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教養經

家家有本教養經 本專頁除了提供教養子女的資訊外,也歡迎家長們一起來訴訴心中苦。
如家長們有任何家教養上的困難及經驗也可在這分享及討論。

習慣替補及培養新習慣的過程及需注意的事項上回提及要協助沉迷手機的子女脫離手機詛咒的其中一個方法是以“習慣替補”的方式去增加子女在其他活動上所花的時間。那到底家長們要怎做才可以協助子女增加其他活動的時間,從而減少依賴手機“Kill Time”...
27/04/2022

習慣替補及培養新習慣的過程及需注意的事項

上回提及要協助沉迷手機的子女脫離手機詛咒的其中一個方法是以“習慣替補”的方式去增加子女在其他活動上所花的時間。那到底家長們要怎做才可以協助子女增加其他活動的時間,從而減少依賴手機“Kill Time”?

1. 了解孩子沉迷手機的成因及需要
小編了解孩子們機不離手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最主要還是受到“朋輩”的影響。對青少年來說,朋輩關係有時候比自己還來得重要,因此他們會利用不同的方式與身邊的朋輩溝通及聯繫。有些青少年會單純地沉迷於社交媒體與朋輩交談及聯宜;有些則會以網上遊戲方式與朋輩找共同話題及增強自己在朋輩圈中的地位。良好的朋輩關係在青少年們的眼中是極為重要,因為朋友除了因年紀相近而“更了解自己”外,好的朋輩關係也是一種協助他們滿足“與人連結”、“建立自主性”及“建立歸屬感”等發展需要的重要手段。

2. 由需要入手,協助孩子制定有效的替補策略
如孩子是因某些需要未被滿足而出現沉迷於發展朋友圈而過度使用手機的情況,那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便是嘗試協助孩子在家庭中自主地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及能做的事。舉例,家長能邀請孩子協助自己完成一些小任務 (e.g. 簡易的家務,如洗碗、掃地等)。在邀請的過程中,請家長們務必要給予孩子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而家長也可提供合適誘因,在習慣培養的起初增加孩子服務家庭的動力。在孩子完結任務後,家長們需給予合適的回饋 (如肯定孩子願協助自己及努力完成家長所交託的事),讓孩子在當刻能感受到自己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意義的。只要這些習慣及回饋一直維持,孩子便會慢慢能在家中找到自己能為家庭所貢獻的事,同時也由家長給予的正面回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家人們所接納,從而產生對家庭的歸屬感。而這些良好的家庭互動也能促進更多的良性溝通,讓家長及孩子更了解對方,滿足雙方“與人連結”這心理需要。

3. 與子女一起培養良好習慣
當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變好,家長便可以嘗試與子女一起培養一些非手機進行的習慣,以增加“良性的親子非手機活動時間”。這些活動可以是運動、音樂、手工藝、料理制作等。在執行此計劃中最重要是要讓孩子在有選擇權地,選擇自己希望與家長一起從事什麼樣的活動,而非家長強迫。當孩子是自己自主地選擇活動,又能與友好的家長一起從事這些活動,他們對此活動的堅持便會大增。久而久之,孩子便能意識到自己除了手機外,還是有很多的興趣可以選舉發展,而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有人陪伴也大大加強了他們對從事這些活動的堅持。

小編在此希望這些小方法能協助家長們解決日常與孩子相處的問題和衝突。如有任何查詢及分享,可在本專頁中DM小編。
如家長們覺得本專頁的文章對大家在親子關係的處理上有幫助,請各位讚好及分享本專頁及文章。在此謝謝家長們的支持!

[回應家長疑問] 孩子沉迷手機問題之成因及解決方向早前小編曾與一位家長傾談兒子在家網課與防疫假期的情況。家長表示兒子自從不用上實體課後,便開始"暴走"。兒子在起床便開始他的"網遊"生涯,直接晚上十一時多才停止。家長們也試過很多方法去阻止兒子...
01/04/2022

[回應家長疑問] 孩子沉迷手機問題之成因及解決方向

早前小編曾與一位家長傾談兒子在家網課與防疫假期的情況。家長表示兒子自從不用上實體課後,便開始"暴走"。兒子在起床便開始他的"網遊"生涯,直接晚上十一時多才停止。家長們也試過很多方法去阻止兒子沉迷網遊,可是萬試不靈,因此令家長十分勞累及無力。

在這裡,小編希望家長們可先嘗試代入子女們的想法,到底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是什麼? 在小編與學生相處時,他們所透露給小編的原因大多是
1. 很刺激 (生活很無聊,而遊戲本身能給予學生一定刺激)
2. 有朋友一起玩 (遊戲能提供學生與同輩有共同話題)
3. 自己的等級很高 (遊戲等級為學生所帶來的成功及優悅感)

只要了解孩子是出於什麼原因沉迷,便可以開始思考一些實際的方法協助子女減少沉迷網遊。其中一個能減少沉迷習慣的方法名為習慣替補。這方法是以協助子女培養一個他們喜歡的新活動習慣去代替子女使用沉迷手機方式以解決自己的需要。這些新的習慣可以是運動,藝術及桌遊等。當子女能在其他活動上能滿足自己需要,便自然會減少網遊及手遊的時間。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可能都有個疑問,就是要如何培養子女育成這些新的習慣? 小編會在下星期向家長們探討培養新習慣的過程及需注意的事項,敬請家長們留意!

