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25
全球安寧稀缺、投資不足是普遍性問題,尤其在亞太地區更是!去年安寧世界評比,台灣是亞洲第一、全球第六。
昨天小編參與安寧醫學會,外國的月亮並沒有比較圓,台灣的法制化其實走的很前面(安寧緩和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而小編在臨床和醫護、長照人員接觸,許多文化觀念都有慢慢走進工作人員心中。
當然仍有力有未殆之處,例如沒有「家」、「家人」,又想保有隱私性,除了多人一室的「機構安寧」,有沒有類似日本小說「獅子的點心」中在瀨戶內海這樣的安寧療養院呢?
用Notebooklm 整理今年最新 《2025年亞太地區安寧療護地圖集》
綜觀亞太地區安寧療護發展的主要障礙
儘管安寧療護被視為全民健康覆蓋 (UHC)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於減輕痛苦和提高生活品質,但其在亞太地區的推動仍面臨多重挑戰:
1. 發展程度不均與系統整合不足
• 在全球範圍內,安寧療護的可及性和整合性仍然不一致。
• 亞太地區的國家處於不同的安寧療護發展階段,許多國家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nascent phase)。
• 有國家表示,賦予患者及其社區權力是協助提供服務的關鍵領域,但在許多國家中,這方面仍需要更多的鼓勵。
2. 基本藥物和鴉片類藥物獲取困難
• 在鴉片類藥物和基本安寧療護藥物的供應方面存在嚴重差異。
• 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藥物可及性受到限制。
• 監管和意識障礙阻礙了藥物的獲取。
• 全球約有 80% 的人口無法充分獲得管理疼痛和其他症狀所需的藥物。
3. 政策和研究資源有限
• 儘管有全面性的評估,但仍存在數據限制的問題。
• 安寧療護的研究活動報告數量有限,雖然興趣正在增長。
• 有些國家甚至在大學部的課程中,才剛開始引入安寧療護。
亞太地區安寧療護發展的主要進展
亞太地區在克服這些挑戰的同時,也展現出巨大的進步潛力:
1. 政策和國家戰略的更新
• 有 16 個國家和地區更新了其安寧療護策略。
• 馬來西亞樹立了一個典範,通過一個全面的國家框架實現了安寧療護的整合。
2. 數據監測和合作
• 《2025 年亞太地區安寧療護地圖集》的發表,為區域安寧療護的監測建立了基準,旨在提高公眾意識、為政策提供資訊並促進國際間的合作。
• 該地區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為安寧療護的普及創造變革性的解決方案。
3. 提升研究活動和倡議
• 雖然整體研究出版物有限,但研究興趣正在增長,例如泰國和紐西蘭都有相關的倡議和增長趨勢。
• 亞太地區作為數位創新的全球領導者,正在開創數位健康解決方案,以改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成果。
#台灣狀況
在安寧療護發展的六個核心組成部分(賦權予人與社區、健全的衛生政策、研究、基本藥物的使用、教育與培訓、服務提供)中,台灣的發展水平被評為「已建立」(Established)等級。
• 服務提供與普及率: 台灣擁有 776 個專業安寧療護服務隊伍,相當於每 10 萬居民擁有 3.35 個安寧療護服務(此數據高於亞太地區的中位數 0.06,也超過了報告中提到的最大速率 2.58)。
◦ 在服務地理分佈上,醫院、安寧院和居家照護團隊在城鄉地區的覆蓋率普遍達到「普遍化」(Generalized)或「整合」(Integrated)的程度。
• 政策與立法: 台灣擁有獨立的國家安寧療護計畫或法律/法規。有關預立醫療照護計畫 (Advance Care Planning) 的國家政策也已實施並被積極評估或審查。
• 研究: 台灣的安寧療護研究出版物數量屬於「可觀」(considerable)**的水平,並且被列為該領域同行評審文章數量達到「已建立或進階」的九個國家/地區之一。
總結來說,亞太地區的安寧療護發展正從初級階段邁向更成熟的系統,但要克服藥物可及性和資源分配不均等重大障礙,仍需要持續的政策努力和區域合作。台灣則在政策法規和服務提供上,已處於區域內的領先地位。
-------------------------------------------
教育與培訓 (Education & Training)
台灣的安寧療護專業教育處於領先地位:
• 醫學院教育: 12 所醫學院中,有 10 所 (10/12) 將安寧療護納入強制性教學課程。
• 護理學校教育: 44 所護理學校中,有 8 所 (8/44) 將安寧療護納入強制性教學課程。
• 專業認證: 安寧醫學已被國家主管機關認可為專科或次專科。
◦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負責安寧療護專家的培訓和認證,每年約有 50 名專家獲得認證。
-------------------------------------------
基本藥物的使用 (Use of Essential Medicines)
台灣在疼痛和安寧療護基本藥物的可及性方面表現良好:
• 鴉片類藥物消費: 2020年至2022年期間,每百萬人每天的鴉片類藥物(不包括美沙酮)消耗量為 1822 S-S-DDD。
• 藥物可及性(城市): 城市地區的初級照護設施,疼痛和安寧療護基本藥物的可獲得性達到 70% 到 100% 的「非常好」水準。
• 藥物可及性(農村): 農村地區的可獲得性達到 30% 到 70% 的「良好」水準。
• 口服嗎啡可及性:
◦ 城市地區:醫院(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提供口服嗎啡服務的比率接近 100%。
◦ 鄉村地區:大多數患者在最多一小時的車程內可以獲得口服嗎啡。
◦ 初級照護:初級照護醫師被授權開立必要的安寧療護藥物,並由全民健康保險全額給付。
-------------------------------------------
研究 (Research)
• 研究活動: 台灣的安寧療護研究出版物數量屬於「非常高」(Very High),顯示已發表大量文章。
• 學術會議: 台灣每年至少舉行兩次全國性的安寧療護會議,由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和台灣安寧照護護理學會等組織舉辦。
-------------------------------------------
台灣的安寧療護發展,猶如一株茁壯的大樹,不僅擁有穩固的根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如全民健保和ACP立法),枝葉(服務團隊、教育體系)也十分茂盛,尤其在專業化和藥物可及性上處於區域領先地位,確保了安寧療護的果實能夠普遍惠及民眾。
安寧療護的發展,就像在廣袤的亞太地區鋪設一條條「慈悲之路」:在許多資源匱乏的地區,基礎建設(基本藥物和政策)仍脆弱不堪,道路(服務體系)尚未鋪設完全,行路者(病家)步履維艱;但在如台灣等先進地區,道路已鋪設完成並納入國家藍圖,如同高速公路般提供穩定、可預期的服務,下一步的重點則是確保這份關懷能延伸到最偏遠的角落,讓每個有需要的人都能無礙地踏上安寧之旅。
美中不足的是,台灣之所以在報告中被列為「Taiwan, APHN sector/ Annex」(台灣,亞太安寧療護網絡區/附件),而非單獨的「國家」(Country)表列,因為還是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
#居家護理 #跨越圍牆的守護 #醫養合一 #長期照顧 #健康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甚至不只是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