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中医

永和中医 2006年创办永和中医药房至今。 17年来接诊超过85000位患者。 主要应用中医中

女人最怕“堵”!三焦不通气血难补!夏天这样调,气血阳气都足,全身轻松女性的很多病,都是“堵”出来的。三焦通了,女人才能"活"得通透:气血通、经络通、三焦通,才能头不疼、胸不胀、经不痛、结不长,由内而外散发活力。本期,我们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李...
22/09/2025

女人最怕“堵”!三焦不通气血难补!夏天这样调,气血阳气都足,全身轻松

女性的很多病,都是“堵”出来的。
三焦通了,女人才能"活"得通透:气血通、经络通、三焦通,才能头不疼、胸不胀、经不痛、结不长,由内而外散发活力。
本期,我们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李花教授,为大家分享女性健康的那些事儿~

01三焦是女人的“生命通道”
中医里的"三焦",是六腑之一,被称为“决渎之官”(负责疏通水道的官员)。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器官,而是把人体分成三个功能区:

●上焦:横膈以上,包括心、肺,像“雾”一样,负责把清气(氧气)和营养(水谷精微)输布全身;
●中焦:横膈到肚脐之间,包括脾、胃、肝、胆,像“发酵池”,负责消化吸收、化生气血;
●下焦:肚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子宫、卵巢,像“下水道”,负责代谢水液、排出糟粕。

02三焦不通的“信号”
在李花教授的临床中,遇到最多的是女性的患者。她深谙女性体质的特点,对许多女性常见病的治疗在多年中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女性最明显的地方常常是很多症状遍布“三焦”,这类调理起来就相对棘手。
就如同一个绳子打了很多个结,要全部解开,得找到突破口,然后一个个来解。

其实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的月经、生育、哺乳本就容易耗伤气血,加上情绪敏感、饮食生冷、久坐少动,三焦更容易"堵"。但是不同部位堵塞,症状便大不同:
1上焦不通:头面"小火山",总在冒火
上焦对应心肺,主“宣发肃降”。若长期熬夜耗气、情绪焦虑,或外感风寒束住肺气,上焦就会像被捂住的蒸笼——清阳升不上去,浊气降不下来。
典型表现:
●头痛(尤其太阳穴、后枕部)、头晕、头沉,像戴了紧箍咒;●胸闷、心慌,呼吸不畅,总想深呼吸;●咳嗽、痰多(白痰或黄痰),喉咙发紧;●面部易长痘(尤其是额头、两颊、嘴周),皮肤油腻。
2中焦不通:乳腺"小炸弹",胀痛难安
中焦是脾胃和肝胆的"战场",也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女性多思虑、易生气,肝气郁结最易困在中焦——肝木克脾土,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瘀滞成"痰";再加上饮食不节(爱吃冷饮、甜腻),脾胃寒湿内生,中焦就像“一锅煮不开的粥”,气机堵成一团。
典型表现:
●乳腺增生、结节,经前乳房胀痛明显,甚至不敢碰;●胃胀、打嗝、反酸,吃一点就撑,大便黏腻不成形;●口干口苦,舌苔厚腻,两边有"齿痕";●脸色发黄,眼周、法令纹处易长斑。
3下焦不通:胞宫"小水库",寒湿泛滥
下焦主“排泄”,肾阳是它的“小火炉”。若经期受寒、贪吃冷饮,或久坐不动、熬夜伤阳,下焦就会像“冻住的河流”——阳气不足,寒湿瘀血堆积,胞宫失养。
典型表现:
●月经紊乱(量少、推迟、闭经),经血发黑有血块;●痛经(尤其经期第一天),小肚子冷痛,得热缓解;●白带异常(清稀量多或黄稠异味),阴部潮湿;●不孕、易流产,或孕后胎动不安。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一谷补一脏,每天1道,脾胃好,气血足,自然疾病不上门!“五谷为养”,是《黄帝内经》提倡的饮食法则。五谷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食物,更是调和五脏、平衡阴阳的重要媒介。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证实,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五谷...
19/09/2025

一谷补一脏,每天1道,脾胃好,气血足,自然疾病不上门!

