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We provide one-stop consul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services which include any ENT diseases, sleep test,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s.

The ENTific®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面部外科中心
Unit 3004, 30/F, 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30樓3004室
☎ 中環 25228383

The ENTific®Ocean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Room 1421, 14/F, Ocean Centre, Harbour City, Kowloon
九龍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1421室
☎ 尖沙咀 25233349 艾德斐®耳鼻喉面部外科中心, 中環
地址: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8樓A
電話: (852) 2522 8383 Whatsapp (852) 9800 6919
傳真: (852) 2522 8080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尖沙咀
地址: 九龍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1421室
電話: (852) 252

3 3349
傳真: (852) 2523 8403

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均在英國及香港受訓,為病人提供一站式諮詢、檢查和治療服務,包括常見的耳鼻喉疾病、睡眠測試,手術及非手術性治療。
語言:英文、國語、廣東話。

中環
星期一至星期五 10:00am to 7:00pm
星期六 10:00am to 2:00pm

尖沙咀
星期一至星期五 10:00am to 7:00pm
星期六 9:30am to 1:30pm
___

合作夥伴關係

ENTific® | Top Medical
九龍旺角彌敦道700號T.O.P.1901-1906室
電話: (852) 2868 3808 Whatsapp (852) 9341 3394
傳真: (852) 3795 3921

旺角
星期一 3:00pm to 7:00pm
___

The ENTific®Centre, Central
18A, Entertainment Building
3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Tel: (852) 2522 8383 Whatsapp (852) 9800 6919

The ENTific®Ocean Centre, TST
Room 1421, 14/F, Ocean Centre,
Harbour City, Kowloon
Tel: (852) 2523 3349

Our dedicated Specialists are British and Hong Kong-trained ENT doctors. Languages: English, Mandarin, Cantonese and Malay. Central
Monday to Friday 10:00am to 7:00pm
Saturday 10:00am to 2:00pm

TST
Monday to Friday 10:00am to 7:00pm
Saturday 9:30am to 1:30pm
___

In Partnership with

ENTific® | Top Medical
1901-1906, T.O.P
700 Nathan Road, Mongkok, Kowloon

Tel: (852) 2868-3808 Whatsapp (852) 9341-3394
Fax: (852) 3795-3921

Mongkok
Monday – 3:00 pm to 7:00 pm

根據香港的最新研究,本港胃酸倒流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數據顯示,從2011年的4.1%增加至2017年的5.7%,6年間增幅約40%,意味著每17人便有1人受胃酸倒流困擾。胃酸倒流嚴重起來可引致食道癌。胃酸倒流的成因及症狀,並指出常吃6...
15/07/2025

根據香港的最新研究,本港胃酸倒流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數據顯示,從2011年的4.1%增加至2017年的5.7%,6年間增幅約40%,意味著每17人便有1人受胃酸倒流困擾。胃酸倒流嚴重起來可引致食道癌。胃酸倒流的成因及症狀,並指出常吃6類食物容易引發胃酸倒流。

甚麼是胃酸倒流?為何有火燒心感覺?

胃酸倒流(胃食道反流性疾病、胃食管逆流)指的是胃部食物和胃酸會倒流至食道,患者會不時感到「火燒心」的感覺。這是因為食道括約肌不能正常收緊,胃酸就有機會倒流至食道。由於食道的黏膜十分脆弱,而胃酸酸性十分強,導致食道組織被腐蝕,令胸口灼痛。雖然患病風險會因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最近的研究發現有年輕化趨勢,可能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胃酸倒流會出現甚麼症狀?
胃酸倒流常見症狀

• 胸口灼痛或灼熱感:這是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在胸骨後方或上腹部有持續性燒灼感的疼痛。
• 反酸或酸味嘔吐:胃酸倒流至食道,可能引起嘴裡有酸味、苦味的感覺。
• 吞嚥困難:酸性胃液刺激食道黏膜,可能引起吞嚥疼痛或困難。
• 聲音嘶啞:胃酸倒流至喉部,可能造成聲音沙啞。
• 慢性咳嗽:胃酸倒流刺激氣管,引起咳嗽。
• 噁心和嘔吐
• 睡眠困難:特別是在睡眠時發作。
• 牙齒酸蝕:胃酸刺激牙齦和牙釉質。

有甚麼原因導致胃酸倒流?

