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中醫

寸心中醫 寸心中醫
Heal your body. Soothe your soul. Appointment only

《幫緊你幫緊你之運動就可健康?》香港人常見精神壓力大,易致肝氣鬱結,久坐辦公、缺乏運動易致氣滯血瘀、痰濕內生,規律且適度的運動能為身體帶來多種好處:1. 提升陽氣,溫煦身體;2. 通調氣機,疏肝解鬱,達到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的效果;3. 促進...
29/10/2025

《幫緊你幫緊你之運動就可健康?》

香港人常見精神壓力大,易致肝氣鬱結,久坐辦公、缺乏運動易致氣滯血瘀、痰濕內生,規律且適度的運動能為身體帶來多種好處:

1. 提升陽氣,溫煦身體;
2. 通調氣機,疏肝解鬱,達到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的效果;
3. 促進氣血運行,滋養全身;
4. 強健脾胃,化生氣血,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5. 通經活絡,排汗時祛病邪外出

不過,運動也講究因人而異,不同運動方式有其不同偏性:

1. 動態運動(如跑步、球類、健身):
• 偏性:偏於「升陽」、「耗散」。
• 適合:痰濕體質(肥胖、身體沉重、水腫)人士。能振奮陽氣,消耗多餘脂肪,排走濕氣。
⚠️注意:過度則會耗氣傷津,導致疲勞、口乾舌燥,不適合氣陰兩虛(極度疲勞、口乾、心慌)人士。

2. 靜態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站樁、瑜伽):
• 偏性:動靜結合,側重於「調氣」、「養神」。
• 適合:幾乎所有人,特別是氣血虛弱、年老體衰、或心神不寧(失眠、焦慮)人士。活動筋骨的同時,更注重呼吸與意念的結合,能收斂心神,培養內在之氣,達到「形神兼養」。

3. 伸展運動(如拉筋、瑜伽):
• 偏性:主要作用於「肝」和「筋」。
• 適合:久坐辦公、肝氣不舒、筋骨僵硬人士。肝主筋,伸展能舒緩緊繃的筋脈,放鬆情緒。

若剛建立運動習慣,不宜由劇烈運動起步,可從伸展運動開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運動後理應精神爽利,若運動過後反而精神萎靡,或疲憊不堪,休息數天仍未恢復體力,就要考慮調節運動的頻率和強度,避免過度運動損傷正氣。

文:鄭芸菁醫師

27/10/2025

流感咳到肺都甩?中醫教你「止咳救命穴」
即按列缺+尺澤穴!
避免咳嗽變成慢性支氣管炎!

列缺定位:
兩手虎口相交,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

尺澤定位:
肘橫紋由外向內摸,在中間的大筋外側凹陷處

做法:定點打圈按揉2分鐘

注意事項:暫時戒炸、戒凍、戒甜、戒辣,症狀嚴重時請就醫治療

PS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中醫師🧡

#止咳 #止咳救命穴 #止咳穴位 #中醫

20/10/2025

流感發燒反覆不退?中醫教你「人體退熱掣」
即按曲池穴!避免高燒引發併發症!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肌肉豐厚凸起處
做法:定點打圈按揉2分鐘

注意事項:適量補充水份,多休息,症狀嚴重時請就醫治療

PS:如有欵問,可查詢中醫師。

#流感高峰期 #流感 #發燒 #併發症 #中醫 #人體退熱制

《空肚讀中醫之陽暑VS陰暑》今年夏天熱得可怕,很多人以為烈日當空下長期身處室外才會中暑,但有時候,長居於室內空氣不透風的環境也有中暑風險。中醫角度認為中暑可分為陽暑和陰暑,兩者有其各自特徵:~陽暑~特徵:陽暑主要由外界高溫引起,常見於炎熱的...
10/09/2025

《空肚讀中醫之陽暑VS陰暑》

今年夏天熱得可怕,很多人以為烈日當空下長期身處室外才會中暑,但有時候,長居於室內空氣不透風的環境也有中暑風險。中醫角度認為中暑可分為陽暑和陰暑,兩者有其各自特徵:

~陽暑~

特徵:陽暑主要由外界高溫引起,常見於炎熱的環境中,症狀包括高熱、出汗多、口渴、頭痛、煩躁不安等。
病因:外感熱邪,正氣不足,體內陽氣過盛。
治療:常使用清暑解熱的藥物,如黃連、薄荷、菊花等,並可輔以清涼的食物和飲品。

