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nd Garden 塚愛友家

O-Mind Garden 塚愛友家 「塚愛友家」以主題樂園的形式為普羅大眾帶來不同精神健康的資訊。希望透過增加對疾病的了解,減少標籤效應並提升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HKOP-ABI-202203-003

「睇精神科 = 黐線?」 香港仲有好多人對睇精神科有誤解或偏見。 但好似感冒去睇普通科,腳痛去睇骨科,情緒有問題就睇精神科。尤其當持續心情低落、失去動力、失眠、胃口或體重改變等超過兩星期,就唔好自己呃自己,要去搵專科醫生診斷同治療。精神疾病...
28/10/2025

「睇精神科 = 黐線?」 香港仲有好多人對睇精神科有誤解或偏見。 但好似感冒去睇普通科,腳痛去睇骨科,情緒有問題就睇精神科。尤其當持續心情低落、失去動力、失眠、胃口或體重改變等超過兩星期,就唔好自己呃自己,要去搵專科醫生診斷同治療。精神疾病其實非常普遍,遺傳、壓力過大、抗逆力下降、童年創傷等因素都有機會誘發唔同程度嘅精神問題。[1] 多數精神問題通過藥物及心理治療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最緊要係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一般來講,有需要嘅求助人士可以先到醫管局嘅普通科門診、急症室或家庭醫生診所要求醫生轉介,然後帶同三個月內簽發嘅醫生轉介信,到醫院管理局嘅精神科專科門診接受治療。當然亦可以選擇輪候時間較短、價錢相對較高的私家醫生。[2] 睇精神科醫生其實唔複雜,過程就像聊天,醫生會了解你嘅背景、症狀(睡眠、飲食、情緒等)和應對方式,透過對話幫你梳理問題,找出合適嘅解決方案!

#塚愛友家 #情緒病 #情緒健康 #精神健康 #關注身心健康 #精神科 #破除偏見 #正視情緒問題 #精神科醫生 #情緒病治療 #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專業協助 #盡早診治

References:
1. Mental illness. Healthdirect.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mental-illness.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2. 【精神健康】情緒有事要睇「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分別(附求助方法). 社職. Last updated on Jun 7, 2023. Available at: https://www.socialcareer.org/blogs/the-difference-between-counsellor-clinical-psychologist-psychiatrist.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HKOP-ABI-202509-005

「我冇病,只係心情唔好啫!」 好多人面對情緒困擾嘅第一反應係否認。覺得承認自己有問題 = 代表自己「唔正常」。 但事實係:情緒問題就好似身體感冒,有咗病徵就應該正視。否認只會令問題更嚴重。過去也有許多名人,例如國際巨星、知名歌手、專業人士、...
25/10/2025

「我冇病,只係心情唔好啫!」 好多人面對情緒困擾嘅第一反應係否認。覺得承認自己有問題 = 代表自己「唔正常」。 但事實係:情緒問題就好似身體感冒,有咗病徵就應該正視。否認只會令問題更嚴重。過去也有許多名人,例如國際巨星、知名歌手、專業人士、藝人等等因抑鬱症而殞落。

唔需要覺得羞恥,放低包袱束縛,願意面對自己嘅情緒低谷其實係一個勇敢嘅表現。如果超過兩週以上持續有情緒低落、失去動力、過度自責、無法集中、失眠、胃口或體重改變等徵狀,又影響到日常生活,如工作或社交等,就係重要嘅警號![1] 愛𡃶自己、身邊嘅人,盡早尋求專業診斷支援 ,阻止慘劇發生!