年齡增長和不良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胃酸倒流出現的風險,其中以飲食習慣最為關鍵。以下不良飲食習慣將會大大增加風險:

1. 暴飲暴食

• 由於大量食物突然進入胃部,導致胃部的壓力增加。

2. 食物留在胃部的時間太長

• 這可能與患者的消化功能有關。若本身消化功能較弱,很多食物因難以消化而留在胃部,也會增加胃部的氣壓。

3. 食管括約肌功能障礙

• 食管括約肌(位於食道與胃之間的肌肉環)是阻止胃酸逆流的關鍵肌肉。一旦其功能降低,就無法完全阻擋胃酸回流。這可能由先天或後天原因造成,如神經肌肉疾病等。

6類食物易致胃酸倒流

1. 辛辣食物

• 辣椒、辣醬、辣椒粉等辛辣調味料,可能刺激食道和胃酸分泌。

2. 油膩食物

• 油炸食物、油炒菜餚、高脂肉類等油膩食物,可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排空時間,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

3. 酸性食物

• 柑橘類水果(如檸檬、橙)、蕃茄、醋等酸性食物,可能刺激食道。

4. 咖啡因飲品

• 咖啡、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可能會放鬆食道括約肌,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

5. 朱古力

• 可可含有一種稱為「甲基黃嘌呤」的物質,可能會放鬆食道括約肌。

6. 薄荷和薄荷味產品

• 薄荷和薄荷味的香口膠、糖果、茶葉等,可能會放鬆食道括約肌。

胃酸倒流有其他風險因素導致嗎?

除了以上提及的飲食習慣外,還有一些因素會導致胃酸倒流出現:

肥胖者常常有較高的腹壁壓力,可能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中。腹壁壓力的增加可能是由於脂肪在腹部積聚,使腹部內壓增加,進而導致食道括約肌的功能減弱,無法有效阻止胃酸的逆流。

當人們感到緊張或壓力時,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素。這些荷爾蒙的釋放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包括胃酸分泌和消化液的平衡。過量的壓力荷爾蒙可能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

某些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物等都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壁受損,可能引發胃炎、胃潰瘍等問題。

在懷孕期間,孕婦體內荷爾蒙水平發生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荷爾蒙是孕酮。孕酮能夠鬆弛體內的肌肉,包括食道括約肌,使其功能減弱。這樣一來,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導致胃酸倒流症狀的出現。

食道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部的一部分通過食道裂孔(位於橫膈肌上方)突出進入胸腔。食道裂孔的功能是讓食道通過並與胃連接,同時阻止胃部向上移動。然而,當存在食道裂孔疝時,胃部可能會從腹腔滑入胸腔,引致胃酸倒流等問題。

吸煙會引起食道括約肌的放鬆,使其功能降低,從而增加了胃酸逆流的風險。

氣泡酒的氣泡會增加胃部壓力,而酒精也會刺激胃酸的分泌,使胃酸的濃度增加。高氣壓加上高濃度胃酸則增加了逆流到食道的可能性。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飲食 #感冒 #甲狀腺癌 #喉嚨 #喉嚨痛 #胃酸倒流 #高齡 #長者 #喝茶 #咖啡 #健康 #健康生活 #飲酒 #壓力大

小毛病也可能導致大危機!一名男子經常感到疲累且全身痠痛,每天都感覺沒睡,工作難以專注,時間超過半年,檢查才發現罹患由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所引起的「慢性疲勞症候群」,EB病毒最常透過唾液傳染,多數人感染後...
08/07/2025

