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Soursop Tea - 抗癌飲品

  • Home
  • P&S Soursop Tea - 抗癌飲品

P&S Soursop Tea - 抗癌飲品 Soursop tea(山刺番荔枝茶)是天然保健飲品,不含咖啡因; 根據科學家研究,它?

刺果荔枝(Graviola or Soursop)又叫山刺番荔枝,是番荔枝的一種,香港澳門較少見, 南洋人叫它紅毛榴槤。
早在二十年前,美國科學家已研究證實它是抗癌效力超強的水果,能預防及治療十多種癌症。
根據研究( Cancer Association of South Africa (CANSA), 裡面有很大量的“Acetogenina”,比一般化療常用的“Adriomicina”較好一萬倍,也有很多酵素能對抗癌細胞,對於多種癌症例如:胰臟癌、肺癌、乳癌、大腸癌、肝癌、攝護腺癌都有效果。在CANSA的報告裡特別指出了Soursop leaf(刺果番荔枝的葉)能殺死12種癌症的惡性細胞。

研究表明,這片神奇的樹的提取物現在可能可以:

*攻擊癌細胞,是安全和有效自然療法,不會導致極端噁心,體重減輕和脫髮
*保護您的免疫系統,避免致命的感染。
*整個治療過程中感覺更強壯,更健康
*提高你的能量,提高你的人生觀

除了輔助癌症治療,刺果荔枝(Graviola or Soursop)也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抗菌劑,對細菌和真菌感染有很大的療效,對內部寄生蟲和蠕蟲,降低血壓高血壓,控制糖尿,幫助治療食慾不振,失眠,痛風,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和抑鬱症都很有效。

為什麼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一些大公司要賺大錢,花了多年的研究試圖出售它的合成版本。

所以,既然你知道了,請分享出去吧, 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
讓他知道或只是喝一些刺果番荔枝茶(graviola or soursop tea)作為預防或幫助治療。

栽種刺果番荔枝 (graviola or soursop)不須噴灑農藥,也不須使用化學肥料,它是目前少數的天然有機果樹之一。

別名:山番荔、巴西番荔枝、日本釋迦、阿那那、刺番荔枝、刺果番荔枝、奶蛋糕蘋果、紅毛榴蓮。
學名:Annona montana Macf.;Annona muricata sensu Vellosa non L.
英名:mountain soursop
為番荔枝科番荔枝屬。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刺果番荔枝茶(graviola or soursop tea)資料, 可e-mail 至 naturalcaretrading@gmail.com

中了新冠,一直乾咳,可以找這兩個穴位幫手:魚際穴,列缺穴中醫理論來說,咳症發生的原因,可以依照患者體質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寒咳,另一類為熱咳。而兩者之間具體的差異在於咳出的痰的色澤會有明顯的差別。熱咳: 通常會感到喉嚨痛、喉嚨痕、想飲水、小便...
26/12/2022

中了新冠,一直乾咳,可以找這兩個穴位幫手:魚際穴,列缺穴

中醫理論來說,咳症發生的原因,可以依照患者體質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寒咳,另一類為熱咳。而兩者之間具體的差異在於咳出的痰的色澤會有明顯的差別。

熱咳: 通常會感到喉嚨痛、喉嚨痕、想飲水、小便偏黃、多在早上咳嗽,痰呈黃和綠色。可食 百合燉雪梨作調理。

寒咳:通常怕凍、常流鼻水、打噴嚏,痰呈白色稀身有泡。 可食 紫蘇葉紅棗薑粥作調理。

咳嗽不停時,可嘗試安以下穴位作輔助 :

『魚際穴 - 肺經』
對於 口乾舌燥者 因咳嗽聲帶發炎而導致失聲者,可以找手太陰肺經的『魚際穴』, 具有良好的調理功能。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連線的中點,就是魚際穴。使用大拇指輕按1-3分鐘,或 雙手大魚際對搓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 從而可以防治肺經的病癥,如感冒(汗不出的感冒)、咳嗽、哮喘、氣管炎等,同時還有清肺、利咽的功效。

『列缺 - 肺經』
肺經之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 通任脈。主治頭部、頸項各種疾病, 像咳喘、咽喉腫痛、頭痛等。 對任何熱病均具退熱卓效。 位於碗横紋上方約1.5寸。用食指指腹揉按,或用食指指甲尖掐按,先左後右,每次1~3分鐘。

止咳穴位: 止咳祕技!學會按這2穴位,還有「吹風機」也能止咳?

更多詳細完整內容:https://youtu.be/o5vhAhiClb0夏天咳嗽,和冬天咳嗽有什麼差別嗎?人人都有咳嗽經驗,有時過幾天就沒事,但有些人咳出血、咳到失眠、咳到肺快塌陷,有一種咳嗽是致命警訊,不能等,這一集要告訴你,如何聽.....

【 解剖研究說明新冠病毒真實影響,患者必須對後遺症有正確認知 】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研究人員於2022年9月在科學期刊《免疫學》(Immunology)發表的解剖研究成果己經證明...
09/12/2022

【 解剖研究說明新冠病毒真實影響,患者必須對後遺症有正確認知 】

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研究人員於2022年9月在科學期刊《免疫學》(Immunology)發表的解剖研究成果己經證明 新冠患者可能會出現 "長期心臟併發症" ,因為新冠病毒會直接攻擊器官組織的DNA。最終使基因不穩定性(genomic instability)提高,這種情形通常與糖尿病、癌症、動脈粥狀硬化及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
“DNA damage and repair mechanisms foster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are related to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cancer, atherosclerosi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so understanding why this is happening in COVID-19 patients is important.”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research reveals how COVID-19 could damage the heart's DNA, categorically shown : COVID is not 'just like the flu'. (SEP 29,2022)
https://www.uq.edu.au/news/article/2022/09/study-reveals-how-covid-19-damages-heart

解剖染疫死者驚人發現 新冠直接攻擊組織基因(10月26日)
https://ctee.com.tw/news/global/742734.html

Covid May Cause Long-Term Heart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Feb 14,2022)
"Following a new study, doctors are warning that Covid-19 may lead to long-term heart complications at least one year out from the initial infection."
https://youtu.be/QCGGVchS1w0

病從口入 ~ 為何亞洲是胃癌(Stomach Cancer)高發地區?  長期腸胃不適, 是很煎熬的事情,若得胃癌 , 便更痛苦。 而胃癌,就是胃部細胞異變,發展出惡性腫瘤。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胃癌在亞...
30/03/2022

病從口入 ~ 為何亞洲是胃癌(Stomach Cancer)高發地區?

