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說- 蘇子謙

中西醫說-  蘇子謙 分享各種中西醫學知識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英國皇家放射醫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註冊中醫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醫學的超前部署近來天氣不穩,黑雨連連,相信大家對「超前部署」這個名詞已不再陌生。其實在醫學領域中,同樣充滿著「超前部署」,許多時候都需要醫生與病人共同商討,作出高瞻遠矚的治療決策。以腫瘤科為例,對於已擴散的肺癌,特別是帶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在...
23/08/2025

醫學的超前部署

近來天氣不穩,黑雨連連,相信大家對「超前部署」這個名詞已不再陌生。其實在醫學領域中,同樣充滿著「超前部署」,許多時候都需要醫生與病人共同商討,作出高瞻遠矚的治療決策。

以腫瘤科為例,對於已擴散的肺癌,特別是帶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後,腫瘤通常會顯著縮小。然而,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即使病情穩定,醫生有時會建議進行額外的影像掃描(如正電子掃描),以評估原發位置的腫瘤是否仍有殘餘或活躍跡象。若然,我們或會建議採用超高劑量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精準地對殘存的腫瘤進行電療。這種做法的目標,是為了在抗藥性出現前提早介入,盡可能清除潛在的抗藥細胞,從而延緩或阻止病情惡化。

同樣的理念亦應用於前列腺癌的治療。即使是擴散性的前列腺癌,初期荷爾蒙治療的效果通常不錯。但當治療到某一階段,為防止病情在未來轉差,醫生或會建議針對骨骼或軟組織的轉移病灶,進行高劑量的放射治療,以「超前部署」的方式打擊癌細胞,避免其產生抗藥性並再度擴散。

這兩種情況都說明了,治療不應等到藥物失效、出現抗藥性,或病情重新惡化時才去補救,而是應該在病情受控時,就及早考慮下一步的部署。

除了癌症治療,「超前部署」的精神更體現於日常的預防醫學中。當我們發現身體出現一些警號,例如膽固醇過高、血壓高、體重超標或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等,即使尚未引發嚴重的疾病,也應及早採取行動。

這包括改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恆常運動、減重及確保充足睡眠等。若情況需要,例如血壓持續偏高,就應該聽從醫生建議使用藥物。為何要如此積極?因為這些看似輕微的健康問題,都是未來可能引發中風、心臟病等嚴重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因此,醫學界近年大力提倡的「預防醫學」及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正正是「超前部署」的最佳體現,旨在防患於未然,守護我們的長遠健康。

了解肝轉移癌的治療策略很多人以為,肝臟出現腫瘤就等於肝癌,但事實並非如此。臨床上,肝臟最常見的腫瘤,其實是由其他器官擴散而來的「轉移性腫瘤」。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或是胃癌、胰臟癌等消化道癌症,這些原發性癌症的癌細胞,都有機會隨著血液或淋...
22/08/2025

了解肝轉移癌的治療策略

很多人以為,肝臟出現腫瘤就等於肝癌,但事實並非如此。臨床上,肝臟最常見的腫瘤,其實是由其他器官擴散而來的「轉移性腫瘤」。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或是胃癌、胰臟癌等消化道癌症,這些原發性癌症的癌細胞,都有機會隨著血液或淋巴系統「走」到肝臟。

那麼,當癌細胞轉移到肝臟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治療方案又有甚麼選擇呢?

治療的第一步是仔細評估癌細胞的擴散程度。除了肝臟,癌細胞有沒有擴散到其他器官?這個答案將會直接影響治療方向。

在某些情況下,癌細胞只會「有限度」地轉移到肝臟,例如肝內只有一、兩顆,甚至三、五顆腫瘤,醫學上稱之為「寡轉移」。這種情況在肺癌、乳癌,尤其在大腸癌的個案中相對常見。針對這種局部性的轉移,我們會優先考慮使用「局部治療」方法,目標是將可見的腫瘤徹底消除。對於大腸癌肝轉移,如果情況許可,外科手術切除是根治性的首選,而消融治療亦是有效的替代方案。至於不適合手術的肺癌或乳癌肝轉移,則可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俗稱「電療」)精準地消滅腫瘤。