小毛病也可能導致大危機!一名男子經常感到疲累且全身痠痛,每天都感覺沒睡,工作難以專注,時間超過半年,檢查才發現罹患由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所引起的「慢性疲勞症候群」,EB病毒最常透過唾液傳染,多數人感染後會痊癒,但該病毒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當免疫系統弱勢,便造成疲勞與慢性免疫失調,甚至是鼻咽癌。

提到近期有一名35歲男子,神情憔悴走進診間,主訴每天都覺得累到不行,醒來像沒睡,腦袋像塞棉花,連簡單工作都沒辦法專注,身體也一直痠痛,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半年。做了一系列檢查後,找出背後原因,竟是罹患典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體內有EB病毒感染的跡象。

慢性疲勞症候群並不是單純的「累」,而是一種長期、無法透過休息改善的極度疲憊狀態,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常伴隨認知功能下降(腦霧、專注力差)、睡再多也感覺無法恢復、喉嚨痛、肌肉痠痛、關節不適、活動後疲勞惡化(甚至做家事都會累垮)。

這名男子體內的EB病毒抗體明顯上升,是一種屬於「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的病毒,全球超過90%的人一生中都感染過它,最常透過唾液傳染,所以親吻、共用飲料、餐具、牙刷等等,都可能讓病毒有機可乘。多數人在感染後會慢慢痊癒,但病毒會潛伏在體內終生,當免疫力低落、壓力大、作息混亂時,就可能再活化,引發身體長期疲勞與慢性免疫失調。

不只如此,EB病毒還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鼻咽癌、伯基特氏淋巴瘤、何杰金氏病、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病,部分長新冠(Long COVID)案例也觀察到EBV活化的痕跡,顯示EB病毒不只是「小感冒」而已,當免疫系統弱勢時,它可能成為疾病的推手。

如果想預防EB病毒的傳播與活化,必須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時,幫助免疫修復,也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Omega-3 脂肪酸、抗氧化食物,並且規律運動,每周至少3次,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活性,也可以透過冥想、瑜伽、聽音樂減少壓力,幫助大腦與免疫系統平衡。

另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餐具、飲料與牙刷,避免在對方生病時親吻,同時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D3、鋅、C、益生菌,幫助免疫力正常運作。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流鼻血 #鼻塞 #鼻涕 #喉嚨痛 #發炎 #痛 #病毒 #鼻咽癌 #鋅 #益生菌 #長者 #健康 #男性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小孩不時表示頭暈暈、感覺天旋地轉,暈得不能上學?又或外出乘搭交通工具時總是暈得嘔吐大作又面青青?是否小孩的平衡系統出了問題?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耳水不平衡」是大眾對暈眩症的統稱,人的平衡由內耳、眼睛及頸椎共同控制,耳水只是其中一部份...
01/07/2025

小孩不時表示頭暈暈、感覺天旋地轉,暈得不能上學?又或外出乘搭交通工具時總是暈得嘔吐大作又面青青?是否小孩的平衡系統出了問題?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耳水不平衡」是大眾對暈眩症的統稱,人的平衡由內耳、眼睛及頸椎共同控制,耳水只是其中一部份。當眼耳頸其中一部份不能運作或受病毒感染,便有機會暈車及產生暈眩,但亦有方法應付或根治。耳朵結構及平衡系統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今次先來說說耳水。

雖然很多家長都表示小孩曾患有耳水不平衡,但黃醫生卻表示耳水不平衡並非小孩常見疾病,反而常出現在中年婦身上。「耳水不平衡是大眾對暈眩症的統稱,在耳鼻喉專科中,可細分成急性前庭神經炎、梅尼爾病及耳石移位,正確來說梅尼爾病才是耳水不平衝。」

