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Psychotherapist, 台北市, 台北市.

是黃律惠諮商心理師。
走過重大創傷,更懂得「痛苦不是終點」。
在這裡,我分享創傷後成長的語言:
💬 輕鬆吐槽|💬 心衛提醒|💬 勇氣與溫柔
陪你看見──你比想像中更堅強 🌱

🌟IG/Threads:
❤️諮商專線:02-29396396 #1901/02-23254066
📩 合作邀約:esther0328h@gmail.com

🩵【學會好好告別,是一種溫柔的成長】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很多人以為,告別就是放棄是失敗、是認輸、是承認自己不夠努力。但在諮商室裡,我常看到的樣子是——人帶著破碎的心,在這裡慢慢拼湊自己,學會放下那些不再適合的關係。那不是軟弱,而是一...
02/11/2025

🩵【學會好好告別,是一種溫柔的成長】
#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

很多人以為,告別就是放棄是失敗、是認輸、是承認自己不夠努力。

但在諮商室裡,我常看到的樣子是——
人帶著破碎的心,在這裡慢慢拼湊自己,學會放下那些不再適合的關係。

那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深刻的成熟。

我們都曾有過那樣的時候:
明明知道該離開,卻還停在原地;
明明知道不愛了,卻還在等一句挽留。
其實,我們不是放不下這個人,
而是放不下那個「曾經很努力去愛」的自己。
心理諮商的過程,有時就像在陪你收拾心裡的行李。
我們一起回頭看,哪些情緒還沒被好好安放,哪些委屈還卡在心底的角落。
當你終於能溫柔地對自己說:
「夠了,我允許這段關係休息了。」
那並不是結束,而是你為自己開啟的嶄新起點。
有時候,最難的不是說再見,而是允許自己不再堅持。
願你在這趟放下的旅程中,
不僅找回平靜,也能帶著愛,繼續前行。

#心理師日常 #心理諮商 #情緒修復 #關係療癒
#學會放下 #溫柔的成長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討論外遇、海王:那些讓人失去安全感的男人,也逼我們重新長出勇氣】最近一刷手機,全台都在看「教育界海王」的新聞。媒體標題一個比一個誇張,從「五天三女」到「十二人妻」,還幫他取了個封號叫「教育界王力宏」。但我其實更好奇的,是這個男人到底有什麼...
30/10/2025

💔討論外遇、海王:那些讓人失去安全感的男人,也逼我們重新長出勇氣】

最近一刷手機,全台都在看「教育界海王」的新聞。
媒體標題一個比一個誇張,從「五天三女」到「十二人妻」,還幫他取了個封號叫「教育界王力宏」。
但我其實更好奇的,是這個男人到底有什麼魅力?
為什麼能同時經營這麼多段關係?
為什麼這樣的男人,總是有一種讓人「走不開」的吸引力?
這類型的人,有個共同點:他們非常懂得讀懂人。
不是理解,而是讀懂。
他知道怎麼在你孤單的時候出現,
怎麼說出那句「我懂你」,他會用關心的語氣、體貼的回覆,讓你覺得被看見、被了解、被在乎。
那一瞬間,你會以為「他跟別人不一樣」。
但後來你才發現,他只是很擅長讓每個人都這麼以為。
有趣的是,這種「海王型」的人,不一定長得特別好看,他厲害的是:能在短時間內營造出一種「情緒連結」。
他會讓你感覺自己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被選中的。
而這種感覺,對曾經在關係裡被忽略、被否定過的人來說,有如毒藥加蜜糖——讓人一邊警覺,一邊捨不得放手。
在心理學裡,這樣的人多半屬於「逃避型依附」。
他們善於表達、懂得拿捏距離,但內在極度害怕被綁住。
他能親近很多人,卻不曾真正親密。
他愛的不是人,而是「被人愛的感覺」。
而那些容易愛上這種人的人,往往有著「焦慮型依附」的影子。
你渴望安全,卻總是吸引到讓你不安的人。
你想要被愛,卻總被冷熱交替的節奏牽著走。
你明知道不健康,卻一再回去,
因為你害怕失去那個讓你覺得「被選中」的感覺。
這不是愚蠢,也不是沒自愛。
而是你的心,還在重演一個舊劇本——那個從小就學會「只要我夠好,就會被留下」的故事。
當你一次次在這樣的關係裡跌倒、再爬起,其實你也在一點一滴長出新的力量。
你開始懂得分辨什麼是被愛,什麼只是被需要。
你開始勇敢說:「我想要穩定的關係,不是猜來猜去的劇情。」
你不再追逐那個永遠讓你焦慮的「他」,因為你知道,能讓你安心的關係,才值得被稱為愛。
創傷後成長不是突然變得很堅強,
而是有一天,你能平靜地說:
「我不再需要用受傷,去證明我有多愛一個人。」
當你願意離開那個讓你失去安全感的人,其實,你已經在慢慢長出自己的安全感了。

