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nd Garden 塚愛友家

O-Mind Garden 塚愛友家 「塚愛友家」以主題樂園的形式為普羅大眾帶來不同精神健康的資訊。希望透過增加對疾病的了解,減少標籤效應並提升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HKOP-ABI-202203-003

AI望下你雙眼👀,就知道你開唔開心,有冇抑鬱~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開發咗一種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技術,只需要一張「眼底相」,就可以有效推算出成人有冇患抑鬱症嘅風險!原來患有抑鬱症嘅人士視網膜微血管會有啲微妙嘅變化,AI就係靠訓練大...
09/07/2025

AI望下你雙眼👀,就知道你開唔開心,有冇抑鬱~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開發咗一種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技術,只需要一張「眼底相」,就可以有效推算出成人有冇患抑鬱症嘅風險!原來患有抑鬱症嘅人士視網膜微血管會有啲微妙嘅變化,AI就係靠訓練大量圖像模型學識分辨出當中唔尋常嘅血管特徵。[1]

同傳統心理問卷相比,呢種方法又快又唔需要回答任何問題。對於唔識點形容自己感受,或者唔方便講出口嘅人特別有幫助!一旦ARIA技術確認係抑鬱症高風險者,就可以盡早幫助佢哋積極預防同接受治療啦❤️!

#塚愛友家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精神疾病 #情緒疾病 #抑鬱症 #心理健康 #香港心理支援 #及早預防 #積極治療

Reference:
1. AI:抑鬱患者的燈塔.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Available at: https://cuhkintouch.cpr.cuhk.edu.hk/tc/2024/12/ai-a-ray-of-light-for-depression-sufferers-cuhk-research/. Accessed on Jun 10, 2025.

HKOP-ABI-202506-005

精神健康問題係好多高度發達城市、國家現時面對嘅重要課題之一。點樣有效預防同治療精神健康問題,又幫到精神病患者?隨住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迅速發展,涉及嘅層面已經唔止應用喺學習、推理同決策上。...
03/07/2025

精神健康問題係好多高度發達城市、國家現時面對嘅重要課題之一。點樣有效預防同治療精神健康問題,又幫到精神病患者?

隨住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迅速發展,涉及嘅層面已經唔止應用喺學習、推理同決策上。部分企業投入開發「情感AI」, 透過同人類互動學識理解人類嘅情緒。

AI可以幫助精神健康專業人員進行更準確同快速嘅診斷和評估。透過分析患者嘅語言、語調、表情、姿勢等,識別出患者嘅情緒狀態、精神病風險、暴力傾向、甚至自殺意念等,可以節省專業人員嘅時間和精力,提高他們嘅工作效率和質量。

可以想像下,未來當你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透過你嘅眼睛、大腦影像等,就可以分析到你嘅精神狀況。提供專業評估、精神健康服務支援,鼓勵有需要嘅人士及早求醫!

記住Follow定塚愛友家,同我哋一齊深入了解下AI點樣協助及支援精神健康。

#塚愛友家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精神疾病 #情緒疾病 #心理健康 #香港心理支援

HKOP-ABI-202506-004

年輕人好奇飄浮太空的迷幻感,以身試法。精神科專科包始源醫生指,吸食太空油後所產生的幻覺有機會是使用太空油後腦內神經傳遞物質失衡所致,亦有機會是太空油內其他化學物質(如大麻、氯胺酮「K仔」) 所引起,而這些幻覺都是短暫的,使用毒品過後就會消退...
30/06/2025

年輕人好奇飄浮太空的迷幻感,以身試法。精神科專科包始源醫生指,吸食太空油後所產生的幻覺有機會是使用太空油後腦內神經傳遞物質失衡所致,亦有機會是太空油內其他化學物質(如大麻、氯胺酮「K仔」) 所引起,而這些幻覺都是短暫的,使用毒品過後就會消退。然而,太空油濫用者終需要回歸現實,面對戒毒、處理人際關係、重回正常生活。太空油或其他毒品在生活的種種壓力下有機會提早誘發思覺失調,屆時便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來處理幻覺、幻聽等症狀。
包醫生警告,長期濫用鎮靜劑會令身體產生耐藥性,使戒毒變得極為困難。「太空油」成癮者若試圖戒除,或會出現脫癮症狀,包括情緒波動、脾氣暴躁、焦慮、產生幻覺、肌肉抽搐、吸食太空油的意欲,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太空油」屬於第1部毒藥,已被列作危險藥物。吸食「太空油」屬違法行為,巿民應認清其禍害及風險,遠離毒品,牢記「一口都不要吸」的禁毒原則,切勿以身試法!
每位患者的患病成因、症狀、情況也有所不同,戒除太空油亦有不同方案。如有疑問,請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

