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台南家庭EQ協會《生命工作者》培訓志工
台中生命學習型社群生命志工
●個別談話
●繪製三代家庭圖、生命深度醫治
●OH卡 伴侶卡個案諮詢

【活出真實 活出愛】2022 EQ生命工作大會(演講者 劉仁州老師)活出真實活出愛,這個題目並不難了解。活出真實也就是活出真實的自己、活出我們本來的面貌。但是很多人並不是為自己而活,很多人也不是活出真實的自己。我們從嬰兒逐漸長大,在長大的過...
20/11/2025

【活出真實 活出愛】
2022 EQ生命工作大會
(演講者 劉仁州老師)

活出真實活出愛,這個題目並不難了解。活出真實也就是活出真實的自己、活出我們本來的面貌。但是很多人並不是為自己而活,很多人也不是活出真實的自己。

我們從嬰兒逐漸長大,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受到很多的影響,照顧我們的人對我們有很大的期待與要求。照顧我們的人,他們的人生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他們希望我們跟他們一樣;在他們的人生中也有很多悲慘的東西,他們希望我們不要跟他們一樣。他們在我們身上不斷的想要彌補失去的或曾經受到的傷害。

為了生存、為了活下來、為了長大,
我們需要得到大人的認可與喜愛,
所以為了要被愛,為了被肯定,
我們不斷的去迎合和成為別人喜歡或希望的樣子。

我們並沒有被引導去喜歡自己,也沒有被引導去尊重自己、表達自己的渴望與需求。我們是被認真的被了解?還是我們不斷的被教導去認識我們的父母?

我們是被要求要聽父母說話,父母不斷的要求我們照顧他們的需要和感覺。很少有父母很認真的在聽小孩說話、很認真的去衡量這個孩子的想法。一個孩子生下來,除了有很多父母的基因之外,他也是老天的孩子。有多少的父母會去思考和看見這個孩子身上有哪些美好的部分?

長大成人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還原我們生命原來的樣貌,沒有一個生命是莫名其妙的出生,或者是一個錯誤的出生、或是一個負擔--人家不要你,你偏偏來到這個世上。但是有些生命會被告知「我原本不是要生你,我們原本是要生一個男孩,結果生了一個女孩」、「我們原本沒有要生小孩,但你卻來了,我們只好把你留下來」。

當父母對你說:「你是錯生的。」
你就真的是一個錯誤和負擔嗎?

也因此我們長大很重要的一個學習,就是學習超越父母的期待與要求。我們的生命是上天的喜悅,若上天不喜悅我不會生出來,我更不會長大。

一個生命如果沒有愛,不可能活到現在。

有時候我們覺得活的很痛苦,「我覺得我感覺不到愛」、「我覺得父母不夠愛我」、「父母愛的方式常常讓我很受傷」;即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長大了,我們還是活過來了。

我們很少去想是「誰」用他很真誠的愛去滋養了我,使得我沒有父母的愛,也能活下來,讓我的心靈得到滋養,讓我可以活出今天的樣子。

我們被愛的記憶想得越多,我們生命的力量就會越多;你想越多被傷害的事情,你的生命就會越痛苦。你要怎麼讓自己過的更好,就要看你如何去「想」;看見美好是很重要的。

一個人的生命不完美,但這個人的生命有很多美好的部分。你有沒有能力看到美好的部分?如果你的生命每天都在批評與指責當中,你根本就會不知道你真正是誰?你真正的樣貌是什麼?

父母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這樣的話講的越多,孩子並不會變得更好,他不會知道他長大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因為做父母的沒有告訴他「我看見你..」、「我聽見你..」,父母看見孩子真實的樣子,孩子便能成為他真實的自己。我們經常講孩子的不是,他就會越混亂,他就越不想做好。

教養孩子長大最大的浪費,
就是在孩子青少年的階段,
讓他把所有聰明的才智拿來跟父母對抗。
孩子沒有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
沒有去發現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卻花時間跟父母對抗;
這對孩子的生命是最大的浪費。

如果做父母的,沒有辦法活出真實的自己,這個父母有能如何幫助孩子成為真實的自己?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父母一定會侵犯他孩子,希望孩子活出父母想要的樣子。