另一種較棘手的情況,是癌細胞在肝臟內廣泛地「瀰漫性」擴散,可能出現十幾、二十個,甚至更多的腫瘤,幾乎佔據了整個肝臟。這時,病人可能會開始出現明顯症狀。由於大量腫瘤令肝臟腫脹,壓迫到其表面的神經薄膜,會引起右上腹脹痛不適。如果腫瘤位於左肝葉,更有機會壓迫到胃部,導致病人感到飽滯、食慾不振。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肝轉移通常沒有症狀,因為肝臟內部缺乏痛覺神經,只有當腫瘤大到撐開肝臟外層的薄膜時,痛楚才會出現。

面對廣泛擴散的肝轉移,治療方針會轉為以「全身性藥物治療」為優先,目標是盡快控制及縮小全身的癌細胞,以保護肝功能。此時,醫生未必會立即採用電療,而是會盡快使用化療、標靶藥或免疫治療等抗癌藥物。因為若肝臟內的癌細胞不受控制地持續生長,會不斷侵蝕正常的肝細胞,最終可能導致黃疸、腹水甚至肝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最危急的情況,是病人的肝功能已因大量腫瘤而嚴重受損,除了要用抗癌藥物盡快縮小腫瘤,讓正常肝細胞有空間「重生」外,亦可能需要藥物輔助以保護剩餘的肝功能。

在中醫角度,針對肝轉移亦有相應的治理方法。當病人因肝臟腫瘤太多而感到腹脹、食慾不振時,中醫除了會用「補氣」、「補肝」的藥物來扶助病人的「正氣」外,更會使用「軟堅散結」的中藥。這類藥物旨在縮小及軟化體內的「硬塊」(即腫瘤),從而紓緩症狀。

總括而言,肝轉移的治療方案是高度個人化的。醫生會綜合考慮腫瘤的原發位置、肝臟內腫瘤的大小、數量、分佈、病人的肝功能狀況,以及癌症的生長速度等因素,來決定最合適的治療路徑——究竟是採用手術、電療等局部治療,還是以全身性的藥物治療為主。如果您或親友不幸確診癌細胞轉移至肝臟,請務必與您的主診醫生詳細溝通,共同制定最適合您的治療計劃。

#肝轉移癌
#蘇子謙醫生
#腫瘤科醫生
#中西醫結合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電療

給狀元的信,行醫中的解難八月轉眼就過了一半,好快就到九月一號的開學日。今年留意到新聞,不少DSE狀元都選擇了入讀醫學院。這讓我思考,一個適合讀醫的人,最重要是甚麼呢?我認為,關鍵在於要找到行醫的樂趣。無論將來選擇哪一專科,甚至最終不一定會從...
17/08/2025

給狀元的信,行醫中的解難

八月轉眼就過了一半,好快就到九月一號的開學日。今年留意到新聞,不少DSE狀元都選擇了入讀醫學院。這讓我思考,一個適合讀醫的人,最重要是甚麼呢?我認為,關鍵在於要找到行醫的樂趣。無論將來選擇哪一專科,甚至最終不一定會從事醫療行業,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才是最重要、最能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動力。

對我而言,行醫其中一個的滿足,在於每個病人都是一道獨特的難題。這份感覺,很像我中六時讀純粹數學(Pure Maths)的體驗。當時我們要解決許多非常複雜的方程式(equation),解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有時自己想出來的巧妙方法,雖然與標準答案不同,但同樣能計出正確的結果。當你成功解開一道極具挑戰性的數學習題時,那份成功感是難以言喻的。

這種拆解難題的樂趣,也類似於以前鑽研電腦。無論是修改程式(program)、debug,還是想辦法修理故障的電腦,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所以,當我面對病情複雜的病人時,尤其是在我主理的腫瘤科,病人的情況往往錯綜複雜,能成功為他們拆解病情的謎團、解決他們的困難,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性且令人滿足的事。

時代巨輪下的醫學進步

回想十幾二十年前,醫學界的治療手段遠沒有今天這麼多樣化。無論是手術種類、放射治療的精準度,還是藥物的選擇,都與現今有著天壤之別。但現在,單是抗癌藥物就已經有非常多種。

因此,每當一位新病人來到面前,就彷彿面對一道新的學術難題。我們要仔細研究病人的病歷,他可能已經病了好幾年,積累了大量的影像和化驗報告。我們要思考:根據現今對這個癌症的最新理解,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是甚麼?最新的療法是否適用於眼前這位病人?他會不會因為身體其他狀況而無法承受這種治療?

