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億 中醫師-歆安臨床隨筆

陳玄億 中醫師-歆安臨床隨筆 提供衛教和醫療資訊。
不開放線上問診。

16/08/2025
認識身體的「火災警報」:發炎反應與您的健康您知道嗎?我們身體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火災警報系統」,那就是「發炎反應」。當您扭到腳踝時的紅腫熱痛,或是感冒時流鼻水,就是這個警報系統正在工作的證明。它像一支盡責的救火隊,迅速出動來保護、修復我們的...
09/08/2025

認識身體的「火災警報」:發炎反應與您的健康

您知道嗎?我們身體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火災警報系統」,那就是「發炎反應」。當您扭到腳踝時的紅腫熱痛,或是感冒時流鼻水,就是這個警報系統正在工作的證明。它像一支盡責的救火隊,迅速出動來保護、修復我們的身體,清除病菌和受損細胞。這種短期的「急性發炎」是身體的救命機制,對健康至關重要。

然而,想像一下,如果這個火災警報器壞了,不停地響,會發生什麼事?這就是「慢性發炎」。當發炎反應失控,或任務完成後沒有準時關閉,它就會從一個保護者變成一個麻煩製造者,在身體裡到處悶燒,成為許多慢性病的根源。

為什麼警報器會一直響?慢性發炎的原因

慢性發炎的發生,可以想像成身體的「清理部隊」出了問題。例如,當第一線的士兵(中性粒細胞)消滅敵人後,如果負責打掃戰場的清潔隊(巨噬細胞)沒有確實清掃,戰場上的垃圾(死亡細胞和細菌)就會引發更多混亂,讓警報持續作響,形成惡性循環。此外,體內還有一些「警報開關」(如 NF-κB 蛋白),正常情況下它們只在危險時開啟,但在慢性發炎狀態下,這些開關會卡住,持續發出警報,讓身體一直處於警戒狀態。

當免疫系統「分心」時

「當身體不斷接觸會導致炎症的事物(如過量糖分、睡眠不足、過度運動、久坐、飲酒過度或毒素)時,免疫系統會被這些非生產性炎症分散注意力。」這就像我們的救火隊一天到晚被各種小事(如不健康的飲食、壓力)疲勞轟炸,當真正的火災(如病毒感染)發生時,他們就變得反應遲鈍、戰力不足,讓小病也可能變成大問題。

關掉警報器!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

許多造成慢性發炎的「火源」其實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因素:

1.不健康的飲食:特別是含糖飲料、甜食、精緻澱粉,以及大豆油、沙拉油等工業用植物油。
2.過量飲酒:會破壞腸道健康,引起發炎。
3.過多的體脂肪:尤其是肚子上的脂肪,會持續分泌發炎物質。
4.壓力和睡眠不足:會讓身體的發炎指數升高。
5.久坐不動:缺乏活動也與發炎有關。
6.環境毒素與隱藏感染:香菸(包含二手菸)、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甚至是一些未被清除的舊感染,都可能是發炎的來源。

您的免疫反應屬於哪一種類型?

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反應都略有不同,發炎在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我們可以把它們比喻成四種不同的警衛風格:

1.悶燒型 (Smoldering):像是一個過度緊張的警衛,對任何風吹草動都小題大作,導致身體長期處於「悶燒」的發炎狀態。
2.誤導型 (Misguided):這是一位「搞不清楚狀況」的警衛,把自家人當成敵人來攻擊,這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原理。
3.過度活躍型 (Hyperactive):這位警衛反應極度激烈,像是對一隻小蟲出動了整個軍隊,就像過敏反應一樣,對無害的物質(如花粉、灰塵)產生劇烈發炎。
4.虛弱型 (Weak):警衛反應遲鈍又無力,當真正的壞人入侵時,無法及時有效地啟動警報,導致身體防禦力不足。