#依附理論 #焦慮型依附 #逃避型依附
#創傷後成長 #外遇心理學 #海王魅力 #情感界線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 【不再獨自承受:你擁有交付難過的權利】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我們活在一個「被要求堅強」的世界裡。從小到大,除了學會忍耐;也學會對內心的疲憊與呼救視而不見,總是習慣用一句「我還行」來掩蓋一切。長此以往,我們習慣將痛苦內化,以為情緒的黑洞...
29/10/2025

🩵 【不再獨自承受:你擁有交付難過的權利】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

我們活在一個「被要求堅強」的世界裡。從小到大,除了學會忍耐;也學會對內心的疲憊與呼救視而不見,總是習慣用一句「我還行」來掩蓋一切。
長此以往,我們習慣將痛苦內化,以為情緒的黑洞只能靠自己掙扎著爬出來。
心理諮商並非強化你的戰鬥力,而是終結你獨自作戰的困境。
在這裡,你被允許將所有沉重的盔甲、所有的焦慮與眼淚安全地放下。在一個全然接納、沒有批判的環境裡,溫柔地照亮你所有的真實,
走進諮商室,並不是因為你的內心脆弱了,而是因為你的內心已經為你堅強得太久了。

你有權利承認自己不夠好,也有權利大聲說:「我累了,我不想再繼續扮演沒事的樣子。」
心理諮商不是你人生的挫敗,而是你決定為自己「重啟人生、好好療癒」的黃金開端。
當你下定決心,永遠會有一雙專業且溫暖的手,在那裡等你,陪你一起走下去。

#心理諮商 #情緒照顧 #停止硬撐
#你不是一個人 #心靈放鬆 #自我關照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這一筆,畫進療癒的森林:我的創傷後成長風景】🌳🎨週日的午後,我又一次拾起畫筆,讓自己沉浸於這堂帶來心靈安頓的水彩時光。當水與顏料在畫紙上溫柔地交融流動,我感覺整個世界的時間感都趨於靜謐、緩慢下來。窗外傾瀉而入的陽光,灑落在層層疊疊的綠意上...
26/10/2025

【這一筆,畫進療癒的森林:我的創傷後成長風景】🌳🎨

週日的午後,我又一次拾起畫筆,
讓自己沉浸於這堂帶來心靈安頓的水彩時光。
當水與顏料在畫紙上溫柔地交融流動,我感覺整個世界的時間感都趨於靜謐、緩慢下來。
窗外傾瀉而入的陽光,灑落在層層疊疊的綠意上,彷彿連周遭的空氣也跟著柔和了。
我在這樣的流動與光影中,讓緊繃已久的心緒也慢慢鬆開。
我不再只是「描繪」一片森林,而是讓自己在那片被光影庇護的綠意裡,「被溫柔地接住」。
那些深淺不一的翠綠、交錯的枝葉脈絡,像是在對我的內心低語:
「請允許一切慢下來,妳不需要倉促前行。」

這樣的「慢」,對我而言尤為珍貴。
因為曾有一段日子,我的人生是被迫按下暫停鍵——
起因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
身體劇烈的疼痛、心理難以承受的震盪、生活全面的混亂,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力量重新站穩、迎向未來。
那段時間,我恐懼聲音、害怕速度,甚至連「未來」這個詞都變得模糊而帶有威脅性。
創傷就像一股持續不斷的暗潮,拉扯著我,試圖將我吞噬。
直到某天,我決定停止倉皇逃避。
除了持續接受專業治療、面對心理的復原歷程外,我也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
寫作、散步、讀聖經與禱告、繪畫等方式,讓自己有機會,慢慢地和生命的本質重新連線。

正念繪畫,成了我其中一個學習「與自己共處、與變動共存」的關鍵時刻。
當我穩定地握著畫筆,看著水流推著顏料流淌,我深刻地體會到:
有些外在的變故,我確實無從掌控;但我永遠有權利選擇如何回應此刻——
我可以允許它流動、允許它靜止,也允許它在不確定中自然成形。
我忽然明白,或許我的人生正像眼前的這幅水彩畫:
它曾經失序、暈開,但隨著時間的沉澱與自我接納,它會長出專屬於自己的生命紋理。
那片森林,不單單是畫紙上的風景,更是我內在生命最真實的隱喻:
每一層綠,是疼痛被理解與涵容後的色彩;每一道光影,都是復原路上堅韌不拔的足跡。