長期腸胃不適, 是很煎熬的事情,若得胃癌 , 便更痛苦。 而胃癌,就是胃部細胞異變,發展出惡性腫瘤。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

胃癌在亞洲人來說也是常見的癌症。胃癌形成的原因,仍然不明。
但是根據調查統計,胃癌罹患者以 "食米的﹑嗜酒的" 居多。 亞洲人 "嗜食醃製或燻烤食物", 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的食鹽與硝酸鹽。高濃度食鹽攝取會造成胃黏膜的受損。 硝酸鹽是一般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硝酸鹽 (Nitrate)經還原菌作用可還原成亞硝酸鹽(Nitrite),亞硝酸鹽和胺類作用可產生亞硝胺(Nitrosamine)。亞硝胺經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和胃癌的發生率有關。因此, 引發胃癌與長期飲食習慣有不可分割的關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患,其罹患胃癌的機率較正常人高八倍, 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發炎現象,造成黏膜的通透性改變,促使細胞分裂增生。如果本身己經患有胃炎, 必需特別注意。

中醫認為因年老體虛及其他疾病久治不愈,正氣不足,脾胃虛弱,復因飲食失節、情志失調等因素,使痰瘀互結為患,而致胃癌, 以氣滯、痰濕、瘀血蘊結於胃,胃失和降為基本病機。

👉 胃癌的症狀
胃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服用胃藥後症狀減輕便當作小事而延誤。臨床上,許多病患都是已發生胃癌轉移時才被發現。一旦腫瘤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五年存活率只有5%。胃癌診斷主要靠胃鏡及病理切片檢查。

預防胃癌主要從飲食著手,多吃新鮮蔬果,減少進食燻烤、醃製類食品。若持續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小腹腫脹、餐後經常腹脹不適、反胃、胃灼熱、打嗝,甚至有嘔吐、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體重急速下降、貧血、疲倦、虛弱等徵狀,應盡早找醫師檢查一下。在腫瘤阻塞的情況下, 食物不能順利經幽門送到十二指腸,則會出現上腹部脹痛、嘔吐。

中醫來說, 根據症狀不同,可把胃癌歸類為痰氣交阻(胃脹,打嗝,苔白膩等)、痰濕凝滯(胃脹,虛胖,大便黏膩等)、瘀血內結(胃痛)、胃熱傷陰(口乾,五心煩熱,大便乾等) 等。

👉 胃癌的治療方法包括:
1. 胃部切除手術, 如病變僅局限於胃黏膜和黏膜下層,切除手術的治癒率可達九成。
2. 放射治療, 或者放射治療及化療同用作輔助外科手術後的治療。
3. 標靶治療亦適用於小部份胃癌病人。

胃癌多由氣、痰、濕、瘀互結所致,故理氣、化痰、燥濕、活血化瘀是中醫主要治標之法。中醫治療胃癌上,除了對証用藥,還要固補脾胃和正氣,攻補並施, 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病位在胃,但與肝、脾、腎等臟關係密切, 肝失條達則胃失和降,氣機郁滯,中焦脾胃有賴腎之元陰、元陽的濡養。

👉 胃癌併發症
因為脾胃不能正常運作,營養不良,必氣虚體弱, 當胃癌已擴散,預後是很差的。 像其他癌症一樣, 最怕出現致命的併發症, 例如: 消化道出血、胃癌轉移到腹腔,總膽管受壓膽汁排不出(大便呈灰土色)、膽結石、黃疸徵狀、胃部穿孔引致腹膜炎等。胃部切除手術後,也有機會出現腸道接口滲漏的情況, 這都是很危險的。

👉 預防勝於治療
注意飲食衛生及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為上乘, 諱疾忌醫更是大忌, 早期檢查發現可以早期治療, 大大減少痛苦和死亡率。

有這些情況的人要特別留意:
→ 經常食用加工肉品、炸物、醃漬肉類和魚類; 亞硝胺直接存在煙燻或鹽醃的肉類中,如鹹魚、鹹肉等。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有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熱狗等,直接加熱如油炸、煎、烤等,會引起亞硝胺的生成。
→ 經常過度飲食
→ 經常喜歡刺激性的飲食,如咖啡﹑濃茶﹑辛辣食物等
→ 水份攝取不足,進入身體中的亞硝酸鹽會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會被人體自然代謝,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或是進入血液中被人體回收再利用。
→ 抽煙人士
→ 食品缺乏冷藏
→ 胃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患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量較少)或常發生胃炎
→ 有胃癌家族病史(一等血親罹患胃癌,比一般人得胃癌的機率高2~3倍。)
→ 患惡性貧血病患,吸收維生素B12有困難
→ 曾經做過胃部手術
→ 飲食中缺乏脂質和蛋白質攝取
→ 飲食中缺乏維生素A和C
(多吃含維生素C的青菜及水果、維生素E的食物,或富含多酚類的食物,都可有效的使亞硝酸鹽迅速的在胃中被破壞,抑制亞硝酸鹽與胺類的反應)

注意: 如果本身已經有胃疾,飲食盡量以細碎﹑軟質的食物為主﹑以保護胃腸黏膜。
飲食中少吃高纖維的食物。多纖維的食物及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要少吃,這類食物不易消化,加大脾胃負擔,減低營養吸收使中氣更弱,二來會刺激腸胃的蠕動和痙攣。
儘量不要將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合吃。 含胺類食物主要為乾燥的海產類食物、硬起司(matured cheese)、水果如蕃茄及香蕉。

為什麼全球一半胃癌在中日韓
https://youtu.be/26O6h9m8B0U

#胃癌 #中日韓 #高鹽美食 #全球 #殺手 #檢康 #胃脹 #末期 #中天新聞🔹中天數位媒體,全球華人新勢力🔹【中天新聞24小時直播】https://youtu.be/_QbRXRnHMVY【中天電視頻道】訊號若不穩定或收看品質不佳,請重新連結👉https://www.youtube...

