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5
“癌症性格”真的会要命,有这3点的人最怕!中医3个方法化解
长期压力大、坏情绪累积;如果外加工作高负荷、作息不良,那么离癌症的距离,可能真的只是缺一个导火索。
其实,人们常说“癌症体质”,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癌症性格”。本期,我们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邓力教授,为大家解开性格与癌症之间的微妙联系。
1什么是“癌症性格”?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负面情绪与癌症发病率存在显著关联。美国一项长达15年的追踪研究显示,长期抑郁、焦虑的人群患癌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0%。
美国心理学家Lydia Temoshok通过对癌症患者的长期观察,提出了著名的“C型性格”(癌症易感性格)概念。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情志致病理论,与当代“癌症性格”概念不谋而合。
而“癌症性格”,在中医视角下主要表现为:
长期抑郁不舒:肝气郁结型,表现为胸闷、善太息、两胁胀痛。
易怒不能自制:肝阳上亢型,常见面红耳赤、头晕目眩。
过度思虑忧愁:思伤脾型,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长期恐惧不安:恐伤肾型,多见腰膝酸软、夜尿频繁。
临床数据显示,具有这些性格特征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往往偏高,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偏低。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项针对500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发现,82%的患者在发病前有长期(超过2年)的情志失调史。
2情绪如何"喂养"癌细胞?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导致三大病理机制,为癌细胞创造"温床":
1气机紊乱:郁结的肝气是癌变的“推手”
《医宗金鉴》指出:“郁结之病,久而化火,灼津为痰,痰火相搏,结为岩肿。”长期情绪不畅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最终形成"症瘕积聚"(肿瘤的古称)。临床常见乳腺癌、甲状腺癌患者多有长期肝气郁结史。
2正气虚损:消极情绪掏空免疫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强调,长期忧思恐惧会损伤脾肾功能,导致正气不足。
现代研究证实,持续压力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直接抑制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而NK细胞是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重要防线。
3痰瘀互结:负面情绪的"实体化"产物
朱丹溪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理论,指出不良情绪产生的痰湿与瘀血相互胶结,形成肿瘤的物质基础。这类患者常见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象弦滑。
3中医3法化解坏情绪
邓主任提醒大家:若本身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同时兼见脾胃不和、睡眠障碍、结节囊肿等情况时,最好及早进行体质调理。
日常生活中,对于一般性的情绪调节,可尝试以下简单的方法:
1情志相胜法(心理调节)
五行相克原理:根据“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的规律调节情绪。
比如:过度思虑者:培养适度的愤怒感(如拳击运动)易怒者:引导其产生忧患意识(如学习危机管理)长期抑郁者:刻意制造喜悦体验(喜剧片、朋友聚会)
2经络疏通法(身体调节)
太冲穴按摩: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每日按压3分钟,可疏解肝郁。
膻中穴敲击:两乳头连线中点,轻叩50下,缓解胸闷气结。
▲导引功法泻肝火:
晨起“嘘”字诀:双手叉腰,深吸气后缓慢发"嘘"音,重复6次,有助泻肝火。
3药食同源法(饮食调理)
解郁茶饮:玫瑰花3g+陈皮5g+绿萼梅2g,沸水冲泡代茶饮。
化痰食疗方:山药100g+薏苡仁50g+海带20g煮粥。
4预防建议:日常养心三要诀
子午养心法:坚持午休(11-13点心经当令)和早睡(23点前)。
情绪日记:记录每日情绪波动,寻找触发点
社交净化:减少与长期抱怨者的接触;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癌症性格不是命运,而是可以改变的身心状态。
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调节情志就是最好的“抗癌疫苗”。从今天开始,给情绪一个出口,为健康种下希望。
预防“癌症性格”的5个生活智慧:
建立情绪表达习惯:每天用5分钟记录真实感受,不评判不压抑。
设置心理边界:学会说"不",保护自己的能量场。
培养中庸之道:避免极端情绪,保持“中和”心态。
顺应自然节律:23点前入睡,与天地同步养肝血。
定期身心调适:每季度进行一次中药调理或针灸保健。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