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台南家庭EQ協會《生命工作者》培訓志工
台中生命學習型社群生命志工
●個別談話
●繪製三代家庭圖、生命深度醫治
●OH卡 伴侶卡個案諮詢

28/09/2025

大約在8年前,
老天聽到我的呼求幫忙,
開始陸續安排了許多的老師進入我的生命。

這些老師們本身都經過多年的生命整理和學習,很溫暖很有耐心的接住我當時看不到希望的生命,陪伴著我緩慢的一步一步帶領著我看見生命的曙光,雖然過程很痛苦很掙扎,靠著自己生命的韌性,沒有讓自己脫離學習圈,原本只關注外在的生命,願意跟著老師的引導,進入內在世界的學習,發現到原來自己幾乎快枯竭的生命,是因為忽略內心的自己太多年了。

慢慢的學習把自己愛回來,透過老師們的陪伴,也漸漸的長出力量,看到了獨特珍貴的生命,感受到老天創造生命的美意,也許是需要有這些的經歷,才有機會感受生命的美好,邁向真實自我的過程有著許多生命的感動。

感謝老師們的付出 帶領 陪伴
祝福老師們 教師節快樂!

關注生命的狀態是很重要的,此時此刻我是什麼樣的狀態?我覺得不要有一種認為:只有我好了,我才可以跟別人分享。其實呢,我們有很多問題,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困難,但是我接受它們,我允許它們,然後我也允許自己有很多的困難,有很多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當我能...
27/09/2025

關注生命的狀態是很重要的,此時此刻我是什麼樣的狀態?

我覺得不要有一種認為:只有我好了,我才可以跟別人分享。其實呢,我們有很多問題,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困難,但是我接受它們,我允許它們,然後我也允許自己有很多的困難,有很多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當我能夠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就有能力去關心,去幫助到很多自己周遭的人。

不是你做了什麼對人會有幫助,而是你周遭的人,他們的生活、他們心理有什麼「需要」被你説明?你能夠為他做什麼?是因為別人有需求,所以我們去分享自己。

關注別人的狀態,關注別人的生命跟需求,這是我們生活當中,每天都要去做的。我們每天在家裡,雖然我是自己一個人,但是我的心可以去想到家人,好朋友,或是一些團體,然後去感覺他們的生命,感覺他們的狀態,然後問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所以在家裡我們也可以關心很多人,甚至關心很遠的地方的朋友跟他們的需求。

#劉老師的話

21/09/2025

2025.9.20 以生命影響生命 生命分享會

大約兩個月前早晨的一個直覺訊息閃過,要在台中舉辦一場生命分享會,後來決定分享者是我自己,開始規劃活動找場地做文宣,感謝老天的安排和促成,讓台中第一場生命分享會順利舉辦,今天總共有七位參加。

今天的分享過程,談及自己成長的非常不容易,父系力量連結的缺乏,對我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影響,最嚴重時甚至時常在呼求老天的協助幫忙,最終是老天指引了一條學習成長的道路,才讓我有機會從生命谷底慢慢爬起來。

分享了在學習歷程中,非常重要的自我陪伴的一段語言:「我在這裡,我沒走遠,你對我很重要;你不孤單,我在這裡陪著你;我愛你,你的快樂對我太重要了;你真聰明,感謝你有這麼突出的智慧,你的創造力令我驚訝;犯錯沒有關係,就算犯錯,你也是很可愛的,不必為了讓我愛你、陪你,就強迫自己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你不必多解釋,不管你說什麼或什麼都不說,我一樣會一直愛你。」,真的幫助我很多。