#塚愛友家 #太空油毒品 #太空油 #依托咪酯 # Etomidate #電子煙 #神經傳遞物質 #戒毒 #思覺失調 #抗精神病藥物 #幻覺 #幻聽 #上癮 #耐藥性 #脫癮症狀 #情緒波動 #遠離毒品 #精神科專科 #包始源醫生

HKOP-ABI-202506-003

近年興起的「太空油毒品」學名為依托咪酯(Etomidate),本是醫生處方的藥物,能夠迅速產生鎮靜效果並具有麻醉作用。然而,不法分子將依托咪酯與其他化學物質(如大麻、氯胺酮「K仔」) 及果味甘油混合,製成煙油,透過電子煙吸食。吸食後,使用者...
29/06/2025

近年興起的「太空油毒品」學名為依托咪酯(Etomidate),本是醫生處方的藥物,能夠迅速產生鎮靜效果並具有麻醉作用。然而,不法分子將依托咪酯與其他化學物質(如大麻、氯胺酮「K仔」) 及果味甘油混合,製成煙油,透過電子煙吸食。吸食後,使用者會產生如飄浮太空的迷幻感。不少年輕人因為好奇心、朋輩影響及或想紓緩情緒,未經深思熟慮便嘗試「太空油」。更令人擔憂的是,「太空油」與一般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油一樣,以電子煙吸食,隱蔽性極高,令執法更加困難。精神科專科包始源醫生指,與吸食尼古丁電子煙不同,吸食「太空油」會影響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及多巴胺系統),對腦部造成不能逆轉的損害,並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使用者可能出現血壓下降、肌肉抽搐、噁心嘔吐、頭痛暈眩及產生幻覺等副作用,嚴重更可能導致昏迷。
包醫生分享一個案例,14歲的小智(化名)因學業壓力大、朋輩關係不佳,不想上學,開始出現情緒病的徵狀。在朋友影響下,他初嘗「太空油」。吸食後,他突然暈倒,恐懼不已,於是向家人求助,並及時就醫。醫生診斷他患有抑鬱症,而他吸食「太空油」的動機竟是為了逃避現實、試圖自行醫治抑鬱症的病徵。包醫生呼籲吸毒者應儘早求醫,讓專業人士了解其服食毒品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重回正常生活。
每位患者的患病成因、症狀、情況也有所不同,戒除太空油亦有不同方案。如有疑問,請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

#塚愛友家 #太空油毒品 #太空油 #依托咪酯 # Etomidate #鎮靜 #麻醉 #電子煙 #神經傳遞物質 #血清素 #多巴胺 #精神疾病 #幻覺 #朋輩影響 #抑鬱症 #及早求醫 #對症下藥 #精神科專科 #包始源醫生

HKOP-ABI-202506-002

呢套劇上映不久即成全球熱話,故事描述一名13歲男孩(Jamie Miller)因涉嫌殺害一位女同學而遭到逮捕,但問題並唔止係一刀造成,而係無數情緒壓力堆積出嚟嘅結果。隨著劇情發展,帶出整件事件嘅樣貌與犯罪動機和脈絡,深入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
26/06/2025

呢套劇上映不久即成全球熱話,故事描述一名13歲男孩(Jamie Miller)因涉嫌殺害一位女同學而遭到逮捕,但問題並唔止係一刀造成,而係無數情緒壓力堆積出嚟嘅結果。隨著劇情發展,帶出整件事件嘅樣貌與犯罪動機和脈絡,深入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

原生家庭教養、學校教育、網絡欺凌、同輩社交壓力、自我認同上嘅掙扎與崩潰,每個細節都可能係壓垮青少年嘅最後一根稻草。青少年嘅精神健康,唔止係佢哋嘅責任——家庭、學校及社會都有份。青少年嘅你並不孤單,遇到問題請與身邊人分享、傾訴。如果你係家長、教師,請多啲觀察與傾聽,少啲批評與責備。❤️

#塚愛友家 #睇套劇輕鬆下 #混沌少年時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心理健康 #精神壓力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網絡欺凌 #青春掙扎 #自我認同 #社交

HKOP-ABI-202505-007

每個人都有壓力,青少年都一樣。壓力係身體為了因應環境嘅變化作出調整,而喺身體、情緒或行為上所產生嘅反應。壓力嘅出現係同外在和內在因素有關。壓力過大或會引發心理及生理問題。喺守護青少年精神健康嘅路上,家長們唔單止可以透過日常觀察,仲可以採用以...
20/06/2025

