便會慢慢積聚,最終形成腫瘤。

因此,中醫的治療手段,如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中藥,其核心理念是從「陽氣」方面入手,透過調理「氣」的流動,去改善身體的內在環境,從而慢慢消磨由「陰」積聚而成的腫瘤。簡單來說,中醫更著重於一種由內而外的「能量學」治療。

中西醫結合:相輔相成,互不牴觸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西醫主要從「生物學」角度處理腫瘤,而中醫則主要從「物理學/能量學」角度去調理身體。

現代物理學亦有「質能互換」的理論,即能量可以轉化成物質,物質消散後亦會變回能量。這與中醫「先有陽氣之病,後有陰成形之疾」的理論不謀而合。意思是,當身體的能量系統(陽氣)出了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實質的疾病(如腫瘤)。

因此,只要運用得宜,中西醫治療其實可以相輔相成、互不牴觸。一個從生物層面消滅癌細胞,另一個則從能量層面改善身體的機能及內在環境。

當然,這只是一個宏觀的區分,並非說西醫完全不看能量,或者中醫完全不理細胞。這只是想指出兩者治療的主要著眼點有所不同。理解這個重要觀念,對於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是不可或缺的。

淺談前列腺癌治療—「雙重」與「三重」夾擊戰近年來,對於擴散性荷爾蒙敏感前列腺癌(mCSPC)的治療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以往我們單靠傳統的荷爾蒙治療(ADT),效果未如理想。現時,醫學界普遍建議採用「雙重治療」,即在ADT之上,再加上第二代雄性...
16/11/2025

淺談前列腺癌治療—「雙重」與「三重」夾擊戰

近年來,對於擴散性荷爾蒙敏感前列腺癌(mCSPC)的治療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以往我們單靠傳統的荷爾蒙治療(ADT),效果未如理想。現時,醫學界普遍建議採用「雙重治療」,即在ADT之上,再加上第二代雄性激素受體抑制劑(ARPI),例如阿比特龍(Abiraterone)、恩雜魯胺(Enzalutamide)或阿帕魯胺(Apalutamide)。

最近,在歐洲腫瘤學會(ESMO)2025年會上,一項名為CAPRI-3的研究,分析了超過4500名mCSPC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結果再次印證了「雙重治療」相較於單用ADT,能顯著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三重治療」:高腫瘤量患者的新希望?

該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在「雙重治療」的基礎上,再加入化療( Docetaxel),形成「三重治療」的成效。數據顯示,對於「高腫瘤量」的患者,「三重治療」似乎能帶來額外的好處,存活率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那麼,如何界定「高腫瘤量」和「低腫瘤量」呢?一般根據CHAARTED研究的定義:

高腫瘤量:出現內臟轉移(如肝、肺),或骨骼轉移超過4處(其中至少一處在脊椎或骨盆以外)。

低腫瘤量:不符合以上高腫瘤量標準的擴散情況。

「低腫瘤量」患者:局部放射治療角色日趨重要
有趣的是,CAPRI-3的研究數據提示,對於「低腫瘤量」的患者,「三重治療」似乎未能帶來比「雙重治療」更多的好處。這意味著,並非所有病人都需要「用到盡」。

對於「低腫瘤量」的mCSPC患者,近年越來越多證據支持,除了藥物治療外,針對前列腺原發部位及寡轉移(Oligometastasis)的病灶進行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可能才是更佳的策略。這種做法旨在精準打擊可見的腫瘤,有望延緩病情發展,甚至可能達到更持久的控制。

總括而言,現今治療擴散性前列腺癌的策略已非常個人化:
高腫瘤量患者:可考虑採用ADT + ARPI的「雙重治療」,甚至ADT + ARPI + 化療的「三重治療」,以最強的火力壓制腫瘤。
低腫瘤量患者:ADT + ARPI的「雙重治療」仍然是基礎,但同時應積極與醫生探討,是否適合針對前列腺及擴散病灶進行局部放射治療,以達至最佳的治療效果。

面對前列腺癌,最重要是醫生充分溝通,根據自身的病情(特別是腫瘤量)、身體狀況和意願,共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前列腺癌

15/11/2025

跟學生討論到為何針灸以後脈像顯示人嘅氣會強咗。除了針灸以外,刮沙推拿凡可以疏通經絡的,都可以有相同類似嘅效果。

疏通了經絡為何能令到氣強呢?