~陰暑~

特徵:陰暑多因長時間處於潮濕陰冷的環境中而致,或因消暑時過度貪涼取冷所致,症狀包括乏力、頭脹痛、不覺熱反怕冷,或汗出不暢,或口渴不欲飲等。
病因:外感寒邪,內傷陰液,正氣虛弱。
治療:重在健脾祛濕,常用的藥物有藿香、白朮、茯苓等,並建議保持身體溫暖,避免身處潮濕環境。

天氣炎熱時應避免長時間逗留室外,出汗後應適時補充水份,以防感受「陽暑」。同時亦要小心預防「陰暑」,此乃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故此,出汗後應盡快抹乾汗水才進入空調開放之地,避免對著空調或風扇的風口位置,喝冷飲時盡量少冰或走冰,以免中氣內虛,外邪乘虛而襲。

文:鄭芸菁醫師

《幫緊你幫緊你之中成藥人人都啱食?》有些病人會說朋友服用某中成藥效果理想,當他/她出現同樣症狀時也跟著用。事實上,中成藥的藥效因人而異,例如逍遙散對肝鬱脾虛的人有效,若果是其他原因而致的情緒問題,服用後不但沒有功效,更甚者或會引起身體不適。...
04/09/2025

《幫緊你幫緊你之中成藥人人都啱食?》

有些病人會說朋友服用某中成藥效果理想,當他/她出現同樣症狀時也跟著用。事實上,中成藥的藥效因人而異,例如逍遙散對肝鬱脾虛的人有效,若果是其他原因而致的情緒問題,服用後不但沒有功效,更甚者或會引起身體不適。

有人以為中成藥全是天然,多吃無害。可是,「是藥三分毒」,每種藥都有其偏性,甚至有人根本不清楚中成藥的成份,一味人用我用,實在危險。

每個人的體質、症狀和病因不同,服用的中藥也應隨之調整。中成藥是固定配方,雖然方便,但未能完全貼合所有病人的具體病況。

中醫治病有所謂「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即是同樣的病症卻用不同治法:例如兩個感冒病人,有人是怕冷、流清鼻涕(風寒),有人則是喉嚨痛、吐黄痰(風熱),應用的中成藥完全不同。如果用藥的寒熱性質相反了,反而會加重病情。

「異病同治」則是不同病症卻用相同治法:有些人有胃脹問題,有些人受失眠困擾,如果皆是肝氣鬱結所致,可用相類的中成藥疏肝解鬱,從而處理胃脹或失眠。

說到近年中成藥中的表表者,新冠疫情期間大行其道的連花清瘟膠囊可謂數一數二,其功效為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熱毒襲肺證的病人固然可用,但體質虛寒的人服用後容易腹瀉,實不可取。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直接套用別人的處方乃非明智之舉。

選用中成藥必須認識自身體質,亦應了解清楚該藥的成份,不要盲目跟風,要作個精明的病人。

文:鄭芸菁醫師

《經帶孕產無有怕,健康人生妳我她之一定要清胎毒?》常聽婦女懷孕後期須清胎毒,從中醫角度去看,是否每個孕婦都要清胎毒?何謂胎毒?「毒」在中醫的觀念裏並不是毒素,乃是邪氣過盛,而胎毒指的是胎中熱邪過盛。孕婦在孕期出現胎毒的原因如下:一、胎兒在腹...
31/08/2025

《經帶孕產無有怕,健康人生妳我她之一定要清胎毒?》

常聽婦女懷孕後期須清胎毒,從中醫角度去看,是否每個孕婦都要清胎毒?

何謂胎毒?

「毒」在中醫的觀念裏並不是毒素,乃是邪氣過盛,而胎毒指的是胎中熱邪過盛。孕婦在孕期出現胎毒的原因如下:

一、胎兒在腹中日漸成長,阻塞母體氣機,氣行不暢則易生鬱熱;
二、孕期飲食不節,滋補過度,進食過多肥膩或煎炸食物,導致熱鬱體內;
三、懷孕期間情緒起伏較大,心情煩躁未能排解,亦會令內熱過盛。

為何要清胎毒?