甚麼是耳水?耳水為甚麼會失衡?認識耳水前,我們要先認識耳朵結構。耳朵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看得見的外耳(耳殼及耳道)、中耳(耳膜、耳骨及耳咽管)及內耳(耳蝸、神經線及三條半規管)。而耳蝸內除了充滿淋巴液,還有一層薄薄的內耳耳蝸膜,耳蝸和薄膜之間的是外淋巴液,薄膜以內的則是內淋巴液。而耳水不平衡所指的是內淋巴液的運作出現異常。

「耳水有兩個作用,產生聆聽和保持平衡。除了耳蝸,三條半規管內亦有耳水,當頭部作前後左右上下擺動,耳水便會在半規管內流動,透過神經毛細胞把訊息傳到大腦,大腦收到訊息後,身體便作出平衡反應。」當耳蝸或半規管內的淋巴液因疾病受感染,流動異常、導致半規管內的耳蝸膜發漲等等,便會引發不同疾病,導致暈眩。

急性前庭神經炎——因傷風感冒導致內耳平衡神經受細菌感染,而產生嚴重暈眩、嘔吐,患者會無法站立,情況持續一天至一週,服藥後或許要三個月才會回復正常。治療後復發機會低。梅尼爾氏病——即耳水不平衡,患者會突然感到暈眩,同時有耳鳴,但數小時後便會自然消失。醫學上暫時未找到病發原因。耳石移位——是指內耳的耳石跌至半規管,當頭轉至特定位置時便會有數秒的短暫暈眩。常見於腦部受到震蕩、耳科手術後、長者、慢性中耳炎及藥物影響。

黃醫生指如兒童患有暈眩症,多屬急性前庭神經炎,因小孩經常患有傷風感冒,導致內耳常受病菌感染,而內耳結構複雜,受感染後難以在短期內完全康復,下次生病時便更容易復發,故才有小孩經常有耳水不平衡的誤解。

要避免內耳受感染,除了避免重復患上傷風感冒,亦有以下預防方法:
1:低鹽低糖飲食
2:多喝開水,每天至少2500亳升
3:少接觸朱古力、可樂、濃茶咖啡及煙酒等刺激性食物。
4:多吃蔬菜、糙米。
5:保持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
6:避免壓力過大。

🏥🩺💊🎋👨‍👧‍👧👩‍⚕️👨‍⚕️✍️❤️🦠🧾📊🔍
#艾德斐 #耳鼻喉 #耳朵痛 #外耳炎 #耳屎 #耳鳴 #耳朵 #耳痛 #耳塞 #發炎 #聽力 #上學 #暈眩 #耳悶 #感染 #運動 #眼睛 #耳骨 #健康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這名病人平時煙酒不離身,且患有糖尿病,起初他有先至診所檢查出外耳道破皮發炎,不過藥物治療後沒有改善,在友人建議下至台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由於張先生表示耳朵疼痛,醫生吳昭寬檢查患者並未發現發炎情況。經驗使然,吳昭寬請患者張嘴,果然在...
24/06/2025

這名病人平時煙酒不離身,且患有糖尿病,起初他有先至診所檢查出外耳道破皮發炎,不過藥物治療後沒有改善,在友人建議下至台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由於張先生表示耳朵疼痛,醫生吳昭寬檢查患者並未發現發炎情況。

經驗使然,吳昭寬請患者張嘴,果然在右側扁桃腺下緣發現有一約3*1公分的潰瘍,切片送檢後確診為第二期扁桃腺癌。

吳昭寬表示,扁桃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病人,與抽煙、酗酒及因口交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扁桃腺癌初期症狀大多不明顯,直到腫瘤侵犯到周圍組織,才可能出現喉嚨腫痛的症狀。

患者容易誤認以為是感冒,也因為喉嚨和耳道有部分神經連結在一起,像是第九及第十對腦神經,所以扁桃腺潰爛的疼痛會反射到耳朵,使得部分朋友會誤以為是耳朵發炎,而延誤診斷。

