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2025
壓力為何會影響自律神經?
壓力對自律神經的影響,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科學研究。
當時,科學家利用新問世的X光技術觀察動物腸道蠕動時
意外發現動物在戰鬥或承受壓力時,消化道的收縮會減慢
同時體內腎上腺素濃度升高。
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戰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是動物面對危險時的本能反應:
為了將能量優先分配給肌肉與感官
消化系統的功能會暫時被抑制。
若長期處於壓力狀態
這種反應會導致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等症狀。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壓力會激活交感神經
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
抑制消化功能、加速心跳與血壓
以應對緊急狀態。
長期壓力則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引發腸胃問題、失眠、免疫力下降等。
中醫認為壓力與「肝氣鬱結」密切相關。
肝主疏泄,情緒壓力會導致氣機不暢
進而影響脾胃功能(肝木剋脾土)
出現腹脹、噁心、食欲不振等症狀
長期壓力也可能耗傷氣血
導致心脾兩虛或肝鬱化火。
改善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減少壓力源:調整生活節奏,避免過度負荷。
2. 呼吸與冥想:深層呼吸與正念練習能激活副交感神經,幫助放鬆。
3. 規律運動:如瑜伽、太極拳,能平衡自律神經。
4. 飲食調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多攝取易消化的飲食。
5. 中醫治療:常用疏肝理氣(如逍遙散)或健脾養胃的方劑。
壓力與自律神經的關聯是身心互動的典型例子。
透過科學理解與傳統智慧,我們能更有效地管理壓力,維持身心平衡。
短暫壓力是生存的助力,長期壓力卻是健康的敵人
——學會平衡,才是真正的智慧。
#壓力
#自律神經失調
#胃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