解開這些難題,確實需要花費大量心思。每一位醫生都懷著相似的心態和思維模式去照顧病人。當我們能用上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並成功幫助到病人時,那份滿足感是巨大的。

持續學習是行醫的日常

醫學的發展一日千里,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持續學習是不可或缺的。以我從事的腫瘤科為例,新藥物和新療法層出不窮,我們必須經常上網閱讀醫學文獻(paper),甚至遠赴海外參加學術會議,進行交流。如果不是真心喜歡這件事,很難堅持下去,因為無論是日常工作、持續進修,還是進行科研,都可以是非常「辛苦」的。但當你對一件事充滿熱情時,你就不會介意當中的辛勞。

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腫瘤科。其他專科也是一樣,例如糖尿病,以前的藥物選擇很有限,但現在出現了許多新型藥物,既能控制血糖,又能幫助減肥。甚至一些被稱為「減肥針」的藥物(如GLP-1受體促效劑),更被發現有預防心臟病、甚至降低某些腫瘤發生率的潛力。

正因為科學不斷進步,許多從前只停留在理論階段的概念,如今都已轉化為實體的藥物和技術。作為醫生,我們正正站在這個時代的巨輪之上,科技不斷推動醫學前進,而我們可以學習和運用這些新技術,直接幫助病人。

中西醫殊途同歸的解難思維

其實,這種「解難」的思維,在中醫領域同樣適用。中醫看病講求「望聞問切」,要觀察病人的氣色、症狀、舌苔、脈搏,甚至皮膚和指甲的狀態,再結合傳統中藥理論或針灸原理去處方。中醫非常著重整體的「系統論」,認為人體各部分是互相影響、環環相扣的。

例如,病人可能是因為胃病求醫,但中醫除了處方中藥,還可能提供飲食建議、運動指導,甚至推拿、按摩等。這一切,歸根究底,都是一套拆解身體難題的方案,目標都是為了解決病人的痛苦。

總括而言,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醫學的本質,就是一門拆解難題的學問。醫學領域仍有大量未知的地方,有待我們去探索和解答。人體的奧秘、疾病的成因,很多仍然是未解之謎。

對於即將踏入醫學院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在未來幾年的學習生涯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如果你能對這些「未知之數」抱有好奇心,並在幫助病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這將會是你將來行醫路上最寶貴的。

今朝一早去拍youtube
16/08/2025

今朝一早去拍youtube

16/08/2025

琴日有一位女病人嚟睇症,佢三年前確診第一期乳癌,做咗手術之後一直食緊荷爾蒙藥,情況都幾好。但係近來發現有一個地方骨痛,經過檢查之後,證實係單一骨轉移。佢過嚟問我,想尋求一啲醫療意見。

咁我就同佢講,繼續用荷爾蒙藥係可以嘅。但喺某啲情況下,我哋未必需要即刻轉用CDK4/6呢類標靶藥。當然,轉用標靶藥亦都係一種標準治療方案,但問題係加咗標靶藥之後,可能會出現唔同嘅副作用,令病人比較唔舒服。喺我哋腫瘤科,如果只係得一個地方擴散,我哋會稱之為「寡轉移」(Oligometastasis)。

根據「寡轉移」嘅定義,其實可以考慮直接用高劑量嘅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例如SBRT(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用三至五次治療,將呢個轉移嘅腫瘤消滅咗佢。跟住喺荷爾蒙藥方面,或者可以考慮加強。我俾佢嘅建議係,可以暫時唔需要用到標靶藥,考慮加強荷爾蒙治療,再觀察一段時間。

當然,要定期檢查,睇吓個病有冇喺其他骨嘅地方出現問題。我哋咁樣考慮嘅理由係,呢個轉移可能三年前已經存在,不過當時照PET-CT掃描未有發現到。經過一段時間後,呢個腫瘤可能對本身嘅荷爾蒙藥產生咗少少抗藥性,所以就慢慢變大。

喺腫瘤學領域,其實有好多唔同嘅研究發表,但始終大部分都係關於藥物嘅研究。關於電療嘅研究,相對上資料比較少。其實醫病有時唔可以死跟指引,唔係話一見到擴散,就一定要即刻用最勁嘅藥。

我哋要考慮返病人嘅實際情況,評估佢食藥之後嘅預期副作用。如果可以用一啲相對副作用較輕嘅方法去控制病情,對病人嚟講可能會比較好。

無論如何,喺腫瘤學方面,放射治療(即係電療)嘅研究需要繼續加緊努力追趕,因為現實中,絕大部分(七、八成)嘅研究都係關於藥物,而關於放射治療嘅學術文章喺世界級期刊上相對較少,呢方面需要更加努力。