胎兒在母體內受母親體質影響,若母體熱邪過盛,熱毒傳予胎兒,則會令胎兒出生後出現一系列症狀。

新生兒最常因胎毒引起的症狀常與皮膚有關,例如皮膚搔癢、紅疹,也可見其他症狀如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脾氣暴躁等。若及時於分娩前清除胎毒,則可大大減低嬰兒患上皮膚病的機會。

從孕婦自身角度而言,清泄母體過盛的內熱,緩解口乾口苦、便秘、痔瘡發作、皮膚搔癢、痤瘡、小便黃赤等熱盛表現,有助孕婦順利過渡孕後期,也可令分娩過程更順利。

何時開始清胎毒?

一般而言孕婦不宜過早開始清胎毒,以免增加早產風險,建議懷孕32週後因應體質開始清胎毒,先由清潤食物入手,如雪耳、百合、腐竹、雪梨等;懷孕36週後再少量進食寒涼食物,如西瓜、綠豆等,但不宜頻密、大量進食寒涼食物,以防身體難以適應而出現不適。

一定要清胎毒?

若孕婦經診斷後屬陰虛內熱體質,懷孕晚期可酌量進食涼性食物清除胎毒。若孕婦出現明顯熱象,如暗瘡、口氣、大便秘結、皮膚紅疹等,則更應尋求中醫治療,不能貿然自行處理。清胎毒同時,醫師一般會加入安胎藥物,以保孕期順利。

並非所有孕婦皆要清胎毒,如沒有任何上述熱象,甚至出現一些體寒之象,如怕冷、手腳冰冷、大便稀爛,更不應再進食寒涼食物,避免損傷孕婦脾胃之氣、削弱新生兒體質。

如何預防出現胎毒?

相比清胎毒,更重要的是預防胎毒。孕婦在孕期應避免過多進食燥熱或辛辣食物,蝦、蟹、牛、羊等發物亦只能淺嚐,日常均衡攝取蔬果,適量補充水份,保持心情輕鬆。

中醫常常強調因人而治,治療方法常以個別體質隨證加減,故此孕婦要了解清楚自身體質,再決定是否需要清胎毒,如此一來對母親和胎兒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文:鄭芸菁醫師

美顏針限時優惠~名額5名,先到先得!療程簡介及效果回可以參考post內容👩🏻👉🏻🧑🏻美顏針10次療程 $8800(單次 $1080)敬請DM或WhatsApp 94448869 查詢及預約
14/08/2025

美顏針限時優惠~名額5名,先到先得!
療程簡介及效果回可以參考post內容👩🏻👉🏻🧑🏻

美顏針10次療程 $8800
(單次 $1080)

敬請DM或WhatsApp 94448869 查詢及預約

《經帶孕產無有怕,健康人生妳我她之更年期=生人勿近?》婦女踏入四十多歲,月經將斷而準備絕經,此乃更年期階段,屬正常生理變化。大部份婦女的更年期處於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這階段開始與結束的年歲因個別體質或環境因素而有所差異。更年期並非女士獨有...
01/08/2025

《經帶孕產無有怕,健康人生妳我她之更年期=生人勿近?》

婦女踏入四十多歲,月經將斷而準備絕經,此乃更年期階段,屬正常生理變化。大部份婦女的更年期處於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這階段開始與結束的年歲因個別體質或環境因素而有所差異。

更年期並非女士獨有,男士亦會踏入更年期,就如青春期一樣,是一個階段的描述,不要錯覺以為更年期非常邪惡。更年期婦女有機會出現月經紊亂,週期時遲時早,或月經量時多時少。若更年期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如潮熱、盜汗、煩躁、失眠等,可稱為絕經前後諸症。

男女生理週期

《黃帝內經‧素問》講述男女生長變化週期,以下兩處論述與男女子的更年期有關,當中提及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即女性進入七七四十九歲,月經斷絕,失去生育能力。另外,男子「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意即男性進入八八六十四歲,腎精不足,生育能力驟減。

絕經前後諸症病因病機

出現絕經前後諸症的婦女多見腎虛,因偏於陰虛、陽虛或陰陽兩虛而出現不同症狀,亦與心、肝、脾相關。

天癸(月經)屬於陰精,更年期婦女天癸漸竭則腎陰愈見不足,若素體陰虛或多胎生產傷血,此時可見腎陰虧虛。若腎水不能滋潤心火,可致心腎不交,心神燥動不安,則易見失眠。若腎陰不足以滋養肝木,則易見煩躁。