“五谷为养”,是《黄帝内经》提倡的饮食法则。五谷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食物,更是调和五脏、平衡阴阳的重要媒介。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证实,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
五谷食得其法,作用也能堪比人参。

小米补脾脾胃虚弱者的黄金食物

小米,古称"粟",在《黄帝内经》中被列为五谷之首。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小米的淡黄色正对应脾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小米富含B族维生素和色氨酸,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功能。
饮食调养方案
小米南瓜粥:小米50g,南瓜100g,加水煮至软烂。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早餐食用。
小米红枣糕:小米粉、红枣泥、山药粉按3:1:1比例蒸制,可作为健脾养胃的零食。
搭配禁忌:脾虚湿重者应少加糖;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食用量。
红米补心
养血安神的红色瑰宝

红米,古称"血米",在《本草拾遗》中记载有"活血养心,健脾消食"之效。中医认为红色入心,红米富含天然色素和微量元素,能促进心脏气血充盈。
现代研究发现,红米富含花青素、铁元素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对预防贫血和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饮食调养方案
红米桂圆粥:红米80g,桂圆肉15g,红枣5枚,加水熬煮至软烂。每周食用3次,适合心血不足、失眠多梦者。
红米莲子饭:红米与白米按1:3比例混合蒸煮,搭配莲子30g。日常养心主食,可稳定血糖。
红米醪糟:红米200g,酒曲5g,发酵制成米糟。少量温饮可促进血液循环(酒精过敏者慎用)。
黑豆补肾
冬季养肾的黑色珍宝

黑豆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补肾活血,利水解毒"之效。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黑豆形似肾脏,是典型的"以形补形"食物。现代研究显示,黑豆富含花青素和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饮食调养方案
黑豆核桃露:黑豆50g,核桃仁20g,水600ml打成浆。冬季早晚温热饮用。
醋泡黑豆:黑豆煮熟后与陈醋按2:1比例浸泡一周。每日食用10-15粒。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痛风患者慎食。
大米补肺
润肺补肺的白色主食

大米,尤其是糙米,在《食疗本草》中记载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之效。中医认为白色入肺,大米性平味甘,能滋阴润肺。现代营养学发现,糙米富含γ-氨基丁酸和硒元素,能增强呼吸道免疫力。
饮食调养方案
百合糙米粥:糙米100g,鲜百合50g,熬煮至软烂。秋季养肺佳品。
银耳米浆:糙米30g,银耳10g,水500ml打成浆。适合阴虚干咳者。
食用建议:糖尿病患者宜选择糙米;消化功能弱者可用部分精米替代。
绿豆补肝
清热解毒的绿色良品

绿豆在《开宝本草》中记载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效。中医认为青色入肝,绿豆能清肝明目,解毒泻火。现代研究证实,绿豆富含植物甾醇和多种活性蛋白,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饮食调养方案
绿豆菊花茶:绿豆30g,菊花5g,煮水代茶饮。春季养肝饮品。
绿豆芽拌木耳:绿豆芽200g,黑木耳50g,少量醋和芝麻油凉拌。每周2-3次。
注意事项:体质虚寒者应少量食用;服用温补药物期间不宜多食。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白大褂下的“武林高手”,用小小银针、独创针法,解顽疾之忧针灸,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今天,我们邀请针灸大咖-蔡德亨主任,为我们解构针灸的疗愈密码。01蔡主任的“悄悄”学医路蔡德亨主任,16岁起开始学习针灸、推拿。...
18/09/2025

白大褂下的“武林高手”,用小小银针、独创针法,解顽疾之忧

针灸,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今天,我们邀请针灸大咖-蔡德亨主任,为我们解构针灸的疗愈密码。