吳昭寬提醒,民眾如果有以下5個症狀,應盡早就醫,接受專科醫生的檢查與診斷。

1. 單側喉嚨痛兩週以上
2. 頸部固定不動腫塊
3. 扁桃腺不對稱腫大
4. 無法治癒之耳痛
5. 扁桃腺潰爛及張口困難

扁桃腺癌的治療,吳昭寬表示,癌症初期以手術為主,放射線治療輔助;晚期患者的治療則多安排放射線、化學藥物同步治療。第一、二期的扁桃腺預後不錯,五年存活率大於45%,若為晚期則五年存活率降至三成以下。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飲食 #感冒 #扁桃腺 #喉嚨 #喉嚨痛 #耳仔 #長者 #健康 #健康生活 #耳 #煙 #肥胖 #酒 #飲酒 #壓力

一名患者同時有「鼻塞、輕微流鼻血、淋巴腫大」的情況,他一聽感覺不太對勁,結果診斷確定是鼻咽癌。小症狀拖半年,竟是癌症前兆!一位約50歲男性因病態性肥胖、高血脂的問題,長期在他的門診追蹤治療;某次回診時,對方突然說,「我覺得脖子這邊好像有淋巴...
17/06/2025

一名患者同時有「鼻塞、輕微流鼻血、淋巴腫大」的情況,他一聽感覺不太對勁,結果診斷確定是鼻咽癌。

小症狀拖半年,竟是癌症前兆!一位約50歲男性因病態性肥胖、高血脂的問題,長期在他的門診追蹤治療;某次回診時,對方突然說,「我覺得脖子這邊好像有淋巴結腫大,會不會是甲狀腺出問題了?」

其實許多病人搞不清楚「脖子腫」到底哪裡出狀況,患者表示沒什麼大問題,就是經常鼻塞,大概持續半年左右,時好時壞,也就沒有特別在意。

當事人提到,只是近3個月,發現擤鼻涕時偶爾會帶血絲;不過,因自己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覺得可能只是火氣大而已。

但聽他說同時有鼻塞、輕微流鼻血與淋巴腫大的情況,懷疑可能跟鼻咽癌有關,當天就立刻轉診到耳鼻喉科。診斷後,耳鼻喉科馬上打電話告訴我,他確定是鼻咽癌。

後續治療除了耳鼻喉科要做鼻咽癌手術、放射治療外,他們減重代謝科也要持續合併治療,幫患者控制體重及血脂;後來這位病人是有痊癒,不過也要提醒大家,如果有固定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要提高警覺,儘早就醫檢查比較好。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流鼻血 #鼻塞 #鼻涕 #喉嚨痛 #發炎 #腫瘤 #喝酒 #空氣 #電腦 #長者 #健康 #男性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悶熱潮濕的夏季,除了物品易受潮,人體器官也可能會有面臨發霉的風險。輔大醫院耳鼻喉科胡皓淳醫生表示,高溫潮濕的環境非常適合真菌與細菌生長,這也是耳朵感染、發霉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特別提醒,夏季水上活動頻繁,長時間接觸水很可能讓耳道滲入水分,進而...
10/06/2025

悶熱潮濕的夏季,除了物品易受潮,人體器官也可能會有面臨發霉的風險。輔大醫院耳鼻喉科胡皓淳醫生表示,高溫潮濕的環境非常適合真菌與細菌生長,這也是耳朵感染、發霉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特別提醒,夏季水上活動頻繁,長時間接觸水很可能讓耳道滲入水分,進而造成耳朵潮濕,提供細菌或真菌等微生物生長的溫床,因此頻繁參加水上活動的人更容易有耳朵發霉的困擾,造成外耳炎的發生。

避免棉花棒插入耳朵或長時間使用耳機 造成耳道潮濕與細菌孳生

胡皓淳醫生強調,為了預防耳朵發霉,應注意適當的耳道衛生習慣,避免隨意使用棉花棒等物品插入耳朵,以免損傷耳道皮膚增加感染風險,如有耳垢的困擾,會建議尋求專業醫生協助清潔。此外,他建議保持耳道的通風,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或耳塞封閉耳道,造成潮濕及細菌孳生,讓耳朵有機會能夠「呼吸」;此外在游泳或淋浴後,要確保耳朵充分乾燥,可以使用毛巾輕拭耳朵,並嘗試傾斜頭部讓耳道中的水排出。

