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汝明醫生 Dr. Sharon

黃汝明醫生 Dr. Sharon Dr Sharon 是一名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的她致力推動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

24/06/2025

積極的抑鬱症

曾經有一個波蘭心理學家在60 年代提出精神緊張是人格發展的生理反應。他的名字是卡齊米日·東布羅夫斯基。他認為精神不安是一個積極的過程,人若成功通過這個發展上的窄問便可以達至一個更高層次的人格。

我的臨床方向跟他的理論相近,認為求助者的抑鬱症(depression) 是一個積極的生理反應,反映出身體與心理需求不一致的局面。例如: 心理上期望自己能作出一些違反身體需求的行為或決定。

當然,遇上嚴重的抑鬱症時,患者會有輕生的念頭。但是,就剛剛的說法,輕生念頭其實是「身」「心」矛盾的副產品。如果「身」需要迎合「心」的嚴苛要求,「身」寧願不再活了。由此可見,輕生念頭其實是人想作出改變的樽頸位。

雖然「身」「心亅交戰的說法簡單易明,但是實際上這個過程極其難堪,絕對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提供空間給患者痊癒。

很多人問,當精神科醫生要接收求助者的負能量不大壓力嗎?我的答案是,不、因為負能量是一個積極的過程♥️

補充:抑鬱症和自殘行為是多重環境和生理的原因構成的。以上分享屬個人意見,是筆者認為在治療上常常被忽略的臨床視角。抑鬱症是需要尋求醫生的判斷,醫生會按情況建議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

請廣傳開給有需要的家庭
29/08/2024

請廣傳開給有需要的家庭

大自然的威力有一個九歲性情溫純的男孩,常常被朋輩欺負。他最近跟我分享時說自己的生命每天也是Bad Day ,他在欺凌的世界裏似乎一點辦法也沒有。儘管如此,他很喜歡到我的診症室玩,感覺玩後每次也能重獲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他每次也喜歡砌打仗的情...
18/08/2024

大自然的威力

有一個九歲性情溫純的男孩,常常被朋輩欺負。他最近跟我分享時說自己的生命每天也是Bad Day ,他在欺凌的世界裏似乎一點辦法也沒有。儘管如此,他很喜歡到我的診症室玩,感覺玩後每次也能重獲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

他每次也喜歡砌打仗的情景,有時他覺得只有堅持就有能勝出的希望。可是,欺凌的情況好像每況愈下,而今次他所砌出的打仗情景真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在那兩隊勢不兩立的軍隊中,我只看到傷忙和破壞,沙塵滾滾,愁雲慘霧的氣氛映入眼簾。當我也跟他一樣感到無助萬分時,他故意把沙像雨水從上而下灑在士兵和戰車上。他見我不明所以,便解釋說那是大自然的力量,像沙塵暴一樣。當人類再多的武器,如果落沙遮蓋眼睛的話,那人根本無法反抗。

啊!我這時渾身毛管戙,內心驚畏的感覺很強烈。現在回想起來,我作為精神科醫生,從來也沒有特異功能令受助者康復,但我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和成人在治療中進步,身心健康,原來那力量是來自大自然,我們的大自然世界!

回望過去,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的的確確目睹無數受助者在大自然中找到安全感。沒錯,日出日落、日月星晨、一年四季每天,每年如是。大自然不但從來沒有辜負我們,還冥冥之中給我們恆久不變的保護。

遊戲治療與自閉症的重覆性在父母的角度,自閉症的孩子的確很難帶。這些孩子其中一個讓人困擾的特徵是重重覆覆與世脫節的習慣。對於這些習慣,無論治療師抑或是早教老師也會嘗試在孩子的角度出發,認為這些行為有助自閉症孩子調整自己的神經系統,讓自己在壓力...
09/06/2024

遊戲治療與自閉症的重覆性

在父母的角度,自閉症的孩子的確很難帶。這些孩子其中一個讓人困擾的特徵是重重覆覆與世脫節的習慣。對於這些習慣,無論治療師抑或是早教老師也會嘗試在孩子的角度出發,認為這些行為有助自閉症孩子調整自己的神經系統,讓自己在壓力下感舒適一些。

最近,我有幸分別跟多個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進行遊戲治療。看着他們從不斷重覆改變至很少重覆,這個見證不但令人鼓舞,更帶來我對這些孩子的新啟發。

自閉症兒童其實並不享受重覆性,只是他們除了重覆並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旁人當然期望他們減少其奇怪的動靜,可是我發覺成人越不明白他們,他們也越不明白自己。

坦白說,作為醫生除了現今科學理解,例如腦神經舒緩的概念,我也不明白重覆的意義。既然孩子也不知道,我又怎能比他清楚呢?

有一個自閉症的男孩子每星期也來我的遊戲室。他剛剛來的時候每次也拿一條玩具香蕉跟玩具廚房的一角碰撞,我絞盡腦汁也不明所以。這個男孩子來了遊戲室已經差不多一年了,現在他最喜歡打理遊戲室,收拾和清潔。最近一次,他又拿起那條玩具香蕉敲擊玩具廚房的螺絲,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假裝玩具香蕉是螺絲批在確保玩具廚房已安裝妥當。

哦,原來他一直也有這個意思的,只是當時他不明白,也沒有人明白罷了。現在透過長期的重覆練習和不斷在成長中的腦袋,他可以較清楚地用動作執行自己的想法,從而表達出來。

若有一天這個小朋友的行為清楚和明確,我相信重覆行為便不再是重覆行為了,而是有意思的行為。

因此,自閉症的兒童需要的不單是明白,而是不明白的時候給予一個空間尋找成長的機會和希望。

拒絕孩子的請求會導致他/她認為我不愛他/她嗎?今天當我建議一個媽媽拒絕孩子她覺得不合理的請求時,那媽媽問了我這個問題。在我解答她的過程中,我靈感一動有了以下的啟迪。我的答案是對,孩子當面對我們的拒絕時會感到失望,亦有可能責怪父母不應允他們的...
24/05/2024

拒絕孩子的請求會導致他/她認為我不愛他/她嗎?

今天當我建議一個媽媽拒絕孩子她覺得不合理的請求時,那媽媽問了我這個問題。在我解答她的過程中,我靈感一動有了以下的啟迪。

我的答案是對,孩子當面對我們的拒絕時會感到失望,亦有可能責怪父母不應允他們的需要。

那為甚麼父母仍然要拒絕孩子的無理請求?有些人會認為那是幫助孩子體驗真實社會景況,為其應對未來有可能的限制而作出準備。

而我的出發點卻是關注孩子的即時感覺。沒錯,拒絕孩子孩子會生我們的氣。相反,不拒絕孩子孩子則生自己的氣。當孩子獲得「不被認同」的機會時必定好奇嘗試,可惜後果往往成為自己及家人眼中的壞事。

例如:媽媽下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孩子嚷著要她立刻買雪糕給他吃。媽媽於是再次出外買雪糕,回家後孩子發脾氣說她買錯了。讀到這裡,你也能想像下一個發脾氣的是誰吧。

所以,沒有適當地拒絕孩子孩子會感內咎,自己不好及生自己的氣。

如果你也是家長,請問你寧可孩子生你的氣抑或是生自己的氣?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黃汝明醫生 Dr. Sharon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黃汝明醫生 Dr. Sharon: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