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心堂心理

映心堂心理 映心堂心理,立足東京與大阪,面向全球華人的心理諮詢工作室。
提供海外移居、工作、留學者中文心理諮詢服務,有需要請私訊聯繫小助理
日本東京、大阪皆有工作室,定期舉辦各種心理團體、讀書會等活動

身邊有人抑鬱時,請不要做這些事其實很多自以為是在幫助身邊抑鬱症朋友的人,常常是在幫倒忙。所以這裡先把常見的雷區標出來。✅說「你應該」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抑鬱的人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壓力源。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說,因為他們心裡已經對自己說過無數遍了——而...
29/02/2024

身邊有人抑鬱時,請不要做這些事
其實很多自以為是在幫助身邊抑鬱症朋友的人,常常是在幫倒忙。所以這裡先把常見的雷區標出來。

✅說「你應該」三個字

這三個字是抑鬱的人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壓力源。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說,因為他們心裡已經對自己說過無數遍了——而正是因為沒有用,所以他們才抑鬱了。

如果你認為運動可以緩解抑鬱情緒,請不要對他說:「你應該出去跑步。」,可以說:「我要出去跑步了,你要不要一起來?」

✅不要逼他做任何他不願意的事

逼迫,是對抑鬱者的很大傷害和消耗。他們常常已經逼迫自己太久,你再施以逼迫,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你邀請他一起去跑步,而他拒絕了,那麼,最好不要拉著他說:「去嘛,跟我一起去嘛,心理專家說跑跑步心情就好了。」——極端情況下,他也許會跟你一起去跑步,回到家半夜就跳樓了。

✅不要過度詢問他的隱私

抑鬱的人如果能說出來,就會有部分好轉。他們抑鬱,常常正是因為痛苦無法表達。如果你一定要他說出來,就像去撬緊閉的蚌殼,最終只會傷害他們。

✅不要現身說法

「我當年遇到……事時,也是難過得一逼,後來我……,就走出來了。」很多抑鬱者都不喜歡這種勸導,在他們看來,這種話既充分表達了對自己的不理解,也炫耀了說話人的幸運人生。

就像一個人得了感冒,吃點板藍根睡了兩天好了,跑去跟一個得了癌症的人講述其中的波波折折,希望對方聽了能重拾信心。

✅不要擅自聯繫他們的家人

你很擔心他,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這時如果你碰巧認識他的家人,也許會想告訴他們,讓他們來安慰安慰他。

家人可以在落難時安慰自己——這是和睦家庭才具有的功能。大部分抑鬱者的原生家庭都不是一帆風順。你以為可以安慰他的某個家人,說不定正是那個傷他最深、導致他抑鬱的人。

未經允許聯繫他的家人,結果是難以預料的。當然,一種情況除外——當他可能有生命危險的時候。

⭕️帶你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

#憂鬱症 #憂鬱症陪伴 #心理諮詢
#日本 #中文諮商 #心理學
#精神疾病

大家好,映心堂心理諮詢工作室在日本已經成立五年了這五年中,我們接待了不少留學生來訪者其中大部分廣義上都可以歸為「憂鬱類問題」初步估計,華人留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憂鬱類問題了✅海外留學生到底有多抑鬱?根據2020年發表在Researc...
19/01/2024

大家好,映心堂心理諮詢工作室在日本已經成立五年了

這五年中,我們接待了不少留學生來訪者

其中大部分廣義上都可以歸為「憂鬱類問題」

初步估計,華人留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憂鬱類問題了

✅海外留學生到底有多抑鬱?

根據2020年發表在ResearchGate研究分享平臺上一篇名為

《海外中國留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其干預策略》的研究指出

目前海外中國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十分不容樂觀

一項針對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的研究發現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45%報告了抑鬱癥狀,29%報告了焦慮癥狀

針對澳洲中國留學生的調查顯示

與澳洲當地的學生相比

國際學生自殺前尋求心理諮詢協助的比例更少(22.2% vs. 57.1%)

另外一項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網上調查中

數據顯示,54%的受試者有抑鬱心理

而只有9%的人選擇了尋求心理諮詢的説明

這顯示了中國留學生不僅在心理健康問題上令人擔憂

而當他們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時

主動尋求外界幫助的傾向更低

✅留學生心理素質低?