#塚愛友家 #情緒病 #情緒健康 #精神健康 #關注身心健康 #壓力大 #情緒健康要正視 #負面情緒好正常 #抑鬱症 #抑鬱症徵狀 #焦慮 #放下包袱 #表達情緒 #尋求支援 #盡早診治
Reference:
1. 抑鬱症. 陪我講. Available at: https://www.shallwetalk.hk/zh/mental-health-information/depression/.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HKOP-ABI-202509-004

心理壓力過大,可能引發焦慮、抑鬱、情緒低落、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健康問題。[1]• 情緒症狀:焦慮、抑鬱、冷漠、難以集中• 生理症狀:心跳加速、頭痛、失眠、消化不良• 行為症狀:工作效率下降、食慾改變、依賴煙酒、逃避社交高敏感族群或完美...
22/10/2025

心理壓力過大,可能引發焦慮、抑鬱、情緒低落、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健康問題。[1]
• 情緒症狀:焦慮、抑鬱、冷漠、難以集中
• 生理症狀:心跳加速、頭痛、失眠、消化不良
• 行為症狀:工作效率下降、食慾改變、依賴煙酒、逃避社交
高敏感族群或完美主義者更敏感脆弱,容易受到打擊。高敏感族群思考深入,容易將情緒放大,懷疑自己,對自我肯定較低;完美主義者比較執著,無法接受唔完美嘅地方,可能容易有過度反應。佢哋傾向過份詮釋事情,把它想得太過嚴重,繼而感到受傷,影響自己嘅情緒。[2] 長期壓抑負面情緒,心理與身體都會承受沉重負擔,影響身心健康。記得給自己空間,學識表達、釋放情緒,必要時尋求支援與理解!
#塚愛友家 #情緒病 #情緒健康 #精神健康 #關注身心健康 #壓力大 #精神健康問題 #情緒健康要正視 #懂得表達情緒 #唔好一個人捱 #高敏感族群 #完美主義者
References:
1. 職場心理衞生. 行政院衞生署. Available at: https://health99.hpa.gov.tw/storage/pdf/materials/21540.pdf.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2. 【玻璃心的真相】你是高敏感、完美主義者嗎?學習如何強化自己的心靈.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
Last updated on Jan 17,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pc.hkfyg.org.hk/__%E7%8E%BB%E7%92%83%E5%BF%83.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HKOP-ABI-202509-003

精神健康基金會主辦    🎉 10月10日 係世界精神衞生日!精神健康基金會預備咗一連串精彩活動,同你一齊關注精神健康!🌱今次活動將圍繞 【心靈維他命:Calm & Give】教你以簡單小習慣,為精神健康努力!13–31/10 | Love...
17/10/2025

精神健康基金會主辦

🎉 10月10日 係世界精神衞生日!
精神健康基金會預備咗一連串精彩活動,同你一齊關注精神健康!🌱

今次活動將圍繞 【心靈維他命:Calm & Give】
教你以簡單小習慣,為精神健康努力!

13–31/10 | Love Yourself Challenge
💡 原來生活入面「照顧自己」嘅小行動,都可以提升精神健康!
🌟 一齊挑戰 ,養成日常好習慣
🎁 仲有機會贏取豐富禮物!

《心靈維他命 - Calm & Give》嘅第一個任務
就係 —— 💚 Connect - 約吓朋友,開心相聚!🤝

所謂分享快樂,快樂加倍 💛
無論係同朋友🍲 一齊食飯 | ☕ 飲咖啡 | 🚶‍♀ 行街 | 🎮 打機
都係與人連繫、滋養心靈嘅好方法🫶
📸 只要將一張你同朋友嘅開心時刻照片或影片分享去自己嘅 IG / Facebook
公開貼文並Hashtag
然後填寫 Google Form 👉 https://forms.gle/Y8tBEfX7LsnTY6Gd6
🎁 頭30位完成任務嘅朋友仔就有機會獲得禮品包!

💡 Bonus 小任務!
如果你有其他《心靈維他命 - Calm & Give》小行動 嘅Idea💭
歡迎喺 Google Form 同我哋分享
我哋會揀選10個最有創意又容易做到嘅小行動
同大家分享,並送出 $500 Klook 禮券 🎁!

