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得 Be yourself

悠然自得 Be yourself 做自己喜歡的事,建立自信,才能活得健康、漂亮。
要先愛自己,才懂得愛惜身邊的一切。
懂得欣賞、分享⋯⋯

被逮捕喇!🥶偷呀公個飯後「神器」
25/08/2025

被逮捕喇!🥶

偷呀公個飯後「神器」

曲終人散,漂亮的景致、人和事,期望未來再聚!謙哥哩兩個星期講得最多:呢個呀Wi-Fi啊鍾意加拿大…🥹唔要返香港…🥲唔要返學…….🤣
20/08/2025

曲終人散,漂亮的景致、人和事,期望未來再聚!

謙哥哩兩個星期講得最多:
呢個呀Wi-Fi啊
鍾意加拿大…🥹
唔要返香港…🥲
唔要返學…….🤣

謙式試燈💡
18/08/2025

謙式試燈💡

回歸倒數…..經過一個月差不多日日晴天☀️放暑假,過著貼地的生活:去吓商場開門玩玩具、游水、去公園、踩平衡車、係屋企砌Lego、食NY Fries 、越南粉…..謙哥已經愛上加拿大🇨🇦
18/08/2025

回歸倒數…..

經過一個月差不多日日晴天☀️放暑假,過著貼地的生活:去吓商場開門玩玩具、游水、去公園、踩平衡車、係屋企砌Lego、食NY Fries 、越南粉…..

謙哥已經愛上加拿大🇨🇦

Time for breakfast😌
15/08/2025

Time for breakfast😌

謙哥最愛Tree trekkin!
13/08/2025

謙哥最愛Tree trekkin!

TB 繼續放暑假!😎享受生活
11/08/2025

TB 繼續放暑假!😎

享受生活

TB Aug 3 at Uplå Stouffville 謙哥享齊人之福!🤣👧🏻👦🏻👩🏻
11/08/2025

TB Aug 3 at Uplå Stouffville 謙哥享齊人之福!🤣

👧🏻👦🏻👩🏻

2nd week at YYZ….Eat + Play + Love 🐶🐱🐷🐐👧🏻🍏🍐🍉🫐🍓🍑🍕
08/08/2025

2nd week at YYZ….

Eat + Play + Love
🐶🐱🐷🐐👧🏻🍏🍐🍉🫐🍓🍑🍕

First week at YYZ…😎沒有刻意安排到訪不同特色的地方,與謙哥2人出走,與他和公公一齊過著貼地的生活。
05/08/2025

First week at YYZ…😎

沒有刻意安排到訪不同特色的地方,與謙哥2人出走,與他和公公一齊過著貼地的生活。

好似幫人買廣告咁!謙哥人生的第一次試飲,cheers!🥂
21/06/2025

好似幫人買廣告咁!

謙哥人生的第一次試飲,cheers!🥂

請多多包涵!🙏🙏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LuMQbj8z/?mibextid=wwXIfr
13/06/2025

請多多包涵!🙏🙏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LuMQbj8z/?mibextid=wwXIfr

《他們背負了所有人的眼光,還是選擇出發》
你可能在社群上看過這種貼文:
「又是一趟地獄班機,旁邊小孩全程尖叫,爸媽裝沒事,超沒水準。」
「拜託有小孩的就別出國好嗎?乖了再搭飛機不行嗎?」
「吵了一整路,飛機不是你家,沒人要陪你育兒。」

底下留言一面倒:責備、譴責、嘲諷,甚至帶著一種正義感。
像是在告訴所有家有幼兒的爸媽:「這個世界,不歡迎你們的不完美。」

這樣的場面,你我都熟悉。
而那對被拍下、被評論的父母,通常不會回應什麼,只是在照片裡,低著頭,抱著正哭的孩子,像是在跟全機艙道歉。


但你沒有看到的是——
那位媽媽,在登機前早就打開了三個包包。
裡面裝著耳罩、繪本、餅乾、小車車、備用衣物……
她不是沒準備,她是準備到快要神經衰弱了,
只是仍然沒有辦法,讓孩子在高空中的耳壓變化裡不崩潰。

我們活在一個非常怕「被打擾」的時代。
我們渴望有界線、有秩序、有不被打斷的空間。
但也因此,我們開始對某些聲音特別焦躁——
例如:孩子的哭聲。

飛機上的哭聲,成為某種集體神經的引爆點。
它不是一個孩子的眼淚,而像是一種「不被允許存在的混亂」。


《#別教出混蛋!》的作者梅琳達.溫納.莫爾說過,
孩子的情緒穩定,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
而那種練習,不可能永遠只在家裡發生。

你說:「等孩子長大再出門不行嗎?」
但問題是——要多大,才叫做「夠乖可以出門」?



這世界上,有些出發不是為了度假,是不得不走。

也許那趟飛行,是為了見病重的外婆最後一面。
也許是因為兩地奔波,爸爸一年只見孩子一次。
也許只是單純地,父母想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的樣子——
不是冷氣房裡溫馴的秩序,而是人與人共享、忍耐、練習的現場。



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哭聲,
但他們看到的是——
「我的孩子,正一點一滴學著怎麼做一個人。」
而這段學習路上,可能會吵、會哭、會讓別人不舒服。

他們知道。
但他們也知道,如果一直躲開,那孩子永遠學不會。



📌 所以他們背負了所有人的眼光,還是選擇出發。
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的社會化,不會自己長好。



📖 推薦閱讀: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孩子犯錯怎麼教?》
作者:梅琳達.溫納.莫爾
──這是一本幫助我們理解「好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空間、練習與被理解的教養書。



書局 Book
教養不是改造孩子,是一起練習成為更好的人。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悠然自得 Be yourself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