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2022
                                        月經不調,又有痛經、怕冷徵狀,就可能有宮寒問題。有中醫指出,想舒緩宮寒引起的症狀,可以用溫灸調理刺激穴位,溫通氣血,驅寒補陽。
宮寒會導致痛經、月經不調、遲經,甚至不育等問題,中醫認為,宮寒是因體內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氣血不能溫養子宮所致,以虛寒體質最常見。註冊中醫師鍾啟福博士表示,要改善宮寒,先要溫通氣血,驅寒補陽,「艾灸能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治療局部痛症及婦科問題都有幫助。」
艾葉性溫,能溫經治痛及止血。鍾啟福指,施灸時會在穴位(調理宮寒穴位詳見下文)上方作治療。鍾啟福提醒,雖然艾灸有益,但只能外用,切勿直接食用艾灸,「艾葉是中藥,不應胡亂食用。」他提醒,溫灸能養生治病,在家自行艾灸亦未嘗不可,但施行之前應先諮詢中醫意見。
鍾啟福續指,預防女性疾病,要做好五期衛生。「五期」即是月經期、妊娠期、產褥期、哺乳期及更年期,在這五個時期,婦女的抵抗力會相對降低,容易被風邪、寒邪入侵,形成宮寒或血瘀,造成繼發性痛經。他提醒,在這五個時期,要注意戒食生冷,避免風寒入侵,同時亦應注意個人衛生及行房時的衛生。
調理宮寒艾灸4大穴位
1.隱白穴
位置:位於腳大姆指末節內側,距離腳指甲角0.1寸
功效:治療女性疾病,如痛經和崩漏有幫助
2.關元穴
位置:小腹丹田處,臍下3寸
功效:能增強體質,有助調經、改善痛經、增加受孕率
3.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 寸,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
功效:調補氣血
4.腎俞穴
位置:腰椎第二節棘突旁開1.5寸,左右各一個
功效:補腎溫腎,腎虛體質人士更可調經強身
《晴報》訪問
 #痛經  #月經不調  #不孕  #助孕  #溫灸  #艾灸  #針灸  #鍾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