「留學生心理問題」進入我們視野時

往往已經造成了類似的極端結果

很多人還沒有深究原因,已經開始聲討

說留學生抗壓能力弱,心理素質有待提高之類

在各種社群網站上

關於留學生最熱門的話題都是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豆瓣上有一個留學生人數龐大的小組叫

「是誰發明出國這麼孤獨的事兒」

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留學生心理」

也會看到各類心理健康問題

留學生心理狀態雖然是脆弱的、十分需要關注和支援

但這並不表示留學生都是軟弱無力、不堪一擊的

是環境、文化加上語言的壓力使他們適應困難

✅海外留學生的心聲

很多海外留學生在網上寫下了他們的心理狀況記錄

而這也許會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個普通人身上:

「冬天太難熬了,最討厭的是傍晚五點天空就開始變黑變暗

情緒跟著天氣一步步低落下去,就像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棄。

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情緒就是一個個怪圈,它反復的毫無徵兆的出現。

我們害怕、焦慮,急著想要擺脫卻只會越陷越深。

我走在路上,特別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只得低著頭快步逃離。」

「我已經連續一周每天只睡3、4個小時,失眠,作業寫不完。

家裡一直在問我能不能順利畢業,論文寫的怎麼樣了。」

「我的心生病了,可是明天還要上課、開會

還有那麼多新的科技和融資,那麼多推送要去讀

這個世界為什麼就不能停一停?」

「我不知道我真正的家在哪裡。」

✅以更全面的觀點來解讀

在我們不能單就一個標籤就輕易認定留學生群體的特性

我們應該協助大眾去理解留學生的困境

也使得他們能找到如何自助助人的辦法

留學生確實面對著不同的環境壓力

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們會對在日華人留學生

常見的憂鬱心理問題做一梳理

希望能幫助有這類問題的人及時意識到自己的狀況

尋求改善的方法

⭐️文章作者:映心堂心理

⭕️好的文章需要更多人看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阪生活 #大阪心理諮詢
#日本中文心理諮詢
#留學生適應
#留學生心情 #心理素質
#映心堂心理
#是誰發明出國這麼孤獨的事兒

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成長」這個詞,大家提的越來越多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到底什麼是成長呢?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成長呢?今天的文章就來講幾個衡量成長的真正標準,你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在過去一年裡有沒有成長 對我們成年人來說,「成長」其實是「成熟...
05/01/2024

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成長」這個詞,大家提的越來越多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到底什麼是成長呢?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成長呢?

今天的文章就來講幾個衡量成長的真正標準,你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在過去一年裡有沒有成長
 
對我們成年人來說,「成長」其實是「成熟」,成熟不是一種可以通過上升折線來描繪的東西,所以首先,請你放下所有可見的指標
 
包括收入有沒有增長、財產有沒有增長、有沒有多看幾本書、有沒有堅持什麼習慣、有沒有跑步打卡、有沒有減肥成功、有沒有認識什麼人脈,這些全放一邊,它們都不意味著成長
 
還有一些雞湯文裡說的「以前在意的事情現在不在意了」,這裡面有時候是成長,有時候只是麻木。就像有些人冷風吹多了索性選擇裸奔,其實未必是好事。
 
✅下面來說什麼是成長?那種裝都裝不出來的、真正的成長
 
1️⃣你經常做的夢有沒有發生變化
 
很多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重複做某種類型的夢,如果這個夢發生變化了,說明你進入了下一個人生階段
 
比如很多人年輕時候都會夢到被妖魔鬼怪追殺,到處逃命

如果有一天你的夢變了,比如你不再逃跑,轉過來準備戰鬥,或者你沒那麼害怕了,和這些妖魔鬼怪玩起了遊戲,這都說明你成長了
 
2️⃣曾經的低谷如果重來一遍,你有沒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想像一下過去人生中經歷的一件很艱難的事,如果現在同樣的事情再發生一遍,你覺得自己能不能更鎮定地去面對、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應對方式?如果能,說明你成長了
 
3️⃣你願意回到過去嗎?
 
你可以經常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願意

現在的自己雖然年紀大了,容貌體力不如從前,可能錢也沒有以前多,但是心態比原來更好,並不願意回到原來那種心境,如果這是你的回答,也說明你成長了
 
而那些經常希望回到過去的人,他們的人生可能是在停滯中慢慢衰老
 
4️⃣你有沒有比以前更能接納死亡
 
成熟的終點其實就是跟死亡和解
 
我們人的一生也會經歷春夏秋冬。接納死亡的成熟狀態就是:我會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但如果告訴我今天就是最後一天,我也可以坦然接受。感覺一下你有沒有比從前更接近這樣的心態,如果有的話,你肯定也成長了
 
最後,不管你在過去一年裡有沒有成長,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文章作者:映心堂創始人 于玲娜
 
 
⭕️好的文章需要更多人看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成長
#成熟
#心理學
#心理諮詢
#判斷心理成長的四個指標
#海外華人心理諮詢
#新年快樂

和解才能放下,這是句毒雞湯嗎?「和解」這個詞,是個非常本土化的概念正經的精神分析和心理諮詢的書籍、文獻中,其實很少出現對應的英文 如果有那個詞意思有點接近,那就是「整合」 ✅和解v.s整合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和解」和「整合」有什麼不一樣  ...
28/12/2023

和解才能放下,這是句毒雞湯嗎?