活出真實,不是要去羨慕、模仿、比較、計較,你的真實跟別人的真實是不同的。你要每天觀察自己,尋找好的老師去談論自己,就像照鏡子一樣,透過向別人談論自己而看見自己。

你內在的語言是耐心、溫柔的嗎?還是是專制且粗暴的?或是不知道如何勉勵自己?長大了要活出自己,渴望「愛」的人就是沒有愛,你越渴望愛,你就越沒有愛;我們要學習成為愛的創造者,而不是成為愛的消費者。

我們的內在如何擁有愛?那就是要先愛自己。活出愛,就是讓你的愛能夠發揮出來,讓你能夠去體會、關心周遭的生命,體會、關心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台中要開讀書會了!】讀書會成長班學員心得謝謝有讀書會成長班,讓我在生命受苦無助的時候,能有機會上到讀書會,在課堂上能夠談談自己,透過帶領老師的傾聽與回饋,讓我慢慢的知道該如何學習,如何調整,讓自己的生命越來越平衡,與愛自己,讓家庭 家人 ...
17/11/2025

【台中要開讀書會了!】

讀書會成長班學員心得

謝謝有讀書會成長班,讓我在生命受苦無助的時候,能有機會上到讀書會,在課堂上能夠談談自己,透過帶領老師的傾聽與回饋,讓我慢慢的知道該如何學習,如何調整,讓自己的生命越來越平衡,與愛自己,讓家庭 家人 和自己,都能往好的方向前進。

謝謝讀書會帶領老師們的陪伴與教導,
讓我從容易被媽媽的言語刺激而感到不舒服,易情緒化和壓抑情緒,不敢表達,到能在又再次感覺到受傷時,會找時間來照顧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讓自己越來越平衡穩定 ,不在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讓自己不舒服,也讓對方不舒服,雖然我進步的不快,但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
........…............................................

🌈台中成長班讀書會🌈

書目:家庭會傷人

帶領老師 :

蔡誼靖 老師
蔡冠琳 老師

這本書談的是家庭,我們一生的起點和最深的夢鄉。

作者寫盡家庭給人負面影響的可能性。

透過閱讀此書發現自己身上可能攜有的傷痕和偏差的來源,學會如何走出家庭陰影,找回健康的自我。
………………………………

開課時間 :

星期一
晚上 7:00-9:30
…………………………………

開課日期 :

第一次 11月24日(一)
第二次 12月 8日(一)
第三次 12月22日(一)
第四次 1月 5日(一)
第五次 1月 12日(一)
第六次 1月 19日(一)

…........…......................
【參加讀書會心得】

[來這裡學習探索後,我學會慢慢放下在原生家庭背負長女的負擔,讓自己過得更自由自在。]

[參加讀書會,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更穩定、更成熟、更有力量、更有智慧來應對生活的變化。]

[讀書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昨晚我和我弟弟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談了不少以往不曾談及的往事,真是令人感動!感覺我的原生家庭家人間的情感不斷地在流動著!]

[讀書會的日子總是令人期待,在這裡我們可以無牽掛的盡情訴說。這裡沒有批判、嘲笑,只有了解與接納。當我們在迷霧中走不出困境時,老師們會適時地指點迷津,撥雲見日,讓我們用自己的力量,走向正確的方向。]

16/11/2025

人的問題,不在發生什麼事
而是我們的生命狀態出了狀況

14/11/2025

陪伴自己很有力量的一段話

摘錄自-你愛自己嗎? 瑪格麗特•保羅博士

【台中 實體課程 要開課啦!!!】今天要特別來講一下台中的生命工作發展  郁頴目前是我們台中發展的在地人  我們也希望拓展我們的服務到台中地區如果你也是住在台中  或是你身邊有住在台中的親戚朋友  歡迎幫忙宣傳  我們準備在台中開實體課程了...
12/11/2025

【台中 實體課程 要開課啦!!!】

今天要特別來講一下台中的生命工作發展 郁頴目前是我們台中發展的在地人 我們也希望拓展我們的服務到台中地區

如果你也是住在台中 或是你身邊有住在台中的親戚朋友 歡迎幫忙宣傳 我們準備在台中開實體課程了唷~~~

邀請到台北雙株 蔡誼靖老師 蔡冠琳老師 南下台中開課~~

希望這個全新的嘗試 也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開始...

