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健煌

赖健煌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赖健煌, Psychotherapist, Singapore.

疗愈心灵,也疗愈关系。

我是心理辅导员,持有心理辅导硕士,中文系学士学位,曾深耕教育十余年;
从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开始接触心理辅导,
是【心理营养亲子课】与【Circle of Security Parenting】的认证导师。

全职从事临床心理辅导,并在个人成长、亲子教育与企业培训、专题讲座的旅途中,
以温暖的陪伴与专业的视角,开启探索与改变的旅程,迈向更完整的人生。

欢迎关注,一起探索成长的可能性!

07/08/2025

過去,社會大眾常以「男主外,女主內」作為家庭分工。隨著社會與經濟結構轉變,現代父親的角色也悄悄改變了,爸爸不僅肩負家庭責任,更願意走進孩子的世界,與伴侶一同分擔育兒與家務,然而,在這樣的轉變背後,許多...

心理輔導師以外另一個身份
31/07/2025

心理輔導師以外另一個身份

30/07/2025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21/07/2025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45歲時接手旅行社,剛開始旅行社只有我跟1位會計、1位OP,扣掉旅行社房租、管理費、水費、電費、電話費、會計師費、稅金…再加上會計跟OP的薪水,ㄧ個月就要20幾萬的基本開銷。
前半年,我每個月都倒貼好幾萬元,加上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國外帶團,根本沒時間想經營管理的事情,畢竟我也是新手老闆,想了想,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不然會撐不下去。

雖然老本快沒了,但我狠下心高薪聘請專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也請專業領隊來代替我去帶團,讓我可更用心在發展產品線路,更ㄧ步步的把旅行社的組織建構起來,招募了很多新人。

經過2年半,目前公司內勤有12人,領隊有6人,而且我每個月也不用再倒貼了😂

還好當時我投資高薪請了專業經理人管理公司,這是最關鍵的轉變,也是最重要的決策。

2025/09/11瑞士12日-送紅包6000元
2025/11/12秘魯13日-最後釋出2位

#李小龍旅行趣三立旅遊
#轉虧為盈的關鍵是改變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華人家庭希望養出懂得感恩孩子?
16/07/2025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華人家庭希望養出懂得感恩孩子?

最近在紐約上東城,聽到一位來美國多年、正攻讀兒童心理學博士的華人學者演講,分享她的童年跟她自己育兒觀察與研究結果,深深打中在場300位父母的心。

尤其是她談到:「為什麼很多華人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一切,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這個問題,也許是每一個華人家庭都該認真面對的: https://bwnet.pse.is/7w96y9

正如罗志仲老师《和解练习》里说的:和解,需要练习;和解,是一种选择。
16/07/2025

正如罗志仲老师《和解练习》里说的:和解,需要练习;和解,是一种选择。

不是所有的關係,都值得修復。

有些關係,已經過去了;
有些人,永遠在單方面索討;
有些情感,只會帶來傷害;
有些地方,將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這些關係不值得修復,你也不必感到遺憾。

你值得更好的。

到小孩喜欢的快餐店用餐,一般上花的时间都比较短。就算是用餐的高峰期,我们都可以很快就吃饱。快餐食物的准备时间比较短是其中的关键,另外一个关键是配套的选择。以M字快餐为例,早餐有几种配套,早餐之后的配套又是固定好了。只要确定了主食,或者价格考...
10/05/2025

到小孩喜欢的快餐店用餐,一般上花的时间都比较短。就算是用餐的高峰期,我们都可以很快就吃饱。快餐食物的准备时间比较短是其中的关键,另外一个关键是配套的选择。

以M字快餐为例,早餐有几种配套,早餐之后的配套又是固定好了。只要确定了主食,或者价格考量的话,基本上可以在五分钟内就点餐完毕。除了主食,其他的配菜都是固定好的。有些餐厅甚至不允许更改配套的内容,要嘛花钱买全套,要嘛就买不到。

【生活中的很多选择,其实也是一个配套】

念完大学之后,我选择进入教育领域,每半年的长假是其他领域的朋友很羡慕的。但是,这个配套里不允许教师在非学校假期时段请假,病假和特别事假(直系亲属的逝世)为例外。我记得那几年的过年,家人都对我必须在大年初三回到工作岗位不能理解。他们认为这样太不人性、怎么一点伸缩性都没有。我都只是默默地回答:这就是配套,take it or leave it.