接住落嚟嘅兩個星期,
我哋會繼續推出唔同任務,
陪大家一齊身體力行、吸收《心靈維他命 - Calm & Give》💊

查詢請聯絡精神健康基金會:https://m.me/HKMentalHealthFoundation

🩵記得 Like & Follow 精神健康基金會嘅 Facebook 同 IG ( for fb: @ HKMentalHealthFoundation for ig: .mhf)
留意任務更新啦!

🙌 特別鳴謝
贊助機構:香港大塚製藥有限公司

#世界精神衞生日 #精神健康基金會 #心靈維他命 #與人連繫

HKOP-ABI-202510-002

「抑鬱、焦慮,好似周圍都有人有?」現代社會真係越來越多人有情緒病?從數據上看確實正在增加,世界衞生組織調查顯示有精神健康問題嘅人高達10多億[1],亦有報告顯示港人精神健康狀態每況愈下,逾半受訪者有輕微至嚴重嘅抑鬱徵狀[2]。生活、工作節奏...
14/10/2025

「抑鬱、焦慮,好似周圍都有人有?」現代社會真係越來越多人有情緒病?從數據上看確實正在增加,世界衞生組織調查顯示有精神健康問題嘅人高達10多億[1],亦有報告顯示港人精神健康狀態每況愈下,逾半受訪者有輕微至嚴重嘅抑鬱徵狀[2]。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加上資訊爆炸,人際關係衝突或重大創傷事件等都會令到好多情緒問題浮現。

另外,依家大眾對精神健康嘅關注同開放程度都提高咗,所以更多人選擇表達自己,讓情緒被看見。要記住:方法總比困難多 ,勇敢面對好重要!能夠感知情緒 ,承認自己正處於負面情緒當中,已經係好轉嘅開始!勇敢都唔代表要一個人撐,而係願意尋求支援與理解,搵幫手,一齊去面對負面情緒。💪

#塚愛友家 #情緒病 #情緒健康 #精神健康 #關注身心健康 #抑鬱症 #壓力大 #節奏快 #表達自己 #被看見 #方法總比困難多 #勇敢面對 #情緒支援

References:
1. 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高达10多亿人,精神卫生服务规模亟需扩大. 世界衞生組織. Last updated on Sep 2, 2025.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2-09-2025-over-a-billion-people-living-with-mental-health-conditions-services-require-urgent-scale-up.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2. 【新聞發佈】港人情緒健康支援急切 香港心聆(Mind HK)提供早期介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 「社區心活指南計劃( iACT®)」心理治療 顯著改善逾7成人抑鬱或焦慮徵狀. 香港心聆. Last updated on Nov 22,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mind.org.hk/zh-hant/new/publish-162/. Accessed on Sep 10, 2025.

HKOP-ABI-202509-002

「情緒病真係好可怕,我慢慢俾佢吞噬咗。」 呢句說話,道出咗無數情緒病患者嘅無助與絕望。 近排幾宗新聞,因為精神健康問題,最終釀成慘劇:有人選擇走上絕路,甚至做出傷害無辜子女嘅傻事,實在令人心痛💔。呢啲事提醒我哋,情緒問題唔係「小事」,處理唔...
10/10/2025

「情緒病真係好可怕,我慢慢俾佢吞噬咗。」 呢句說話,道出咗無數情緒病患者嘅無助與絕望。 近排幾宗新聞,因為精神健康問題,最終釀成慘劇:有人選擇走上絕路,甚至做出傷害無辜子女嘅傻事,實在令人心痛💔。

呢啲事提醒我哋,情緒問題唔係「小事」,處理唔好,隨時釀成悲劇。 情緒健康 = 生命安全。 唔好等出事先關心,日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同身邊人。塚愛友家希望透過今日「世界精神衞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呼籲大家建立對精神健康嘅正確認知和同理心,盡量避免偏見與誤解。