最後提醒,每一位病人嘅情況都唔同,如果你有乳癌同骨轉移嘅問題,請先請教你嘅主診醫生。

唔食煙嘅人都有肺癌,中醫點睇?在中醫的七情學說中,不同的情緒若過度,會對應損傷不同的臟腑。所謂「悲傷肺」,是指過度的悲傷會直接損傷我們的肺臟。當人感到悲傷時,常常會不自覺地嘆氣、哭泣,甚至感到胸口憋悶、呼吸不暢,這其實是肺氣試圖疏解內心悲傷...
10/08/2025

唔食煙嘅人都有肺癌,中醫點睇?

在中醫的七情學說中,不同的情緒若過度,會對應損傷不同的臟腑。所謂「悲傷肺」,是指過度的悲傷會直接損傷我們的肺臟。當人感到悲傷時,常常會不自覺地嘆氣、哭泣,甚至感到胸口憋悶、呼吸不暢,這其實是肺氣試圖疏解內心悲傷的一種自然反應。然而,如果這種悲傷的情緒無法得到有效疏解,長期抑壓在心中,悲傷的情緒便會「屈住喺個肺度」,導致肺氣無法順利宣發。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其功能是將氣宣發肅降,佈散至全身。若肺氣因長期悲傷而鬱結,這些鬱積的肺氣就像身體內的垃圾,會慢慢在肺部堆積。從中醫角度看,許多肺癌的形成,都與肺部長期受到鬱氣積壓有關,這在非吸煙者的肺癌患者身上尤其值得關注。中醫理論強調「形神合一」,心理與生理狀態密不可分。當肺氣長期鬱結,功能失調,便會逐漸「鬱而化熱」。我們可以想像一條交通堵塞的馬路,無數車輛擠在一起,不斷排放廢氣,導致路中心溫度升高、空氣混濁。同樣地,當肺氣阻塞不通,日積月累也會產生內熱。

這種內生的「熱邪」會灼傷肺部的組織。根據陰陽五行學說,肺屬「金」,而火剋金。因此,鬱結所生的火熱之邪,對屬金的肺臟傷害極大。這也解釋了為何肺臟「喜潤惡燥」,偏好濕潤的環境。長期處於這種「肺氣鬱結、肺火旺盛、肺陰不足」的失衡狀態,便可能成為誘發肺癌的先兆。

因此,中醫在治療肺癌時,著重於滋養肺陰、清肺泄熱及疏導肺氣。除了中藥,針灸特定穴位也能幫助疏通肺經。在生活調適上,我們也可以主動養肺。飲食上應盡量避免辛辣,以免助長肺火;作息上則應早睡早起以滋養陰分。更重要的是疏解情緒,可以透過唱歌來宣發肺氣,解開鬱結;或多做有氧運動,練習太極、氣功等,這些活動都能增加呼吸深度,重新調節肺氣的升降出入,是調理氣機、保養肺部的重要方法。

癌症病人食飯好貼士不少癌症病人做咗啲治療之後,成日都話聞到電飯煲嘅飯味就想嘔,食唔落嘢。令到唔少家人都非常擔心。喺度為大家推介一種方法可以決呢個問題。就係唔好用電飯煲煲飯。用傳統瓦煲整煲仔飯。唔知點解用咗瓦煲整煲仔飯, 絕大部分病人即時想食...
07/08/2025

癌症病人食飯好貼士

不少癌症病人做咗啲治療之後,成日都話聞到電飯煲嘅飯味就想嘔,食唔落嘢。令到唔少家人都非常擔心。

喺度為大家推介一種方法可以決呢個問題。就係唔好用電飯煲煲飯。用傳統瓦煲整煲仔飯。唔知點解用咗瓦煲整煲仔飯, 絕大部分病人即時想食飯。可能因為真係香口好多。

已經教導過唔少病人用呢個方法,差唔萬試萬靈。

今日仲有病人提供tips,話原來有一隻日本新式小瓦煲煲飯都好好食。唔知大家知唔知道有得賣呢。

今朝又再黑雨,雷聲雨聲,響遍全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診所將暫停開放,直至到黑雨信號取消。病人記緊留意診所職員的通知。謝謝。
05/08/2025