創傷或許沒有消除我的完美傾向,但這段歷程教會我生命最真實的本質——即是流動、變動與光影的共存。 我學會不再苛求所有事都必須完美,而是能夠溫柔接納那些無法被預期的暈染與失控。
就像水彩畫的邊界,永遠不會是筆直的完美線條,卻總能在不經意的暈染中,長出最柔軟、最具生命張力的線條。

今天這幅靜謐的森林畫,
讓我再一次清晰地看見自己:
從那場混亂的廢墟裡,
我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
在時間、療癒、關係與自我照顧的層層疊疊裡,成功長出嶄新的生命韌性與溫暖的光。
這一筆,不只是畫進畫紙的纖維裡,它更是被我堅定地,描繪進未來持續向前的復原旅程裡。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正念繪畫療癒 #作畫是種靜心 #情緒涵容 #內在森林的安頓與復原

🩵 【心理諮商的兩三事】很多人第一次走進諮商室,常常都會有點緊張。「我是不是太小題大作?」「心理師會不會覺得我很怪?」「我應該要講什麼?要準備什麼嗎?」其實,心理諮商不是只有在「快撐不下去」時才需要。就像我們會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去按摩放鬆肌...
21/10/2025

🩵 【心理諮商的兩三事】

很多人第一次走進諮商室,常常都會有點緊張。
「我是不是太小題大作?」
「心理師會不會覺得我很怪?」
「我應該要講什麼?要準備什麼嗎?」

其實,心理諮商不是只有在「快撐不下去」時才需要。
就像我們會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去按摩放鬆肌肉,
心理諮商是練習「照顧內在」的一種方式。
它讓我們有一個安全的空間,把那些平常不敢說、沒人聽得懂的感受,好好放在那裡。

很多人以為心理師會幫你「解決問題」,
但我們更像是陪你「一起看見問題」的人。
有時候,你會發現問題不一定要馬上被解決,
它只需要被理解、被允許存在。
然後在那個理解的過程裡,你會慢慢長出力量。

諮商也不一定是「講很嚴肅的事」。
有些時候,我們聊日常、聊焦慮、聊人際,
甚至聊「怎麼不再一直罵自己」。
那些對話的片刻,常常就是療癒開始的地方。

心理諮商不是在「修理壞掉的人」,
而是幫助每個人更懂得怎麼活、怎麼愛、怎麼對自己溫柔。
你不用完美,也不用事先想好要說什麼,
只要願意開始,這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心理師日常 #心衛小語 #心理諮商的兩三事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陪談的時間,不是無限供應的溫柔】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有時候,晤談就像一個沙漏,時間一開始就靜靜地流逝。我們會陪著你、聽你說,但每一次的會面都有終點。對心理師來說,這也是一種拉扯。當鬧鐘響起,即使時間到了,我們內心仍會掙扎:「要不要再多...
14/10/2025

【陪談的時間,不是無限供應的溫柔】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晤談就像一個沙漏,時間一開始就靜靜地流逝。我們會陪著你、聽你說,但每一次的會面都有終點。
對心理師來說,這也是一種拉扯。當鬧鐘響起,即使時間到了,我們內心仍會掙扎:「要不要再多聽一下?」但最終,我們還是得溫柔而堅定地結束。
這是因為我們明白,如果每次都無限延時,這段關係便會失去應有的節奏與界線。這並非我們沒有耐心,也不是不願多聽你說,而是深知:「有結束,才有下一次的開始。」
晤談結束,不代表你不重要,而是我們相信,你有能力把未完的話語,好好留待下次再續。
我們知道,有些人能理解,但也有些人會感到不開心,甚至覺得心理師斤斤計較。但其實,我們不是在計較金錢,而是在守護這段關係的架構與安全感。
心理師的溫柔不是無限供應。能陪你走一段路,已是我們最大的心意。我們也會累、會猶豫、會害怕你失望,但同時,我們也必須學習尊重自己的時間和專業。
每一次說「今天先到這裡」,我們不是在推開你,而是在引導你練習一種有界線的安全感。
#心理師的日常
#界線是為了靠近
#晤談有開始也會有結束
#創傷後成長絮語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溫柔陪伴

【沒按讚就代表討厭我?拜託,別被演算法氣壞啦!】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時候——發了一張精心修的照片、一篇真心寫的文字,結果底下一片靜悄悄。平常會跟你有說有笑的朋友也都來看,但就是不按讚。然後腦中開始小劇場:「他是不是不喜歡我?」「是不是覺得我太愛...
08/10/2025