#塚愛友家 #情緒病 #情緒健康 #精神健康 #精神問題 #情緒健康不容忽視 #悲劇背後 #照顧身心 #身心健康 #支持身邊人 #世界精神衞生日 #10月10日

HKOP-ABI-202509-001

思覺失調如果在沒有適當治療下復發率會偏高。當生活遇上一些轉變、困難或挑戰時,例如轉工、失業、親友離世、網上欺凌等引起過大的壓力,甚至濫藥酗酒,都會增加復發的機會。精神科專科王駿濱醫生表示,預防復發尤其重要,因為每一次復發都會影響腦部功能,可...
03/10/2025

思覺失調如果在沒有適當治療下復發率會偏高。當生活遇上一些轉變、困難或挑戰時,例如轉工、失業、親友離世、網上欺凌等引起過大的壓力,甚至濫藥酗酒,都會增加復發的機會。精神科專科王駿濱醫生表示,預防復發尤其重要,因為每一次復發都會影響腦部功能,可能會影響記性、行動力和組織能力等。預防復發就可以維持腦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質素。患者若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復發時再服用之前的藥物,可能會降低其療效,增加入院治療的風險,或需用更高劑量的藥物,甚至需要花時間轉服其他適合的藥物。

王醫生指,維持治療至少兩年才可以有效預防復發,但口服藥需要每天服用,不少思覺失調患者會忘記服藥,或因不想服藥、怕被人看到服藥而選擇不服藥。現時有長效針劑的選擇,它與口服藥的有效成份一樣,副作用亦相若。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的長效針劑透過手臂或臀部肌肉注射,不經肝臟代謝,藥效能夠穩定地於體內慢慢釋放,維持體內藥物的水平,發揮效用。長效針劑可以有效解決患者用藥依從性不佳的問題,患者只需每數星期或每數個月打一次針,所以適合處於學業及事業發展階段的患者;同時確保患者定期覆診,有助醫生監察患者病情、調節藥份,亦可以減輕照顧者需要提醒患者服藥的負擔及磨擦。

每位患者的患病成因、症狀、情況也有所不同,治療思覺失調亦有不同方案。如有疑問,請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

#塚愛友家 #思覺失調復發 #壓力過大 #預防復發 #影響腦部功能 #入院風險 #口服藥 #長效針劑 #肌肉注射 #藥物治療 #思覺失調治療 #及早診斷 #持續治療 #鞏固治療 #精神科專科 #王駿濱醫生

HKOP-ABI-202509-008

思覺失調是由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失衡所致的精神疾病。十多歲至二十多歲的年青人是思覺失調的高危一族,多為男性患者。精神科專科王駿濱醫生指,大部分患者有遺傳因素,再加上環境因素如壓力、濫藥及酗酒所誘發的。思覺失調的徵狀主要分陽性...
02/10/2025

思覺失調是由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失衡所致的精神疾病。十多歲至二十多歲的年青人是思覺失調的高危一族,多為男性患者。精神科專科王駿濱醫生指,大部分患者有遺傳因素,再加上環境因素如壓力、濫藥及酗酒所誘發的。思覺失調的徵狀主要分陽性症狀(包括幻覺、妄想及思緒混亂)及陰性症狀(包括缺乏動力及社交退縮)。身邊人有可能會察覺思覺失調患者表現出的古怪行為,例如因有幻覺而自言自語、因有被害妄想而怕被人跟蹤毒害,甚至可能會因思緒紊亂而答非所問。

王醫生表示,思覺失調是可以治療的,而及早診斷與持續治療就是康復的關鍵。研究顯示,愈早醫治初發的思覺失調,治療成效愈高,所使用的藥物劑量亦通常較低。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能夠平衡腦內神經傳遞物質,有效改善思覺失調的症狀。由於藥物調整腦內神經傳遞物質的平衡需時,患者不應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需要持續服用治療藥物一段時間以鞏固平衡,再與醫生商討何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減低日後復發及入院的風險。
每位患者的患病成因、症狀、情況也有所不同,治療思覺失調亦有不同方案。如有疑問,請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