今朝又再黑雨,雷聲雨聲,響遍全晚。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診所將暫停開放,直至到黑雨信號取消。病人記緊留意診所職員的通知。謝謝。

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生理時鐘息息相關,這早已不是新聞,不少人都聽過,早晨陽氣足,免疫細胞功能較強;入夜後,身體機能則會轉弱。這種說法,過去可能被視為中醫「子午流注」的傳統智慧,但一項在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表的重磅研究,...
02/08/2025



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生理時鐘息息相關,這早已不是新聞,不少人都聽過,早晨陽氣足,免疫細胞功能較強;入夜後,身體機能則會轉弱。

這種說法,過去可能被視為中醫「子午流注」的傳統智慧,但一項在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表的重磅研究,為這個理論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現代醫學證據,其結果足以震撼整個腫瘤學界。

這項大型回顧性研究,追蹤了超過700名分別來自中國及法國的肺癌患者,他們都同時接受了化療及免疫治療。研究團隊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在下午3點前接受免疫治療注射,另一組則在下午3點後進行。研究結果令人非常驚訝。

數據顯示,在下午3點前,即早上或中午時段打針的患者,其整體生存率比下午3點後打針的患者高出一倍以上,死亡風險大幅降低約六成!

這意味著,即使是同一種藥物、同一個治療方案,僅僅是注射時間的不同,竟然能對療效產生如此天淵之別的影響。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其背後機制,發現這並非偶然。免疫治療的原理,是透過藥物重新激活病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去攻擊癌細胞。過去已有臨床前研究指出,T細胞中負責攻擊腫瘤的「殺手」——CD8+ T細胞——其活動在早晨時段會特別活躍。今次的研究完美印證了這一點,透過抽血化驗,研究人員發現,在下午3點前接受治療的患者,其血液中CD8+ T細胞的數量,顯著高於下午3點後接受治療的患者。這個發現極具意義,它從臨床結果和實驗室數據兩個層面,交叉證明了「早上進行免疫治療效果更好」的結論,這不僅是一個觀察到的現象,更有其科學理據支持。

這項研究為所有癌症病人,特別是正接受免疫治療的肺癌患者,帶來一個非常清晰且重要的啟示:用藥時間,對療效至關重要。雖然這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去進一步核實,但現有證據已相當有力。正在接受免疫治療,應盡可能與爭取安排在下午3點前,最好是在早上至中午時段完成注射。

這個發現亦巧妙地呼應了中醫理論,中醫一直強調「陽氣」、「正氣」以及按時辰用藥的智慧。這次的研究揭示,人體醫學的奧秘仍有許多未知等待我們發掘,而傳統智慧或許能為現代醫學帶來意想不到的啟迪。

#肺癌

今年肺癌新藥嘅發展,真係多得好緊要。
01/08/2025

今年肺癌新藥嘅發展,真係多得好緊要。

黑色暴雨信號懸掛,已預約的病人請和診所保持聯絡。盡量留喺安全的地方,直至天氣改善。
29/07/2025

黑色暴雨信號懸掛,已預約的病人請和診所保持聯絡。盡量留喺安全的地方,直至天氣改善。

中醫的肝,同情緒病有乜關係?中醫成日講嘅「肝」,同我哋平時聽開嘅抑鬱症、躁鬱症到底有咩關係呢?之前喺個YouTube頻道訪問都有提過,中醫概念入面嘅肝,同西醫講嘅肝臟其實係兩回事,兩者雖然有關連,但亦都有好大嘅唔同。今日我哋就集中講下中醫五...
27/07/2025

中醫的肝,同情緒病有乜關係?

中醫成日講嘅「肝」,同我哋平時聽開嘅抑鬱症、躁鬱症到底有咩關係呢?之前喺個YouTube頻道訪問都有提過,中醫概念入面嘅肝,同西醫講嘅肝臟其實係兩回事,兩者雖然有關連,但亦都有好大嘅唔同。今日我哋就集中講下中醫五臟六腑入面嘅「肝」,究竟佢同我哋講嘅情緒問題,例如抑鬱、肝氣鬱結、肝火,甚至西醫講嘅抑鬱症同躁鬱症,係點樣扯上關係。