報名 請點下方連結
https://pse.is/89ydfs


#蔡冠琳老師
#蔡誼靖老師
#台中
#生命成長學習
#家庭會傷人
#實體課程

台南家庭EQ協會 二十週年 感恩20 家庭日從台中南下台南,參與EQ協會二十週年的家庭日,很感恩在二十年前劉老師透過安靜,跟隨上天的帶領,創辦了家庭EQ協會,早年開辦了讀書會成長班,無數的生命透過學習成長,看見生命、陪伴生命、滋養生命、再造...
11/11/2025

台南家庭EQ協會 二十週年 感恩20 家庭日

從台中南下台南,參與EQ協會二十週年的家庭日,很感恩在二十年前劉老師透過安靜,跟隨上天的帶領,創辦了家庭EQ協會,早年開辦了讀書會成長班,無數的生命透過學習成長,看見生命、陪伴生命、滋養生命、再造生命,後來許多的生命受到劉老師的影響,開始在其他城市和其他的國家,創建了生命工作團隊,為當地社會有生命成長需求的人服務,後來EQ協會會有如此的發展,一切都不是當初創辦時預期中的,劉老師說:只有老天知道會發展成如此。

曾經我也都不覺得自己的生命有什麼問題,或是有什麼需要學習成長的地方,但多年來生活和生命中時常出現的情緒和慣性的模式,壓的我快喘不過氣接近油盡燈枯,在偶然的機會中老天安排我認識了家庭EQ協會,開始了生命成長的學習,幾年的學習下來,生命也有了很多的轉變,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很多老師們的幫助,透過安靜的訊息,也願意去為週遭有需要的生命服務,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其他人的生命。

感恩協會一路走來,有著許多人的堅持和背後的付出,讓社會上有需求的人能夠生命學習成長,學習後的生命,有著穩定安定的力量,是社會和個人發展很重要的一部份。

祝福家庭EQ協會往下一個二十年邁進。

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文/王文俐 在家庭友人的邀請下與母親一同參與了台南市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於成大醫院所舉辦的家庭日活動,主題為「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     講座一開始,劉仁州老師以自己挫折坎坷的英語學習過程及現在能流...
04/11/2025

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
文/王文俐

在家庭友人的邀請下與母親一同參與了台南市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於成大醫院所舉辦的家庭日活動,主題為「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

講座一開始,劉仁州老師以自己挫折坎坷的英語學習過程及現在能流利以英語在世界各國進行演講的經歷向在座的聽眾分享了生命的可能性,並許在場的各位一個超越夢想的人生,燃起了我對講座內容的好奇心,冀望著得到克服英語學習障礙的秘方。

沒想到,劉老師旋即以身體意外殘缺或至親突然驟逝為例,問在場聽眾是否能坦然「接受」命運突然的改變以及生命的不完美?震撼的問題讓我大腦當機,一下還反應不過來。很多人以為任何的苦難傷痛,只要不去想它就不會存在,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拿婚姻來說,結婚到底好不好?這答案可能依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而有所不同。老師說「婚姻」是個奇妙的東西,它會對男女關係產生微妙的影響和變化,所以我們常會聽到交往十年甜蜜蜜,結婚兩天就翻臉的故事。婚姻有時會讓人變得過度防衛與敏感,有了小孩後更有可能進入不可理喻的時期,因為做父母的不允許小孩有瑕疵。即便理智上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能完美,但對自己的小孩卻會特別嚴苛要求。

其實,對不完美的接納是需要學習的。劉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尊重「不完美」。因為對「不完美」不了解,就無法接納,然後內心就無法平靜;內心不平靜,就無法有美好的關係,生命就會有恐懼。