還有安靜聆聽內心的聲音,也是上天指引我前進最大的幫助方式。

「生命到了一個階段,
應該停止向外的追尋,
學習向內看見自己、照顧自己及愛自己。
開始體會上天的美意,
接受生命中已經擁有的東西,
也自在於生命中沒有的事物。

每天花10-15分鐘,
尋找一處寧靜的地方,
在安靜中陪伴自己、等待內心的聲音,
將聽到的聲音寫下來,
並與信任的朋友分享之。」

透過學習之後生命的轉變:
1.在生活中有不舒服的感覺時,知道如何去陪伴自己
2.自我價值感的提升
3.懂得為自己設立界線
4.表達自己被了解
5.勇敢的活出真實的自己跳脫父母的人生劇本
6.看見自己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
7.看見上天所賦予的能力
8.長出力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生命分享會 就在這週六~在三十歲左右的那些年生活中極度的壓抑自己內心的很多困難無法向別人說外在確讓自己呈現好像沒什麼事記得從某一年開始時常自言自語:為什麼老天你要讓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真的非常痛苦非常無力為什麼我會把自己的生活過成這個樣子...
17/09/2025

~生命分享會 就在這週六~

在三十歲左右的那些年
生活中極度的壓抑自己
內心的很多困難無法向別人說
外在確讓自己呈現好像沒什麼事

記得從某一年開始
時常自言自語:為什麼老天你要讓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我真的非常痛苦非常無力
為什麼我會把自己的生活過成這個樣子
最嚴重時也出現想告別這個世界的念頭
似乎這樣的訊息也在向老天呼求:「救救我」
當時時常焦慮很想解決問題 只有頭腦的理性思考
完全感受不到感覺
老天也許在許多時候傳達了重要訊息給我
但我都一直感覺不到也聽不到
不知道過了多久
在某一次感受到有個微弱的聲音:「去上課學習吧」

很感謝當時信任了這個微弱的聲音
因此而進入了生命的學習
開啟後續七年整理生命的歷程
才有了生命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你快樂嗎?你幸福嗎?★追逐外在的成就,常常是為了內在的狀態,或者內在的感覺。★生活中發生的意外,真的只是意外嗎?★或許從當事人的角度,他會認為是一個意外;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因為某些事情,你已經有情緒,帶著情緒去做事,有時候是可以預見意外的...
07/09/2025

★你快樂嗎?你幸福嗎?★

追逐外在的成就,常常是為了內在的狀態,或者內在的感覺。

★生活中發生的意外,真的只是意外嗎?★

或許從當事人的角度,他會認為是一個意外;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因為某些事情,你已經有情緒,帶著情緒去做事,有時候是可以預見意外的發生。

生命中,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inevitable)。當你的想法、觀念、態度、習慣是什麼樣的時候,在你的人生的未來,就有一個不可避免的事情要發生。只是當局者迷,因為不知道,所以認為這是一個意外;對懂的這個道理的人,會覺得說:終於發生了,這個注定是要發生的。

就像有些感情,有些婚姻,很多人就會知道這對夫妻遲早是要離婚的,但是當事人沒有這種感覺。

★活在此時此刻★

要活在當下,是不容易的。如果你的過去有太多的糾結,你的痛苦,你的受傷,你過去受到的驚嚇等,這些如果沒有好好的去處理,這些畫面會不請自來。不是說:我要活在當下,我就可以活在當下。常常很多時候,某些想法、感覺它會把你拉垮。

人常常忍不住就被過去抓住,
忍不住就會去想未來的事情。

-劉仁州-

【「安靜」--我這一生的生活秘訣】文/劉師母1977年(47年前),我大學四年級,高中好友看到我過得很不快樂,介紹我生活一個生活方式 : 每天早晨起來「做安靜」,寫下當時腦中浮現的想法。從此,我開始斷斷續續做安靜,特別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1...
04/09/2025