乳腺癌取代肺癌 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有些人更年期症狀比較重,會吃雌激素,缺乏對乳腺有效監控,一些保健品、營養品、劣質化粧品裏邊含有雌激素,如果長期使用,也會促進乳腺癌的發病。 最好的保健方法都是吃「全食物」,和採用天然調理方法促進身體機能自...
29/10/2021

乳腺癌取代肺癌 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
有些人更年期症狀比較重,會吃雌激素,缺乏對乳腺有效監控,一些保健品、營養品、劣質化粧品裏邊含有雌激素,如果長期使用,也會促進乳腺癌的發病。

最好的保健方法都是吃「全食物」,和採用天然調理方法促進身體機能自己去作平衡。

根據聯合國數據,2020年全球有230萬例乳腺癌病例,首次超過了肺癌的新增病例數。乳腺癌現在佔全球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1.7%。其次是肺癌(11.4%)、大腸癌(10.0%)、前列腺癌(7.3%)和胃癌(5.6%)。

聯合國公佈2021年2月4日公佈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1/02/1077332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所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1930万例癌症病例,1000万例死亡病例;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癌症,八分之一的男性和十一分之一的女性因癌症死亡。

黃豆糙米核桃奶可以補充營養(植物性蛋白質)、熱量,還有 Omega-3可減緩發炎反應。一般人都適合飲用。豆穀核桃奶可供癌友或身體虛弱的人來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但對癌症治療當然沒有直接效果, 但是脾胃能吸收營養和增加熱量, 體力和免疫力才能改...
23/10/2021

黃豆糙米核桃奶
可以補充營養(植物性蛋白質)、熱量,還有 Omega-3可減緩發炎反應。一般人都適合飲用。

豆穀核桃奶可供癌友或身體虛弱的人來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但對癌症治療當然沒有直接效果, 但是脾胃能吸收營養和增加熱量, 體力和免疫力才能改善, 治療效果才能提高。

食材(成品約1800cc, 5人份量, 可以依照個人需要按比例作調整 ):
浸泡及蒸熟黃豆300g,糙米飯250g, 核桃24g, 原色冰糖30g(不喜歡甜味可以不加), 熱開水1200cc

按照比例,一個人的份量大概:
浸泡及蒸熟黃豆60g,糙米飯50g, 核桃5g, 原色冰糖6g(不喜歡甜味可以不加), 熱開水240cc

做法:
將所有食材置入調理機/ 豆漿機 容杯打1分半鐘即可完成

豆穀核桃奶/抗發炎、抗腫瘤
https://youtu.be/fCGGHa_rRjI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藏氣法時論有說: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五穀泛指米(稻米、小米、玉米等)、穀、麥、豆等多種作爲養育人體之主食。五果泛指常見的果實,其中堅果也包括在內。可見穀類對養好身體有多重要。不單是現代的營養學, 古人飲食養生之道也非常講究營養均衡。

這一款抗發炎、抗腫瘤,適合溫補的食譜,介紹給大家。(影片來源: TVBS)

【 台灣研究數據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較雜食者降低了14%-18%,  但別忘了必需保持三低飲食規則 】《營養學》期刊中的〈素食與慢性腎臟病〉研究,醫療團隊分析2005年至2016年至台北慈濟醫院接受自費健康檢查的40歲以...
22/05/2020

【 台灣研究數據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較雜食者降低了14%-18%, 但別忘了必需保持三低飲食規則 】

《營養學》期刊中的〈素食與慢性腎臟病〉研究,醫療團隊分析2005年至2016年至台北慈濟醫院接受自費健康檢查的40歲以上民眾,將五萬多筆資料依其飲食習慣分類,統計、分析檢驗相關數據,結果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較雜食者降低了14%-18%。

道理很簡單: 素食者因攝取纖維多、脂肪少,腸道較健康,而植物性蛋白質在人體代謝時,產生毒素較少,能減輕腎臟負擔,所以茹素的人不僅能降低罹病風險,已罹病的茹素者也能減緩疾病進程。

但必需要補充:
👉腎病患者有不少飲食禁忌, 必需控制鈉、鉀及磷的吸收, 必須採納低蛋白、低磷、低鉀的飲食原則。

👉腎病患者排鈉及排鉀能力減低,過多鈉積聚體內,可引發高血壓及水腫,甚至加劇腎衰竭。
~ 病人最重要吃得清淡,戒高鈉食物如快餐、加工食品及涼果等。
~ 不少蔬菜與中藥材含鉀質,患者宜少吃菠菜、通菜、南瓜、香蕉及馬鈴薯等。避免飲用雜菜汁、果汁、菜湯等。
~ 患者還應避免進食高磷食物包括全麥穀類、乾果、菌類、奶類和巧克力等。通常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把主食改成板條、米粉、冬粉、蘿蔔糕等蛋白質含量低的食物。
~ 豆類食品也要少吃。
~ 不要亂吃補品。

吃素能延緩腎病?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522003003-260405

四大飲食錯誤觀念 慢性腎臟病患者千萬別犯: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7581

洗腎病人堅守飲食「三低」: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325/mobile/odn-20170325-0325_00176_090.html

55歲楊媽媽平日無健檢習慣,三年前因一場車禍到急診就醫,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腎臟病,且已進展到第四期。楊媽媽很擔心洗腎日子的來臨,進而到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求診,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評估病患本身有茹素習慣....

【 洗手護手小知識 】洗手後一定要立刻擦乾👉根據台灣振興醫院的研究,發現洗手後沒馬上擦乾的人,潮濕的手附著的細菌量,比洗手之前增加84%。這是因為自來水、肥皂或洗手乳都含有細菌。指甲以及手掌、手指的指紋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尤其手濕濕的時...
16/02/2020

【 洗手護手小知識 】洗手後一定要立刻擦乾👉根據台灣振興醫院的研究,發現洗手後沒馬上擦乾的人,潮濕的手附著的細菌量,比洗手之前增加84%。這是因為自來水、肥皂或洗手乳都含有細菌。

指甲以及手掌、手指的指紋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尤其手濕濕的時候更容易沾黏細菌,像是懸浮在空氣中、或是殘留在衣服、器具表面的細菌,讓手更髒, 所以洗手步驟不可偷懶!

