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25
上回提到當孩子有情緒嘅時候家長要戒掉「唔使驚、唔使喊、唔使嬲」的口頭禪,那家長應該怎樣做?很多時家長都掙扎,不知道應該採取「強硬型」還是「關顧型」的方法。
1️⃣情況一:強硬型|由得佢發脾氣
孩子學到的是 — 有情緒和感受時都不會獲得回應,他可能會用更大的力度表達
例如:吵鬧和哭得更激烈,或開始出現打人、用力擲東西等行為引起注意
或是下次當其他人有情緒的時候,他也學到不需要回應。
例如:旁邊的同學輸了遊戲在哭,他也不會主動安慰或問候
2️⃣情況二:關顧型|馬上「氹」
有些家長為了減少孩子出現「發脾氣」的情況,當聽到吵鬧聲的時候就會馬上滿足其需求或是轉移視線,這情況在公眾場合尤其常見,因為家長不想出現尷尬的場面。
但孩子學會的是 — 只要我哭鬧,我的要求就會被回應,如果下次要求未被滿足,他不能理解當中原因,便會覺得應該是他哭鬧的程度不夠大,會出現更大的情緒起伏。
✅學會這「𝗥𝗘𝗗情緒三部曲」能幫你解決困局!
1. 𝗥ecognize with 𝗥eason說出其感受及原因
2. 𝗘mpathize without 𝗘nforcing 表示理解,並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
3. 𝗗isclose 𝗗iscrepancies說出慾望與現實的落差,引導孩子想出解決方法
下回再詳細分享每一部曲的例子!家長或同工們亦可以留言,説出孩子讓你不知所措的「鬧情緒」事例,一起探討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