「和解」這個詞,是個非常本土化的概念

正經的精神分析和心理諮詢的書籍、文獻中,其實很少出現對應的英文

如果有那個詞意思有點接近,那就是「整合」

✅和解v.s整合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和解」和「整合」有什麼不一樣

「和解」跟另一個詞有關,叫作「調解」

就比如說鄰里之間發生不愉快

居委會來「調解」一下,經過「調解」

衝突雙方可能會「和解」

但在真實生活中,很多時候調解與和解是被濫用的

比如兩個小朋友做同桌,在課桌上畫個三八線

一個小朋友不小心過線了,另一個小朋友推過來

兩個人你推我擠吵起來,老師這時過來調解一下

兩個小朋友和解一下,這個沒有問題

✅被濫用的和解,只會增加傷害

但事實上我們經常看到的調解是什麼呢?

家暴,調解一下,夫妻和解

虐待小孩,調解一下,親子和解......

很多不該調解的事情調解了

這裡面也有很多受害者

非常不情願地被迫「和解」

所以「和解」這個詞

很多時候變成了和稀泥的人對弱者的PUA

✅和解能當心理諮詢的目標嗎?

我也聽到過,有一些同行諮詢師會建議來訪者要跟傷害自己的人「和解」,比如父母

或者把和解作為一種諮詢目標

或者作為解決來訪者心理問題的一種方式

其實這種工作思路非常有問題

首先要明確
我們心理諮詢的工作範圍僅限於來訪者的內心世界

他跟不跟別人和解

就不關我們的事

和解不和解也不影響我們幫他們解決心理問題

而我們做的是「整合」

✅心理諮詢做的是「整合」

這個整合,是內在世界的工作

我們要做的,是幫來訪者化解內心衝突

當他糾結、兩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時候

內心分裂成兩個小人在打架,非常難受

這時候,我們是去幫這兩個小人和解

最終讓他們融合在一起,讓來訪者不再糾結

可以選定一個方向往前走

至於他最終選定的這個方向在外在世界里走向哪裡

比如跟他的父母是和解還是不和解,這就是他的自由

我們是沒有權力干涉的

✅諮詢並非是傳播某種價值觀

很多諮詢師都知道,我們工作的一個基本倫理準則

就是要「價值中立」

大家有沒有想過,所謂的「應該和父母和解」

「應該和父母和諧相處」,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

而我們保持價值中立的意思

當然就是不要去盲目認同這種價值觀念

要跟它保持距離

我們諮詢師應該非常清楚

我們是為了來訪者在工作

而不是為了傳播某種價值觀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作者:映心堂創始人 于玲娜


⭕️好的文章需要更多人看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諮詢
#毒雞湯鑑定系列
#和解
#內在衝突
#日本華人心理諮詢
#線上諮詢
#和解才能放下嗎

今天想來談一下留學生的睡眠障礙這個話題一般來說睡眠障礙包括了三大類:1️⃣入睡困難2️⃣提早醒來3️⃣睡眠品質不佳 由於睡眠障礙的成因複雜多半都與身體與心理的壓力有關而留學生這個群體因為身處異國同時加上學習課業的壓力較容易因為以下三種原因而...
14/12/2023

今天想來談一下留學生的睡眠障礙這個話題

一般來說睡眠障礙包括了三大類:

1️⃣入睡困難
2️⃣提早醒來
3️⃣睡眠品質不佳

由於睡眠障礙的成因複雜

多半都與身體與心理的壓力有關

而留學生這個群體因為身處異國同時加上學習課業的壓力

較容易因為以下三種原因而產生睡眠問題:

✅語言障礙

事實上語言障礙並非是直接造成睡眠問題的主因

但由於語言不通引起的生活上的困難、人際交往的不順利

往往是造成留學生心理壓力的中介原因

以在日本的華人留學生為例

許多人都曾反應即使通過日語檢定N1

但仍無法順利地與當地人進行交流

這一現象說明了語言障礙的影響主要反映在會話能力上

就算閱讀與聽力有一定的水準

若無法暢所欲言的表達仍會在人際關係上形成阻礙

✅學習壓力

雖然無論在哪裡讀書都會遇到學業上的壓力

但對於留學生來說好不容易出國讀書

來自家裡的期待或是對自我的高度要

都容易使留學生在課業問題上面臨更多的壓力

此外,使用第二語言進行學習、考試、報告

本身就比起母語者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

很多在國外讀研的留學生整天泡在圖書館裡

只為了準備隔週的報告,另外在課堂上若有小組討論

也需要使用留學當地的語言進行意見發表

無形之中會使人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也容易影響睡眠

✅人際孤獨

已有許多報告指出,長期處於孤獨的感受容易使人抑鬱

留學生面臨的還有跨文化的人際關係問題

若留學當地的人際互動模式與自己國家習慣的方式不同時

常常會出現價值觀念上的衝突

有的人可以順利平衡這樣的衝突

以另一種形式去與當地人進行交往

但也有部分的人,不知該如何自處

以至於越來越不願意離開家門或是自己的社群

長期下來便會逐漸感受到一種「邊緣性」的孤獨感

這種孤獨的苦在夜深人靜時便會發酵

使人染上鄉愁,夜不成眠


留學生離家萬里,在異鄉求學、生存不易

但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在求學的這趟旅程中

唯獨睡眠障礙是不可不注意的警訊

因為它經常會影響到個體的許多功能

這部分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說明


總之,若你開始感覺到自己的睡眠似乎不太好

無論是哪種睡眠問題都需要你多加關注

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

才有餘裕去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作者:大阪映心堂 周冠邑

預約諮詢:可私訊小編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外生活適應
#心理諮詢
#線上諮詢
#日本留學
#睡眠障礙
#失眠
#留學生的睡眠障礙
#映心堂心理

映心堂是一家專門為海外華人提供服務的心理諮商所希望各位在海外需要心理諮商時,也能找到自己母語的諮商師我們將在12月9-10日(週六、週日)舉辦大阪特別接待日由映心堂創始人 于玲娜主持這一系列活動有專家評估和心理成長小組在專家評估中,您可以詢...
01/12/2023

映心堂是一家專門為海外華人提供服務的心理諮商所
希望各位在海外需要心理諮商時,也能找到自己母語的諮商師

我們將在12月9-10日(週六、週日)
舉辦大阪特別接待日

由映心堂創始人 于玲娜主持這一系列活動
有專家評估和心理成長小組

在專家評估中,您可以詢問各種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
也能得到心理諮商初步的評估與建議
很適合對心理諮商有興趣、想多加了解的人

心理成長小組則是一次性的團體諮商
透過與團體成員互動,了解各階段心理成長會遇到的問題

心理成長就好像種植一棵樹,成長並不等同於「向上提升」
葉片的成長是向下,但根系的成長則是「向下」
一株植物看得見的部份能長多高
常常取決於看不見的部份能扎多深

當我們發現「向上提升」很難時
恐怕到了需要「向下扎根」的時候

于老師將在團體中,為您解答類似疑惑
同時聚焦每個成員現階段遇到的成長問題
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活動詳情與參加方法:請見粉專置頂活動貼文

很多諮商師會在諮商裡面跟來訪者說這樣一句話:「人不能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 這句話在諮商裡面說,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諮商的時候,諮商師通常希望能夠調動來訪者的自主意識讓他更多去反思自己,從自身出發,來調整,來做出一些改變。 但是,我...
01/12/2023

很多諮商師會在諮商裡面跟來訪者說這樣一句話:
「人不能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

這句話在諮商裡面說,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在諮商的時候,諮商師通常希望能夠調動來訪者的自主意識

讓他更多去反思自己,從自身出發,來調整,來做出一些改變。

但是,我仍然不建議說這句話

尤其不建議把這句話放到諮商空間外面去說

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這句話是不對的

第二個原因,聽到這句話的人

很可能因為這句話而放棄對他周圍生活的一個調控的意識。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這句話不對

✅首先,人是可以被改變的

「人只能改變他自己,他改變不了其他人」其實不是這樣的

很多來訪者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和癥狀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就是因為他在之前已經被他周圍的人改變了。

比如說,他被他的原生家庭改變了,父母粗暴對待他的一些方式

或者遭受過校園霸凌,或遭受過其他傷害、欺負、欺淩

導致他已經沒有辦法充分地做自己了

所以,他已經被他周圍的人改變了

人當然是有可能被周圍的環境改變的

我們再來講一類例子: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
她們可能會在某一刻忍不了了,忍不了之後出現一個絕地反擊

比如說,時不時就要被老公打

那她有一天可能會給老公灌酒

醉以後老公沒有力氣去制服她的時候,她就把菜刀拿出來

然後往這個床板上一敲,嵌進去了

她老公看到這一幕傻眼了,以後再也不敢打她
(並非普遍案例,如遇家暴請尋求社福機構協助)

所以你說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嗎?