如果內心沒有被愛的感覺,沒有充滿愛的話,是無法把愛給出去的。若內心沒有得到愛,而要去愛小孩,那麼那是偽裝的愛,會一手建立一手破壞。例如:一個母親有個酒鬼父親與賭徒母親,兒時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與照顧,但她很爭氣的靠自己努力念書考取名校並進入好的企業,有了人人稱羨的工作。在她結婚生子後,她給予她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與教育條件,付出了自己孩時所從未感受過的關懷與照顧,但這時若她孩子的表現不如她的期待,她很容易會歇斯底里抓狂,不能接受她付出了自己從未得到過的一切給孩子,為何孩子卻不如自己過去般爭氣,她會破壞親子關係,並傷害自己的孩子,即便這不是她希望的。

因此,我們要練習找回愛,因為內心若沒有充滿愛,是無法把愛給別人的。老師說,如果沒有愛的話,我們無法長大成人,只不過往往我們擴大了「傷害」而忽略了「愛」。劉老師讓我們為自己的生命找尋被愛的證據,例如父母不愛的孩子可能有來自爺爺奶奶的關愛,或者是鄰居的愛等等,我們要找方法治療受傷的記憶,而非責怪,因為責怪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尋找被愛的證據,也要為自己的生命承擔100%的責任。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可以承受苦難,因為每個生命都是從承受痛苦中成長。最後,老師總結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能夠承擔『愛』的責任。」

劉老師的演講時間雖短,卻深深影響、啟發並改變我的觀念。我一直以為不完美是不好的,是不能被接受或妥協的,人應該要精進,要追求完美。我從沒想過要虛心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沒有意識到,若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未來當我有孩子時,可能會對孩子過度的要求、批評或指責,還可能不懂得欣賞孩子的特質及他們的努力和進步,甚至有可能無法在他們犯錯時耐心的安慰和教導,反而有可能傷害他們,如此下去當我的孩子長大時,也不會心平氣和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是多麼可怕的大事。好在老師告訴了我們接納自己的解決之道:除了要找回愛,弭平傷痛外,還要學習愛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溫柔的對自己說沒關係,慢慢來,一定會愈來愈好的。

老師的演講讓我理解到,接納自己之餘還要能接納父母,不管是怎樣的父母。即使我擁有了令很多人羨慕的家庭及愛我的父母,我還是不時在心裡或是言語上抱怨他們,怨他們對我不夠好、怨他們不了解我、怨他們不如別人的父母、怨他們傷害了我等等,但經老師的講解後,我了解到,即便有時父母真的傷了我們,他們也不是故意要那樣的,他們也可能是受傷的孩子,而且一輩子沒有機會檢視自己生命的傷口,沒有機會學習和成長,但他們已經盡力了,不停的埋怨與怪罪或指責不會讓我更加幸福。老師的演講讓我反省到,我總是容易看到別人的錯誤與不足,卻沒有看到對方的痛,尤其是我的父母。

主題:神奇的讀書會邀請老師:誼靖老師、冠琳老師文字整理/心得分享/北部EQ學慧 小V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什麼是讀書會?📍為什麼要參加讀書會?👉讀書會是每週兩個半小時,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一次,共六次。👉你的生活中可能碰到很多困難,例如婚姻中的...
02/11/2025

主題:神奇的讀書會
邀請老師:誼靖老師、冠琳老師
文字整理/心得分享/北部EQ學慧 小V

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什麼是讀書會?
📍為什麼要參加讀書會?

👉讀書會是每週兩個半小時,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一次,共六次。
👉你的生活中可能碰到很多困難,例如婚姻中的困難、家庭中的困難,而開始走入生命的學習。
👉讀書會不是拿一本書大家一起唸這麼簡單,而是一開頭老師會帶領學生詢問每一個學生這一個禮拜的心情,你是開心的?困難的?鬱悶的?你碰到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
👉你談論你的一週,老師去聽你說,而從中聽到你的問題點在哪進而點出來,你可能就通了。
👉我們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困難點是很多的,所以可以透過讀書會去「說」。
👉讀書會有八到十二個同學左右,名額不能多,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機會「說」自己,而當你在聽別人「說」他們自己時,你也可能因此產生共鳴,因為這件事也困擾著你許久,而老師幫助同學了解問題點在哪,也間接疏通了你卡住的生命。
👉讀書會最大的功效是「從生活中的難題去找到生命中的難題」。

❤️讀書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平常你找不到一個適合聽你說的人,而對方給你的建議是否會讓你的生命陷入更深的困境?在讀書會裡,老師會聽你說、同學會聽你說,生活中,我們實在太需要一個「聽得懂我們的人」。