01蔡主任的“悄悄”学医路
蔡德亨主任,16岁起开始学习针灸、推拿。曾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永和医院自然疗法康复中心主任。
三十多年来,蔡德亨主任将针灸、推、中药方剂综合运用于临床,创立发明了“头排针”,擅长治疗如中风偏瘫、小儿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帕金森病等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各种常见病。
1“匿名隐身”练得针灸本领
谈起自己为何走上中医路,蔡德亨主任认为这与社会环境有关,“一根针、一把草,走到农村去”的动员,让他觉得中医既神秘又有趣。
60年代,蔡德亨主任遇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老中医,蔡德亨主任至今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只肯暗地里收我为徒,而且不愿告诉我他的名字。他说自己成分不好,怕我知道他的名字后连累我。”
因为是暗自结下的师徒关系,所以,师徒二人都各自瞒着身边人。蔡德亨主任每天凌晨4点便到老中医处报到出门前,对家里人说自己去遛狗;老中医每天对蔡德亨主任传道授业的时间,是从4点开始到诊所开门前,因为他对其他医生说,蔡德亨主任是过来打杂的。
的确,每日门诊开业伊始,他就在消毒针具,扫地抹桌,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学徒。老中医主要教蔡德亨主任推拿和针灸,推拿讲究运气,需练气功;针灸则讲究指力。
虽然是暗中收徒,但老中医对蔡德亨主任的要求丝毫不减,“你要能将针扎进衫木之中,那么你的指力才算达到了要求”。在每天清晨的学习时段中,蔡德亨主任抽出一小时专门练习指力。
最初从扎草纸开始,他花了一个月时间练成;扎橡皮花了半个月时间;而扎杉木最难,但他坚持了三个多月也将其攻下。蔡德亨主任说:“这一段时间的苦练,对我后来的行医受益匪浅。”
2以华佗为率,扎根于民
蔡德亨主任说,古今中外,他最崇拜的医生是华陀。古人云:“能针不药者不医,能药不针者不医”。华陀是一位“既能针又能药”的医者,他既能看外科,又能看内科。
蔡德亨主任信奉:真正的中医师应无内外科之别,针灸推拿师应能开方,中医内科医师应会针灸、推拿。
不过,最让蔡德亨主任敬佩的,还是华陀身上的骨气,“不论是为关羽看病,还是为曹操看病,华佗都保持医者的‘傲骨’:病者无贵贱高低之分,一视同仁。”他认为,华佗的骨气还是来自于他的人民性,“华佗扎根于民,什么病都看,阅症无数,这对我的影响很大。”

02针灸的秘密

针炙是一种源于中医的传统疗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健康的效果。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套“经络系统”,就像身体的能量通道,气血在里面流动。如果这些通道堵了或者不通畅,人就容易生病。针炙就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疏通这些通道,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蔡德亨主任考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从此开始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1981年,蔡德亨主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又被调入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在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工作期间,蔡德亨主任发明了头排针。
头排针技法发端于中医头针。头针在上世纪80年代,已在中医针灸界盛行,形成了各种流派:焦氏头针、汤氏头针、林氏头针、朱氏头针……各大针灸名士技法截然不同,但作用却殊途同归,原因究竟何在?这引起了蔡德亨的兴趣。
最终,蔡德亨主任在组织胚胎学中找到了答案。组织胚胎学认为,大脑支配着四肢的活动。如果大脑发出的活动指令传输受阻,那么不但四肢活动受限,甚至功能丧失,而且语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丧失。
如果对传输活动信息的神经系统加以刺激,那么四肢活动受限和语言功能丧失的现象就可能发生改观。头针在组织胚胎学中,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原理就是如此。
针灸的治疗作用取决于神经受到的刺激量的大小。据此,蔡德亨主任取各派之精华,增加行针的刺激量;又化繁为简,简化头针行针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实践,终于自创出“蔡氏头排针”。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失眠+焦虑抑郁+厌学,中医从心出发,形神共调,恢复好心态开始进入了“考试季”,不少孩子出现失眠、焦虑、厌学的情况;经济下行状态下,很多人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有失眠、焦虑等情况的人越来越多。怎么样才能帮助到他们呢?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铁杆中...
17/09/2025

失眠+焦虑抑郁+厌学,中医从心出发,形神共调,恢复好心态

开始进入了“考试季”,不少孩子出现失眠、焦虑、厌学的情况;经济下行状态下,很多人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有失眠、焦虑等情况的人越来越多。
怎么样才能帮助到他们呢?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铁杆中医”陈捷聪医生,有一套形神兼调的方法,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1“形神”:身体与情绪的一体两面
《黄帝内经》早有定论:“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里的“形”是五脏六腑、气血津液构成的物质基础,“神”则是精神、意识、情绪的总和。二者如同树根与枝叶——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

当长期压力、熬夜或情绪压抑时,身体的气血运行会被打乱,进而影响“神”的安宁;反过来,焦虑抑郁的情绪又会进一步耗伤气血,形成“形损神乱,神乱更伤形”的恶性循环。
临床中,这三类问题常相伴出现,根源多在“肝、心、脾”三脏失调:
●肝郁气滞:情绪压抑像“堵车”,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气机郁结化火,扰动心神则失眠多梦、烦躁易怒;
●心脾两虚: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脾胃虚弱无法生化气血,“神”的营养不足,就会出现心慌、健忘、乏力,甚至莫名悲伤;
●心肾不交:长期熬夜耗伤肾阴,肾水无法上济心火,心火独亢于上,就会心烦失眠、潮热盗汗,情绪像“烧开的锅”般难以平静。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长期被失眠、焦虑、抑郁困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眠药或抗抑郁药物,但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依赖或副作用。
而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与脏腑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主张“形神合一”,同时调理身体与心理。
健康咨询交流群

