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莘糖尿病衛教室

耕莘糖尿病衛教室 希望耕莘糖尿病友藉由這平台互相認識!

耕莘醫院掛號連結網站http://www.cth.org.tw/frame05.html

台灣常見食品圖鑑http://food.doh.gov.tw/foodnew/library/Handbook.aspx

13/08/2017

多多了解糖尿病症狀吧

記得吃比較重要喔~
05/08/2017

記得吃比較重要喔~

即使 SU 類藥物發揮藥效的時間不快,但提早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不是能比較快控制餐後血糖嗎?

大家的疑問來看看吧~
02/08/2017

大家的疑問來看看吧~

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藥,到底飯前還是飯後吃?這些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拿到醫生開立的降血糖藥之後所產生的疑問,最簡單的答案是只有速效胰島素相關製劑、非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GLINIDE)和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AGI)這幾種藥物建議飯前使用。其他降血糖藥物不管飯前使用、飯後使用、或者隨餐服用都沒關係。

參考一下 過去想回答這個問題的科學家 做了什麼研究來證明結果吧
06/07/2017

參考一下 過去想回答這個問題的科學家 做了什麼研究來證明結果吧

「吃蜂蜜對糖尿病很好!不會增加血糖喔!」 偶爾就會遇到那麼幾個糖尿病友,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消息,大力讚賞蜂蜜對…

25/06/2017

一起健走吧~

23/06/2017

不是分享影片,是分享針對影片觀念的澄清!
游能俊院長挺身澄清
實證醫學清清楚楚
請詳讀游能俊院長以下針對影片在觀念上的澄清與評論
請思考!!!!!!!
想法會影響做法!!!!!!影響的卻是長遠的健康!!!!!!
游能俊院長說:
既然被點名,治療糖尿病的醫師們要失業了,也歡迎公開討論,那就點評一下。歡迎分享我的評論。
1.有糖尿病的人,天天要打胰島素(❌)。正解:第1型糖尿病目前的治療是完全胰島素注射;第2型糖尿病,台灣有98%屬於這一類,其中約30%需要胰島素輔助口服藥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
2.多吃多打胰島素(⭕️或❌)。正解:一天一次長效胰島素是控制早上空腹血糖,不適合多吃多打,使用預混型胰島素也不建議。只有使用速效胰島素,才能根據「醣類」數量増減劑量,多吃多打,容易造成體重增加。
3.糖尿病痊癒(❌或⭕️)。正解:目前唯一有醫學研究證實的方式為第2型糖尿病「代謝減重手術」,縮胃截腸,肥胖的問題可以大幅改善,已經有長期追蹤報告,糖尿病有機會達痊癒程度。也的確,專看超級大肥子(BMI大於32.5)的內科醫師會因此而失業。
4.Diabetic diet cure (❌或⭕️)。糖尿病飲食療癒,是個英文話術,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才是専業的醫療營養治療。當今的糖尿病治療是建立在基礎的飲食運動生活調理上,再搭配需要的藥物治療。有一小部分早期診斷、積極生活調理的患者,的確不需要額外的藥物添加治療,但是終其一生,皆需維持測血糖追蹤。在藥物尚未發明的年代,人們只能採取飲食療法,結果是付出極高的死亡率代價。目前的飲食治療建議,也必須提出可以驗證的科學資料。
5.生機素食是糖尿病治療飲食(❌)。正解:影響血糖的食物包括五穀根莖、水果、奶類,生機與否和血糖無關,水果是素食,但水果升血糖,蛋白質不升血糖,因此不是吃肉所以血糖才變高。
6.低醣飲食是糖尿病飲食(⭕️或❌)。正解:減食物醣=減少血糖=有機會用藥少一點=減少體重,要減醣減到多低才合適,一定要諮詢營養師,一定要和醫師告知,才能避免低血糖。
7.斷食療法是糖尿病飲食(❌)。正解:間歇性斷食在少數由醫療團隊監督下,搭配特殊設計的復食飮食,有達到改善體重及血糖效果。這種治療病人皆經過嚴格挑選及嚴密監控,不是看了報導就自己斷食。斷食對糖尿病人的風險遠大於利益,風險包括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營養失衡…。生酮飲食雖不是斷食療法,但斷食一定生酮,致命的酮酸中毒,可是有糖尿病患者的特定危急重症,不可不慎!
8.高飽合脂肪酸的攝取無害(❌)。正解:有糖尿病的人大都需要服用降低膽固醇藥物,來保護血管健康,預防中風及心臟病。食物膽固醇只佔血液膽固醇來源不到三成,因此,沒有錯,蛋白質食物不升血糖,也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可以適量增加攝取,包括蛋黃及肉。但是飽合脂肪及反式脂肪,仍然沒有放寬,因為他們影響了血管健康。飽合脂肪無處不在,包括植物油內也含有少許,要全然避開是不可能的,而且人體也需要一些。因此,務實的作法是,少油炸食品,肉品來源白肉要多於紅肉,少用動物性油脂,就能降低飽合脂肪攝取量。