絕經之期腎氣漸衰,若素體陽虛或過度進食寒涼之物,可致腎陽虧虛,經脈失於溫煦,可見畏寒、腰膝痠冷等症。若腎陽不能溫煦脾陽,可見胃口減退、腹脹、泄瀉等症。

治療方向

腎陰虛患者以滋養腎陰為主,佐以潛陽,多用熟地、枸杞、女貞子等藥;腎陽虛患者以溫腎扶陽為主,佐以溫中健脾,多用杜仲、菟絲子、仙茅等藥。若患者腎陰陽俱虛,治宜陰陽皆補。

更年期婦女並非生人勿近

婦女何時絕經,乃屬天命,不能強行延後停經日子,我們可做的,就是讓身體能安然渡過更年期,要充份理解更年期並非生人勿近。

文:鄭芸菁醫師

《幫緊你幫緊你之中醫只是慢郎中?》中醫常被誤解為「慢郎中」,主要因為中醫因應現今社會的需求及病人的選擇,多以調理慢性病為主,因療程較長而給人「慢」的印象,大多數人以為中醫只適合養生保健,而事實上中醫也能治療急病,也能「快」。中醫的「快」體現...
27/07/2025

《幫緊你幫緊你之中醫只是慢郎中?》

中醫常被誤解為「慢郎中」,主要因為中醫因應現今社會的需求及病人的選擇,多以調理慢性病為主,因療程較長而給人「慢」的印象,大多數人以為中醫只適合養生保健,而事實上中醫也能治療急病,也能「快」。

中醫的「快」體現於恢復身體自癒能力,運用不同辨證方法了解個體狀態和疾病特性,從而選取相應的治療方式。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出「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明確指出對急症需優先緩解症狀(標)。張仲景《傷寒論》中治療感冒發熱惡寒的「麻黃湯」,其發汗解表的效果可於短時間內見效。另外,針刺治療昏厥(如人中穴醒神),效果常立竿見影。

中醫自古擅長治療急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本為治療東漢瘟疫急症而作,其中「大承氣湯」治療高熱便秘、「四逆湯」治心陽暴脫而致的休克,均屬急救方劑。

只要辨證準確,中醫也可起效快。只是,有些疾病乃日積月累形成,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用何種方法治療,也要給予身體足夠時間適應和調節。

文:鄭芸菁醫師

《空肚讀中醫之燥邪致病》又來到六淫致病系列了,燥為秋季主氣,故秋季最常見燥邪致病。燥邪有兩大特點:1.燥性乾澀,易傷津液津液用於滋潤人體,燥邪最愛消耗人體的津液,造成多種乾澀表現,如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皮膚乾澀、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2.燥...
20/07/2025

《空肚讀中醫之燥邪致病》

又來到六淫致病系列了,燥為秋季主氣,故秋季最常見燥邪致病。燥邪有兩大特點:

1.燥性乾澀,易傷津液
津液用於滋潤人體,燥邪最愛消耗人體的津液,造成多種乾澀表現,如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皮膚乾澀、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

2.燥易傷肺
燥邪多數透過口鼻侵襲人體,而肺開竅於鼻,喜潤而惡燥的肺臟最易被燥邪損傷津液,從而出現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等肺系症狀。

燥邪又有溫燥、涼燥之分:初秋有夏熱之餘氣,燥邪結合溫熱侵擾人體,多見溫燥病證;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氣,燥邪與寒邪結合,多見涼燥病證。

醫師最喜歡秋天陣陣涼意,涼風輕輕吹~~可惜香港的秋天很短暫啊啊啊啊啊~

文:鄭芸菁醫師

《幫緊你幫緊你之針灸VS 針炙》古人造字真有智慧,從中文字的結構已可略知字義。中醫常用的針灸治療,常被誤寫成「針炙」,可是,灸與炙,兩者意義完全不同。「灸」字由「久」與「火」組成,意即用火長時間溫灼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適合應用於虛證、寒證...
16/07/2025

《幫緊你幫緊你之針灸VS 針炙》

古人造字真有智慧,從中文字的結構已可略知字義。中醫常用的針灸治療,常被誤寫成「針炙」,可是,灸與炙,兩者意義完全不同。

「灸」字由「久」與「火」組成,意即用火長時間溫灼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適合應用於虛證、寒證。