當然是可以改變的,很多時候它就是可以改變的。

所以,我們不要說,別人是不可能改變的

你是不可以改變別人的。不要說這樣一句話,它不對

✅別讓他人覺得自己無力

其次,當我們說這樣一句話的時候

我們其實是在告訴來訪者

你對你的環境是沒有任何能動性的,你只能去試著順從它

很多來訪者聽到這句話的時候

他可能會想像,所以我沒有辦法改變我的伴侶

我也沒有辦法改變我的父母,我也沒有辦法改變我的小孩

我也沒有辦法改變那些傷害我的人

其實不是

✅我們有能力改變周遭

當弱者和強者在一個衝突的關係中
很多時候,弱者調整他的行動,是能夠讓強者不再傷害他的

可以說,這就是改變了強者的行為模式

當然,我們不能鼓勵人去傷害他人

或者鼓勵受家暴的女性

你可以拿一把菜刀去嚇唬你的老公
我們不能這樣說

但是我們也不能去說那句反過來的

把他的改變他人的意識給壓下去的那句話

就是我們今天這條毒雞湯鑒定的主題:人不能改變他人,只能改變他自己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聽到一些覺得似是而非的心理學表述?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如果我也覺得是毒雞湯的話,就來幫大家鑒定一下

⭐️文章作者:映心堂創始人 于玲娜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預約諮詢:私訊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外華人心理諮詢
#自我覺察
#自我改變
#心理治療
#毒雞湯鑑定系列
#映心堂心理

語言是我們思考世界所使用的工具。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我們接觸到的語言種類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說自己的「母語」也開始引發更多的複雜感受。 ✅外語效應 西班牙心理學教授Albert Costa說:「在使用非母語語言時所做的決定,受到情緒的影響會更...
24/11/2023

語言是我們思考世界所使用的工具。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我們接觸到的語言種類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說自己的「母語」也開始引發更多的複雜感受。
 
✅外語效應
 
西班牙心理學教授Albert Costa說:「在使用非母語語言時所做的決定,受到情緒的影響會更小,而更傾向於是理性分析和思考的結果」。 科斯塔教授把這個稱為「外語效應」。
 
不過,這個效應有一個前提:人在做決定的時候要有情感投入,如果沒有任何情感投入,就不存在“外語效應”
 
義大利特倫多大學的簡內特·蓋普爾(Janet Geipel)在其發表於2015年7月的研究中稱:「相較於母語,使用外語會使人們得出更寬鬆的道德評判。」
 
她認為,使用第二語言來探討情感性和道德性的話題會使人們對這類話題產生距離感
 
✅母語羞澀和母語自豪
 
另一個和「母語羞澀」相反的現象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可以稱之為「母語自豪」
 
中國地域遼闊,方言種類繁多。普通人的日常對話中,各地的人努力地,帶著猶疑和不確定,說著染上鄉音的普通話

母語只在和關係好的老鄉之間私下使用——母語是他們帶著脆弱的自尊小心翼翼收藏起來的東西。
 
北方人,尤其是“帝都人”則無此顧慮,不論親疏遠近,對誰都是一口霸氣側漏的“京片子”。母語對他們而言,是膨脹的、向外擴張的
 
母語有時構成一種氣勢的較量和擠壓。沒人喜歡憋屈,大家都希望揚眉吐氣。

在正式社交場合,上海人用普通話發完言後,總喜歡在茶歇時大聲講本地方言,彷彿要釋放某種壓抑
 
據說法國人在社交場合,只要有人能和自己說法語,常常就不再使用其他語言。
 
而對那些小地方出生的人來說,母語的練習空間越來越少,最終成為一種生澀的鄉愁,甚至部分被遺忘
 
✅母語和情緒
 
母語是我們最初接觸的語言,母語標定了我們最初的感受、情感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這一意義上,不論之後學會了多少門外語並使用得多麼流利,可以說,母語更接近我們的情緒、情感和潛意識。 相比之下,使用外語則讓人更理智、冷靜、客觀和冷酷。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使用第二語言時,人們的情緒更少地被激發,尤其是羞恥、憤怒等負面情緒
 
在著名的Albert Costa「電車困境」實驗中,兩組被試分別被要求閱讀母語和外語寫成的題

結果發現,母語組中,20%的被試願意殺死一個人換取另外四個人的存活,而外語組中,有50%的人選擇了這個看似不道德的做法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用母語說「我愛你」多半比使用外語更真誠。

而不止一位女性曾告訴我,當她們要求男友為自己的過錯道歉時,男友猶猶豫豫磨磨唧唧,終於說了“sorry”——而非“對不起”。
 
✅母語羞澀和心理諮詢
 
映心堂的來訪者中,不少人都有在國外生活的經歷,並能熟練使用某一門外語
 
有時他們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到底該找使用哪一門語言的諮詢師呢?
 看了前面的介紹,相信你多少已經有了答案
 
做心理諮詢,建議優先選擇使用你的母語進行工作的諮詢師

通過母語,心理諮詢更能夠深入到情緒和潛意識層面進行工作
效果上的巨大差異,在那些使用過多門語言進行個人體驗的同行那裡,早就達成了共識
 
那麼,如果你成長在雙語環境中,怎樣判斷哪門語言是「母語」呢?
 