后来,离开了教育部,短暂从事销售行业。销售领域最吸引我的,除了说多做多得的佣金制度,还有就是自由度和伸缩性:不管你怎么做、做多少天,只要达标即可。然而,我忘了离开了原来的教职岗位,我失去的就是稳定的收入。再加上,我并不喜欢销售。不喜欢销售却进入销售行业,就是没看清楚这个行业的配套,也没把自己的专长配套搞清楚。

现在,在心理辅导的工作上,也常在治疗室中帮助个案看见他们的“配套”。比方说,已经貌合神离、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坚持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丈夫只要妻子承担照顾小孩的责任,却不愿意面对妻子日夜追讨生活费的烦恼;妻子只要丈夫无条件地提供财务资源,却不愿意承担金钱以外的责任。他们都只希望从对方获得主食,却拒绝承担食物的卡路里。

【每个选择都是一个配套,每个配套都有一定的责任】

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的选择,并做好准备面对这些选择的结果。就算出现并非我们所愿的结果,也要勇敢地去面对、承担。

汉堡、薯条、可乐是绝配,满足了口腹之欲,也要承担这个配套的卡路里;

想要高薪,要嘛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嘛花更长的时间,要嘛比别人更精明能干;

在婚姻里,权力和责任无法切割,想要拥有婚姻中更大的权力却没有担当,是不可能的。

日常生活里的每个决定、每个选择,都是一个配套。我们都有选择,也可以选择。但是,我们也要为我们的选择负责。

#心理辅导 #亲子教养 #家庭教育 #心理营养 #选择 #责任 #为选择负责 #我们都有选择 #我们都要为选择负责

儿子出生的第一个月,太太就能对着这个刚认识的人种说出:我爱你哦、你是妈妈的宝贝哦……,说得顺口又不尴尬。每次亲眼目睹这番奇景,我的内心只有一把声音:“怎么会有人说得出这么肉麻的话?”说得人脸不红、也不见得尴尬,那个粉嫩的婴儿也不见得会回应,...
09/05/2025

儿子出生的第一个月,太太就能对着这个刚认识的人种说出:我爱你哦、你是妈妈的宝贝哦……,说得顺口又不尴尬。每次亲眼目睹这番奇景,我的内心只有一把声音:
“怎么会有人说得出这么肉麻的话?”

说得人脸不红、也不见得尴尬,那个粉嫩的婴儿也不见得会回应,只懂得继续呼天喊地继续嚎啕大哭。对我来说,说这些肉麻的话真的是太恶心了,我是不会这么说的,就算是自己的小孩也不见得有需要。

后来,当了心理辅导员,在亲子教养的讲座现场,问答环节常出现的问题是:

“父母爱孩子就一定要对孩子说‘我爱你’吗?”

从不同的角度去回应这个问题之后,我常常会带着好奇的心反问:

【父母爱孩子,为什么说不出口呢?】

我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开始接触心理学,也看了很多亲子教养的书,除了坚持喂养 #心理营养,还努力贯彻 #不羞辱、 #不伤孩子自尊 和 #不焦虑的“三不”教养方式。还有,虽然很不习惯,但这几年下来,我偶尔还是会对儿子说“我爱你”这种肉麻的话。

我以为已经做得不错了,结果原来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已。最近在饭桌上,儿子是这样跟我们说的:

“爸爸是不会讲‘我爱你’的。”

经过一番核对之后,儿子改口说:

“爸爸说的‘我爱你’太少了,不足够!”

