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醫堂

盛世中醫堂 盛世中醫堂由香港註冊中醫師團隊打理,成員均有豐富臨床經驗,專治內外全科、濕疹皮炎、各類關節痛症、婦兒雜病,提供中醫處方、針灸正骨等門診服務,致力解決各類門診常見病,且喜與同道強強聯手,合力同創中醫盛世。

 #盛世中醫堂 #小寒養生1月5日為本年「小寒」節氣,在香港雖然氣溫不算低,但偶而寒風吹襲,打個措手不及,反而使疏於防範的巿民更易患上外感。養生原則重在保暖和潤燥,對於易外感、易出汗、手腳冰冷、素體陽虛之人士,及皮膚、嘴唇常乾燥、痕癢之人士...
08/01/2025

#盛世中醫堂
#小寒養生
1月5日為本年「小寒」節氣,在香港雖然氣溫不算低,但偶而寒風吹襲,打個措手不及,反而使疏於防範的巿民更易患上外感。養生原則重在保暖和潤燥,對於易外感、易出汗、手腳冰冷、素體陽虛之人士,及皮膚、嘴唇常乾燥、痕癢之人士,更要加強警覺!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小寒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保暖穿衣避風寒,減少身體外露的部分,可有效保護外邪侵襲,尤其頭頂、脖子、耳朵等,外出時可加戴帽子及頸巾,另外女性尤要注意,雖然近期節日聚會多,但不應穿著短裙短褲露出下肢,導致寒邪入體,引發婦科病如痛經、甚至懷孕困難;(2) 溫補尤其重要,不少人冬天喜愛吃羊肉、火鍋、吃薑、高麗參等溫熱之物,的確有助增強陽氣,但體質有別,尤其長期病患者,進食更要注意,最好詢問醫師合適與否;(3)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在重視儲藏的冬天,做運動不應如夏天般劇烈,以微微出汗為目標,宜慢跑、太極、八段錦等較輕宜之運動,而且出汗後應儘快抹乾,才是養生之道。此外亦建議背部多曬太陽或多熱水泡腳。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大雪養生大雪到了,此時天氣變得更寒冷,陽氣越來越收斂,適宜養精蓄銳,有利陽氣潛藏於體內。 說到陽氣潛藏,如本來體質屬於陽氣不足,陽虛寒盛的人,是非常適合做三九天做天灸的,還未報名的,快點去登記啦~上次給大家的小錦囊,在大雪...
09/12/2024

#盛世中醫堂

#大雪養生

大雪到了,此時天氣變得更寒冷,陽氣越來越收斂,適宜養精蓄銳,有利陽氣潛藏於體內。

說到陽氣潛藏,如本來體質屬於陽氣不足,陽虛寒盛的人,是非常適合做三九天做天灸的,還未報名的,快點去登記啦~

上次給大家的小錦囊,在大雪節氣一樣適用,現在給大家重溫一下,記得注意顧護陽氣,一齊過個暖笠笠的冬天啦!

1. 早睡晚起,以利陽氣潛藏。
2. ⁠護腰暖腿,保持全身和暖。
3. ⁠栗子煮水,喝湯而栗少嚐。
4. ⁠調養情志,樂觀並節喜怒。

2024年度盛世三九天

扶陽散寒

天灸療法

盛世中醫堂推出本年度三九天天灸大優惠,每次80元,同時訂4天只收280元!

一九 :2023年12月21-22日 (任擇一天)

二九 :2023年12月29-30日(任擇一天)

三九 :2024年1月8-9日(任擇一天)

加強灸 :2024年1月17-18日(任擇一天)

請速致電31063199/ WhatsApp 92198332 查詢!!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小雪養生近日氣溫驟降,因為今日11月22日已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小雪,顧名思義,天會開始下少許雪,即寒積未深而降雪未多。因我們身處近於赤道的香港,雖然沒有見雪,但是天氣也明顯變冷,大家要注意保暖喔。小雪前這幾天一直...
23/11/2024

#盛世中醫堂

#小雪養生

近日氣溫驟降,因為今日11月22日已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小雪,顧名思義,天會開始下少許雪,即寒積未深而降雪未多。因我們身處近於赤道的香港,雖然沒有見雪,但是天氣也明顯變冷,大家要注意保暖喔。

小雪前這幾天一直在下雨,陽虛濕重寒症病人,病情容易加重,以下是盛世中醫堂的養生小錦囊,大家記得收起來用啦!