洗手是最好的自保!7步驟正確洗手︱ 郭孝齡醫師【早安健康】
https://youtu.be/QIQaHG4vqPI

這段時間一直洗手,酒精本身也是已知可導致皮膚過敏的成分,加上天氣又潮濕 , 🥺可能洗手洗到濕疹都出來了! 如果是很乾的,有薑膏或薑成份的護膚霜最好,如果沒有都要多用低致敏油脂類的護膚霜例如白凡士林(睡前)作修護喔!

👉塗抹潤膚膏後出現反應?
當皮膚極度乾燥「缺水」,又或因抓癢而導致皮膚出現傷口時,濕疹患者在塗抹潤膚膏或會感到陣陣刺痛感,莫非是潤膚膏導致敏感?醫生表示,並不一定。
「當皮膚出現傷口時,含水分比例較多的保濕產品會令皮膚感到刺激性,建議濕疹患者可選用油脂類潤膚膏,所含水分較少,亦不含防腐劑及其它化學物質,出現敏感反應的機會較少。」

濕疹保濕 潤膚膏五花八門,皮膚科醫生教你辨識產品成分 正確保濕 5 個Tips
https://eczema.mingpao.com/正確保濕5個tips/

洗手少這步驟比沒洗手還糟!研究證實細菌多84% https://www.edh.tw/article/23682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正確的洗手步驟口訣「內、外、夾、弓、...

【 最新醫學研究都指出👉 抽血💉就能提早檢測乳癌, 將來更有可能 延伸到其他癌症, 例如肺癌 】https://youtu.be/JUW5nkUJzSw在今年5月,澳洲的 Olivia Newton-John Cancer Research...
05/11/2019

【 最新醫學研究都指出👉 抽血💉就能提早檢測乳癌, 將來更有可能 延伸到其他癌症, 例如肺癌 】
https://youtu.be/JUW5nkUJzSw

在今年5月,澳洲的 Olivia Newton-John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發表的新研究,可望透過檢測血液中與腫瘤有關的DNA, 在臨床上有助早期診斷乳癌、評估療效、偵測復發的情形。團隊將針對澳洲一萬八千名乳癌病患利用此方法篩檢,預計三年內進行正式臨床實驗,一旦成功,可望取代目前的乳房X光攝影。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paper/1288165

Liquid Biopsies under Development FOR BREAST CANCER (Australia, 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May 2019)
https://nbcf.org.au/news/research-news/liquid-biopsies-development-breast-cancer/

而台灣基隆長庚醫院去年八月也曾宣布,醫師江坤俊與研究團隊發現人體中的蛋白質「WISP1」,可做為「血液中新型乳癌腫瘤指標」,研究成果已拿到國內專利。

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江坤俊與研究團隊,在找標靶治療做基因研究時,意外發現「WISP1」蛋白質可做為「血液中新型乳癌腫瘤指標」。「WISP1」蛋白質,不但會增進乳癌細胞生長和轉移,也會分泌到血液中。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2788200

最新信息,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於11月3日在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RI)會議上公布研究成果,顯示驗血可在出現病兆的五年前,發現罹患乳癌。乳癌會誘發自體抗體(autoantibodies)對抗與特定腫瘤相關的抗原群組(antigens),藉由辨識血液中的這些自體抗體,更能以合理的正確率偵測出癌症。研究發現,這些與腫瘤相關的抗原tumour-associated antigens (TAAs)
是很好的癌症指標。

研究團隊如今擴大對八百人進行驗血檢測,盼能改善檢驗的正確率,並強調若有足夠投資,在四到五年內便可能在醫院內透過驗血檢測乳癌。

這項針對早期乳腺癌的血液檢測試點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並為研究小組建立了在其他癌症(例如肺癌)方面的專業知識。研究人員也表示: 「他們工作的首要目標,就是找出能在早期階段檢測出其中任何一種癌症的血液檢查方法」。事實上, 該研究小組也正在針對胰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肝癌進行類似測試。

目前,一項針對肺癌的類似研究也正在蘇格蘭(Scotland)進行測試中,該研究涉及12,000名因吸煙而有高風險患肺癌的人。

根據報導, 肺癌和乳腺癌此類實體的腫瘤約佔所有癌症的70%。

驗血就可早5年發現乳癌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paper/1329414

Simple blood test could spot Breast Cancer five years before any symptom ((Science Daily, NOV 3 2019)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1/191103125418.htm

乳癌是國內婦女,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但是檢測乳癌,必須做乳房攝影,但不舒服的感覺,常讓婦女擔心,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抽血,就可以提早預測乳癌的發生。 中天新聞24小時直播: https://youtu.be/wUPPkSANpyo ►►►歡迎.....

【 空氣污染已經是普遍的問題,全方位危害身體, 不只會傷肺,也會傷眼 和 升高男性口腔癌的風險!】經常暴露於空氣污染的環境中,會增加患呼吸道毛病、腦退化及中風的風險。在2018年台灣中山醫學大學研究團隊已指出:高濃度空氣汙染,將升高男性口腔...
17/09/2019

【 空氣污染已經是普遍的問題,全方位危害身體, 不只會傷肺,也會傷眼 和 升高男性口腔癌的風險!】
經常暴露於空氣污染的環境中,會增加患呼吸道毛病、腦退化及中風的風險。在2018年台灣中山醫學大學研究團隊已指出:高濃度空氣汙染,將升高男性口腔癌風險!