【「安靜」--我這一生的生活秘訣】
文/劉師母

1977年(47年前),我大學四年級,高中好友看到我過得很不快樂,介紹我生活一個生活方式 : 每天早晨起來「做安靜」,寫下當時腦中浮現的想法。

從此,我開始斷斷續續做安靜,特別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

1979年(45年前),我前往澳大利亞參加一個學習課程,每天早晨「做安靜」是課程中的一項重要訓練,於是我在在澳大利亞的2年養成了每天「做安靜」的習慣。

1981年(43年前),我回到台灣,每天早晨「做安靜」成了我的一個生活方式。

交響樂團要演奏前,每個人都要調音。我們一天的生活就像一場交響樂,每天早晨做安靜,就是在為我們的這一天調音,音調好了,我們就有美妙的一天。

我這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決定,都是在安靜中決定的 :將生命100%奉獻出來給社會、與劉老師見面2次就結婚、什麼時候懷小孩、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困擾、我自己的困難人際關係…等等很多的事情,這麼多年來,我都是在安靜中尋求答案,所以我說「安靜」我這一生的生活秘訣。

生活中試著去養成安靜的習慣,如果沒有成功,你也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如果成功了,你將獲得一個至寶。

播種一個念頭 收穫一個行動
播種一個行動 收穫一個習慣
播種一個習慣 收穫一個性格
播種一個性格 收穫一個命運

我是我自己—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的像我。某些人有某部份像我,但沒有一個人完完全全像我。因此,從我身上出來的每一點、每一滴都那麼真實的代表我自己,因為是我選擇的。我擁有一切的我:我的身體,和...
26/08/2025

我是我自己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的像我。某些人有某部份像我,但沒有一個人完完全全像我。
因此,從我身上出來的每一點、每一滴都那麼真實的代表我自己,因為是我選擇的。

我擁有一切的我:
我的身體,和它所做的事情;
我的大腦,和它所想、所思的;
我的眼睛,和它所看到的、所想像的;
我的感覺,不管它有沒有流露出來,憤怒、喜悅、挫折、愛、失望、興奮;
我的嘴,和它所說的話,禮貌的,甜蜜或粗魯的,正確或不正確的;
我的聲音,大聲或小聲的;以及我所有的行動,不管是對別人的或對自己的。

我擁有我的幻想、夢想、希望和畏懼。
我擁有關於我的一切勝利和成功,一切失敗和錯誤。

因為我擁有全部的我,我能夠和我自己更熟悉、更親密。
由於我有了這些,我能夠愛自己並且友善的對待自己的每一部份。
於是,我就能夠做我最感興趣的工作。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份,和一些我不瞭解的部份。
但只要我友善的去愛我自己、我就能夠有勇氣、有希望的尋求途徑來解決這些困惑,並發現更多的自己。

然而,任何時刻,我看、我聽、我說、我做、我想、或我感覺,那都是我。這是多麼真實,表現了那時刻的我。

過些時候,我再回頭看我所看的、聽的、我做過的、我所做想、所感覺的,有些可能變得不合適了。
我能夠丟掉一些不合適我的,保留合適的,並且再創造一些新的。
我能看、聽、感覺、思考、說和做。我有方法使自己覺得活得有意義、親近別人,使自己豐富,有創意。

我擁有我自己,因此我能駕馭自己。
我是我,而且我是可以的。

曾經怨恨老天為什麼讓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痛恨自己為什麼生命這麼沒有力量多年來完全都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生命中被恐懼、焦慮、羞愧所佔據一直往內心深層壓抑無法向人求助經歷過這些生命的苦難上天為我開了一扇窗讓我有了生命學習的機會看見到原來這是此生的...
20/08/2025

曾經怨恨老天
為什麼讓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痛恨自己
為什麼生命這麼沒有力量
多年來完全都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生命中被恐懼、焦慮、羞愧所佔據
一直往內心深層壓抑
無法向人求助

經歷過這些生命的苦難
上天為我開了一扇窗
讓我有了生命學習的機會
看見到原來這是此生的生命課題
學習去面對
終將體會到原來一切都是上天的祝福

歡迎您來聆聽生命故事
報名連結在留言處

你怎麼看待父親這個角色?文/龔萬侯08.08  你和你父親的關係如何呢?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你怎麼看待你的父親呢?  我真心希望你和你父親的關係良好;我真心希望你是一位尊重你父親的男性。  如果你和你的父親關係不良,你當然不會尊重他。如果妳是...
10/08/2025

