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7/2025
#長者 鄰舍中心 – #情緒支援 #音樂治療 小組
在活動室裡準備時,參加者陸續進入,友善地對我微笑打朝呼。
如果社工沒有事前告之今次小組的對象是患抑鬱症的長者,其實從臉上是看不出抑鬱。
*抑鬱「無樣睇」*
表達難過的不一定有抑鬱症,總是微笑﹑說話正面的也不一定沒有抑鬱症。
🎶命裡有時 終須有/ 命裡無時 莫強求🎶
「做人執著只辛苦自己,所以一定要懂得放下﹗」大家異口同聲講出相同的想法。
[講容易做很難,有什麼方法能做到?]
「做不到都要做到,好多時候選擇權不在你手,只能放下,不由得你去執著……」
[環境/人/事迫使我們放下,內心不甘願其實很辛苦。 回頭看,有什麼令你能做到現在的放下?]
(靜默數秒)「好像其實沒有(有所頓悟的表情),只是(現實)無法讓我執著,但心裡仍然好介懷…….」
*理智與情感的爭鬥,理解但做不到更是愧疚*
抑鬱,不是不明白要放下執著,不是不懂得自己已比許多人幸福要知足;
而是明白了這一切,只好日復日用正面的想法麻醉自己,麻醉到忘記了感受自己真正的情感,只是表面看來一切還好,但內心其實依然放不開。愈做不到,愈是自責,愈是無法真正快樂起來。
*覺察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真正的感受,擁抱當下的自己*
許多人會誤解為這樣是鼓勵負面思考,但其實覺察與接納是轉化的必經階段,就正如對正在難過的人說「你已經比好多人幸福,開心一點﹑正面一點吧﹗」是一點作用都沒有;相反,同理對方的難過,在黑暗之中作陪伴,被理解和關懷是走出困境的踏板。 不一定要放下,但能開放自己的心,心自然會引領前行。
*多關心身邊長者*
抑鬱是長者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情緒困擾的原因可以很多,例如喪偶或親密的朋友去世﹑子女離家﹑缺乏社交﹑欠缺支援網絡﹑經濟困難﹑身體狀況欠佳如有長期病患或痛症﹑行動不便或其他身體殘障﹑記憶力衰退等。
在香港,大約每十位長者就有一位受抑鬱困擾,長者亦較少主動表達不開心及求助,所以我們的主動關心很重要﹗
*聆聽與陪伴,更勝千言萬語*
作為家人,不必急著給予建議,不必提醒他們有多幸福,不必勸說看開點,很多時候,耐心的陪伴與聆聽他們的分享,已經足夠填補心靈的滿足。
作為治療師,建立安心分享的空間﹑給予選擇喜歡歌曲的主導權﹑陪伴欣賞歌曲﹑聽懂他們話語中帶出的意思和感受﹑感受被接納與同理﹑伴奏合唱中連結與支援﹑運用樂器發揮及表達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和接納自己。
社區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多做一步。
**照片攝於2025年7月19日,我嫲嫲的90歲壽宴,特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