早睡晚起,以利陽氣潛藏。

⁠護腰暖腿,保持全身和暖。

⁠栗子煮水,喝湯而栗少嚐。

⁠調養情志,樂觀並節喜怒。

2024年度盛世三九天

扶陽散寒

天灸療法

盛世中醫堂推出本年度三九天天灸大優惠,每次80元,同時訂4天只收280元!

一九 :2023年12月21-22日 (任擇一天)

二九 :2023年12月29-30日(任擇一天)

三九 :2024年1月8-9日(任擇一天)

加強灸 :2024年1月17-18日(任擇一天)

請速致電31063199/ WhatsApp 92198332 查詢!!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霜降養生今年10月23日為「霜降」節氣,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象徵著秋季的結束與冬季的來臨。此時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秋燥最嚴重,易傷肺、便秘、關節痛。在這個季節交替的時刻,講究養生進補,以強健體魄應對冬季嚴寒...
26/10/2024

#盛世中醫堂
#霜降養生
今年10月23日為「霜降」節氣,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象徵著秋季的結束與冬季的來臨。此時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秋燥最嚴重,易傷肺、便秘、關節痛。在這個季節交替的時刻,講究養生進補,以強健體魄應對冬季嚴寒。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立秋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注意飲食:霜降後天氣逐漸轉涼,人體更容易感受到乾燥,免疫系統也可能變得較為低弱,因此飲食上應多選擇潤燥補氣的食材,來增強身體抵抗力。常見的食材包括白木耳、蓮藕、山藥、紅棗和枸杞等。不宜吃過量辛熱的食物如辣椒,避免加劇秋燥不適症狀。(2)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能夠幫助身體在季節交替時期維持良好的免疫力。適度的輕運動,如瑜伽或皮拉提斯,能夠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抵抗力。(3)注意保暖:「霜降」後,早晚溫差會越來越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要注意穿衣、被子要蓋好,不要隨意減少衣物。另外「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尤其是足部保暖更要注意,晚上用熱水泡腳達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的發生。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寒露養生今年10月8日為「寒露」節氣,10月8日是寒露節氣,寒露節氣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是熱與冷交替的開始。從中醫角度上來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所以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及消...
12/10/2024

#盛世中醫堂
#寒露養生
今年10月8日為「寒露」節氣,10月8日是寒露節氣,寒露節氣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是熱與冷交替的開始。從中醫角度上來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所以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立秋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注意飲食:在飲食上以滋陰潤燥為主還應少吃辛辣刺激、燒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芝麻、核桃、銀耳、蘿蔔、蜂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助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食品;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柿子、提子等水果;寒露後天氣乾燥,人體水分容易流失,皮膚乾澀、緊繃甚至脫屑的情況會加劇,可能出現季節性過敏或反覆搔癢紅疹。
必要時塗潤膚霜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2)注意保暖:「寒露」後,天氣轉涼,容易引起肌肉、心腦血管收縮,恐引發腰痠背痛、心肌梗塞、腦中風,這時應多注意身體保暖,早上起床、外出時應多加一件薄外套,也應戴口罩,這時應少穿短褲、涼鞋、赤腳。寒露之後,所謂寒從腳起,避免地面寒氣從腳底蔓延全身。
(3)適當運動:寒露節氣期間,隨著氣溫不斷下降,起居稍有不慎會易患感冒。隨著氣溫的降低,人體容易被風寒侵入,引起大小關節不利。所以在寒露期間,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柔和的伸展運動最適合多風的秋季,可在室內開展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或瑜伽等各種自己喜歡的運動,最好不要做激烈運動,以防大量流汗後氣虛,造成寒氣入侵。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秋分養生今年9月22日為「秋分」節氣,秋分正是陰陽交替之際,陽氣收斂,陰氣漸長,因此,養生應注重秋季「收」的特點,收斂陽氣,使機體保持陰陽平衡。另外,秋分過後日照時間變短,天氣逐漸轉涼、乾燥,容易乾咳、便秘,需預防秋燥傷肺...
25/09/2024