你怎麼看待父親這個角色?
文/龔萬侯
08.08

  你和你父親的關係如何呢?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你怎麼看待你的父親呢?
  我真心希望你和你父親的關係良好;我真心希望你是一位尊重你父親的男性。
  如果你和你的父親關係不良,你當然不會尊重他。如果妳是一位女性,未來妳和丈夫的關係十之八九不會太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妳的丈夫也是妳孩子的父親,妳會把對自己父親的不滿投射到自己丈夫身上。如果你是一位男性,未來你在扮演父親這個角色時,十之八九也是不太稱職。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你正在扮演一個你不滿的角色,你怎麼可能會稱職呢?
  你怎麼看待父親這個角色,不止與你有重大關係而已,更重要的是會深刻影響你自己的小家庭和你與子女的關係。
  不論你的父親稱職與否,你都不能否認他的存在,你也要尊重父親這個角色,因為父親是你的根源,就憑這一點,你豈能不尊重他呢?我不是不知道,有些人的父親實在很糟糕,這些人就得學習保護自己,不被父親傷害,這也是尊重父親角色的一種具體表現──讓他們的父親不要踐踏父親這個角色。
  要讓父親成為一家之主,也是我們重要的學習功課。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你就得學習有肩膀扛起一家之主的擔子;如果妳是一位女性,妳就得學習協助妳的丈夫和父親扛起一家之主的擔子。因為一個家庭不能是雙頭馬車,而在父系社會中,你就得讓父親成為一家之主。
  父親也得是尊重母親、教育子女的角色。一家之主也得有妻子的成全與鼎力支持,所以,不可以忘了尊重自己最重要的親密愛人。教育子女如何剛強、有責任感、明事理…等,都是父親的職責,特別是把兒子調教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更是父親責無旁貸的天職。
  父親的角色有很多面向,你要學習從正面和積極的角度看待父親的角色,這樣對你和與你關係密切的人都將受惠良多。

#日悟集
#龔萬侯老師
#你怎麼看待父親這個角色

爸爸節-談父親的角色功能文/劉仁州      八月八日,台灣將它訂為「爸爸節」,有別於國際父親節在六月份。在這個節日到來前,在此為父親這個角色做一些思考和探討。     約翰 布雷蕭在「家庭秘密」一書中,做了這樣的陳述 :「研究顯示,當孩子...
08/08/2025

爸爸節-談父親的角色功能

文/劉仁州

八月八日,台灣將它訂為「爸爸節」,有別於國際父親節在六月份。在這個節日到來前,在此為父親這個角色做一些思考和探討。

約翰 布雷蕭在「家庭秘密」一書中,做了這樣的陳述 :「研究顯示,當孩子的生活中缺乏了父親,他們在學習延宕滿足上會有所困難。父親缺席的家庭裡常常會感到各種匱乏,因此孩子在能夠滿足的時候就會儘量滿足而不想等待或延遲,研究也指出缺少父親會造成孩子嚴重的羞恥感。至少對我個人而言確實是如此,雖然母親不停地安慰我說父親愛我,但是這種安慰是空洞的。兒時父親棄我而去仍是我一生的傷痛。」

我個人的看法是「父親缺席」是一個大多數家庭存在的現象,也是絕大多數人童年成長的傷痛。所謂缺席不只是父親過世、長期離家,甚至是早出晚歸、失意喪志、冷漠無情、殘酷暴力…等,都可說是「父親缺席」。

有人說「父愛如山」,代表爸爸的愛帶給孩子和家庭的安定、安全、安穩的感覺。但,一個男人要如何做到「父愛如山」呢?首先他要有意願深入的了解自己和全然的接納自己,願意而且能夠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因此是一座山,而不是一座隨時要爆發的火山!