回想一下,小時候媽媽拍著你的背哄你入睡時,和你說的是哪種語言——那就是你的“母語”
 
不論你為它感到多麼「羞澀」,都是最接近你心靈內核的語言工具

⭐️文章作者:映心堂創始人 于玲娜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預約諮詢:

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學
#海外生活適應
#母語羞澀
#外語效應
#心理諮詢
#線上諮詢
#映出你心
#映心堂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篇文章我想告訴你在海外留學和生活時從個人心態上該如何調整,幫助你更快地適應國外的生活 大多數人普遍在談論海外生活這件事時都會帶著某種欣羨的眼光,彷彿去到了海外人生就會...
21/11/20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篇文章我想告訴你在海外留學和生活時

從個人心態上該如何調整,幫助你更快地適應國外的生活

大多數人普遍在談論海外生活這件事時

都會帶著某種欣羨的眼光,彷彿去到了海外人生就會自動變得美好

但也許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箇中滋味

生活並不會因為到了國外就鍍上一層金

日常的挑戰反而還會因爲語言的障礙而更上一層

人在異鄉的孤獨與疏離,更是難以與留在家鄉的親朋好友傾訴

我總結了幾個在海外生活時可以調整的心態

希望能讓你在國外過得更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要總想著一個人扛

在我的諮詢經驗裡常常會遇到這一類的來訪者

他們通常胸懷大志、滿腔熱血

帶著夢想與家人的期待到海外留學

卻在初期遭遇生活、人際和學業上的挫敗時自我責怪

在海外生活因為對當地的規則和習慣還不了解,常常會出現搞錯對方意思或是做錯事的情況,

這其實很正常,但這些「失誤」卻容易被歸因爲自己能力太差、

抗壓性不足而導致自尊降低

當挫敗感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時

他們選擇自己獨自面對這些感受

但最後會因為自己處理不了而對自己更加失望

這背後的心理動力是

「如果我向人訴苦或尋求幫助,那不就代表我真的失敗了嗎?」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幫忙的時刻

這件事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是一樣的

向人尋求支持並不是一種脆弱的表現

反而代表你願意去面對自己的脆弱,這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

因此,在海外千萬不要想著一個人扛下所有的困難

適時地向身旁的人或家人求助會讓你獲得休息的機會

累積重新出發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再事事和過去比較

這裡的過去有兩層意思

一個是過去的生活,也就是你一直以來生活的國家

另一個是過去的自己,代表著你一路走來累積的成就與能力

許多人到了國外生活

卻處處拿當地的氣候、飲食、交通來和自己的母國比較

於是生活當中充斥著不滿和抱怨

抱怨天氣太冷或太熱,不滿食物沒有自己家鄉的美味

物價太貴、人太難相處

並不是完全不能比較

但兩個國家本就不同、基準不同、文化不同

這樣的比較事實上並沒有太多益處

反而會讓自己感覺到處處被剝奪

有句話說的很好:「既來之,則安之」

但該如何安身立命卻是一段漫長的適應過程

但請先從暫緩無謂的比較開始

試著去多了解當地的文化和風土民情

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
其實,這當中還是有你覺得不錯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再和過去的自己比較

移居海外後,你可能會因為語言能力還不夠而感到低人一等

或是過去有過輝煌的經歷但現在得從零開始而感到十分鬱悶

感到「懷才不遇」是有可能的

但這並不表示你不會進步或是再也沒有其他可能

更好的心態是先放下那些緊緊被我們抓住的過去

調整成更為開放的態度

試著看到自己不同的樣貌,如此我們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專注在眼前的微小目標

首先我們先理解一個觀念

焦慮通常是因為我們試圖控制那些不可控的事情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在海外生活時因為很多事情都遠超出我們能控制的