#盛世中醫堂
#秋分養生
今年9月22日為「秋分」節氣,秋分正是陰陽交替之際,陽氣收斂,陰氣漸長,因此,養生應注重秋季「收」的特點,收斂陽氣,使機體保持陰陽平衡。另外,秋分過後日照時間變短,天氣逐漸轉涼、乾燥,容易乾咳、便秘,需預防秋燥傷肺。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立秋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勿過分添衣:雖說秋分後氣溫漸降,但季節剛開始轉換之時,氣溫變化較大,日夜溫差明顯,加上暑熱之氣尚未退盡,不宜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後吹風受寒(冷氣),容易引致傷風感冒。(2)調節生活習慣:秋分之後,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耗傷陽氣;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傳統功法或慢跑、散步等輕柔和緩的運動,以周身微微出汗、不覺疲憊為度。同時,這一時節早臥早起,有助於保護體內陽氣,以使精力充沛。
(3)注意飲食: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燥氣,五臟屬肺,故秋燥最易傷肺,容易引起乾咳、咽喉乾痛等不適,應減少進食乾燥、煎炸、辛辣刺激的食物。秋分之時宜進食養陰生津之品,如杏仁、百合、銀耳、馬蹄、雪梨等。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今年9月7日為「白露」節氣,白露之後,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氣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節氣後,夏季的熱空氣漸被秋季的冷空氣取代,早晚溫差較大,不宜再赤...
07/09/2024

今年9月7日為「白露」節氣,白露之後,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氣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節氣後,夏季的熱空氣漸被秋季的冷空氣取代,早晚溫差較大,不宜再赤膊露體穿熱褲小背心了,以免着涼,尤其晚上要注意保暖,小心腹部着涼損傷脾胃。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白露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注意保暖:香港的白露時節氣溫依然較高,但早晚溫差大,加上天氣反覆,仍要小心著涼,穿衣服不宜外露,容易感冒著涼。,尤其是長者,和經常進出冷氣場所的人士。另外亦可隨身攜帶外套以適應溫差。;(2)注意飲食:秋季的氣候比較乾燥,燥邪犯肺就會容易出現乾咳、咽乾、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症狀,飲食應注重清肺滋陰潤燥,可以多吃銀耳、雪梨、蜂蜜、芝麻、豆漿、燕窩、南瓜、甘筍、花生以及白色類食物,如蓮藕、百合、蘿蔔等食物。秋燥嚴重者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中藥如麥冬、天冬、黃精、沙參、西洋參等,這些對於防秋燥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應少食辛辣、燒烤煎炸等燥熱傷津之品。;(3)適度運動:秋季是肺系疾病的高發時期,因此這時要加強身體鍛煉,每天進行散步慢跑有助加強身體抵抗力,但不宜進行劇烈運動以免耗傷正氣。加上白露毛細孔會變小,倘若這個時候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氣血循環不好,身體不易代謝,身體淤堵會有損健康。

 #盛世中醫堂 #處暑養生今年8月22日為「處暑」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表示暑氣將漸漸消退。香港地區在處暑前後的天氣特點是早晚較涼,但中午時間仍然炎熱,由於溫差較大,出門可以帶一件外套,以備不時之需。人體在此時也進入周期性...
21/08/2024

#盛世中醫堂
#處暑養生
今年8月22日為「處暑」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表示暑氣將漸漸消退。香港地區在處暑前後的天氣特點是早晚較涼,但中午時間仍然炎熱,由於溫差較大,出門可以帶一件外套,以備不時之需。人體在此時也進入周期性調整,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為「秋乏」。秋乏的出現,是因為立秋後,在夏季積累的暑濕之邪未被秋氣完全驅散。夏天所殘留的邪氣最易傷脾,稱為「暑濕困脾」,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至納差、腹脹和肚瀉。秋乏的症狀通常會維持整個秋天,直至冬天為止。若果調理不當,會容易導致冬天手腳冰冷,氣血虛弱。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4點處暑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注意秋乏: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在調整過程中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在中醫學來說,秋乏是彌補盛夏季節帶來人體損耗的反應,是體內自我恢復陰陽平衡的過渡性的現象。可多吃枸杞、紅棗、梨、蜂蜜海帶、黃瓜、蓮子、百合、銀耳等,養肝潤肺,清熱安神。(2) 飲食甘平:處暑屬於早秋時間,處暑期間仍有暑氣,也同時有燥的特點,因此飲食上不宜過於油膩,也不應過食辛辣,以免傷及肺氣,飲食應以甘平為主,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煎炸或燒烤類食物。(3)早睡早起:早睡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早睡早起也有助消除秋乏感覺。(4)適量運動:雖然運動本屬好事,但因為要收斂陽氣,故不宜做劇烈運動,或過量運動,可以選擇輕鬆跑步、伸展運動等。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下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立秋養生今年8月7日為「立秋」節氣,雖然傳統節氣而言開始踏入秋天,但香港仍然處於酷熱天氣,避暑防曬不能鬆懈。高溫令人汗出如雨,損傷心液,適時吃些西瓜、涼瓜等當季蔬果,可有效消暑,且如非必要,儘量不在正午時分外出,避免中暑!...
07/08/2024