#塚愛友家 #思覺失調 #神經傳遞物質 #多巴胺 #血清素 #精神疾病 #遺傳 #壓力 #思覺失調徵狀 #陽性症狀 #陰性症狀 #思覺失調治療 #及早診斷 #維持治療 #鞏固治療 #復發 #精神科專科 #王駿濱醫生

HKOP-ABI-202509-007

呢部電影以具象化嘅方式呈現了主角亞當嘅幻覺與妄想,讓觀眾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思覺失調患者嘅內心世界與諸多痛苦掙扎。同時也展現了亞當對夢想、愛情與生活嘅渴望與努力。大家好容易將患者被思覺失調嘅病徵所定義,卻忽略咗佢哋真實嘅本質與獨特嘅個性。精神...
30/09/2025

呢部電影以具象化嘅方式呈現了主角亞當嘅幻覺與妄想,讓觀眾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思覺失調患者嘅內心世界與諸多痛苦掙扎。同時也展現了亞當對夢想、愛情與生活嘅渴望與努力。大家好容易將患者被思覺失調嘅病徵所定義,卻忽略咗佢哋真實嘅本質與獨特嘅個性。精神疾病唔係人生嘅全部,理解同支持先係陪伴佢哋最重要嘅力量。

讓我哋一齊多啲關注思覺失調等精神健康疾病,減少偏見,去除污名化,給予更多理解與支持,更多包容與關懷!

#塚愛友家 #精神健康 #思覺失調 #看見牆上的聲音 #睇套戲輕鬆下 #電影推薦 #幻覺 #妄想 #心理健康 #理解與支持 #關注思覺失調 #關注精神健康 #去除污名化 #減少偏見 #包容與關懷

HKOP-ABI-202508-006

思覺失調如同其他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即使目前嘅症狀得到改善,亦需要持續治療幫助患者減低再次復發嘅風險。思覺失調嘅復發,唔止係症狀變得更加嚴重,仲會對腦部造成實質傷害。每一次復發,都可能引致不可逆轉嘅功能障礙,影響記憶、情緒同日常生活。且每...
25/09/2025

思覺失調如同其他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即使目前嘅症狀得到改善,亦需要持續治療幫助患者減低再次復發嘅風險。思覺失調嘅復發,唔止係症狀變得更加嚴重,仲會對腦部造成實質傷害。每一次復發,都可能引致不可逆轉嘅功能障礙,影響記憶、情緒同日常生活。且每次復發後,藥物劑量有機會要再加,仲可能要再次入院,形成惡性循環。[1]

所以為了控制復發、保護大腦功能,持續接受治療好重要!唔好因為覺得「好返啦」就自行任意停藥,醫生會根據患者嘅情況調整治療計劃。只要持續按醫生指示食藥,配合治療,就可以大大減低復發風險,一步步走向康復啦!

#塚愛友家 #精神健康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復發 #持續治療 #長期治療 #預防復發 #保護腦部 #按時服藥 #謹遵醫囑 #康復

Reference:
1. 精神科藥物概覽.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 Available at: https://www.pcfhk.org/files/17938798.pdf. Accessed on Aug 12, 2025.

HKOP-ABI-202508-005

好多時大家聽到思覺失調,就會即刻聯想到暴力傾向、或者傷人事件,其實呢個係錯誤嘅偏見嚟㗎!大部分思覺失調患者係唔會有暴力行為,只係極少數患者受到嚴重嘅幻覺或妄想影響時,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衞或攻擊性行為。相反,思覺失調患者其實更容易成為暴力行...
18/09/2025

好多時大家聽到思覺失調,就會即刻聯想到暴力傾向、或者傷人事件,其實呢個係錯誤嘅偏見嚟㗎!大部分思覺失調患者係唔會有暴力行為,只係極少數患者受到嚴重嘅幻覺或妄想影響時,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衞或攻擊性行為。相反,思覺失調患者其實更容易成為暴力行為嘅受害者,而唔係加害者。[1]