而今年, 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研究團隊人員首次發現空氣污染程度與患上「老年黃斑病變」有關係。

老年黃斑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AMD)是一種由年齡因素引起的中央視網膜(黃斑點) 退化的病變,導致黃斑點的感光細胞受損而無法正常運作,影響中央視力。

研究發現,在高空污一氧化碳(CO)與二氧化氮(NO2)地區居民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機率,較最低地區顯著增加91%。

原因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吸入人體後會進入血液循環,黃斑部所在的眼底有豐沛血流,可能誘發眼底黃斑部產生病變。

這篇研究已在8月時刊登在國際「調查醫學期刊」JIM,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https://youtu.be/FO3NHZOf3rQ

研究發現:空氣污染使黃斑部病變風險大增91% (2019年)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1909060067.aspx

台灣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中山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高濃度空氣汙染,將升高男性口腔癌風險!(2018年)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storm.mg/amparticle/535402

●TVBS新聞APP最即時 立即下載→http://bit.ly/2ch35Gb ●訂閱頻道,最新資訊馬上接收→http://bit.ly/2flUkiY

【 這些食物都是少吃點比較好 ~  多達99%的餅乾含致癌物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會增加腫瘤在甲狀腺、睾丸及中樞神經等多個器官出現的機會,從而提升患癌機率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早前測試了103個煎、炸、烤、焗的小食及10個原料經過烘焙的飲品,包...
08/07/2019

【 這些食物都是少吃點比較好 ~ 多達99%的餅乾含致癌物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會增加腫瘤在甲狀腺、睾丸及中樞神經等多個器官出現的機會,從而提升患癌機率 】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早前測試了103個煎、炸、烤、焗的小食及10個原料經過烘焙的飲品,包括餅乾、脆片、穀類早餐、果仁、中式油器和點心、咖啡和可可飲品。其中包括很多 熟悉的…太平芝麻梳打餅乾、麥維他消化餅、Oreo朱古力夾心曲奇、 四洲甘大滋餅乾條等等。

結果顯示馬鈴薯製品(薯片、薯條)、脆片、餅乾和芋頭製品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含量較高,因為丙烯酰胺主要是食物受熱時在表面形成。在攝氏溫度130 °C(266 °F)時會出現丙烯酰胺,超過160 °C(320 °F)更會大量出現。香烟的烟霧也有丙烯酰胺。

動物研究結果已經顯示 , 丙烯酰胺的毒性會損害基因 , 以及出現繁殖及生長問題和致癌 。但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由於難以統計丙烯醯胺要到哪一個濃度才會致癌,所以難以訂立安全標準。

相對西式小食如薯條、薯片及餅乾,中式傳統食品、麵粉製和米製小食及油炸點心的丙烯酰胺含量顯著較低。

給消費者的建議:
~ 不應過度烹煮食物,如烹煮時間太長或溫度太高,以減低產生丙烯酰胺的機會。但所有食物,特別是肉類及肉類製品必須徹底煮熟。

~ 油炸芋頭或馬鈴薯等食物會產生較多丙烯酰胺,油炸前宜先沾上薄粉漿(如粟米粉),減低食物表面褐化,從而減低丙烯酰胺的產生。

~ 保持飲食均衡,多吃蔬果,不要過量進食煎炸食物,避免進食燒焦的食物以減低丙烯酰胺的攝取量。

測試油炸烤焗小食的致癌物--丙烯酰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https://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c_01_10a_acy_fried_baked.html

58款餅卷全屬高糖或高脂食物 近9成含基因致癌物 6成標籤誤差超出規定
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news/press/507/cookies-and-sweet-pastries.html

什麼是丙烯酰胺?
https://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c_02_07.html

【 很多長期病患者或癌症康復者 對「熱療」都 抱著懷疑的態度,  特別是陰虛火旺的人, 因為他們不明白熱療背後的好處是治本,藥物是治標。 其實長久以來 熱療/熱敷不只是中醫的概念, 西醫方面也早就用在治療 癌症 和 免疫系統疾病 】在歐洲、...
09/04/2019

【 很多長期病患者或癌症康復者 對「熱療」都 抱著懷疑的態度, 特別是陰虛火旺的人, 因為他們不明白熱療背後的好處是治本,藥物是治標。 其實長久以來 熱療/熱敷不只是中醫的概念, 西醫方面也早就用在治療 癌症 和 免疫系統疾病 】

在歐洲、美國、台灣等地,高溫治療Hyperthermia 愈來愈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各類腫瘤。

中醫認為致病原因有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對於寒、熱,中醫基本理論就是「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去調和, 中醫最怕濕邪。濕氣遇寒則成爲「寒濕」,腫瘤就是與寒濕體質有關;「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滯」所以中醫常常喜歡"温熱"。

熱敷可以增強機體細胞活力,改善微循環,有助恢復肌肉勞損,促進血液流動,即溫通經脈,化瘀止痛,從而達到治療氣虛疲勞、疼痛的目的。若體溫下降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白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風濕病等疾病自然會找上門。

根據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早年的研究就提出了「癌細胞怕熱」的觀念。他指出,當人體體溫上升1℃並開始發汗,免疫力可暫時提升5~6倍。反之,每下降1度, 代謝就會減少約12%,免疫力也會降低30%。 當體溫達到39.6 度以上時,癌細胞就會死掉。

像「發燒」其實是觸動人體抵制疾病機制的開關,當體溫達到發燒程度,免疫系統會處於作戰狀態,免疫力大幅提高(使淋巴及免疫系統更活躍) 。但部分的癌症患者,因體溫及體力比常人低(過寒體質),是不能激發免疫系統的正常反應,所以借助熱療來啟動自體的免疫力, 是完全符合 過去的研究和中醫理論。

癌症熱治療(Hyperthermia)能將放療,化療或免疫治療的療效串連起來,使彼此具更大的效果。早在1960~1975年西方醫學已經建立了基本的熱療與放療合併治療的概念。當時認為必需要把溫度加到43℃才算是有效治療腫瘤的溫度 (不影響容易散熱的正常細胞 ) 。

隨著血液流過熱療的部位 , 熱量很快被血流帶走。因此人體能忍受的溫度來治療深層,是無法完全抑制腫瘤生長。腫瘤因為血流量不平均,是比較會蓄積熱量。

熱力能促進治療部位血液循環,導致化療藥物更廣泛地分佈同時更容易被腫瘤細胞吸收。由於熱力已令腫瘤組織變得更加敏感,因此放射性治療的效果也會更顯著。 熱對於缺氧細胞或是偏酸細胞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為血液本身攜氧且有特定的酸鹼值(正常血液的pH值維持在pH7.35~7.45),能夠更有效縮細腫瘤。

隨著 免疫治療 及 科技發展, 熱療器控制熱深度愈見可靠,癌症熱治療已變成一個癌症治療中的最佳配角。全身熱療更可作為綜合免疫療法的一部分。中醫與西醫在臨床這方面已走在同一個方向, 理論 更紮實。