#盛世中醫堂
#立秋養生
今年8月7日為「立秋」節氣,雖然傳統節氣而言開始踏入秋天,但香港仍然處於酷熱天氣,避暑防曬不能鬆懈。高溫令人汗出如雨,損傷心液,適時吃些西瓜、涼瓜等當季蔬果,可有效消暑,且如非必要,儘量不在正午時分外出,避免中暑!而秋主燥,身體易乾,需以潤燥、養陰因養生原則,素有皮膚病以乾燥為主要表現者更要注意。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立秋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盛夏天,高溫時難免想吹冷氣、風扇等快速降溫,但注意應先擦乾汗液才享受冷氣、風扇,而且不能直吹,容易風邪入體;(2) 注意飲食,冷飲固然可令身體快速降溫,然而冷飲可做成血管收縮,導致血液流動不暢,繼而產生血瘀,長久累積可導致痛症、心血管疾病、脾胃病及婦科病的發生,必須注要;(3)適時運動,儘量在清晨及黃昏時間運動,避免在烈日當空的環境下運動,以免過熱及汗出太過,對身體而言是一個過大的損耗,且不要在惡劣天氣,如暴曬、下雨、颱風情況下進行室外運動,減少跌傷或其他疾病的風險。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大暑養生今年7月22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既是每年最熱之時,亦是陽氣最充足的時間,同時也是暑熱最盛的時候。日夜氣溫比小暑更為炎熱,酷熱又雨多,基本上不是暴曬就是打風落雨,暑濕之氣因而產生,是這個時候最常見的致...
22/07/2024

#盛世中醫堂
#大暑養生
今年7月22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既是每年最熱之時,亦是陽氣最充足的時間,同時也是暑熱最盛的時候。日夜氣溫比小暑更為炎熱,酷熱又雨多,基本上不是暴曬就是打風落雨,暑濕之氣因而產生,是這個時候最常見的致病成因,更因暑氣過盛,流汗過多,易引起心氣心陰比較容易虧耗,所以各位老人家、小孩子,或素體虛及氣弱者要注意中暑,減少在烈日當空的時間到户外。

長時間大量出汗,既傷津也耗氣,除了建議多補充水分外,亦建議多食用粥品來滋補身體。為何建議食粥呢?因為現代資源豐富,大部分人都有條件吃得豐盛,導致營養過盛的情況更為多見,本來身體就有大量食積,再食大補之品只會令脾胃更重負擔,而粥品清浠易吸收,更適合現代人體質。明醫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既便宜,又方便,大家不妨即時就去準備煮粥吃吧。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大暑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香港普遍將室內溫度調得很低,室內外溫差太大,若經常進出室內室外,身體難以及時調節,容易導致外邪入體而發病;(2) 外出時要注意使用傘子、太陽帽、太陽鏡等物品,在皮膚上塗些防曬護膚品,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另多備一支水作補充水分之用;(3) 出門回家,切勿即時吹冷氣、吹風扇、喝冷飲或沖凍水涼等,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收縮閉合,體內熱量積存,難以散發,腦部血管迅速收縮,從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小暑養生今年7月6日為「小暑」節氣,暑熱之邪旺甚,氣溫持續高企,在户外活動或工作的朋友,注意適時保水,以免暑邪熱毒傷陰耗氣,出現頭暈、頭痛、四肢乏力、口渴、大汗、面色赤紅、體溫升高等症狀。這種直接因暑熱而引起的就是「陽暑」...
10/07/2024