✨小V心得分享💝
四年前我接觸了讀書會後,陸續一直都有上讀書會。讀書會是一個我覺得生命中需要的「電池」/「能量」。當我們陷入低潮時,不知道該如何前進時,我們可以藉由讀書會去說自己的生活困境,老師會很專業的點出我們看不見的盲點。

我總是說「帶領老師老師是溫柔又一針見血的指出我的盲點」,很痛、但會上癮。雖,上癮絕非老師的初衷,他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漸漸用自己的力量面對生命中許多的困難。但讀書會實在是個療癒到不行的禮物!

【2020 EQ通訊 1月號 看見自己】         文 / 黃竑銓         在我尚未走上生命學習的道路上時,我的眼光都是在「看別人」。     我看別人怎麼會這樣?那個人怎麼會那麼討厭?我的老婆、孩子為什麼會跟我想的不同?如果...
15/10/2025

【2020 EQ通訊 1月號 看見自己】
文 / 黃竑銓

在我尚未走上生命學習的道路上時,我的眼光都是在「看別人」。

我看別人怎麼會這樣?那個人怎麼會那麼討厭?我的老婆、孩子為什麼會跟我想的不同?如果別人可以成為我肚子裡的迴蟲,那該有多好!我頭腦裡在想什麼他們都會知道,也就不會造成很多的誤會與衝突。

參加華人行動的培訓,上課吸收知識,那些觀念我都知道。一直到第一階段的田野服務結束,回想這一個月我所做的工作、接觸的人、遇到的事,所有的一切都慢慢的在改變我,我最大的收穫是「看見自己」。

其實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了解另一個人,我了解的也只能是我想了解的和可以了解的部分而己。人與人之間最多只能做到「相對」的了解,沒有一個人可以被另一個人完整、全面的了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看見,被別人了解,期待遇到一個「我不用多說話就能知道我在想什麼」的人。也因此當我有不被了解的時候,我的情緒就跑出來了:憤恨、無奈、生氣、委屈、傷心…等等。但是當我將眼光看回自己,我真正的情緒是一種「孤獨」,一種不被了解的感覺。如果我可以和自己的「孤獨」相處,陪伴孤獨的自己,或許會產生一股力量,讓我可以做自己。

服務期間,無論是演講、個談、工作坊,我都察覺到每個人生命中的矛盾,這種矛盾代表了不同面向的情緒,干擾著我們的生活。快樂時,內心充滿了不安、被責罵的情緒;一個人時,內心充滿了不安全、被遺棄的感覺;工作時,內心對自己不斷的批評,指責自己沒做好;委屈時,不斷地告訴自已:忍一忍就過去了,明天會更好;衝突時,最後選擇不說話、冷戰,期待明天睡醒就好了;工作環境中,眼光永遠只看到自己討厭的部份;夫妻關係中,只有「你對,我永遠是錯」的爭辯中;事情只能聽從我的意見,不然就是不順從…等等。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情緒及問題吞噬著我們,生活、工作上不斷的重覆這些問題與情緒,而我們腦中不斷的告訴自己:「我們的父母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世上所有的人也是如此。」我們內心深處的小孩哭泣著跟我們抗議,但最後我們選擇視而不見。

如果我是我自己人生大戲的編劇、導演,我為何要把自己設定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的命運是如何形成的?其實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此時想到劉老師說的一句話:「為自己的生命負百分百的責任」。

我想成為怎麼樣的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看見自己、覺察自己。我覺察不到、看不見自己的部份,就會形成了我的命運。害怕覺察痛苦,畏縮不前,不敢去碰觸冰山下的礁石,那麼我的人生就會逐漸活成我討厭的樣子。

當我願意把外求的目光轉向自己,這份察覺自己的力量,會幫助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簡單地說,當我對任何一件事或一個人產生情緒、產生評判時,我要立刻告訴自己:「停止舊有的思考模式」,回到內在問自己:「我怎麼了 ? 我感受到什麼?我的情緒來自於那裡?完成「看見自己」的過程後,不論有行動或沒行動,都沒有關係,因為這樣的能力(看見自己)將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的人生。