研究顯示思覺失調患者相比普通人只係有略微嘅暴力風險增加,而臨床經驗上大部份思覺失調患者係冇暴力行為。真正需要警覺嘅高風險情況係:濫藥、酗酒、反社會人格、曾有暴力行為、出現嚴重幻聽或幻覺。家人如果留意到呢啲情況,需要立即帶患者求醫,嚴重嘅甚至要強制治療。[2] 但記住,呢啲情況只係少數,絕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透過專業治療,穩定病情,重返正常生活。

偏見唔單止傷害患者嘅尊嚴,仲有可能阻礙佢哋尋求幫助與康復嘅機會。我哋應該放低偏見,給予佢哋更多嘅關懷,用實際行動支持精神健康,令佢哋更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去求助,讓病情可以更快受控,早日重拾健康同希望。

#塚愛友家 #精神健康 #思覺失調 #幻聽幻覺 #暴力傾向 #暴力行為 #情緒病偏見 #情緒病誤解 #思覺失調可康復 #精神疾病 #去標籤化 #及早診治 #放低偏見

References:
1. 精神健康睇真啲:迷思與事實.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Available at: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education_and_media_resources/files/%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7%9D%87%E7%9C%9F%E5%95%B2%EF%BC%9A%E8%BF%B7%E6%80%9D%E8%88%87%E4%BA%8B%E5%AF%A6%20(2024%E5%B9%B410%E6%9C%88).pdf. Accessed on Aug 12, 2025.
2. 精神病解密.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明光社. Available at: https://ethics.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7%B2%BE%E7%A5%9E%E7%97%85%E8%A7%A3%E5%AF%86. Accessed on Aug 12, 2025.


HKOP-ABI-202508-004

思覺失調嘅發病早期其實已經有跡象可循,只係大家未必輕易留意到。思覺失調嘅先兆包括:[1]• 成績/工作表現突然下滑• 難以集中精神,專注唔到• 對人變得疑神疑鬼• 自我照顧能力變差,唔注重衞生• 成日一個人躲埋• 對周圍事物麻木,冇反應如果...
12/09/2025

思覺失調嘅發病早期其實已經有跡象可循,只係大家未必輕易留意到。思覺失調嘅先兆包括:[1]
• 成績/工作表現突然下滑
• 難以集中精神,專注唔到
• 對人變得疑神疑鬼
• 自我照顧能力變差,唔注重衞生
• 成日一個人躲埋
• 對周圍事物麻木,冇反應

如果發現身邊人有以上情況,建議盡早搵專業人士幫手!如果患者當時精神狀態欠佳,建議先睇精神科醫生,佢可以為患者診斷,處理症狀,幫助患者穩定情緒。症狀受控後,亦可以配合心理治療協助患者了解問題背後嘅深層次原因。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自己嘅心理狀態,亦可以搵臨床心理學家,佢可以提供心理治療和評估,幫助患者處理情緒、重建思維同生活能力。[2] 記住唔使等到「嚴重啲先算」,留意早期徵狀、盡早接受治療就係保護自己同關心嘅人。

#塚愛友家 #思覺失調 #精神健康 #早發現早治療 #思覺失調先兆 #思覺失調治療 #精神科醫生 #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心理支援 #臨床心理學家 #思覺失調可康復 #穩定情緒 #及早診治

References:
1. 思覺失調.陪我講. Available at: https://www.shallwetalk.hk/zh/mental-health-information/psychosis/. Accessed on Aug 12, 2025.
2. 【精神健康】情緒有事要睇「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分別(附求助方法). 社職. Available at: https://www.socialcareer.org/blogs/the-difference-between-counsellor-clinical-psychologist-psychiatrist. Accessed on Aug 12, 2025.


HKOP-ABI-202508-003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O-Mind Garden 塚愛友家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