而奈米電熱療機器就是利用電流通過身體時,遇到電阻較低的腫瘤組織會導致電流自動集中,並選擇性刺激腫瘤細胞膜,使癌細胞能量耗竭而死。

《一般來講,怎樣才算是熱敷?》
熱敷溫度應高於「當事人體溫」的二度~五度(而且能承受為宜),視情況提高溫度,若與當事人體溫相同則不屬熱敷。熱療/熱敷要見到效果, 當然需要時間和恆心加上飲食的配合。

熱治療於癌症病患的運用
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4256

ONCOTHERMIA熱療機的基本原理與特點
http://tomotherapy.herokuapp.com/blogs/安可勝oncothermia熱療機的基本原理與特點-一

人體實驗室~奈米電熱療機
https://youtu.be/HJy0V3U4tnU

現今癌症主要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放射治療(放療)。癌症熱治療(Hyperthermia)能將放療,化療或免疫治療的療效串連起來,使彼此具加乘效果。熱治療,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五千年前,...

【 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早在2016年就提醒民眾:  冬蟲夏草不是藥食兩用的保健品!  千萬別花冤枉錢!  什麼是致癌的「砷」? 】每年四、五月是新鮮冬蟲夏草的採摘、 銷售旺季。但大家應該要知道在 2016 年,大陸「國家食品藥...
15/03/2019

【 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早在2016年就提醒民眾: 冬蟲夏草不是藥食兩用的保健品! 千萬別花冤枉錢! 什麼是致癌的「砷」? 】
每年四、五月是新鮮冬蟲夏草的採摘、 銷售旺季。但大家應該要知道在 2016 年,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經發佈消費提醒: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而且檢驗的蟲草及其製品中,重金屬砷的含量嚴重超標(4~10 倍)。於2010至2018年期間,局方已多次發通告,其中指出 長期服用 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不能以保健品方式銷售!

「砷 Arsenic」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出的引起重大公共衛生關注的10種化學品之一, 用途廣泛。砷有限程度上用於殺蟲劑、飼料添加劑和藥物。
「砷」是地殼上的自然現象,廣泛分佈在大氣、水和陸地等環境中。砷以「無機」和「有機」形式存在。無機砷化合物(比如水中)含劇毒,而有機砷化合物(主要來自於海產食物)對健康危害較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有關「砷」的資料中提到:
「長期接觸飲用水和食品中含有的砷可導致癌症和皮膚損傷。砷還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關。在子宮內和幼兒時期接觸砷會對認知發展具有負面影響並與年輕人的死亡率增加有關。」
「除了皮膚癌外,長期接觸砷還可能引起膀胱癌和肺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砷和砷化合物列爲對人類致癌物,並稱飲用水中的砷也是人類致癌因素。」

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針對冬蟲夏草 的通告主要內容:
- 2012年8月, CFDA首次對以野生冬蟲夏草作爲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進行規範。印發了《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要求試點企業按照要求組織開展試點相關工作。
- 2016年2月4日,國家藥監局發佈《總局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表示近期對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的監測檢驗顯示,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爲4.4~9.9 mg/kg。
- 2016年2月底,藥監局進一步發佈《總局關於停止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宣佈根據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總局已制定公佈《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2號),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未經批准不得生產和銷售。
- 2018年02月27日,CFDA發佈 “這4種保健品不保健,千萬別花冤枉錢了!” 其中,第一個就直指冬蟲夏草。

據多份古籍記載,冬蟲夏草功效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治痰飲喘嗽,虛喘,癆嗽,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痠痛,病後久虛不復等」。而現代科學成分分析後,認爲冬蟲夏草含蟲草酸約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約8.4%,蛋白質約25%。此外,還有維生素B12、麥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鹼等。其中,脂肪中還含有82.2%的不飽和脂肪酸。而冬蟲夏草的所謂特殊成分是 蟲草酸(Cordycepic acid)。它不是冬蟲夏草特有的酸,而是D-甘露醇,爲蟲草類真菌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雖然CFDA已經明確要把蟲草踢出保健品圈子,但是截至目前,蟲草市場還未受明顯影響。

其實中醫養生講求中庸之道和 藥食同源, 健康的心態和生活習慣,飲食均衡清淡才是最重要。 況且中醫中藥裡面,還有很多便宜又好用的選擇和方法, 養身不需要花很多錢!

【 冬蟲夏草 砷 含量是指的無機砷還是有機砷呢? 】
長期接觸「無機砷」,主要是通過飲用受污染的水。長期食用這類水加工的食品和富含砷的水灌溉的糧食,會累積在人體的肝、腎及膽等器官中,可導致慢性砷中毒。近年不少研究皆指出,稻米中的無機砷為顯著的飲食攝取來源。魚、蝦、蔬菜、農畜等若有接觸到砷污染的水、土壤等,都會有砷累積的疑慮。
如魚類、海產及藻類都含有砷, 紫菜加工品和海帶砷的含量更比冬蟲夏草高3-6倍。為什麼經常吃的這些食物,沒砷中毒呢?原因是這些食物中的砷主要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無機砷的含量很低,有機砷對人體的毒性較低,攝入體內約1至2天後就會經腎臟代謝由尿液排出體外, 因此偶爾進食高砷含量的食物亦未必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雖然CFDA的公佈 非強制要求禁止食用冬蟲夏草, 但都是別把它神化, 沒有特別需要和諮詢醫師,少食為妙。藥物並非貴就是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砷: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rsenic

冬蟲夏草被神化 內地藥監局指不保健不宜長期服用: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292318/?r=mcsdfb

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2016年2月4日,原文):
http://samr.cfda.gov.cn/WS01/CL1680/144020.html

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停止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2016年2月26日 原文):
http://samr.cfda.gov.cn/WS01/CL1352/146100.html

這4種保健品不保健,千萬別花冤枉錢了!( 冬蟲夏草,松花粉,三七, 蜂皇漿, 2018年2月27日通告)
http://www.cfda.com.cn/newsdetail.aspx?id=109689
http://sykp.hebei.com.cn/system/2018/02/28/011721978.shtml