2耐心中医助你形神兼调
1针药结合以调形
中医调理讲究“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和症状,可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直接调节“形”的失衡。

●肝郁气滞者(常叹气、胁肋胀痛):可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让“堵车”的肝气重新流动起来;
●心脾两虚者(食欲差、大便稀、面色苍白):归脾汤是经典方,党参、黄芪补心脾之气,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就像给“能量仓库”充电;
●心肾不交者(手脚心热、口干舌燥):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黄连清上焦心火,肉桂引火归元,麦冬、生地滋肾阴,让“水火”重新相济。
*上述方药仅为参考,临床中医生会辨证使用,请勿自行使用。
2针灸:激活身体的“情绪开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如百会穴(头顶正中)是“诸阳之会”,能升提阳气、安神定志;神门穴(手腕横纹尺侧端)是心经原穴,直接安抚心神;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是肝经“消气穴”,按揉或针刺能疏解肝郁。
临床研究发现,每周2-3次针灸,连续4周可显著改善失眠和焦虑评分。

3医患配合以调神
中医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神的关键,是让情绪回归“平和”的状态,减少对气血的消耗。行医二十余载,情志类疾病是陈捷聪医生最擅长的临床疾病之一。
他融贯中西医学精粹,独创“中医固本心理调枢”综合疗法。问诊善用“话疗五步法”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快速建立康复信心。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一直秉持“身心同调,标本兼治”的理念,更注重医患的沟通,让患者在看诊中疏泄他的病情与压力。
在生活上,他对患者有三条建议:
1给情绪“松绑”:每天10分钟“正念呼吸”
每天找一个安静的时间,闭眼静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吸气时鼻腔的清凉,呼气时腹部的收缩。当杂念升起时,轻轻拉回注意力即可。

这种“正念练习”能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调节情绪),降低焦虑因素。
2用“慢运动”疏通气血:八段锦、书法都是“情绪瑜伽”
剧烈运动反而可能耗伤气血,而八段锦、太极拳等“慢运动”,通过缓慢的动作引导气机运行。比如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拉伸脾胃经,能改善“心脾两虚”的乏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则能补肾气,缓解“心肾不交”的失眠。
此外,书法、绘画等需要专注的活动,也能让人进入“心流”状态,忘却烦恼。

3吃对“情绪餐”:少吃“耗神食物”,多吃“安心食材”
咖啡、浓茶、奶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会刺激心神,加重失眠;炸鸡、烧烤等油腻食物易生痰湿,阻碍气血运行。

日常可多吃“黄色入脾”(小米、南瓜)、“红色入心”(红枣、桂圆)、“绿色入肝”(菠菜、芹菜)的食物。
晚餐喝一碗小米粥(加少量百合、莲子),能健脾养心,帮身体“收神”准备入睡。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 永和中医房公告 | Yong Ho TCM Clinic Notice🏖️ 马来西亚日休诊通知 | Malaysia Day Holiday Closure9月15日(星期一)至 9月17日(星期三)休诊 3 天Closed from ...
17/09/2025

📢 永和中医房公告 | Yong Ho TCM Clinic Notice

🏖️ 马来西亚日休诊通知 | Malaysia Day Holiday Closure
9月15日(星期一)至 9月17日(星期三)休诊 3 天
Closed from 15 Sept (Mon) to 17 Sept (Wed) for a 3-day holiday

🩺 9月18日(星期四)医生停诊,配药照常
18 Sept (Thu): Doctor not available, dispensing service as usual

🩺 9月19日(星期五)照常看诊
19 Sept (Fri): Normal consultation resumes

📲 看诊预约 | Appointment
WhatsApp 👉 https://wa.me/60182220128

💐 感谢您的体谅与配合,祝大家假期愉快!
💐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understanding, and we wish you a joyful holiday!