耳道在潮濕狀態 有可能因為感染而發展成嚴重問題

胡醫生還提到,只要耳道在潮濕狀態,即使是輕微的耳朵感染,也有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問題,例如耳垢積聚或耳膜破裂造成的黴菌感染;或清潔耳朵時棉花棒過度插入耳朵或清潔耳道不當,增加細菌感染中耳炎的風險。因此夏季需特別留意耳部健康,若有異常應及時就診處理,避免疾病加重影響生活品質。

🏥🩺💊🎋👨‍👧‍👧👩‍⚕️👨‍⚕️✍️❤️🦠🧾📊🔍
#艾德斐 #耳鼻喉 #耳朵痛 #外耳炎 #耳屎 #耳鳴 #耳朵 #耳痛 #耳塞 #發炎 #聽力 #長者 #暈眩 #耳悶 #感染 #運動 #眼睛 #耳骨 #健康 #耳機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一位女性,無任何慢性疾病亦無癌症家族史,因健康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複查,於門診就醫時,病人抽血報告正常,超音波顯示右側甲狀腺有一低回音、邊緣不規則且合併鈣化、大小約1.4公分的結節,因疑似...
03/06/2025

一位女性,無任何慢性疾病亦無癌症家族史,因健康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複查,於門診就醫時,病人抽血報告正常,超音波顯示右側甲狀腺有一低回音、邊緣不規則且合併鈣化、大小約1.4公分的結節,因疑似惡性腫瘤,因此安排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檢查,病理報告顯示高度疑似甲狀腺乳突癌,轉介至中興院區外科評估手術,病人後續接受了甲狀腺切除術,確認為甲狀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郭雅雯指出,甲狀腺結節大部分為良性病灶,其中約5-10%為惡性,即甲狀腺癌。當發現有甲狀腺結節時,一般建議先到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診斷及追蹤,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發現結節體積變大、邊緣不規則、高度大於寬度,又有低回音性和微小鈣化點,疑似惡性的機率會較高,此時建議接受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檢查,藉此取得甲狀腺細胞後再判斷惡性度。

甲狀腺癌根據組織病理上一般分為:

(1) 分化良好型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90%。

(2) 髓質癌:約佔5%。

(3) 未分化型癌:約佔5%。

此外也有其他少見類型,如:甲狀腺淋巴癌、鱗狀上皮癌…等。而分化良好型癌主要含乳突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75%)及濾泡癌(佔所有甲狀腺癌約15%),根據統計,甲狀腺癌中以乳突癌最常見。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飲食 #感冒 #甲狀腺癌 #喉嚨 #喉嚨痛 #聲帶 #高齡 #長者 #健康 #健康生活 #頸腫 #服藥 #煙 #肥胖 #喝水 #酒吧 #酒 #飲酒 #壓力大

30/05/2025

講解耳石症,透過模型展示,讓大家簡單、有趣、清楚地了解耳石症及復位治療,一齊聽吓賴醫生的講解。

29/05/2025

什麼事令觀眾總感耳仔有水在流動 ? 原來積水成因有很多,一齊聽吓醫生的講解。

一名工程師去年農曆年後開始出現右上後牙悶痛情形,先後就診多家牙科診所,皆無發現異常,但疼痛感持續,進一步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鼻竇炎」作祟。醫師指出,春季是花粉過敏好發期,可能引起鼻過敏,很多人不知道花粉引起的「鼻竇炎」也可能導致牙痛。經過鑑別...
27/05/2025

一名工程師去年農曆年後開始出現右上後牙悶痛情形,先後就診多家牙科診所,皆無發現異常,但疼痛感持續,進一步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鼻竇炎」作祟。醫師指出,春季是花粉過敏好發期,可能引起鼻過敏,很多人不知道花粉引起的「鼻竇炎」也可能導致牙痛。

