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06/2025
《给宝贝女儿的一段话》
坐拥70万脸书粉丝的母胎医学与妇科专科医生 Prof. Dr. Imelda 在台上问道:
“我猜你们群里很多人已经有孩子了,
而且孩子也已经是青少年了,对吗?
如果是,请举手。”
不少人举起了手。
她接着问:
“在你们女儿进入青春期之前,
有没有人曾经坐下来和她们好好谈谈:
宝贝,你的身体会开始变化,
你会来月经,
情绪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但你不用害怕,也不用觉得羞耻。
无论你经历什么,
我都会陪着你,
一起走过高低起伏。”
又有不少人举起了手。
“你们真的很棒。”她由衷地说。
然后她话锋一转:
“那请问,有多少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
有人也这样温柔地对她们说过同样的话呢?”
原本热烈的气氛,
瞬间被泼上一盆冷水,
现场一片沉默,
令人如梦初醒。
她继续说:
“更年期的女性其实非常需要支持。
而我们作为医生,
应该用科学、正确的资讯去陪伴她们。
医生往往是她们第一个倾诉症状的对象,
我们的理解、同理与支持,
是她们的关键依靠。”
在亚洲文化中,
许多女性因为保守的社会风气,
不愿意谈论自己身体的变化。
甚至一旦分享,反而会被周围的人指责:
• “你一定是坐月子没做好。”
• “年轻时太爱喝冰的。”
• “你之前一定没有吃对补品。”
• “被鬼附身了!”
各种不合逻辑的迷信与偏见,
反而加剧了她们对治疗的抗拒。
Dr. Imelda 的分享既生动又接地气,
不仅提供许多实用的解答,
还教医生如何拆解病人的常见迷思。
她毫不吝啬地分享经验,
大家都受益匪浅。
Balchin
⸻
🍀 关于更年期你可能不知道的资讯:
📌 马来西亚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龄为 50.7岁
📊 常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
• 🌡️ 潮热、飙汗:75%
• 💤 睡眠障碍:约66%(每三人两人)
• 🔥 性欲下降:77%
• 😢 情绪变化:约50%(每两人一人)
• 🦴 骨质疏松症:约50%
• 🧠 记忆力减退:82%
• ⚖️ 体重上升:87%
• 🧴 皮肤问题:25%(每四人一人)
💔 潮热症状不只是“不舒服”而已:
• 【患有潮热的女性,未来14年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没有潮热者的两倍。】
• 【潮热也与骨质疏松相关,髋部骨折风险双倍增加。】
⸻
🌸 雌激素治疗的益处:
• 缓解潮热与阴道干涩、瘙痒、灼热、性交不适
• 降低骨质疏松、心脏病、中风、痴呆、情绪波动风险
❗ 若在 60岁之前 或 绝经10年内 开始激素治疗,风险较低、好处更大。
❗ 超过60岁或绝经10年以上再开始,相关风险可能上升。
⸻
🔄 如果您不能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可以这样做:
✅ 保持健康体重
🚭 戒烟
🍵 少吃辛辣、含咖啡因的食物
🍟 避免反式脂肪、多不饱和脂肪、过多盐糖
🍷 降低酒精摄取
💓 控制血压
🏃♀️ 每周运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
😴 睡眠6–9小时
🧘♀️ 有效管理压力
👫 建立支持系统,尤其是伴侣的理解与陪伴
⸻
网络越发达,
对医生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在网上少数是真正的专家,
永远不乏“仙家”,
有的是甚至为了利益而越过职业道德底线的人。
我还曾看过没临床经验,
自称某个领域的专家推广没临床研究、
不切实际的 “仙丹回春保健品”,
鼓吹让绝经的女性重拾年轻的自己。
岂有此理,
你可知道,
绝经后如果有经血,
一半的概率是妇科癌?
你们在搞什么东西?!
真是唯利是图,丧尽天良!
这一切经过广告营销的 “物品包装”、
“人设包装”、
“主打天然”、
“好意”、
“假粉丝”、
“假用户”
让普通人无法分辨真假,
难以保持清醒。
我由衷希望,
有更多在专业领域获得成就的医生、专家,
愿意站出来分享正确、
科学的医疗知识。
⸻
✏️ 致 :各位妈妈的宝贝女儿
切记,
更年期不是终点,
而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理解它,接纳它,科学面对它,
才是女性最温柔有力的觉醒。
赖骏汉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