痘痘长哪,哪就有“问题”!中医巧妙对应调,挖断复发根源~你的痘痘(痤疮)一般长在哪?额头?鼻头?脸的两边?下巴?嘴周围?你知道吗?中医认为,痘痘长在哪,可能意味着是某个脏腑“出问题”哦。今天,郑辉鹏医生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医如何调理痤疮问题,让...
16/09/2025

痘痘长哪,哪就有“问题”!中医巧妙对应调,挖断复发根源~

你的痘痘(痤疮)一般长在哪?额头?鼻头?脸的两边?下巴?嘴周围?
你知道吗?中医认为,痘痘长在哪,可能意味着是某个脏腑“出问题”哦。今天,郑辉鹏医生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医如何调理痤疮问题,让你变美。

1痤疮位置与脏腑的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面部可以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着特定的脏腑器官。当某一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在对应的面部区域出现反应,如痘痘、色斑或肤色改变等。
1前额痘:心火亢盛的警示灯
前额区域对应手少阴心经,此处反复冒出的脓疱型痘痘,常伴随舌尖红赤、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症状。
2鼻周痘:胃肠积热的晴雨表
鼻翼两侧属胃经循行部位,此处的囊肿型痘痘多伴随口臭便秘、牙龈肿痛等胃肠积热症状。此外,嘴周围长痘也跟脾胃有关。
3颊侧痘:肝胆、肺湿热的预警信号
左颊痘痘多因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表现为左颊痘痘色红或暗紫,经前加重。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大、月经不调、胸胁胀痛等症状。
右颊痘痘则多与肺热有关,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或空气污染环境下,表现为右颊痘痘伴咽喉不适、干咳等。
4下颌痘:肾阴不足的镜子
下颌区域对应任脉与督脉交汇处,此处此起彼伏的粉刺型痘痘,常伴随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经少色淡等肾阴亏虚症状。长期熬夜、过度透支导致真阴耗损,虚火上炎于面部。

2痤疮的病因病机
痤疮是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疾病,多见青春期男女。
1痤疮因何而发?
1.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体质因素(如血热)。
2.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脏腑相关(肺胃)。
3.日久不愈,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病理产物(痰瘀)。
2痤疮的阶段划分
部位好发于颜面,胸背上部,肩胛部。
现代医学将痤疮分为三度四级:

Ⅰ级(轻度)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少数呈灰白色的小丘疹。Ⅱ级(中度)发生小脓疱,破溃后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Ⅲ-Ⅳ级(重度)形成脓肿、囊肿等多种形态损害,愈后留下明显疤痕,皮肤粗糙凹凸不平,有油性皮脂溢出。
中医治疗痤疮,结合外邪如风、寒、湿、热,以及根据痤疮好发部位,如心、肺、脾胃、肝等脏腑进行对应治疗。

3从案例看中医痤疮分型
中医治疗任何疾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在痤疮的治疗中,在辨证的思维下,可以细分为许许多多的证型,比如脸颊两边长痘的人,多离不开肺热,但又可细分为肺经风热、肺经湿热、肺经血热、肺经瘀热、肺热脾寒等。在治疗上自然就各有不同了。

下面给大家列举个别痤疮临床案例:

1肺经湿热
粉刺散在,局部皮肤油腻,甚则肿胀,舌苔必见腻象。
王某,女,30岁。
主诉:左侧面部粉刺散在,颜色淡红,瘙痒疼痛,面部轻微浮肿,皮肤发紧,油脂分泌过多,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小数。
处方:以白鲜皮、地肤子止痒;加石菖蒲、苦参改善局部皮肤油腻;加土茯苓、鱼腥草改善脓性状态;再配以荆芥穗、黄芩等改善出血等问题。
*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以医嘱为准。2胃热脾寒罗某,男,20岁。
主诉:口唇周围粉刺散在,颜色鲜红,伴有脓点,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灼热,口中秽气,口苦,平素不敢食凉,食凉则腹泻加重,大便日二到三次,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生甘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枳壳、党参、连翘、炒白术、乌梅、赤小豆、薏苡仁等。
*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以医嘱为准。

3肝经风热
徐某,男,35岁
主诉:右侧颈部粉刺稀发,颜色以淡红为主,有小脓点,瘙痒异常,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异味大,大便干结,两日一行,舌红苔黄,脉滑数。
处方:羌活、龙胆草、焦栀子、酒军、连翘、防风、川芎、当归、蔓荆子、桑叶、菊花、僵蚕等。
*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以医嘱为准。
除了中药内服外,郑医生还开具了中药“颠倒散”:硫磺与大黄1:1比例混合,调敷于痤疮患处。