最後,如家長們喜歡這專頁的內容,請給予小編一點點支持,讚好及分享本專頁,從而讓更多家長能接收到有效的教養資訊。😁

過度保護的協助手法與處理 (下)上回提及了過度保護的教養手法及其負作用,如會令子女在日後面對困難時變得更退縮、出現反抗行為等…那家長到底在子女面對困難及可能出現偏差行為時要怎樣做才行?小編在此提議各家長可嘗試 "有意識地不為子女負責"。如反...
28/03/2022

過度保護的協助手法與處理 (下)

上回提及了過度保護的教養手法及其負作用,如會令子女在日後面對困難時變得更退縮、出現反抗行為等…那家長到底在子女面對困難及可能出現偏差行為時要怎樣做才行?

小編在此提議各家長可嘗試 "有意識地不為子女負責"。
如反抗行為是因為過於控制而出現,那減少控制是必需達到的目標,而其中一個做法是把最後的判斷交給子女去做,令他們減少被家長控制的感覺。

說到這裡,家長可能會擔心是因為子女年紀還小,也沒社會經驗,因此會作出錯的判斷,而最後令他們後悔不已。所以這裡說的"有意識地不為子女負責"並不是說家長什麼都不做,子女喜歡怎樣就怎樣。家長除了給予子女行使最後的決策權外,還有一點是需要做到的 - 與子女共同探索他們做法下可能產生的後果。

當家長與子女共同探索做法的後果及可能性時,除了能讓子女更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會有什麼後果外,更能在傾談中滿足孩子"被尊重"的需求,令子女對"與家長聊重要事"產生正面的感覺。此外,傾談後向子女補充"內容是給予子女作參考,而最後的決策權是交予子女"這做法不但可尊重子女的自主性,同時也能讓子女明白選擇是自己做的,因此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最後,小編強烈建議家長們可採取一個"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去把這"有意識地不為子女負責"的姿態傳遞給子女知道。家庭們在這可能會問,什麼是"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小編會在之後的文章中交代什麼是"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及家長們可如何培養出這教養態度。敬請各位家長期待阿!

如有任何教養問題及困難想分享,歡迎各家長DM小編傾談。在此多謝各位有閱讀本專頁的家長。如覺得此專頁的內容不錯,請各位也協助分享此專頁予其他家長朋友,讓更多的家長能接觸到有用的教養資訊!

在疫情中,小編相信家長們也面對著很多困難。因此小編誠意推薦大家參與這個疫情下的家長座談會,好讓家長們能分享自身的困境外,也能找到同路人支持及有效的親子衝突處理方法。本活動的詳細資料已列在宣傳海報中,如有興趣參與,可直接掃瞄海報QR code...
23/03/2022

在疫情中,小編相信家長們也面對著很多困難。因此小編誠意推薦大家參與這個疫情下的家長座談會,好讓家長們能分享自身的困境外,也能找到同路人支持及有效的親子衝突處理方法。

本活動的詳細資料已列在宣傳海報中,如有興趣參與,可直接掃瞄海報QR code或DM小編協助各位進行報名。

過度保護的協助手法與處理 (上)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長。他們會細心地保護著自己的孩子,避免他們接觸任何有危險的情況。很多時候,家長們會全力防止孩子做出任何有機會令孩子受傷(不論身體還是心靈)的行動,阻止他們犯錯。這些都是出於家...
22/03/2022

過度保護的協助手法與處理 (上)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長。他們會細心地保護著自己的孩子,避免他們接觸任何有危險的情況。很多時候,家長們會全力防止孩子做出任何有機會令孩子受傷(不論身體還是心靈)的行動,阻止他們犯錯。這些都是出於家長愛錫孩子,希望孩子可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出發點的協助手法。

可是,孩子(特別是青少年)都有著很強烈的自主傾向。在家長過度保護下,孩子減少犯錯的機會,卻沒有告訴孩子們犯錯的重要性是能經由錯誤中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處事能力及自我效能感。

在過度保護下,孩子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
(1) 因家長已完美地安排所有事情,因此孩子沒機會磨練自己的處事能力,從而在之後面對困難時變得畏縮。
(2) 孩子在自主這需要不被滿足下,會出現反抗行為。

如孩子出現這些情況,該如何處理?
本人會在"過度保護的協助手法與處理 (下)"中作更多分享,敬請各位家長期待!

***如家長們有任何困難想找人分享/傾訴,歡迎大家DM小編傾談

子女在生活上遇上困難了,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也很愛自己的子女,希望能提供一人個舒適的生活及成長環境給子女們。他們希望能協助子女解決生活上各種困難,只要子女要求他們幫助,他們從不拒絕。因此,很多家庭在子女遇上困難時也會出手相助,這絕對是家長...
18/03/2022

子女在生活上遇上困難了,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也很愛自己的子女,希望能提供一人個舒適的生活及成長環境給子女們。他們希望能協助子女解決生活上各種困難,只要子女要求他們幫助,他們從不拒絕。因此,很多家庭在子女遇上困難時也會出手相助,這絕對是家長之常情。而這些相助手法中包括了

1. 過度保護
2. 雷霆救兵
3. 過度縱容
4. 過度控制
5. 妥協於子女情緒
6. 過度讚美......等等

小編會在以後的日子細說家庭們常見的協助子女手法及可能引起的後果,希望家長們能在了解自己在協助子女解決生活困難時,也了解自己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子女在日後面對困難時的心態及處理方法。

16/03/2022

天下間大部分家長也很愛自己的子女,任何事情都著子女著想,可是為何這麼愛子女,子女還是經常出現反抗、不聽話的情況…?

小編會在之後的日子在這平台上分享有關各種教養上的有用資訊,希望能協助家長們在愛惜子女的情況下,以有效的方式去教養子女,令子女能在成長上培養出重要的品格及生活技能。

如家長們有任何關於教養上的查詢及分享,可直接DM小編,小編會嘗試理解各家長的困難及提供解難的方向。

Address

Hong Kong

Telephone

+85264812644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家家有本教養經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