砷超標 冬蟲夏草還能不能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2/339054.shtm

【 胰臟癌的研究 ~ 避免「高糖飲食」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所造成的損傷, 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風險 】「胰腺癌」初期幾乎無特別病徵,或許會有上腹及背部疼痛的問題,食慾差、疲憊、體重減輕等症狀, 不容易發覺。台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人...
09/03/2019

【 胰臟癌的研究 ~ 避免「高糖飲食」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所造成的損傷, 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風險 】

「胰腺癌」初期幾乎無特別病徵,或許會有上腹及背部疼痛的問題,食慾差、疲憊、體重減輕等症狀, 不容易發覺。

台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針對高濃度劑量的糖、蛋白質、以及脂肪類代謝的產物作研究,長期餵食小鼠,結果顯示,只有「糖」會讓健康的胰臟細胞產生基因的變異!80%的胰腺癌和糖尿病相關,但之前因果關係並不清楚。因此,此次研究最大貢獻在於,證實糖代謝異常是導致胰腺癌的關鍵「原因」。

研究顯示,過多的葡萄糖造成了dNTP的短缺。少了dNTP,使得在胰臟細胞的基因組複製過程中,當有損傷需要修補時,因為原料不足而使修補過程發生錯誤,導致KRAS基因突變。KRAS的基因能促進細胞生長與存活,然而當KRAS突變時,細胞可能異常分裂,進而導致生成腫瘤癌細胞。

世界衞生組織WHO 於2015年 大幅 向下修定建議
~每人每天的糖份(free sugar)攝取量 “最好" 減半至佔每日熱量攝取量的5%以下,即少於25克(6茶匙),最多不超過 熱量攝取量的 10%(即50克), 以減少蛀牙及肥胖等問題,不只這個研究, 很多研究已證明攝取過多糖份與很多 慢性病 和 癌症有關。

糖份只提供能量而沒有營養, 進食粥、粉、麵、飯等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時,已可攝取足夠糖份,不需再額外攝取糖份。 飲品是攝取過量糖份的最大陷阱! 每天多喝温水, 最健康!

保護您的胰臟,要「少糖」!(台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http://www.genomics.sinica.edu.tw/index.php/tw/news/lastest-news/584-2019-03-06-09-15-08

世界衛生組織 新聞稿 籲各國減少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sugar-guideline/zh/

保護您的胰臟,要「少糖」! 詳細內容 發佈:2019-03-08, 週五 08:00 本中心李文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繼2015年發表抗體IL-17RB證明可減緩胰臟癌的轉移後,再接再厲,於近期的Cell Metabolism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把胰臟癌的生成機制作完....

香港的大腸癌數字又再創新高… 病從口入,又一 大警號喔!硝酸鹽常被用於醃製臘肉、香腸、培根、火腿、熱狗等食物,是合法的防腐劑。所以肉類加工食品如香腸丶臘肉丶煙燻食品等( 無論肉類、素食加工品都一樣),都是含有亞硝酸鹽的高危食品。同時在高溫下...
11/11/2018

香港的大腸癌數字又再創新高… 病從口入,又一 大警號喔!

硝酸鹽常被用於醃製臘肉、香腸、培根、火腿、熱狗等食物,是合法的防腐劑。所以肉類加工食品如香腸丶臘肉丶煙燻食品等( 無論肉類、素食加工品都一樣),都是含有亞硝酸鹽的高危食品。同時在高溫下接觸蛋白質,便轉化為強度致癌物質 亞硝胺(Nitrosamine),攝取過多亞硝胺會增加患上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癌症,如胃癌、喉癌等。滷水汁提供酸性環境,加上烹煮時的高溫,容易造成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

大部份的硝酸鹽類會隨著尿液排出,只有少數會在胃的酸性環境中形成「亞硝胺」,所以不要密集吃下過量這類食品喔!

動物實驗已證實某些亞硝胺具有明顯的致癌性。少吃醃漬食物,且盡量多攝取含維生素C和多酚物質(像綠茶)的食物,提升抗氧化能力,可破壞亞硝酸胺的形成,降低癌症的發生。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203997/?r=mcsdfb

大腸癌新症個案創歷史新高!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中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度全港有5,437宗大腸癌確診個案,創歷史新高,佔全部癌症發病個案的17.3%,亦是大腸癌連續第4年取代肺癌、排行最多港人患

【食品安全~奶類中的蠟樣芽孢桿菌】飲用受過量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奶類可能會引致食物中毒,徵狀包括嘔吐及/或腹瀉。巴士德消毒法通常在攝氏100度(沸點)以下進行。經巴士德消毒的奶類必須冷凍貯存於攝氏4度或以下,因為巴士德消毒法的目的只是把生乳中...
17/10/2018

【食品安全~奶類中的蠟樣芽孢桿菌】

飲用受過量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奶類可能會引致食物中毒,徵狀包括嘔吐及/或腹瀉。

巴士德消毒法通常在攝氏100度(沸點)以下進行。
經巴士德消毒的奶類必須冷凍貯存於攝氏4度或以下,因為巴士德消毒法的目的只是把生乳中的有害微生物減少至可接受的水平, 並非完全消滅。

備注:
蠟樣芽胞桿菌 (Bacillus cereus),又稱仙人掌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包括泥土、灰塵、空氣、污水等,亦可在有氧或無氧的環境下生長。較常見於米飯、蔬菜、肉類及腐乳等。蠟樣芽胞桿菌的最佳生長溫度約為攝氏30至37度,並可產生孢子,這些孢子十分耐熱,能承受烹煮溫度。

https://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147_01.html

盒裝牛奶飲品樣本含過量蠟樣芽孢桿菌(2018年9月4日 公佈)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9/04/P2018090400895.htm

二零一八年六月,食物安全中心(中心)透過食物監察計劃在本地一間超級市場採樣,結果從一個經巴士德消毒的盒裝牛奶樣本檢出過量蠟樣芽孢桿菌,含量為每克四百六十萬個。中心其後在九月跟進一宗食物投訴,從另一個經巴....