“要怎么做才算足够呢?”我好奇地问。

“至少要在每次道别的时候都要说一次。比如,早上我去上学之前,就要说一次。”

这一次的对话大概是去年底或今年初发生的,儿子已经十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了。我并没有因此而自责自己过去做得不够好、说(我爱你)得不够多。这次的对话让我反思的是:

【为什么爱不能更直白地说出口呢?】

我们总是喜欢“爱在心底口难开”,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和关怀,误以为这样才是比较有意义。更甚的是,我们误将伤害当成爱,结果我们给了很多,孩子却丝毫没有感受到被爱。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服务、礼物、陪伴都十分重要,一句“我爱你”更是弥足珍贵。

父母的“我爱你”,不只是一句话。一句“我爱你”可以让孩子直接感受到被爱,让孩子清楚知道父母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亲独一无二的宝贝。

父母爱孩子,就勇敢地向孩子表白吧!

【爱要勇敢说出来】

【爱要大声说出来】

#心理辅导 #亲子教养 #家庭教育 #心理营养 #三个不做 #只做心理营养 #我爱你 #亲子沟通 #一致性 #生命中的至重 #无条件接纳 #安全感 #模范与榜样 #肯定赞美认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从小就知道人无完人,就算是圣人,也有可能犯错。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学以致用了吗?针对近期爆发的学府性骚扰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言而引起争议、挞伐的教育工作者,其拥护者的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为何不能就事论事...
07/05/202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从小就知道人无完人,就算是圣人,也有可能犯错。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学以致用了吗?

针对近期爆发的学府性骚扰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言而引起争议、挞伐的教育工作者,其拥护者的反应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为何不能就事论事,反而要以其他的行为来合理化犯错者的错误行为?”

【拒绝“课题混肴”】

在这次的争议事件中,有关教育工作者简单粗暴且地对尚未成年女性的刻板化形容,字里行间似乎在为加害者辩护:错的不只是我(错的不是我),受害的年轻女子也需要自我检讨。

不管作者的本意为何,这样的说辞都有可能为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同时,也让人怀疑作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性教育”的认知。

然而,比作者和原文更令人沮丧的,是原文底下的正面回应。认同作者的说法和观念者,或许需要认真地去了解校园性骚扰事件中的“权力不平等”、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求等等,好好地厘清基本的概念,再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外一些留言则尝试说明作者的教育和培训,让很多家庭和孩子受惠……,尝试以作者的‘功‘来掩盖这次的’过‘。作者后来也发文,提及自己办的讲座和培训,都是收取极少的费用,似乎也跟其拥护者的说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一个人犯错了之后,我们需要以这个人过去的好来为当下的事辩护?一来两件事并没有直接关系,二来所有的‘善‘都不是允许一个人犯错的理据:我帮了一百个人,并不代表我可以去伤害任何一个人而不需要承担责任。

我们要 #拒绝课题混肴,学会 #就事论事,我们相信的那个人并非完美,而是会犯错的;

我们要 #拒绝课题混肴,学会 #就事论事, 我们相信的那个人会犯错、也可以犯错,但我们也不因而否定这个人的所有;

我们要 #拒绝课题混肴,学会 #就事论事, 可以相信和赞赏一个人,但并不盲目地为其所犯下的错误辩护。

#心理辅导 #亲子教养 #家庭教育 #心理营养 #拒绝课题混肴 #课题分离 #就事论事 #人无完人 #完整但不完美

很多父母直到现在依然质疑【不打不骂】的教养方式,认为孩子唯有在承受皮肉之苦后才真正地从错误中学习。无论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或者可能造成的创伤展开讨论,这些父母都会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反驳:“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打,我们现在还不是好好的?哪有什...
06/05/2025

很多父母直到现在依然质疑【不打不骂】的教养方式,认为孩子唯有在承受皮肉之苦后才真正地从错误中学习。无论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或者可能造成的创伤展开讨论,这些父母都会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反驳: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打,我们现在还不是好好的?哪有什么创伤?”

