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7/2024
《「骨盆底器官脫垂」,不只是「子宮下垂」》
「陳醫生,最近我在洗澡的時候,發現下身有一只雞蛋般大小的腫塊⋯」
李女士 (化名) 緩緩地遞給我家庭醫生的轉介信,憂心忡忡的接著說:「拉扯下墜的感覺在走路時特別嚴重,而且很痛,我是生了腫瘤嗎⋯?」經過一番對病史的了解及探討後,我便給李女士進行婦科檢查。果然,是子宮及膀胱的脫垂。
「啊,原來是這個情況⋯ 子宮下垂我倒是聽聞過,但我怎麼連膀胱也會下垂啦?」李女士鬆了口氣,但又充滿疑惑。
骨盆底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俗稱「子宮下垂」,其實不只是「子宮下垂」。
女性的骨盆底器官包括子宮、陰道、膀胱、直腸 (圖1)。骨盆底器官若果失去了盆底肌肉和韌帶的支撐而從體內正常位置脫離,醫學上統稱為「骨盆底器官脫垂」(圖2)。「子宮下垂」可獨立出現,亦有機會合併「膀胱下垂」或「直腸下垂」。子宮已移除的女士,亦有可能出現「陰道穹窿脫垂」的情況 (圖3)。在人口逐漸老化的社會中,此現象其實十分普遍,特別是陰道生產次數較多、更年期、肥胖、慢性腹壓增加(例如長期便秘、慢性咳嗽、常搬運重物)的女士會有較高的風險。
李女士的情況便是患上骨盆底器官脫垂常見的病徵。另外患者也可能會有泌尿病徵,例如尿失禁、尿頻、排尿困難、 殘尿感等。嚴重的骨盆底器官脫垂更有機會令陰道及子宮頸壁膜磨損,導致流血或潰瘍。若發現流血的情況更要盡早看醫生,以排除惡性疾病的可能性。
骨盆底器官脫垂該如何治療?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