每個人都有壓力,青少年都一樣。壓力係身體為了因應環境嘅變化作出調整,而喺身體、情緒或行為上所產生嘅反應。壓力嘅出現係同外在和內在因素有關。壓力過大或會引發心理及生理問題。

喺守護青少年精神健康嘅路上,家長們唔單止可以透過日常觀察,仲可以採用以下方法協助青少年應付壓力。 [1]

1. 以身作則,正面應對
與子女坦承溝通,討論各種應對壓力方法嘅利與弊,分享個人的應付辦法與心得,協助子女找出適合自己嘅應對策略。

2. 學習解決問題
鼓勵及支持子女學習自行尋找解決辦法,建立其自信,繼而增加其應付壓力嘅能力。

3. 培養正面思維
細心聆聽子女嘅諗法,唔急於批判或否定佢哋嘅諗法,協助子女積極地看待事情,有助佢哋培養正面思考和正面價值觀。

4. 選擇媒體素養
Z世代大多機不離手,每日花大量時間瀏覽社交媒體或網絡遊戲上,容易接觸到暴力、吸毒等不良資訊,甚至會因為被網上欺凌,而陷入恐懼或焦慮。父母需要培養子女分辨不當、虛假資訊嘅能力,教導佢哋學習接收正確嘅資訊。

#塚愛友家 #青少年成長 #正面應對壓力 #處理壓力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青少年精神健康 #培養正面思維 #正面價值觀 #精神健康 #香港學生生活

Reference:
1. 【家長篇】為何需要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父母需要注意的情緒警號. 社職. Last updated on Oct 3, 2023. Available at: https://www.socialcareer.org/blogs/the-importance-of-mental-support-for-teenagers-and-tips-to-parents. Accessed on May 12, 2025.

HKOP-ABI-202505-006

當你發現自己嘅子女行為明顯改變,迴避社交,一日唔掂手機就會焦慮、情緒起伏相對波動,佢可能已經踏入「網絡成癮」嘅邊緣📵。塚愛友家推薦以下三個小tips「破・網絡成癮」![1]1. 制定上網時間表🕒一齊制定明確嘅生活時間表,將時間適當分配喺學習...
16/06/2025

當你發現自己嘅子女行為明顯改變,迴避社交,一日唔掂手機就會焦慮、情緒起伏相對波動,佢可能已經踏入「網絡成癮」嘅邊緣📵。塚愛友家推薦以下三個小tips「破・網絡成癮」![1]

1. 制定上網時間表🕒
一齊制定明確嘅生活時間表,將時間適當分配喺學習、運動、休息和娛樂。當小朋友年紀細、自制力較弱時,家長可以清晰指出上網時間規定,確保佢哋有足夠時間學習、休息和與家人互動。
2. 多元興趣發展🎨⚽📚
鼓勵孩子多多培養運動、藝術、音樂等各種愛好,幫助佢哋發展多樣化嘅興趣。
3. 建立好溝通🗣️
唔好只問「做完功課未」,都要多多關心佢哋「今日開唔開心」,主動認識年輕人嘅網絡文化,了解子女上網嘅喜好同需要,討論網絡遊戲成癮嘅風險。

家長要多留意孩子嘅情緒狀態,如果持續出現情緒問題,應立即尋求專業支援。

#塚愛友家 #青少年成長 #網絡成癮 #網癮預防 #親子溝通 #精神健康 #香港學生生活 #手機唔係全部 #培養興趣 #良好溝通 #了解需要 #照顧感受

Reference:
1. 家福會「香港學童網絡遊戲成癮研究」. 香港家庭福利會. Last updated on Feb 6,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hkfws.org.hk/news/press-release/20240206. Accessed on May 12, 2025.