另外,也有一种更有趣的说法:

“我的父母会买藤便带到学校送给老师,希望老师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敢敢’打下去!“

或者:

“在学校老师被老师鞭打之后,回家敢跟父母告状的话,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再打一遍。”

姑且不说孩子是不是犯错了,或者教育工作者是否可以鞭打孩子;当孩子向父母寻求慰藉,父母却以另一轮的体罚来回应孩子,最终会造成什么影响?

把焦点拉到 现象,特别是近日有位自称为老师的女士在其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可以让我们再认真思考:

【父母】在孩子受到伤害时该怎么应对?

这本来就是个不需要讨论的议题,可惜的是,还有很多成人搞不清状况,让受伤的孩子失去依靠,继而对成人、社会失去信心?

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体罚,在家的父母知道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再打一遍,孩子收到的信息很可能是: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犯错、我做的不好才会被打!

同样的,当孩子遇到了异性的越轨行为,父母的反应是:是你不够洁身自爱,一定是你自己主动投怀送抱……

孩子收到的又是什么信息呢?

【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没有人相信我,没有人会保护我……】

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的世界不再安全,他们不再相信身边的人,他们也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更不会爱惜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拥有爱。

因此,如果孩子还愿意敞开、愿意表达他们的疑惑和痛苦,请不要把他们推开。

如果孩子开口寻求帮助,请不要叫他们闭嘴。

如果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

【谢谢孩子,谢谢他们的信任,谢谢他们的勇敢!】

【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也被允许的!】

【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面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让我们成为孩子的依靠、 #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让我们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成人。

#心理辅导 #心理营养 #家庭教育 #安全感 #信任 #依附关系 #亲子教育 #值得拥有爱 #值得被爱 #自我价值感

【日常的效率,不是孩子需要的养分】成人的世界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是大多数人的首要考量。在安排好的计划中,希望也能够【顺便】完成更多的事;在计划好的行程中,也想要【顺路】去处理一些与行程不相关的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或也会在不知不觉中...
01/03/2025

【日常的效率,不是孩子需要的养分】

成人的世界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是大多数人的首要考量。

在安排好的计划中,希望也能够【顺便】完成更多的事;在计划好的行程中,也想要【顺路】去处理一些与行程不相关的事。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或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善用”时间。

去年的某个周末,孩子的水球队友谊赛碰巧遇上家庭聚会。时间并没有重叠,友谊赛的游泳池跟家庭聚会的地点也只有十来分钟的步行距离。

当天,我们一起送孩子到游泳馆,也留在现场看了前面两场的比赛。然后,我们就让孩子留在场馆继续比赛,我们则先去跟其他家人会合,为晚上的聚会做准备。
第一次参加的孩子,与他给力的队友们,在六个队伍的循环比赛后,全场第二名。我去接他的时候,颈上挂着一块得之不易的奖牌,但是却闷闷不乐的模样。我当时还以为他只是累了,就不当一回事。

几天之后,忘了什么事再提一天,孩子才一脸委屈地吐露了他的【失落】和【难过】。原来,孩子是希望我们能够留在现场,看完他所有的比赛,而不是“丢下”他一个人。

是啊,不管孩子平时多么独立,他始终是个孩子啊;当他去探索未知和挑战自己的时候,父母的存在就是安全感和力量:

“孩子,你去吧,别害怕。
爸爸妈妈就在这,只要回过头,你就看到我们了。”

而身为父母的大人,当孩子转过头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单纯地回应他们,不谈效率,不讲道理,温柔的陪伴他们,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

#亲子教养 #心理营养 #温柔的陪伴 #生命中的至重 #全心一意的陪伴 #亲职培训 #安全依附 #心理辅导的亲子教养 #那些孩子提醒我的事 #亲子关系 #育人先育己

Address

Singapore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赖健煌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