小如是否能順利用外語溝通、大至簽證問題

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執行,煩惱其實並不少

因此很多人習慣一整天都在擔心那些需要時間才能達成的目標

或是反省過去已經發生的錯誤

這會讓我們長期處在一個高度警覺的狀態

也有人因此開始出現身心症狀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拉回眼前正在執行的小任務

因為這些小任務的完成會逐漸推進重要的任務進度

而不至於讓人感覺到過大的壓力

而專注在當下會使人得到一種平靜

讓你的心變得通透,對外在的困難也能比較如實的看待
以上,是海外生活的三大適應心法,希望在海外的人們都能快樂生活

⭐️文章作者:大阪映心堂 周冠邑

預約諮詢:微信帳號 yingxintang01 或私訊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歡迎底下留言給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外生活適應
#留學生生活適應
#心理諮詢
#線上諮詢
#壓力調適
#映出你心
#映心堂心理

✅文化衝擊是什麼?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這個現象描述一個人身處陌生國家因為語言、價值觀、生活方式、文化習慣等差異,在適應過程中出現焦慮、無助、困惑等情緒。 而這個歷程大致上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1️⃣蜜月期2️⃣過渡期3️...
16/11/2023

✅文化衝擊是什麼?

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這個現象
描述一個人身處陌生國家因為語言、價值觀、生活方式、文化習慣等差異,在適應過程中出現焦慮、無助、困惑等情緒。

而這個歷程大致上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

1️⃣蜜月期
2️⃣過渡期
3️⃣調整期
4️⃣融入期

✅留學,事實上是與一個新的環境建立關係

如果我們把「到國外留學這件事」
看成是我們與另一個地方(客體)建立關係的過程

就不難理解為何文化衝擊的四個階段的順序會是蜜月期、過渡期、適應期和融入期了,因為這正也是我們進入親密關係時會遇到的情況

✅第一階段:蜜月期(約1~3個月)

這段時期就像新婚蜜月一般
新鮮感和刺激感取代了因為語言障礙
對環境不熟悉而感受到的不便
但就像大多數的熱戀期,這個階段終究會告一段落

➰理想化自我積極投射的過程

我們愛上一個人,事實上是投射了內心理想化的自我到對方身上
這個理想形象代表著
我們從小所渴望的、認同的、羡慕的所有集合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我們愛上的其實是理想化的自己

而留學這件事也存在著這樣的投射過程
我們會把過去渴望的、理想化的東西投射到我們要去的地方

也許潛藏在我們心裡的聲音會是:「只要去了日本,我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認同或生活」

✅第二階段:過渡期

當蜜月期過了之後,新文化和原本文化差異會越來越明顯
人們將開始體驗到在國外生活的不便
主要來自於語言、飲食、購物、溝通等日常生活的挫敗感

導致人們開始排斥現在的生活狀態
也會下意識對當地人產生偏見或敵意
這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出現的警覺狀態

這個時期通常是最難熬的階段
以留學生為例,在經歷文化衝擊的階段時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1️⃣身體不適、睡眠不安穩(或相反需要大量睡眠)
2️⃣過度警覺和總是無法放心
3️⃣盡力避免那些會讓自己不適應的場合(例如需要講日文的場合)
4️⃣對小的困難過度敏感和反應過度5️⃣無力面對挑戰、渴望回到家鄉
6️⃣質疑自己為何來到異國
7️⃣孤獨、抑鬱、無法信任他人

➰走向幻滅的開始

當熱戀期過後,原本積極的投射開始轉為消極
消極的投射是極具破壞性且令人惱怒的

雙方都會因為背負著彼此的投射而開始感到沉重與不快
原本那個讓自己快樂、幸福的人逐漸成為使自己感到窒息的存在

對留學生來說也是如此,投射是經不起現實檢驗的
更恐怖的是那些原本認為是優點的部份居然成了壓力的來源

有些人就提到:「來到日本留學對日本的禮儀文化、達人精神很喜歡,但後來卻成了處處受限、不知變通的缺點」

我們能再一次發現,投射具有一體兩面的特性
而唯有真實的看見
才能避免我們一再陷入這樣的迴圈裡

✅第三階段:調整期

隨著人們逐漸熟悉了新的文化
他們開始逐漸瞭解自己可以期待什麼
對正常生活的控制感也會逐步增加
此時對於異國文化的消極態度和反應將開始減少

對於留學生來說,開始會去思考自己為何而來、未來該何去何從,對於自己在這個國家中的定位越來越清楚

➰真實的面對,所處環境的好與不好

當理想化的愛情幻滅之後,我們面臨了兩個選擇
一是結束關係,繼續去尋找下一個能滿足我們投射的對象

單純因投射而生的愛情關係只能存活在幻想之中
一旦接觸到真實的空氣就會煙消雲散

二是繼續留在關係當中
但試圖去理解對方真實的樣子
儘管失去了投射的魔力
卻能擁有較為現實的期待
對長久的關係來說是重要的基石

在過渡期的後期
留學生開始能夠去面對真實的生活
而不是在幻滅的痛苦中意志消沈

這意味著他們願意去理解這個國家的好與不好
雖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仍有自己喜愛的部份
而更多的是,他們能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失望

