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2025
【入冬三分補:秋冬飲食智慧】
踏入十一月,香港漸漸轉涼,空氣變得乾燥。這時候不少人會選擇以火鍋、煲湯暖身,但若進補過度或選錯食材,反而會令身體「火氣大」,出現喉嚨乾、口瘡等問題。要吃得對、補得宜,重點在於「順時而食」。
適合香港氣候的秋冬飲食原則
中醫認為秋冬時節,宜「平補溫潤」。秋天乾燥,首先要滋陰潤肺;冬天轉寒,則應適當進補、溫養陽氣。這段時間應少吃辛辣煎炸,如辣椒、咖喱、燒烤或麻辣火鍋,否則助熱傷津。取而代之的,是以「清潤不膩」為主的食材,例如雪梨、百合、蓮藕、白木耳、蘿蔔及山藥等。
煲湯方面,可嘗試「雪梨茅根豬肺湯」或「無花果海底椰生魚湯」,均有潤肺止咳、增強抵抗力的功效。若怕寒氣太重者,可加入杞子、紅棗或陳皮平衡。攝取蛋白質時,宜選擇魚肉、雞胸或豆製品,減少肥膩的紅肉。
時令食材與本地蔬菜
香港11月至次年2月屬冬季時令菜期,市場最常見的是白菜、紅蘿蔔、白蘿蔔、韭黃及菠菜等根莖類蔬菜。這些蔬菜富含纖維與碳水化合物,既能提供熱量,又能強化免疫力,是家常餐桌上的好選擇。
用餐時可以「一清一潤一暖」作為原則:
清:蘿蔔煲瘦肉湯清熱化痰。
潤:蓮藕炒木耳潤燥養血。
暖:薑蔥炒雞或羊腩煲溫經散寒。
香港人生活節奏快,入冬時容易忽略飲食調理。事實上,懂得「順天時」飲食,不僅能抵抗天氣轉變,更能改善睡眠與血液循環。今個秋冬,不妨從簡約入手:減油、少辣、多蔬果,多喝暖湯,以清潤溫養為主,讓身心都能安然過冬。
#時令食材 #人生下半場 #改善睡眠 #飲食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