HKOP-ABI-202505-005

好多Z世代青少年都習慣時刻連線社交媒體,佢哋好擔心唔update自己嘅狀態,就好似自己喺朋友圈子中消失咁,完全唔知道其他人發生緊咩嘢事。另外,網絡遊戲更成為佢哋生活嘅一部分,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備受關注。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研究指出超過3成以上...
11/06/2025

好多Z世代青少年都習慣時刻連線社交媒體,佢哋好擔心唔update自己嘅狀態,就好似自己喺朋友圈子中消失咁,完全唔知道其他人發生緊咩嘢事。另外,網絡遊戲更成為佢哋生活嘅一部分,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備受關注。

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研究指出超過3成以上嘅學童每日花3小時或以上玩網絡遊戲,忽視學業同真實人際關係、專注力下降、甚至導致飲食失調、失眠等。網絡遊戲成癮嘅學童中有高達7成出現抑鬱情緒,近3成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網絡成癮嚴重影響到青少年嘅精神健康![1]

Z世代係第一代「網絡原居民」,手機同網絡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嘅一部分,由細玩到大,好難完全杜絕。所以我哋需要幫助青少年明白網絡只係一個工具、如何適當使用、點樣唔俾佢操控你嘅情緒同生活。

#塚愛友家 #情緒健康 #網絡成癮 #網絡共存 #數碼生活 #青少年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 #情緒警號 #抑鬱情緒

Reference:
1. 家福會「香港學童網絡遊戲成癮研究」. 香港家庭福利會. Last updated on Feb 6,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hkfws.org.hk/news/press-release/20240206. Accessed on May 12, 2025.

HKOP-ABI-202505-004

依照聯合國定義,青少年(Youth)係指15至24歲嘅年輕人,即「Z世代」。佢哋喺數碼時代中成長,無論係學習或生活上,自細就使用電子產品和網絡科技,就如生活喺網絡嘅原住民。Z世代嘅用語獨特,佢哋會形容自己「emo」(情緒波動)、「vibe」...
06/06/2025

依照聯合國定義,青少年(Youth)係指15至24歲嘅年輕人,即「Z世代」。佢哋喺數碼時代中成長,無論係學習或生活上,自細就使用電子產品和網絡科技,就如生活喺網絡嘅原住民。Z世代嘅用語獨特,佢哋會形容自己「emo」(情緒波動)、「vibe」(感覺)唔太好、「chill」(減少做嘢嘅時間)等等。

除咗用語唔同之外,Z世代嘅情緒健康症狀與成年人都好唔同。佢哋較容易出現「忟憎」,但係家長可能會誤以為佢哋係發脾氣;或表現出無法專心,家長可能認為佢哋缺乏學習動力。75%嘅精神疾病,首發病年齡回溯約25歲前。當青少年出現精神健康問題,佢哋參與高風險行為嘅機率或會伴隨增加,例如濫用藥物、酗酒及吸毒等等。呢啲不良習慣將持續並影響成年階段,所以需要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提供專業嘅精神健康指導,及早干預至關重要。 [1]

#塚愛友家 #情緒健康 #精神疾病 #網絡原居民 #網絡共存 #數碼生活 #青少年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 #情緒警號 #及早干預

Reference:
1. 報刊專欄.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Last updated on Sep 6,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med.hku.hk/zh-hk/media/knowledge-exchange/newspaper-columns/2024/sep/singtao_20240906. Accessed on May 12, 2025.

HKOP-ABI-202505-003

生活喺大量資訊網絡年代,一部手機、各式各樣嘅社交媒體,可以係帶嚟快樂嘅源泉,亦可以係壓力嘅來源。有冇諗過網絡媒體已經係「Z世代」、青少年嘅社交、生活不可或缺嘅一部分。近年出現唔少新名詞,例如「面書抑鬱症」(Facebook depressi...
02/06/2025

生活喺大量資訊網絡年代,一部手機、各式各樣嘅社交媒體,可以係帶嚟快樂嘅源泉,亦可以係壓力嘅來源。有冇諗過網絡媒體已經係「Z世代」、青少年嘅社交、生活不可或缺嘅一部分。

近年出現唔少新名詞,例如「面書抑鬱症」(Facebook depression)、「社交網絡焦慮症」(Social media anxiety) 或者網癮(Internet addiction)。有多項研究指出社交媒體影響心理健康。尤其係青少年喺成長過程中未能妥善處理自身情緒,佢哋正在尋找身份認同,對於別人眼光、同伴一言一行同社會壓力等都特別敏感。網上資訊對佢哋嘅影響亦會較為明顯。兒童及青少年長期依賴社交媒體,不但會影響學習表現同人際關係,嚴重者更會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1]

塚愛友家今期想提提大家多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留意佢哋嘅情緒變化,耐心聆聽,指引佢哋善用網絡媒體。大家試下每日限時使用網絡,俾自己同情緒一個呼吸嘅空間。因為真實生活,唔使filter都值得被like!