痤疮虽属于皮肤疾患,但中医认为不单单是皮肤的问题,而是跟五脏六腑功能的失调息息相关,如果只是局部针对皮肤处理,往往容易反复发作。只有外治内调,才能达到长期的稳定状态。但是治疗痤疮的疗程,与皮肤代谢周期相关,患者在调理过程中应遵医嘱,耐心配合治疗。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脾胃差的虚人,这么吃最好养!不花钱,易坚持!痰湿少了,气也足了那些总说自己脾胃不好的人,举下手~说自己脾胃不好的人,多半是:●消化不良:饭后腹胀、嗳气、反酸●痰湿重: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身重●虚胖/减肥难:代谢慢,脂肪易堆积●抵抗力差:易...
15/09/2025

脾胃差的虚人,这么吃最好养!不花钱,易坚持!痰湿少了,气也足了

那些总说自己脾胃不好的人,举下手~
说自己脾胃不好的人,多半是:
●消化不良:饭后腹胀、嗳气、反酸●痰湿重: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身重●虚胖/减肥难:代谢慢,脂肪易堆积●抵抗力差:易生病
不过,这些问题,有没有想过是如何出现的?
在脾胃消化一线临床奋斗多年的宁波市名中医钟顺儿主任,给大家揭秘一下,脾胃受损的真相。她提醒大家:想要脾胃更好,今天开始坚持做到2点。

01脾胃两大“隐形杀手”
一日三餐,都需要脾胃消化和吸收。然而,大部分脾胃不好的人,其实都犯了两个最容易的错:"吃太饱"和"吃太快"。
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坏习惯,正在一天天、一顿顿、一口口地瓦解着脾胃的运化功能。
1吃太饱——让脾胃超负荷运转
《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从西医的角度,当胃的容量长期处于120%以上的饱和状态时,脾胃需要分泌比正常情况多3倍的消化液。长期如此,胃黏膜层会逐渐变薄,就像过度拉伸的弹簧失去弹性。
从中医的角度,吃太饱,脾胃就会运转不了,胃气升降紊乱,脾气运化失常,垃圾堆积着自然就会引发痰湿、瘀滞。
典型表现为饭后饱胀、嗳气频繁,严重时会出现持续性反酸。时间长了就会引发胃食道反流、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
2吃太快——未消化的食物堵住经络
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会让食物以大颗粒状态进入胃腔,不仅增加脾胃的研磨负担,还会导致食物中的水谷精微无法及时转化。
同时,吃饭太快的人,多半还伴随着情绪、神经的紧张,如同给脾胃的运化功能缠上了绳子,消化就更难了。

长此以往,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在体内形成"痰饮",阻滞三焦气机,形成越吃越胖、越胖越虚的恶性循环。
脾胃健康交流请扫

02脾虚“三连击”
再根据上文补充说明,脾胃受损带来的健康危机,其实远超我们的想象:
1痰湿体质的恶性循环
中医典籍《丹溪心法》指出:“脾胃一虚,则五脏皆无以受气。”当脾的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就会形成痰湿。
这种粘稠物质会附着在脏腑周围,就像给身体裹了一层保鲜膜,不仅让减肥变得艰难,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胸闷气短。
2代谢系统的集体罢工
脾虚导致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下降,身体无法将食物转化为有效能量。

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腰腹部,形成"中心性肥胖"。研究发现,脾虚者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健康人低18%。
3脾胃虚寒招来百病
长期过饱饮食会让胃火亢盛,而过快进食又常伴随冷饮摄入,形成"上热下寒"的体质。
这种矛盾状态下,免疫力系统容易紊乱,冬季易感冒,夏季却手脚冰凉,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周期紊乱等问题。

03让脾胃重生的两个简单策略
在门诊中,钟主任总会遇到问她“平时可以吃点什么改善脾胃”的问题。
很多脾胃不好的人,总想着做加法去弥补,其实在钟主任看来,他们更需要的是学会给脾胃做“减法”。
他强调改善脾胃功能不需要昂贵的补品,掌握两大关键,脾胃更健康:
1策略一:7分饱原则——给消化减负
实践方法: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每餐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上。
配餐技巧:采用"211餐盘法",即2拳蔬菜、1拳优质蛋白、1拳主食。晚餐可适当减量为1拳蔬菜+半拳主食,让脾胃在夜间充分休息。
2策略二:正念饮食法——重启消化程序
修炼“食不言”:吃饭时关闭电子设备,专注于食物色香味。