【 若不儘快努力改變, 人類12年後將要 承受 全球暖化更大的惡果!  改變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每個人的責任!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於南韓首爾發布最新特別報告。1.5°C的暖化,將在未來30多年實現!...
08/10/2018

【 若不儘快努力改變, 人類12年後將要 承受 全球暖化更大的惡果! 改變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每個人的責任!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於南韓首爾發布最新特別報告。1.5°C的暖化,將在未來30多年實現!如今,人類活動已經造成地球升溫1℃,距離1.5℃只差了半度。2030年至2052年之間的氣溫或將上升攝氏1.5度,屆時氣候將會變得更極端,導致嚴重旱災、山火、洪水、食物短缺等出現。

不過報告也替地球留下一線希望。唯一的條件在於每個國家需立即行動,必須以「前所未有的」努力來面對。

《巴黎協定》將目標訂在將全球暖化控制在「保持全球均溫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遠低於2℃」。

在各方減碳途徑中, 報告特別提醒了改變日常飲食習慣、交通運輸、種樹等的重要性。

減少進食肉類,因製作肉類產生的二氧化碳高於種植蔬菜; 一天不吃肉,可以減少排放4公斤的二氧化碳; 在提倡減碳的時代裡,素食主義可有效改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飼養的牛隻為例,會排放氮氧化物、甲烷等溫室氣體,若多以肉食為主,則每人間接製造的溫室氣體量將大於茹素者。

人類也應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發電,並改以電動車代步,以及擴大植樹以吸收大氣層的二氧化碳。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級報告:暖化守住1.5 °C有可能 但須「前所未有的努力」
https://e-info.org.tw/node/214376

地球暖化的原因?
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aa7caa0b81d9f9f80b81aa8ced0b81a2df75

【  香港食安中心再次提醒了大家 ~  吃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容易感染中華肝吸蟲  】之前香港電視節目介紹一家以鯇魚製成生魚片食用的餐廳,引起香港食用安全中心的關注。再次提醒,鯇魚這一類的淡水魚千萬不要生吃。酒、醋、日式芥末、黃芥辣...
07/10/2018

【 香港食安中心再次提醒了大家 ~ 吃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容易感染中華肝吸蟲 】

之前香港電視節目介紹一家以鯇魚製成生魚片食用的餐廳,引起香港食用安全中心的關注。再次提醒,鯇魚這一類的淡水魚千萬不要生吃。

酒、醋、日式芥末、黃芥辣及香料均不能殺死包括中華肝吸蟲在內的寄生蟲。

人們吃下受感染的淡水魚後,囊狀幼蟲會在十二指腸破囊而出,遷移到肝臟內的膽管。囊狀幼蟲會在膽管內發育成蟲,然後產下蟲卵,蟲卵可隨膽汁進入糞便,繼續傳播周期。

感染小量中華肝吸蟲可全無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但感染大量中華肝吸蟲則會令患者受到長期嚴重感染,引致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此外,中華肝吸蟲亦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嚴重者可造成慢性黃疸,繼而較容易出現膽管癌(由膽管細胞引致的癌症)。肝吸蟲一旦進入人體,可以長期存活,有的甚至可以存活長達20~30年。放入100℃熱水中,幼蟲很快被殺死。故此,採用延長加熱時間的方法,方可徹底清除幼蟲。

肝吸蟲的幼蟲並不怕醋,對付醬油也不在話下。芥末呢?有些研究表明芥末能殺寄生蟲,但需要泡1個小時左右。

通常只有完全在大海生活的海魚才用來做生魚片。但是生吃海魚也並非很安全喔! 香港食安中心曾發表報告指出,超過100種淡水魚可感染到中華肝吸蟲,當中主要為鯉科魚類,例如鯇魚(草魚)及大頭(花鰱或鱅魚) 。

備注:
海水魚小魚裡面的寄生幼蟲一經急速冷凍就死了 (攝氏零下35度冷凍15小時,有助於降低寄生蟲的風險)。而淡水魚身上是蟲卵,即使急速冷凍也殺不死,因此淡水魚理論上是不能拿來做生魚片的。

https://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52_01.html

【 溫馨提示 ~  想減脂, 選 烏龍茶】放假過節秋冬進補容易變肥,想減脂,選喝 烏龍茶啦!烏龍茶亦稱青茶。 青茶性味不寒不熱,能消除人體內的燥熱,達到清燥生津之功效。它有抗衰老、降血脂、抗癌症 、消食止痢的功效,也有抑制肥胖等方面的作用。...
23/09/2018

【 溫馨提示 ~ 想減脂, 選 烏龍茶】

放假過節秋冬進補容易變肥,想減脂,選喝 烏龍茶啦!

烏龍茶亦稱青茶。 青茶性味不寒不熱,能消除人體內的燥熱,達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它有抗衰老、降血脂、抗癌症 、消食止痢的功效,也有抑制肥胖等方面的作用。

烏龍茶最突出的功效就是能夠有效分解及降低血液中的 三酸甘油脂,幫助控制肥胖。

經研究發現,烏龍茶有助於降低高血壓高血脂。

除此之外烏龍茶還能幫助預防蛀牙 和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烏龍茶中含有的多酚類具有能夠抑制齒垢酵素產生的功效,所以吃飯之後飲用一杯烏龍茶,可以防止齒垢和蛀牙的發生。

而烏龍茶和綠茶最大的差別在於發酵的過程。 綠茶屬於沒有發酵的茶葉, 凡未經發酵的茶葉, 抗癌效果比較高,因兒茶素成分含量最高; 因此 如果要抗氧化防癌, 當然選綠茶, 如果要減脂, 就選烏龍茶!

記住,如果自己泡茶最多 兩至三次, 因為 茶多酚 越泡越少,但是咖啡因和農藥就會越泡越多喔!

最好喝熱茶不加糖。 現在走進超市很容易買到無糖烏龍茶, 但除了無糖,記得要睇標籤, 選擇冇任何添加劑的(即是E字代碼的成份)。

青茶/烏龍茶
例子:鐵觀音、武夷岩茶、單欉、台灣烏龍、大紅袍
功效︰提神醒腦、有助消化

忌:
- 空腹不能飲, 否則會讓人感覺更加餓,嚴重還會出現頭暈。
- 烏龍茶冷後性寒,對胃不利。

***************************************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請關注本產品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oursopteamacau/
獲得更多養生 資訊。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P&S Soursop Tea - 抗癌飲品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P&S Soursop Tea - 抗癌飲品:

  • Want your practice to be the top-listed Clinic?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