而現在,因為能更真實地去認識自己與所處的環境
們自然就能發展出相應的因應策略而得以生存下去

✅第四階段:融入期

這是適應的最終階段
代表人們已能融入新的文化當中並在其中感到很舒適
相比於一開始因為語言、長相、口音等問題所受到的文化衝擊
處於此階段的人已能用新的思維方式來應對這些問題

同時,也因為語言能力的提升
與當地人的關係會加緊密
自信心亦會隨之提高。

這時的留學生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人際網路
也比較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並將這些施展到自己的生活圈當中

➰一段整合自我的歷程

當關係發展到這個階段
就代表關係不再是對方情慾或理想自我的投射
已經成為了能涵容彼此的容器

既能發展親密關係又能包容彼此發展自己的個性
這中間需要的是彼此的努力和溝通

我們有機會能表達自己的傷痛、憤怒然後還能被理解
如此才能逐步去整合我們無意識的內容到人格之中

這部分體現在留學生身上的就是一段自我對話的開展
在留學生涯中我們會遇過無數個夜晚質疑自己的選擇
也會慢慢覺察到不曾認識的自己

我們將對生活的理想投射到我們留學的地方
也必然遭受到現實的失望
如何將這些碎片一點一滴的拼湊回去
是留學生精神世界裡重要的工作

⭐️作者:大阪映心堂 周冠邑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歡迎底下留言給小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學生適應
#文化衝突
#心理學
#精神分析
#心理動力取向諮商
#映心堂
#映出你心

各位好,映心堂的臉書粉專今天正式啟動囉~首先,讓小編介紹一下映心堂的創立宗旨與理念 #關於映心堂映心堂心理由心理諮詢師于玲娜創立於2018年,旨在為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于玲娜老師從大學時代開始專攻心理學,碩士畢業後繼續...
10/11/2023

各位好,映心堂的臉書粉專今天正式啟動囉~
首先,讓小編介紹一下映心堂的創立宗旨與理念

#關於映心堂

映心堂心理由心理諮詢師于玲娜創立於2018年,旨在為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

于玲娜老師從大學時代開始專攻心理學,碩士畢業後繼續修完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的高級班。 全職從業10餘年,10000小時以上諮詢和團體工作經驗。著有《我抑鬱了嗎:抑鬱者自救指南》《掙脫母愛的束縛》《母愛有毒》(台版),譯有《母愛的羈絆》、《為何母愛會傷人》、《回憶、夢、思考:榮格自傳》。作為映心堂心理的創始人,她的最大理想是讓來訪變得真實而有力。

#注重諮詢實踐與諮詢經驗共用的團隊

映心堂目前由20餘名諮詢師組成團隊。映心堂的諮詢師團隊,每周固定召開諮詢督導會議,由于玲娜老師和李瑜亮老師督導個案,面對疑難案例,凝聚團隊的經驗,為來訪者提供適切的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工作,學習了心理學並不意味著可以勝任心理諮詢工作,所以個案督導是保證心理諮詢品質的重要一環,它使得資深諮詢師積累的工作經驗可以迅速共用,為諮詢的推進指出方向。所以即使是接受低價諮詢師的諮詢,也可以保證得到專業的諮詢服務。

#助力海外華人的人格成長與心理健康

映心堂立足日本,目前在東京和大阪皆有服務據點,諮詢師團隊里有身在日本、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埃及等多名海外諮詢師,他們多年身處海外,熟悉留學生在升學、就業方面的壓力和處境,瞭解海外華人在職場上的不易,知道克服語言障礙的漫長,清楚異文化融合的難處,這些共同的生活經驗為有效地心理諮詢提供了基礎。

未來,映心堂的最新活動消息也會定期發佈在這裡,還會有心理諮詢相關的文章、影片會定期更新,歡迎大家追蹤!

如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粉專,我們將盡快為您答覆~

住所

东京都新宿区下落合1-14-4 SwanlakeRiverside 301
Shinjuku-ku, Tokyo
161-0033

電話番号

+81369144955

ウェブサイト

アラート

映心堂心理がニュースとプロモを投稿した時に最初に知って当社にメールを送信する最初の人になりましょう。あなた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はその他の目的には使用されず、いつでも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を解除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その診療所に問い合わせをする

映心堂心理にメッセージを送信:

共有する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