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25
運動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動機 那個動機越是明確 渴望得到的效果越是理想, 而需要抽絲剝繭了解那個動機, 過程往往有需要對運動和身體多一點理解. 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想要得到什麼, 再在這個起點和終點當中畫一條線, 那條線就是你尋求真相的旅程了.
當你嘗試重新建立一個運動習慣的時候 你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呢, 而你身體確實需要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運動也包含不同的特性, 例如競技, 刺激, 健美, 改善體型, 改善體質, 甚至乎是建立生活形象的意識形態...
譬如說球類運動,每星期打羽毛球打網球. 你可能認為有了運動習慣身體就一定會變好, 理論上是的, 畢竟多了一個運動習慣, 心肺也一定得到一點提升. 但是球類運動在競技性和娛樂性的 傾向比較多, 如果你身體是有傷患就不一定能夠做到改善體質的效果了.
運動是一個很直接種瓜得瓜的過程, 譬如芭蕾舞, 舞蹈從藝術性進入運動性的過程當中, 本來用極限的活動角度演繹藝術性的美學,但當中當然包括體能的提升, 極限的伸展, 從原本美學的標準, 不知不覺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變成體格好和健康的標準, 當大家都希望練到一個一字馬的時候, 不小心把不該變大的細小肌肉 都練習到變大了, 是在沒有持續運動的要求下, 只作伸展, 把肌肉纖維的特性都改變或是破壞了. 本來健康的標準瞬間變成了 痛症的源頭.
在尋求運動的過程當中 了解自己需要什麼 希望在運動當中得到什麼 那個需要精準和清晰的了解.
普拉提的練習, 從微觀的角度看, 精準對應那些原則性, 這個動機與目標非常緊要, 練習的過程當中, 若然渴望的是把動作完成, 做得標準, 聽落沒有問題, 實質非常不精準. 自我練習的時候, 你追求的應該是做對了普拉提. 所以器械動了動作完成了, 而不是彈弓拉長了, 動作完成了, 所以做了普拉提.
普拉提可以從微觀世界看, 也能從宏觀世界觀看, 純粹一點, 其實沒有競技性也沒有可比性, 當然刺激性美觀性那些特點也可以排除其外. 若然你一路把自己渴望得到的動機撇除, 將會更接近普拉提老師當年的動機.
#今天的雪茄有點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