#塚愛友家 #情緒健康 #社交媒體壓力 #面書抑鬱症 #網絡焦慮 #網癮 #心理健康 #身份認同 #青少年情緒 #同齡人壓力 #人際關係 #抑鬱 #網絡觸發情緒病 #情緒病

Reference :
1. 【新知】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易憂鬱?人格特質是關鍵!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Last update on Mar 27,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etmh.org/News/news_more?id=a0d25c923d5045fbb335d43322510958. Accessed on May 13, 2025.

HKOP-ABI-202505-002

成為媽媽後,還能是「自己」嗎?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唔只係關於一個女人嘅故事,而係千千萬萬個媽媽嘅故事。故事講述一位平凡女性喺成為母親後,如何喺家庭、社會期待與自我之間掙扎。當佢辭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卻發現冇人再問起佢嘅夢想、關心佢...
28/05/2025

成為媽媽後,還能是「自己」嗎?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唔只係關於一個女人嘅故事,而係千千萬萬個媽媽嘅故事。故事講述一位平凡女性喺成為母親後,如何喺家庭、社會期待與自我之間掙扎。當佢辭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卻發現冇人再問起佢嘅夢想、關心佢嘅真實感受。成為媽媽嘅疲憊同壓力被輕描淡寫成「幸福」。家庭與社會嘅壓力令媽媽們習慣咗忍耐同犧牲。

但成為媽媽並唔代表要失去自己,媽媽嘅感受、理想同追求都值得被支持、被尊重!
塚愛友家喺度呼籲:媽媽嘅心理健康不應該被忽視!好多情緒問題都需要我哋多啲去理解、去傾聽👂。媽媽亦需要被照顧❤️!

#塚愛友家 #關注媽媽身心健康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睇套戲輕鬆下 #82年生的金智英 #全職媽媽 #家庭社會與自我 #失去自我 #成為母親 #媽媽的夢想

HKOP-ABI-202504-009

母職身份巨大轉變,是喜悅或擔憂?從原本隨心所欲、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嘅成人,變成需要負責一個新生命嘅媽媽,許多新手媽媽都會經歷 「身份轉變壓力」(Identity Shift),產生迷失感同疑問🤔。好多媽媽喺回歸職場時,更會產生以下嘅焦慮與壓力...
23/05/2025

母職身份巨大轉變,是喜悅或擔憂?從原本隨心所欲、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嘅成人,變成需要負責一個新生命嘅媽媽,許多新手媽媽都會經歷 「身份轉變壓力」(Identity Shift),產生迷失感同疑問🤔。好多媽媽喺回歸職場時,更會產生以下嘅焦慮與壓力。
「工作家庭難兼顧,每日好崩潰!」
「返工會唔會對小朋友唔好?」
「媽媽呢個身分係咪喺職場上會遭受歧視?」
各位在職媽媽可以如何應對母職同回歸職場嘅過渡期呢?💪[1,2]
✅ 與家人分工:唔好獨自承擔所有責任,可以與伴侶、家人分工。
✅ 找對象傾訴和求助:比如參與支援小組,認識其他有同樣情況嘅新手媽媽互相傾訴、分享,並建立新友誼。
✅ 把握優質親子時間: 每日爭取一段時間同孩子面對面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受母親嘅疼愛。
✅ 接納唔同情緒:排山倒海嘅瑣碎事、持續感到忙碌以及缺乏睡眠對於不少媽媽嚟講都係壓力來源。要明白新手媽媽要面對「身份轉變壓力」係十分之正常且挑戰巨大嘅。呢個轉變一定會令你有好大嘅情緒起伏,理解自己無論出現好與壞嘅情緒都係人之常情。
✅照顧自己所需:自我照顧不應被忽略。喺忙碌嘅一日為自己安排個能令你尋找快樂和價值嘅小活動,可以閱讀、做運動、煲劇或者同朋友傾計!

#塚愛友家 #關注媽媽身心健康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母職過渡期 #回歸職場 #身分轉變壓力 #新手媽媽 #情緒起伏 #迷失自己 #做自己 #負面情緒 #肯定自己 #職場媽媽 #全職媽媽 #社會標籤 #工作家庭難兼顧 #家人支援 #自我肯定
References:
1. 媽媽應對壓力的方法. 香港心聆. Available at: https://www.mind.org.hk/zh-hant/mental-health/雙職媽媽:管理精神健康/媽媽應對壓力的方法/ Accessed on Apr 11, 2025.

2. 親職專家教雙職媽媽減壓.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Available at: https://www.dsedj.gov.mo/cep/familyedu/parent/pdf/p_reading1209_2_1.pdf. Accessed on Apr 11, 2025.

HKOP-ABI-202504-008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O-Mind Garden 塚愛友家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