凡系流動嘅嘢先可以產生有意義的狀態。人體嘅血液如果唔流動,就沒有意義。一個經濟體裏面,假如錢不能流動,嗰啲係死錢即係冇用,整個經濟會崩潰。做生意假如沒有了cash flow, 即使很多資產都可能關門大吉。鐵路又好,道路又好,只要一不流通就會塞車,交通癱瘓以至城市癱瘓。

針灸,能夠疏通氣嘅流動,一定要程度之下,達到補助的效果。

有足夠的flow 是很重要的。

中西醫角度看「發出來」:皮膚反應是好是壞?中醫理論:正氣驅邪外出在中醫理論中,有時生病「發出來」反而被視為一種好轉的跡象。當人體經過中藥調理,氣血變得充盈,正氣(即抵抗力)會隨之增強。在這種狀態下,身體的敏感度可能會提高。例如,以前吃生蠔沒...
14/11/2025

中西醫角度看「發出來」:皮膚反應是好是壞?

中醫理論:正氣驅邪外出

在中醫理論中,有時生病「發出來」反而被視為一種好轉的跡象。當人體經過中藥調理,氣血變得充盈,正氣(即抵抗力)會隨之增強。在這種狀態下,身體的敏感度可能會提高。例如,以前吃生蠔沒事,現在稍微接觸到不潔的食物或化學物質,就可能立刻出現風疹(俗稱「風癱」)或輕微腹瀉等反應。

這現象代表身體的氣血和正氣已經強大到足以將「病邪」驅趕出體外,不讓其潛伏在體內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因此,在病情尚輕時就將病邪排出,反而是一種身體正在好轉的表現。

西醫臨床觀察:免疫治療與皮膚副作用

類似的現象在西醫治療中也能觀察到。以肺癌為例,一些第三或第四期的病人接受抗PD-1免疫治療後,可能會出現許多皮膚疹子。

當然,醫生會盡力避免嚴重的皮膚副作用。但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在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中,出現皮膚反應(如皮疹)的病人,其治療效果往往也越好。這代表身體的免疫系統被成功激活,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也引發了皮膚上的免疫反應。

有些病人可能在病情好轉、甚至停止免疫治療超過一年後,皮膚仍然會有輕微的搔癢感或偶爾出疹。從西醫角度看,這代表免疫系統依然活躍,持續對抗體內的癌細胞。

總括而言,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皮膚反應,不一定完全是壞事。
當然,如果皮疹反應非常嚴重,仍然需要使用藥膏或相關藥物來控制。但整體來說,這類皮膚反應有時是疾病好轉、身體康復的積極跡象。

呢套劇真係好好睇!
13/11/2025

呢套劇真係好好睇!

第二集在此youtube channel 的podcast! 今日錄影了,好快有得睇。
13/11/2025

第二集在此youtube channel 的podcast! 今日錄影了,好快有得睇。

12/11/2025

近兩個星期差不多每天都有舊病人複診有感冒嘅症狀。第一,可能是因為天氣突然轉冷。 體弱嘅病人一時適應唔到。第二,是流感的確有明顯的上升。好多時病人都係去完旅行之後病。大家在機場,或者喺飛機上面最好帶返個口罩。

11/11/2025

近來有新聞報導,有學術論文被發現其參考文獻 (reference) 是由 AI 生成的。這對於從事學術工作的人來說,其實早已不是新聞。

大約一年前,我為了準備一個關於癌症治療的演講,曾嘗試用 AI 搜集最新的研究論文。AI 很快就為我整理出一個列表,但當我逐一核對這些文獻時,才地發現,當中許多論文根本不存在,完全是 AI「創作」出來的。

我直接質問 AI,請它提供這些論文的網頁連結,它最終承認無法找到。我自己再用 Google Scholar 查證,也證實這些論文純屬虛構。

這件事告訴我們,AI 為了節省資源或追求速度,有時也會像人一樣「作弊」。

所以,無論是做學術研究,還是單純用 AI 查找資料,都必須非常小心。AI 提供的結論或資訊,未必完全準確。

即使有 AI 輔助,作者仍親自小心求證每一項資料,這才是嚴謹的治學之道。

Address

Unit 1902, Hing Wai Building, 36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中西醫說- 蘇子謙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中西醫說- 蘇子謙: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