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8/2025
醫學的超前部署
近來天氣不穩,黑雨連連,相信大家對「超前部署」這個名詞已不再陌生。其實在醫學領域中,同樣充滿著「超前部署」,許多時候都需要醫生與病人共同商討,作出高瞻遠矚的治療決策。
以腫瘤科為例,對於已擴散的肺癌,特別是帶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後,腫瘤通常會顯著縮小。然而,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即使病情穩定,醫生有時會建議進行額外的影像掃描(如正電子掃描),以評估原發位置的腫瘤是否仍有殘餘或活躍跡象。若然,我們或會建議採用超高劑量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精準地對殘存的腫瘤進行電療。這種做法的目標,是為了在抗藥性出現前提早介入,盡可能清除潛在的抗藥細胞,從而延緩或阻止病情惡化。
同樣的理念亦應用於前列腺癌的治療。即使是擴散性的前列腺癌,初期荷爾蒙治療的效果通常不錯。但當治療到某一階段,為防止病情在未來轉差,醫生或會建議針對骨骼或軟組織的轉移病灶,進行高劑量的放射治療,以「超前部署」的方式打擊癌細胞,避免其產生抗藥性並再度擴散。
這兩種情況都說明了,治療不應等到藥物失效、出現抗藥性,或病情重新惡化時才去補救,而是應該在病情受控時,就及早考慮下一步的部署。
除了癌症治療,「超前部署」的精神更體現於日常的預防醫學中。當我們發現身體出現一些警號,例如膽固醇過高、血壓高、體重超標或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等,即使尚未引發嚴重的疾病,也應及早採取行動。
這包括改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恆常運動、減重及確保充足睡眠等。若情況需要,例如血壓持續偏高,就應該聽從醫生建議使用藥物。為何要如此積極?因為這些看似輕微的健康問題,都是未來可能引發中風、心臟病等嚴重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因此,醫學界近年大力提倡的「預防醫學」及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正正是「超前部署」的最佳體現,旨在防患於未然,守護我們的長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