【沒按讚就代表討厭我?拜託,別被演算法氣壞啦!】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時候——
發了一張精心修的照片、一篇真心寫的文字,結果底下一片靜悄悄。
平常會跟你有說有笑的朋友也都來看,但就是不按讚。

然後腦中開始小劇場:
「他是不是不喜歡我?」
「是不是覺得我太愛現?」
「還是打從心裡厭惡我?」

其實,大多時候他只是滑太快、
被貓跳上腿、或懶得動手。
不按讚,不代表不在意。
有些人只是默默關心,他們看著、笑著、但沒留下痕跡。

我們會這麼在意,
是因為「被看見」是人很深的需求。
每個讚都像在說:「我在乎你」。
但當畫面沒動靜,
我們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我不好?」
這是社群時代的幻覺。
演算法只是沒幫你推到他眼前,不是全世界都討厭你。

所以啊,
與其數誰按了讚,不如數誰真的關心。
那些會私訊問你近況、記得你生日、在你低潮時願意聽你說話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粉絲」。

別讓別人的沉默變成你的焦慮。
你不是一個貼文,也不是一個數字。
有些喜歡,不在螢幕上,
而是在生活裡。 💛

#心理健康 #社群焦慮 #人際關係 #自我價值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心理師提醒:突發事件後,如何照顧自己的心?】苗栗隨機殺人事件,讓許多人感到不安與恐懼。即使不是當事人,我們在看新聞、聽到相關討論時,也可能感覺到心裡揪緊、晚上難以入睡,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外出的安全。這些反應,其實很正常。💡 在面對這種突發的...
04/10/2025

【心理師提醒:突發事件後,如何照顧自己的心?】

苗栗隨機殺人事件,讓許多人感到不安與恐懼。即使不是當事人,我們在看新聞、聽到相關討論時,也可能感覺到心裡揪緊、晚上難以入睡,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外出的安全。這些反應,其實很正常。

💡 在面對這種突發的社會事件時,可以試著用以下方式調適:
1. 限制過度接觸資訊
 重複觀看血腥或驚悚的畫面,會讓大腦停留在「危險模式」,恐懼因此加劇。選擇只接收必要且可信的消息就好。
2. 保持身心日常
 維持原本的作息,例如吃飯、睡眠、運動。生活中的規律,就是安全感的基礎。
3. 給情緒一個出口
 害怕、焦慮、憤怒,都是自然反應。可以找信任的人聊聊,或透過寫日記、畫畫等方式釋放,而不是壓抑。
4. 主動尋找支持
 如果發現恐懼持續、影響生活,別害怕尋求專業協助。心理師或支持團體,都能成為重要的資源。

社會事件帶來的震撼,我們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決定如何讓心慢慢恢復力量。
記得提醒自己:你並不孤單,有人能陪伴你一起走過這段不安。

#苗栗隨機殺人事件心理衛教 #心理師陪伴 #心理健康 #心靈修復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學會劃界,不代表拒絕,而是更健康的靠近】「劃界」這兩個字,常讓人覺得好像很冷漠,彷彿是在築牆、拒絕靠近。但其實,界線不是為了隔絕,而是為了讓關係能呼吸。如果你身邊的人一有情緒,你就急著配合、安撫或解決,時間一久,你會發現自己被耗得好累。因...
04/10/2025

【學會劃界,不代表拒絕,而是更健康的靠近】

「劃界」這兩個字,常讓人覺得好像很冷漠,彷彿是在築牆、拒絕靠近。
但其實,界線不是為了隔絕,而是為了讓關係能呼吸。

如果你身邊的人一有情緒,你就急著配合、安撫或解決,時間一久,你會發現自己被耗得好累。因為那些情緒不是你的,你卻背在身上,久了只會失去自己。

劃界,是一種溫柔卻堅定的提醒:
👉 我能理解你,但我不用替你承擔。
👉 我願意陪伴你,但我也要照顧好自己。

當我們不再害怕「讓人失望」,就能更自在地做自己。因為健康的關係,不是你永遠滿足對方,而是你能在尊重彼此的同時,依然保有自己的選擇。

界線不是拒絕愛,而是給愛一個更清楚的空間。
照顧自己,也尊重他人,這才是能靠得更近的方式。💛

#情緒界線 #心理健康 #自我照顧 #關係平衡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成長,不是討好,是回到自己】還記得小時候嗎?我們常常把「被喜歡」當成人生成績單:考第一名、很乖、很聽話,好像別人點頭了,自己才算被肯定。可走著走著才發現,人生不是收集掌聲的比賽。你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但你可以練習滿足自己。不用做到完美,...
02/10/2025