經過鑑別診斷沒有發現是牙齒的問題;懷疑疼痛症狀可能與鼻竇有關,經耳鼻喉科醫師診斷,才確認是急性鼻竇炎,病因是季節性花粉過敏所導致,接受數月藥物與相關治療後,牙痛症狀隨即消失。

因為身體結構的關係,上顎後牙緊鄰著鼻竇,就像是樓上與樓下的關係,因此當花粉過敏導致鼻竇發炎,除了可能有鼻塞、流鼻涕、偏頭痛、臉頰壓痛感,甚至眼眶周邊悶脹感外,而鼻竇內壓力升高,會壓迫緊鄰的上顎臼齒及小臼齒牙根,進而引發類似牙痛的感覺。

鼻竇炎引起的疼痛可能呈現搏動感,也可能出現對冷刺激敏感、咬合疼痛,甚至敲擊牙齒時的不適。在治療原則上,若經耳鼻喉科醫師確診為鼻竇炎,會以介入治療鼻竇炎,同時建議患者持續回診牙醫,確保牙齒後續的保健維護。

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牙痛,別急著補牙、顯微根管治療或拔牙,應與牙醫、耳鼻喉科醫師攜手合作,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
#艾德斐 #耳鼻喉 #流鼻血 #鼻竇炎 #鼻咽癌 #鼻水倒流 #牙痛 #氣管 #蛀牙 #睡眠 #鼻塞 #天氣 #飲食 #新聞 #健康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耳水不平衡是什麽美尼爾氏綜合症(Meniere’s disease)又稱「耳水不平衡」,外國的統計資料顯示,每10萬人就有100至1,000人患「耳水不平衡」;保守估計,本港至少有7,000至10,000人受此病困擾。「耳水不平衡」患者發病...
20/05/2025

耳水不平衡是什麽

美尼爾氏綜合症(Meniere’s disease)又稱「耳水不平衡」,外國的統計資料顯示,每10萬人就有100至1,000人患「耳水不平衡」;保守估計,本港至少有7,000至10,000人受此病困擾。「耳水不平衡」患者發病時會感到暈昡、耳鳴和作嘔,對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影響,嚴重者更有機會聽力永久受損。究竟「耳水不平衡」的成因為何?又有甚麼紓緩方法呢?

耳水不平衡的成因

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賴廣麟醫生,出席NowTV《杏林在線》節目時指出,人類耳朵一共分成外耳、中耳及內耳;「耳水不平衡」是內耳的平衡系統的其中一個部位「前庭」出現了問題。賴廣麟相信是前庭積水較多,令這個部位較正常狀態膨脤,才導致「耳水不平衡」。

賴廣麟醫生亦提到,大部份「耳水不平衡」的病人都是由後天因素引起。若以年齡層而言,三十至六十歲是高發年齡,而女性比男性較易患上「耳水不平衡」。

耳水不平衡的症狀

賴廣麟醫生指出「耳水不平衡」的症狀主要有4類,而主要影響單邊耳朵,包括:

耳朵有悶塞或耳鳴
耳鳴
天旋地轉的暈眩,至少持續20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
陣發性的聽力下降,長遠會容易令患者聽覺受損,造成失聰

賴廣麟醫生表示,頭暈是影響患者的最主要症狀。他形容患者是「差不多完全不能坐起來」,每當頭暈之時都必須要睡下來休息,甚至連走路也做不到。 因此,當正常人患上「耳水不平衡」,日常生活甚至工作都相當困擾。