其次,他要在內心找到力量去愛和尊敬自己的父母。表面上、口頭上,很多父親都會說自己是愛和尊敬父母的,然而,實際生活中不時地顯現出怨恨和鄙視,有些過度疏離、有些過度的投入。

約翰 布雷蕭在書中也提到:「當父親欠缺自我覺察而跟兒女相處時,會把孩子弄得很迷糊,當他一邊痛打你,一邊口口聲聲說是因為愛你時,這種不一致的表現會令孩子抓狂。」

「當他冷靜得近乎殘忍地處罰你或羞辱你時,可能正是出於他自己童年所受的羞辱以及壓抑的怒火。你可能不懂他為什麼那麼生氣,你犯的錯並沒有那麼嚴重,只是與他童年受到苛待所犯的行為類似。那時,他也還是個無助的孩子,不能表達心中的怒火和委屈,發怒只會招來更大的麻煩與羞辱,而你,成為他多年來累積怒火的繼承人。」

「父親一旦把他隱藏多年的怒火傳給你,你也可能將它壓制下去而不見蹤影。憤怒會化成多種不同的型式,變相出現,例如頭痛、背痛、被動、麻木、理性批判、消極攻擊,或者將憤怒丟到孩子身上去。怒火的代代相傳乃是父權中心的家庭裡最黑暗的秘密,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成為父母的情緒容器與背負者。」

療癒童年傷痛,接納父母也是童年受傷慘重的無助孩童,下決心學習表達情感和與家人溝通的能力,提升自信心與內在安全感,讓自己成為家庭和孩子成長的領航員!

祝福天下的父親們,「爸爸節快樂」!

8月份的第一天,自我親職寫到第131天,今天練習的題庫是老師設計的,是之前從來沒做過的題庫。第一題就問了內在小孩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1-10分會給幾分),內在小孩的回覆是8分,看到這麼高的分數讓我當下覺得好驚訝。然後繼續問內在小孩為什麼你...
01/08/2025

8月份的第一天,
自我親職寫到第131天,今天練習的題庫是老師設計的,是之前從來沒做過的題庫。

第一題就問了內在小孩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1-10分會給幾分),內在小孩的回覆是8分,看到這麼高的分數讓我當下覺得好驚訝。

然後繼續問內在小孩為什麼你給自己這個分數,內在小孩回覆是,現在更多的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感覺,內在父母也更知道如何陪伴他和活在當下,更可以去做感受到真實快樂的事。

回想起當初剛進入生命學習,當時測內在小孩的受傷程度是11分,非常嚴重的受創,完全是感受不到真實的快樂,內心更多的是空虛無力的感覺,且跟自己的關係是非常疏離的,經過了幾年的學習到今天,看到內在小孩回覆的快樂程度,真的很感動很開心能有這樣的轉變。

#自我親職練習

2024年華人行動 系列活動安靜聆聽內心的聲音主題: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主講:劉仁州老師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人的生活會充滿壓力、挫折、衝突、痛苦、失落,最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的部分,都在關係親近的人身上。你覺得你為他...
29/07/2025

2024年華人行動 系列活動
安靜聆聽內心的聲音

主題: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
主講:劉仁州老師

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

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人的生活會充滿壓力、挫折、衝突、痛苦、失落,最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的部分,都在關係親近的人身上。你覺得你為他們努力,他們就應該要改變。你也覺得如果他們改變了,你的努力才有結果,心情生活才會有輕鬆快樂,有滿足感、有成就的感覺。我們每天很辛苦,但心情都被別人牽動。

孩子聽話一點、用功一點、成績好一點,我們就非常快樂。如果孩子不聽話忤逆、頂嘴,他不好好的努力,表現不佳、成績不好,我們就如同跌落萬丈深淵,充滿了抱怨、批評、指責,有些人是充滿了自責、自怨自哀。

這種方向的改變,常常是我們生命痛苦的來源。

為什麼我們那麼執迷不悟?

為什麼我們每天眼睛一睜開,一直到晚上躺下床,我們一心一意想要的,就是「想要改變」?