【成長,不是討好,是回到自己】

還記得小時候嗎?
我們常常把「被喜歡」當成人生成績單:考第一名、很乖、很聽話,好像別人點頭了,自己才算被肯定。

可走著走著才發現,人生不是收集掌聲的比賽。
你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但你可以練習滿足自己。
不用做到完美,不用演出最佳版本,只要過得自在、心裡踏實,就很值得了。

也許曾經你覺得:爸媽一句話能決定你的人生走向,老師的一個眼神就能影響你整天的心情。
但當你慢慢長大,你會懂——他們有他們的限制,你也有你自己的自由。你的人生,從來不是別人的作業。

真正的長大,是敢承認自己有恐懼,也願意在恐懼裡繼續前進。
是明白人生不會照劇本走,但你還是可以寫自己的故事。

成長,不是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能安心說:
「這就是我,不完美,但夠真實。」

#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心理衛生 #成長心語 #做自己 #心靈療癒

【十月,新的篇章打開了】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九月走完了。這一個月,也許你很努力,但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也許你咬著牙撐過去,卻還來不及好好喘口氣。不管是什麼樣的九月,它都已經過去了。十月,就像剛翻開的新頁。還是同一本書,但這一頁乾乾淨淨,...
01/10/2025

【十月,新的篇章打開了】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

九月走完了。
這一個月,也許你很努力,但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也許你咬著牙撐過去,卻還來不及好好喘口氣。
不管是什麼樣的九月,它都已經過去了。

十月,就像剛翻開的新頁。
還是同一本書,但這一頁乾乾淨淨,等著你慢慢寫上新的內容。
這次,也許你可以放下對自己的苛責,給自己一點點餘裕。

🌿 小提醒:
🔸沒完成的事,不代表失敗,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情緒不必硬壓著走到下一個月,讓它停留在九月就好。
🔸給自己一個小小的起點:一杯熱茶、一次散步,甚至只是告訴自己一句「沒關係」。

十月不一定可以凡事自動變好,但它能給你一個重新調整的機會。
當你願意用新的心情開始,就已經是最好的禮物。

願這個月,你能慢一點、輕一點,
也能在平凡裡,遇見一些意想不到的溫柔。

#心理衛生 #十月新的開始 #生活慢一點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翻篇的勇氣:從九月走向十月】今天是九月的最後一天。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月,好像過得不太輕鬆?有些事計畫了一半,最後卻沒有完成;有些關係讓人心裡打轉,想解釋卻又覺得白費力氣;還有一些情緒,反覆在腦海裡吵個不停,弄得人很疲憊。但時間從來...
30/09/2025

【翻篇的勇氣:從九月走向十月】

今天是九月的最後一天。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月,好像過得不太輕鬆?
有些事計畫了一半,最後卻沒有完成;有些關係讓人心裡打轉,想解釋卻又覺得白費力氣;還有一些情緒,反覆在腦海裡吵個不停,弄得人很疲憊。

但時間從來不會為我們停下。
九月,今天就要劃上句點。那些甜美的片刻、那些拉扯不休的糾結,都會留在它應該待的地方。

翻篇不是「忘光一切」或「假裝沒事」,而是能對自己說:
「我知道那些事存在過,但它們不再主宰我。」
過去的故事就像日記裡的某一頁,字跡還在,可是我們已經準備好翻到下一張空白。

情緒也一樣。
它不是來阻礙你的,它只是提醒你:
什麼事情在你心裡很重要。
會難過,是因為你真心在乎;
會憤怒,是因為你在守護界線;
會感到遺憾,是因為你渴望更好的結局。

所以,與其一直壓抑,不如先聽一聽它想說什麼。
當我們願意這樣陪伴自己,心就會慢慢清楚,接下來要往哪裡走。

十月不需要你重頭做人,
它只是給你一個新的機會:
把九月的內耗換成更溫柔的自我照顧,
把那些糾纏安放下來,
讓自己帶著痊癒的力量,繼續往前走。

或許九月有眼淚,但十月可以有新的呼吸。
或許九月充滿混亂,但十月能慢慢帶來清晰。

📖 翻篇,不是要把過去擦掉,
而是選擇把自己放回心裡真正想去的地方。

讓九月留在九月,
讓十月,成為一個新的開始。

#心理健康 #翻篇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Address

台北市
台北市

Opening Hours

Monday 19:00 - 21:00
Tuesday 09:00 - 21:00
Wednesday 19:00 - 21:00
Thursday 21:00 - 21:00
Friday 19: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7:00

Telephone

+88691951777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