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7/2025
回應近日社會事件~
鼓勵公眾照顧好自己🫶🏻
妥善應對突發事件及維護心理健康的指引
【在關心社會事件的同時,也請溫柔地擁抱自己】
近日本港輕生事件接連發生,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對市民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視,積極致力於及早預防和介入各類心理困擾。我們誠摯呼籲市民在接收相關資訊或參與討論時,時刻留意自身的情緒變化,謹慎管理負面情緒,避免受到過度影響。同時,我們建議大家避免在網絡平台上作出未經證實的揣測或爭議性言論,以免對涉事人士及其家屬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或加劇社會的負面情緒氛圍,共同維護一個理性與關懷的公共空間。
以下為本學部給予公眾維護心理健康的小建議:
1️⃣覺察與接納情緒
▪️留意自己當下的感受,您可能覺得感到難過、不安或困惑,都是正常的。
▪️感受無分對錯,避免批評或壓抑自己的感受。
2️⃣暫時遠離資訊
▪️若資訊對自身情緒有很大影響,建議暫時減少使用電子設備,適當遠離新聞或社交媒體。
▪️減少接收令人痛苦的資訊,有助減少心理負擔,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3️⃣與信任的人傾訴
▪️找個能讓您安心的朋友、家人或伴侶將內心的感受說出來,能有效舒緩壓力。
4️⃣參與舒緩身心的活動
▪️做一些能讓您感到放鬆和愉快的事情,例如散步、聽音樂、深呼吸、做運動或任何您喜歡的興趣。
5️⃣維持規律生活
▪️保持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穩定的生活節奏有助增強安定感。
自我檢視及關懷練習
當您在瀏覽相關新聞或討論時,請留意自己的情緒反應。感到難過、不安或困惑,都是非常正常的。請容許自己停一停,照顧一下自己的情緒。不妨找一個安靜且安全的空間,試試以下的自我關懷練習:
1️⃣深呼吸,讓自己慢下來
▪️專注於呼吸,加深吸氣,延長呼氣,並感受呼吸的流動。
2️⃣專注於當刻的身體感受、情緒或想法,不加批判且溫柔地與它們共存
▪️試試問自己
i. 此刻,我的身體有什麼感覺 (例如:心口悶、頭痛、肌肉繃緊)?
ii. 我腦海中正浮現什麼樣的想法或情緒 (例如:悲傷、憤怒、無力感)?
3️⃣肯定自我
▪️告訴自己:「有這些感覺是正常的」
▪️給自己一個擁抱,告訴自己:「我可以的」
4️⃣關注自身需要
▪️在這一刻,我需要甚麼 (例如:親友陪伴)?
▪️在這一刻,我可以為自己做些甚麼(例如:喝一杯溫水、深呼吸三次、聽一首喜歡的歌)?
5️⃣小小反思
▪️當您看到該新聞時,您的感覺是什麼?
▪️這種感覺是經常出現的嗎?
▪️除了這則新聞讓您有這個感覺,還有什麼是會令您有這種感覺?
尋求專業支援的建議
若市民或其親友持續感到情緒低落,或日常生活受到顯著影響,請及時尋求專業協助。主動求助是勇敢和負責任的表現,代表您願意為了自己的健康而努力。
香港提供多種精神健康支援服務,您可以隨時聯絡:
- 情緒通:18111 (24小時精神健康支援熱線)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24小時熱線)
- 生命熱線:2382 0000 (24小時熱線)
-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24小時熱線)
-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24小時熱線)
生命中總有難以承受的時刻,但請記住,風雨過後總會有晴天。讓我們一起學習關懷自己,也關懷身邊的人,用溫暖和理解,共同建立一個更具支援性的社會。
#情緒照顧 #心理健康 #自我關懷 #預防自殺 #香港心理學會 #輔導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