因為我們覺得如果不改變,套一句在大陸通俗的話,就是「躺平」。如果不求改變就是「躺平」,就是什麼都不做、不努力。做人怎麼可以這樣?做人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上進、一定要求改變。

這個就是我們生命掉進去的迷思裡面,

好像「不捲(不積極、不競爭)」就是「躺平(消極、擺爛)」。

事實上還有一種生活的態度,

就是我不求改變,但我相信改變。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祖先,有很多這方面的體會和智慧。譬如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事在人,成事在天」;「盡心盡力,把結果交給老天」,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改變不是「人」的事情,

改變是「老天」的事情,

老天行改變之事。

那「人」要做什麼?

人要去做的就是去關心、去關愛、去付出愛。去愛一個人,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尊重」、「了解」、「接納」。當我們去愛一個人,去尊重一個人,當你願意付出你的努力,願意耐心的、溫柔的陪伴, 去了解、去接納這個人,「改變」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情況底下,就會自然的發生。

改變的念頭,不是來自我們自己,而是來自對方。對方從他心裡面願意改變;我們所做的只是對「改變」的相信。因為「沒有改變」、「不可能改變」、「永遠都不改變」,我們就會失去希望;但是「太刻意改變」、「太強求改變」,我們又會陷入情緒、陷入痛苦中。

我們的生活,不要一心一念都在想要去改變別人,或是改變自己。

但是我們又不能沒有改變的希望,

所以我們要相信改變。

當一個生命,他感受到足夠的被尊重、被關愛,他感覺到他有被足夠的了解、被足夠的接納,這個生命很自然的會願意改變。他會感覺到他的內在慢慢的有一種力量--他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甚至他會想要跟這一位這麼尊重他、這麼愛他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他如果要改變,他會很自然的朝向這個人最希望在他的生命裡面所看到的樣子;「他希望我怎樣」,如果這個希望是合情合理的,那我很願意。

一個人的改變,是從心裡面他願意。

很多孩子打電動、打電玩;很多老公打牌、喝酒;做媽媽的、做太太的常常對他們都充滿了一種期望,也很努力去做些什麼,有時候忍不住也會抱怨、也會指責。其實這些被抱怨、被指責的人,他們只是不願意去改變,因為他們沒有動力。但是如果他的生命被看見、被了解、被尊重,那這個生命自然地就會想要改變。

有很多人說:「我盡力了,我都去了解他了,我都去尊重他了,可是他好像吃定我了;我越柔軟,他就玩得越厲害」。我們都知道一個物件它在運動的時候有一個慣性,有一段長期時間它要往東,而你一直把它拉著往西,當你拉的越大力,它往東的力量也就越大;所以你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拉扯與對抗。

跟你互動的對象也是如此。那你現在突然,把你拉往他往西的力量放掉了,你說他不會往東衝的更厲害嗎?當然會啊。但是如果你放掉了三天,你就覺得「不行」,看這種情勢要再拉回來,你又開始掌控他、命令他、指責他、要求他,那他就覺得「我好不容易放了三天的假,現在又要回去過這種跟你糾纏、跟你對抗的生活」,他當然改變不了。甚至他不相信你,他覺得你的放鬆,你表面上說尊重他,你表面上說願意去了解他,這都是你的計策,這都是你的手段,你不是真心的。要過這樣的一種生活的觀念跟態度,你還要通過這一層的考驗。

到一個時候,這個人,不管他是你的親密伴侶,或者是你最鍾愛的孩子,他願意相信你,他知道你已經完全不一樣。你的愛,你的尊重是出於你的內心,而不是你的伎倆、不是你的計策。這個時候,他就會開始感覺到他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他要為自己的生命下一個決心。他會感覺到,他的內在有一種溫暖,有一種力量可以滋生上來,這時改變是可能的。

當我們的愛,我們的尊重,

我們的了解跟接納,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

改變就會自然的發生。

Address

Nantou City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