「炙」字由「肉」(⺼)與「火」組成,本義是烤肉,與中醫治療無關,當然,用烤肉治癒心情則另作別論🤭

針灸治療分為針刺和艾灸,艾灸指通過燃燒艾絨(通常由乾燥的艾草製成)來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操作時將艾絨搓成小柱或條狀,直接或間接(如隔薑片、蒜片)放置在穴位上點燃,或手持艾條懸空熏烤穴位。熱力透過皮膚滲透,刺激經絡氣血運行,有溫通經絡、扶陽固脫、防病保健的功效。

中醫只有針灸,沒有針炙,不要常常想著烤肉了。

文:鄭芸菁醫師

《經帶孕產無有怕,健康人生妳我她之孕初期不適有辦法》早前診所一直收到好消息,很多調理備孕的女士都榮升蛇B準媽媽。伴隨好消息而來的,是各種在懷孕初期或多或少會出現的身體不適,例如胃口轉差、胸悶作嘔、疲倦嗜睡、心情低落焦慮等等。中醫婦科學發展源...
13/07/2025

《經帶孕產無有怕,健康人生妳我她之孕初期不適有辦法》

早前診所一直收到好消息,很多調理備孕的女士都榮升蛇B準媽媽。伴隨好消息而來的,是各種在懷孕初期或多或少會出現的身體不適,例如胃口轉差、胸悶作嘔、疲倦嗜睡、心情低落焦慮等等。中醫婦科學發展源遠流長,對這些情況有不少於母體及胎兒均有益無害的有效應對之道,以下一一分享。

穴位篇

1. 內關穴
相信不少準媽媽都聽聞甚至使用過止嘔手帶。止嘔手帶正正是以中醫經穴學原理發展出來的產品,手帶上的小圓球持續按壓的位置就是內關穴。內關穴位於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正中間,兩筋之間的凹陷處,輕輕握拳時較容易找到。內關穴屬心包經,有養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氣寬胸、鎮定止痛等功效。準媽媽們睡眠質素不佳、食慾不振、胸悶作嘔甚至頻繁孕吐時,都可以自行按壓內關穴獲得即時舒緩。

2. 百會穴
百會穴為「一身之宗,百神所會」,是一身氣血的交匯處。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是雙耳尖連線及頭頂中線交點,具有安神醒腦、明目開竅、升提陽氣的作用。準媽媽們感到精神不振、頭暈眼矇時,便可以指腹輕輕按壓百會穴,使氣血暢達。

食療篇

1. 紫蘇葉生薑茶
材料:紫蘇葉10克、生薑3片、水600毫升、紅糖按口味適量調整
做法:將所有材料一同煮滾後,轉文火煲約15分鐘即成。

紫蘇葉是寬中理氣、醒脾止嘔、理氣安胎的良藥,配以溫中散寒、和胃降逆的生薑,準媽媽們趁熱飲用,能大大舒緩不適感。建議煮好後置於保溫壺中,小口小口地慢慢飲用,可避免因吞嚥過急引發的噁心。

2. 桑寄生蓮子蛋茶
材料:桑寄生30克(放入湯料袋)、去芯蓮子15克、已煮熟去殼雞蛋2隻、水1000毫升、紅糖按口味適量調整
做法:將所有材料(除雞蛋外)一同煮滾後,轉文火煲約30分鐘後加入雞蛋再煮10分鐘即成。

此食譜寧心安神、補腎安胎、強健筋骨,十分適合初孕的準媽媽們飲用。在食慾不振的時候飲用一碗,配上一隻雞蛋,便已是輕盈又有營養的一餐了。

文:張瑩醫師

Address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Tues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Wednes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Thurs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Fri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Satur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Sunday 11:00 - 14:30
17:30 - 22:00

Telephone

+85294448869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寸心中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寸心中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上醫治未病

生活壓力下,香港人工時長,少運動,食無定時。不少企業上下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卻又苦無空閒求醫 有見及此,太昊堂首創中醫企業到診方案 為工作忙碌的員工提供中醫調理養生服務歡迎有意為員工健康出一分力的企業接洽 ( 大部份員工醫療保險亦有包含中醫治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