#盛世中醫堂
#小暑養生
今年7月6日為「小暑」節氣,暑熱之邪旺甚,氣溫持續高企,在户外活動或工作的朋友,注意適時保水,以免暑邪熱毒傷陰耗氣,出現頭暈、頭痛、四肢乏力、口渴、大汗、面色赤紅、體溫升高等症狀。這種直接因暑熱而引起的就是「陽暑」。然而現代人中「陰暑」比中「陽暑」的人多,特別素體虛弱的朋友,錯誤防避「陽暑」,或因一時避熱貪涼太過,大量飲冰凍飲料,或直接吹冷氣風扇、沖凍水涼,使暑熱「陰陰濕濕」的被滯留在體內,體溫一時未能調節好,易出現有一些噁心、頭暈、乏力、食欲低、大便稀、舌苔膩等表現,處理不當,暑濕內耗,就很容易罹「陰暑」了。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小暑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飲食清淡:溫度持續高漲,如果汗多人士,更易傷津兼耗氣,脾胃消化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若胡亂吃喝則增加脾胃負擔,清淡飲食易吸收,加上適時補水,能預防消化不良、抽筋、低血壓、脫水、噁心、意識注意力變差、虛弱;(2) 正確消暑:雖然外界酷熱,但肆意飲用凍飲或食生冷,並非妥善的消暑之法,雖能一時解熱,自覺症狀舒緩,但實質內藏陷阱,易中「陰暑」,養陰潤燥是基本原則;(3) 靜以養心,靜以修身,把自己的思緒調整到寧靜之中,不受悶熱天氣影響心情。所謂心靜自然涼,心中寧靜,不被煩燥所擾,自然不會對暑熱反應過大。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盛世中醫堂 #夏至養生 今年6月21日為「夏至」節氣,既是夏天已至的意思,同時至亦有極的意思,代表已來到最炎熱的時候。近日天氣明顯轉熱,已達30℃的高溫,如非必要,應該減少外出,避免受暑熱之邪侵襲,而且需注重水份流失,多飲水才可有效對抗...
22/06/2024

#盛世中醫堂
#夏至養生
今年6月21日為「夏至」節氣,既是夏天已至的意思,同時至亦有極的意思,代表已來到最炎熱的時候。近日天氣明顯轉熱,已達30℃的高溫,如非必要,應該減少外出,避免受暑熱之邪侵襲,而且需注重水份流失,多飲水才可有效對抗暑熱。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養好陽氣,即使到了寒冬亦能確保身體和暖,而三伏天天灸就是養陽氣的一大中醫特色保健方法。
#盛世天灸療法
西灣河盛世中醫堂三伏天天灸現正推行優惠,二人同行第二位只收$400
#初伏 :2024年7月15-17日 (任擇一天)
#中伏 :2024年7月25-27日(任擇一天)
#末灸 :2024年8月14-16日(任擇一天)
#首伏加強 :2024年7月5-6日(任擇一天)
#末伏加強 :2024年8月24-26日(任擇一天)
#盛世養生補充包
明白正確的養生方法,自己健康要自己負責!以下3點夏至節氣養生原則,請大家好好記住: (1) 飲食清淡:溫度持續高漲,如果汗多人士,更易傷津兼耗氣,脾胃消化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若胡亂吃喝則增加脾胃負擔,清淡飲食易吸收,加上適時補水,能預防消化不良、抽筋、低血壓、脫水、噁心、意識注意力變差、虛弱;(2) 夜卧早起:夏至日照時間長,應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人,應該相應調整睡眠作息時間。只要避免暴曬,夏日要多多活動,戒懶、乏、困,睡眠時間應適當地減少,晨光一出就起床,身體配合夏日的充盈陽氣,在不透皮的情況下,使新陳代謝暢運不息,氣足神旺,體魄自然強健;(3)不時不食:儘量吃當造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之效,對於長期户外工作或活動的人尤其適宜。芒果、荔枝、菠蘿等屬濕熱之品,雖也當造,但少食為妙。
#志在懸壺千里
#豈會依戀山中
#立盛世於當夏
#再起一城醫風

Address

香港西灣河筲箕灣道214號禮林大廈地下B號舖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20:00
Tuesday 10:00 - 20:00
Wednesday 10:00 - 20:00
Thursday 10:00 - 20:00
Friday 10:00 - 20:00
Saturday 10:00 - 20:00
Sunday 10:00 - 20:00

Telephone

+8529219833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盛世中醫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盛世中醫堂: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