“三秒停顿法”:每吃几口就停顿3秒钟,感受是否有饱足感。这个简单动作能让迷走神经及时反馈"够吃"信号,避免过量进食。
“温度管理法”:食物温度保持在37℃左右最宜消化。刚出锅的热汤可稍凉,冰镇饮品要放置至接近体温再饮用。
能做到以上,并日复一日坚持,脾胃就一定能改善不少。
不过,钟主任也强调以下人士,该就诊的还是要及早就诊干预:
需积极就诊干预的情况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肠溃疡●其他严重的消化类疾病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9月15日 (星期一) 至9月17日(星期三)马来西亚日(Malaysia Day)假期休息3天 9月18日 (星期四) 下午3:30pm开始照常看诊 #永和中医房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
14/09/2025

9月15日 (星期一) 至9月17日(星期三)
马来西亚日(Malaysia Day)假期休息3天

9月18日 (星期四) 下午3:30pm
开始照常看诊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初夏必吃!男人补阳,女人美颜,每天一点健脾胃、补气血夏至将至,岭南荔枝红遍枝头,北方樱桃挂满树梢,这两种时令水果不仅颜值诱人,更是中医眼中的“养颜佳品”。01红颜双姝的养生密码   1. 荔枝:温补脾肾,"阳气加油站"中医认为,荔枝性温,归...
12/09/2025

初夏必吃!男人补阳,女人美颜,每天一点健脾胃、补气血

夏至将至,岭南荔枝红遍枝头,北方樱桃挂满树梢,这两种时令水果不仅颜值诱人,更是中医眼中的“养颜佳品”。

01红颜双姝的养生密码

1. 荔枝:温补脾肾,"阳气加油站"

中医认为,荔枝性温,归脾、肝经,具有养血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
适合气血两虚、容易疲劳的人:《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如果你经常头晕乏力、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吃点荔枝能快速补充能量。
脾虚胃口差、消化弱的人:《医林纂要》记载荔枝:“补肺,宁心,和脾,开胃。”荔枝甘甜入脾,能开胃助消化,但注意不能空腹吃,否则可能“上火”。
脑力消耗大、健忘的人:《本草纲目》记载荔枝:“通神,益智,健气”。古人称荔枝“益智果”,适合用脑过度、记忆力下降的上班族、学生党。
2.樱桃:补血养心,改善气色

樱桃味甘、酸,性温。归脾、肾经。具有补脾益肾,润肤养颜的功效。
贫血、脸色差的人:樱桃含铁量较高,能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苍白、疲劳。
睡眠差、心悸的人:樱桃红色入心,能补心气、养心血。适合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多梦。
皮肤暗沉、长斑的人:大多数中医古籍里都称樱桃能“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樱桃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能抗氧化,让皮肤更红润。
健康咨询请扫

02温性双雄的"上火玄机"
荔枝虽好,却暗藏"火气"。樱桃虽补,过食亦伤。
两种温性的水果,在夏天阳气浮越于表,内里空虚的时候,每天限量吃一点,的确是可以升补阳气、温补脾肾的,但是多吃就不行了。
荔枝樱桃,食用量建议不超过100克/天,可不必一次过吃,推荐分开少量吃。
不过,爱吃是人的本能。若一时情不自禁贪吃了,那就“一物降一物”。
解荔枝热:老广们深谙"荔枝配山竹"的养生智慧,山竹性凉,能中和荔枝燥热。更妙的是将荔枝壳煮水代茶,古方《玉楸药解》载此法可"解荔枝郁热"。
解樱桃热:樱桃的解法,可用乌梅3枚加冰糖煮水,既解腻又防暑。

不过,无论解荔枝热还是樱桃热,其实都可以用5克淡竹叶+3克麦冬,沸水冲泡饮用;或以绿豆50克+生甘草10克煮水,清热解毒,以缓解上火症状。

#转发
#永和中医房
看诊预约
whatsapp https://wa.me/60182220128

Address

Kluang

Opening Hours

Monday 09:30 - 18:30
Wednesday 09:30 - 18:30
Thursday 09:30 - 18:30
Friday 09:30 - 17:30
Saturday 10:00 - 18:30
Sunday 09:30 - 13:00

Telephone

+601159791599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永和中医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