首先,要由最基本嘅概念講起。中醫理論中,肝有幾個重要功能,其中一個就係「藏血」。肝好似身體嘅一個血庫,負責儲存血液同能量,再根據身體需要,好似一位將軍調兵遣將咁,將氣血分配到唔同地方。譬如我哋要考試、工作搏殺,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同體力時,肝就會將肝氣同肝血「谷」出嚟,輸送去肌肉、筋膜、韌帶,令我哋手腳敏捷;同時又會將氣血送上頭腦同雙眼,令我哋無論喺體力定精神層面,都可以全力衝刺。但係搏殺完之後,正常情況下,人需要休息,呢啲肝氣同肝血就會返返去肝臟「入營休整」,等下一次再調動。

但如果呢種壓力唔係短期,而係長期持續,情況就唔同嘞。當身體長期面對解決唔到嘅壓力,肝就會不斷被透支,持續將肝氣同肝血泵出去應戰。呢個情況就好似一個人周轉不靈,短期內問人借錢週轉係一種解決方法,但借咗就要還。如果長期靠借貸度日,新債冚舊債,條數只會越滾越大。身體都一樣,長期靠谷盡肝氣同肝血去撐,就好似長期借錢唔還,最終會導致「肝血不足」。

肝血一旦唔夠,就會出現好多問題。中醫話肝血要滋潤筋膜、肌肉同韌帶,當肝血長期損耗,呢啲部位失去濡養,就會變得僵硬,引起周身骨痛。另外,「肝開竅於目」,肝血唔夠都會令雙眼乾澀、容易紅,眼神望落去都會惡啲,個人亦會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狀態。

另一方面,原本用嚟幫我哋衝鋒陷陣嘅肝氣,喺長期透支失控之下,會由一股「正氣」變成一股搞搞震嘅「邪氣」。呢股失控嘅肝氣會喺身體亂衝,衝擊到腸胃就會胃痛、胃脹、胃酸倒流;衝擊到心臟就會心悸、心神不寧;如果向上衝,就會頭痛、頭暈,甚至引發高血壓。

咁點解話抑鬱同肝氣有關?就係因為當呢股病態嘅肝氣太強,喺身體橫衝直撞,個人會變得好容易發嬲、發脾氣。但為咗喺社會生存,我哋又唔可能日日都咁火爆,於是身體就會用盡意志力去壓抑佢。呢股想爆發嘅能量一旦被強行壓抑,就會塞住唔通,形成「肝氣鬱結」,簡稱「肝鬱」。所謂嘅肝鬱,其實情緒係非常之低落,用英文嚟講,就好似係一種「被壓抑嘅憤怒」(Suppressed Anger)。內心其實充滿憤怒、好想向前衝,但又因為現實需要而死忍,呢種矛盾狀態就係中醫講嘅抑鬱症嘅其中一個核心病理。

至於點解會變做躁狂呢?就係當肝氣被壓抑得太耐,就好似一部不斷摧谷但又冇得停嘅引擎,谷到極致就會產生好多熱,中醫叫「肝鬱化火」。一旦化成火氣,身體嘅能量就唔再只係被壓抑,而係會亂晒龍,變得過度亢奮,個人會突然之間精神到唔使瞓覺、極度暴躁、亂咁發脾氣,呢啲就係肝鬱化火嘅跡象,亦同躁鬱症嘅「躁狂」狀態好相似。

所以,治療呢啲情緒病其實好複雜。因為當個病拖得越耐,病人身體往往同時存在幾種病變,例如又肝鬱,又肝血不足,甚至肝火旺盛。中醫治療就需要整體調理,唔可以單單處理情緒。治療上,一方面要「疏肝」,疏通被壓抑嘅肝氣;但疏通咗之後,又要「平肝」,唔俾肝氣過度亢奮;同時仲要「養肝血」,好似幫身體做債務重組咁,快啲瞓覺、食啲中藥去補返啲血。當肝血充足,身體「富足」返,自然就唔會再亂咁靠谷肝氣嚟衝。而對於又抑鬱又狂躁嘅情況就更加複雜,要同時平肝火、養肝血,幾種方法要配合使用。

總括嚟講,中醫理論入面嘅「肝」,係一個非常複雜嘅系統,佢唔單止牽涉我哋嘅生理狀態,更加同我哋嘅心理情況環環相扣。身心係一體嘅,心理問題會引起生理疾病,反之亦然。呢個就係中醫點樣去理解肝同各種情緒病之間嘅關係。

Address

Unit 1902, Hing Wai Building, 36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中西醫說- 蘇子謙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中西醫說- 蘇子謙: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