自我價值感與快樂•所謂「快樂」,對我們人類而言,並不是單指有吃、有喝、有棲身之地就可以了。快樂是一種肯定、健康的自尊自信觀念,是靠學習而來的。你個人首度體驗到快樂和自我價值感的機會,來自於你的父母;如果你的父母並未給予你這樣的機會,那麼,你...
13/10/2025

自我價值感與快樂

•所謂「快樂」,對我們人類而言,並不是單指有吃、有喝、有棲身之地就可以了。快樂是一種肯定、健康的自尊自信觀念,是靠學習而來的。你個人首度體驗到快樂和自我價值感的機會,來自於你的父母;如果你的父母並未給予你這樣的機會,那麼,你便很難從其他地方學習這方面的經驗。

•那些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了愛護、鼓舞、和滋養的幸運兒,在大部分的時間中,基本上可說這些人對自己的生命感到快樂,當遭到暫時性的挫折或個人的不幸際遇時,他們通常都能藉著朋友的幫助、環境的改變、或一段時間的哀痛後從新振作起來。

•自我價值感不高的人,對他們而言,快樂與否都只是一種暫時性的狀態,隨著外界環境的轉換而來來去去。如果周遭的事物順心如意,他們便感受到高度的自尊與自信感;如果凡事皆不順遂,那麼他們的自尊與自信便很低落。

•建立自我價值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自己的內在父母與內在孩童之間,建立一種具愛心、鼓舞、和滋養力量的正面關係。當你努力地與內在孩童同心協力時,便能創造正面的自尊自信感及內在的快樂。

(自我親職-如何做自己的好父母)

【2020 EQ通訊 06月號  渴望&習慣】內容/劉仁州文字整理/劉曉芸生命有兩條線:一條線是渴望(理想):小時候我得不到,所以我渴望得到。一條線是習慣(現實):從小就是這樣,我爸爸媽媽是這樣,我的生活是這樣,我習慣這樣。長大後有些人會自...
05/10/2025

【2020 EQ通訊 06月號 渴望&習慣】

內容/劉仁州
文字整理/劉曉芸

生命有兩條線:
一條線是渴望(理想):小時候我得不到,所以我渴望得到。
一條線是習慣(現實):從小就是這樣,我爸爸媽媽是這樣,我的生活是這樣,我習慣這樣。

長大後有些人會自然跟隨自己的「習慣」,有些人強烈的被自己的「渴望」追趕。
有些人是因著自己的「習慣」做決定,有些人是因著自己的「渴望」過日子。

尋找對象、工作等等的時候,就會陷入這兩難,很少能夠找到一個既像自己的渴望,又是自己的習慣。因為渴望與習慣,往往是不同的。但悲劇經常發生,我找到了一個「渴望」,但過一陣子之後我在找「習慣」,而我在這個「渴望」身上,我看不到我的「習慣」。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把「習慣」和「渴望」整合好,那我們就會造成很大的矛盾。整合自己的「習慣」和「渴望」,是我們生命的課題。

整合:透過生活的體驗,將「渴望」轉化成「習慣」;也從原有的「習慣」中檢視,培養新的習慣。


28/09/2025

大約在8年前,
老天聽到我的呼求幫忙,
開始陸續安排了許多的老師進入我的生命。

這些老師們本身都經過多年的生命整理和學習,很溫暖很有耐心的接住我當時看不到希望的生命,陪伴著我緩慢的一步一步帶領著我看見生命的曙光,雖然過程很痛苦很掙扎,靠著自己生命的韌性,沒有讓自己脫離學習圈,原本只關注外在的生命,願意跟著老師的引導,進入內在世界的學習,發現到原來自己幾乎快枯竭的生命,是因為忽略內心的自己太多年了。

慢慢的學習把自己愛回來,透過老師們的陪伴,也漸漸的長出力量,看到了獨特珍貴的生命,感受到老天創造生命的美意,也許是需要有這些的經歷,才有機會感受生命的美好,邁向真實自我的過程有著許多生命的感動。

感謝老師們的付出 帶領 陪伴
祝福老師們 教師節快樂!

Address

Nantou City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凱爾森的生命成長、傾聽、陪伴: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