甜蜜蜜
18/06/2017

甜蜜蜜

限糖政策 啟動
06/06/2017

限糖政策 啟動

(新增配音影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日前在官網上預告「國人營養基準修訂草案」,也首次制定「甜食」的攝取上限,建議每日不宜攝取超過總熱量的10%,主要原因是糖飲傷身;經與專家多次討論後,決定跟隨美國飲食指南

注意一下喔~
02/06/2017

注意一下喔~

當糖友們發現血糖異常升高時,千萬不可忽略藥物引起高血糖的可能性。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造成血糖增高。瞭解自己所服用的藥物,以及哪些藥物容易引起高血糖,才能確切了解血糖波動的因素。

簡單明瞭喔~
01/06/2017

簡單明瞭喔~

「衛教師,醫師要我來問你為什麼打針(胰島素)會痛?有時候一點點痛,有時候很痛!」 「我看你剛才執行的步驟都相當正確,該注意的事項也沒問題,可能是注射的時候碰到神經了。」 「啊~神經!甚麼神經?」病人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

一起逆轉勝吧~
30/05/2017

一起逆轉勝吧~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未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我們稱作「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沒有症狀的,因此自己並 …

小黃醫師又來幫大家更新知識囉(不要再忘記吃大大白白的這顆藥了吧~
26/05/2017

小黃醫師又來幫大家更新知識囉
(不要再忘記吃大大白白的這顆藥了吧~

Metformin是相當古老的血糖藥物,,Metformin可以降低約1.0至1.5的醣化血色素,不容易低血糖,也有輕微的減重效果。除了降血糖外,也有保護心血管的好處。Metformin透過許多機轉來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包括抑制肝臟的血糖新生作用,降低周邊組織的胰島素阻抗性等等。5月22日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的研究發現,Metformin可能透過調整腸內菌的功能表現,來達到調整血糖的效果。 Nature這篇研究,透過幾個實驗來驗證「Metformin可能透過調整腸內菌的功能表現來達到調整血糖」的論點。首先,觀察使用Metformin與沒有使用Metformin的糖尿病患者在同樣體重

早買早享受(咦?治療的起步永不嫌早喔~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最有效喔~
24/05/2017

早買早享受(咦?
治療的起步永不嫌早喔~
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最有效喔~

新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希望先用飲食和運動調整血糖,如果沒有達到目標再來用藥。然而,最近一篇線上發表在知名糖尿病期刊Diabetes Care的文章,以丹麥的糖尿病患者所做的研究指出,新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在確定有糖尿病的6個月內,積極將血糖控制到醣化血色素6.5%以下,在未來的兩年半左右時間,會有較少的心血管疾病。 研究方法 這篇研究以2000~2012年間北丹麥大於30歲的糖尿病患者為觀察目標。患者使用單方的Metformin治療,紀錄他們在新診斷時的醣化血色素,治療6個月之後的醣化血色素,以及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心血管死亡等發生。 研究結果 總共有24,752位

動一動吧~
20/05/2017

動一動吧~

許多糖友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卻往往提不起勁、難以下定決心做運動。繼「心,“動”了嗎?」之後,馬醫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釐清肌肉、運動、血糖三者的關係,以及運動對糖尿病的益處,幫助大家找到一個運動的好理由。

參考參考吧~
16/05/2017

參考參考吧~

關於運動部分,最常聽到的觀念是,我都有走到流汗,這表示我有運動到。這樣血糖就會下降!真的是如此嗎?

低血糖時該怎麼辦 快來看看吧~
09/05/2017

低血糖時該怎麼辦 快來看看吧~

一起來吧~
30/04/2017

一起來吧~

【元氣一把罩】

運動有規律,元氣一把罩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與18-64歲成年人相同,
每週累計達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
例如:快走、跳舞、登山健行等
並注意活動四要訣:
1. 喘:增加心肺耐力,呼吸心跳會比平常快一些,能說話,但無法唱歌。
2. 力:運用肌肉,增加肌肉強度。
3. 平:訓練平衡。例如:左右交替單腳站立
4. 伸:伸展動作增加身體彈性。

#長者 #運動 #規律 #四要訣

Address

新北市新店區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Saturday 09:00 - 12: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耕莘糖尿病衛教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耕莘糖尿病衛教室: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