🏥🩺💊🎋👨‍👧‍👧👩‍⚕️👨‍⚕️✍️🛡🦠🧾📊🔍

#艾德斐 #耳鼻喉 #游泳 #外耳炎 #耳屎 #耳鳴 #耳朵 #耳朵痛 #耳塞 #發炎 #聽力 #長者 #暈眩 #耳悶 #耳水不平衡 #運動 #不平衡 #耳骨 #健康 #生活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卡拉OK是不少人喜愛的消遣活動,可是唱K方法不當有機會導致聲帶受損。台灣一名50歲的女子長期用喉嚨唱歌傷了聲帶,導致患上慢性咽喉炎,飽受咳嗽之苦7年。有醫生指出,慢性咽喉炎由成因很多,鼻敏感、胃酸倒流、長期損耗聲帶都是原因之一。據悉,該名曾...
13/05/2025

卡拉OK是不少人喜愛的消遣活動,可是唱K方法不當有機會導致聲帶受損。台灣一名50歲的女子長期用喉嚨唱歌傷了聲帶,導致患上慢性咽喉炎,飽受咳嗽之苦7年。有醫生指出,慢性咽喉炎由成因很多,鼻敏感、胃酸倒流、長期損耗聲帶都是原因之一。

據悉,該名曾性女子於7年前開始出現咳嗽,每當喝咖啡和吃甜食時更會反胃。她本以為是胃酸倒流,於是減重希望改善問題,但依然不斷感到喉嚨有痰,嚴重時更會咳到吐才能停下來。當地醫生確診他為咽喉黏膜退化造成慢性咽喉炎。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慢性咽喉炎即喉嚨長期發炎,個案中的事主主要是唱了很多年歌,令聲帶變厚及纖維化,而且生繭。由於康復需時,她有機會需要做言語治療,學習運用丹田發聲,以保護聲帶,或者把繭切除。

3個慢性咽喉炎主要成因

1. 鼻敏感

鼻敏感會造成鼻涕倒流,並刺激咽喉淋巴體腫脹,令聲帶水腫,導致病人聲沙、痕癢、咳嗽、氣管敏感。

2. 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嚴重會倒流至食道口,導致喉嚨脹痛、進食時鯁喉、聲沙及咳嗽。晚上睡著時胃酸倒流會更嚴重,而較肥胖的人及經常喝酒的人胃酸倒流亦會較嚴重。

3. 長期損耗聲帶

當從事一些經常需要說話的工作時,而聲帶運用不當(俗稱「用喉嚨聲」) 便會損耗聲帶。一般而言,最常見是徵狀是令聲帶生繭或者聲帶變厚,這會令聲音越來越沙,病人說話亦會不夠氣。當病人出更多力氣說話時,便會製造惡性循環,令聲帶運用得更多,繭越大,長遠而言,聲帶會受損。

唱歌方法不當或會致聲帶受損

如果唱古典音樂,較難患上咽喉炎,反而唱流行曲常會用到喉嚨,而患上咽喉炎與否則要視乎唱歌者的唱歌運氣方法是否正確,如果方法正確,唱歌時間長也沒有大礙。

此外,咪高峰有機會藏有食物汁液或者唾液,當身體抵抗力弱時或致急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很少導致聲帶立刻生繭,通常是因為聲帶運用不當導致聲帶水腫,或者微血管突然爆裂,導致充血。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飲食 #感冒 #鼻敏感 #喉嚨 #喉嚨痛 #長者 #唱K #唱歌 #中年 #健康 #健康生活

Address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Tues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Wednes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Thurs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Fri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Saturday 10:00 - 14:00

Telephone

+8522522838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Share

Our Story

艾德斐耳鼻喉面部外科中心 , 中環 地址: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8樓A 電話: (852) 2522 8383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 尖沙咀 地址: 九龍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1421 室 電話: (852) 2523 3349 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均在英國及香港受訓,為病人提供一站式諮詢、檢查和治療服務,包括常見的耳鼻喉疾病、睡眠測試,手術及非手術性治療。 語言:英文、國語、廣東話、馬拉語。 Our dedicated Specialists are British and Hong Kong-trained ENT doctors. We provide one-stop consul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services which include any ENT diseases, sleep test,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s. Languages: English, Mandarin, Cantonese and Ma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