無論您的免疫系統偏向哪一種類型,核心問題都與「發炎」息息相關。因此,學會如何「重新平衡」身體的發炎反應,是邁向健康的關鍵第一步。

資料整理自:為什麼你容易生病

您的免疫系統在拉警報嗎?重新認識慢性病與發炎您是否知道,許多困擾現代人的慢性病,其實是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發出的「求救訊號」?這些訊號,往往以一種我們看不見、卻持續存在的「慢性發炎」形式表現出來。發炎是壞事嗎?其實它是身體的保護機制當您腳踝扭傷...
08/08/2025

您的免疫系統在拉警報嗎?重新認識慢性病與發炎

您是否知道,許多困擾現代人的慢性病,其實是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發出的「求救訊號」?這些訊號,往往以一種我們看不見、卻持續存在的「慢性發炎」形式表現出來。

發炎是壞事嗎?其實它是身體的保護機制

當您腳踝扭傷時的紅腫,或是感冒時的流鼻水,都是身體啟動的「急性發炎」,這是免疫系統正在保護和修復我們的重要過程。 在理想情況下,這種發炎反應會在威脅解除後很快平息。

然而,問題在於當發炎反應「失控」或「未能適當消退」時,它就會轉變為慢性的、低度的持續發炎。 這種失控的狀態,正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甚至是憂鬱症。

「太乾淨」也會生病?別破壞了免疫系統的學習機會

過去我們總認為環境越乾淨越好,但研究發現,過度清潔的環境可能「破壞免疫耐受性的發展」。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與環境中各式各樣的微生物,特別是那些被稱為「老朋友」的好菌接觸,來學習如何分辨敵我。 如果童年時期過於「無菌」,免疫系統就可能反應過度,反而增加未來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

別再亂「提升」免疫力了!平衡才是關鍵

市面上充斥著「提升免疫力」的口號,但這其實是個被過度簡化的觀點。 免疫系統的運作很複雜,並不是一條直線。盲目地「提升」它,可能像火上澆油。舉例來說,對於過敏或氣喘的患者,他們的免疫系統本就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再「提升」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因此,我們的目標不該是盲目地增強免疫力,而是要幫助它「恢復平衡」。透過健康的飲食、規律運動、改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平靜」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或「重新導向」失衡的免疫功能,找回真正的健康。

14/07/2025

有一位長期在中國工作的患者,這次返台後特地前來就診,主訴右肩膀疼痛,只要一抬右手,右側肩胛的脊上肌部位就會出現明顯疼痛。經檢查後,我判斷問題可能並不在肩部,而是來自右手腕。進一步詢問病史後,患者才提到先前曾跌倒,右手腕受過傷。

在處理並復位右手腕後,她手腕活動時出現「卡卡」的聲音也明顯改善。我再次請她抬高手臂,右肩的疼痛已大幅減輕超過一半。接著針對頸部的緊繃部位進行調整後,肩膀活動範圍恢復正常,幾乎完全不再疼痛。這時她才恍然大悟地說:「難怪我一直搥肩膀都沒有改善,原來根本不是肩膀的問題。」

這個案例再次提醒我們:

疼痛出現的位置,不一定就是問題的根源。

健保制度真的非常珍貴,請大家共同珍惜與守護它。

06/07/2025

我設計了一個prompt
「你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大師,長年研究分析心理學,對卡爾·榮格(Carl Jung)的理論有深入了解,請你引導並分析我,透過不斷的問答來探索我潛意識的狀態,逐步分析至最深處」
請小心服用

24/06/2025

內傷「陰火」患者常「口不知穀味,不欲言,語聲怯弱」。
所以李杲的年代就有類似新冠的症狀。只是外感導致內傷陰火

20/06/2025

今天有一位患者回診,他是長年鼻子過敏。上個禮拜前來看診後,我為他開立了馬光亞老前輩的方劑。今天他表示,服用兩包藥後,症狀有明顯改善;雖然後來偷吃了冰品,症狀又復發了。

在問診訪談中得知,他的工作其實非常勞累。不過,從他的言語中可以感受到,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算是第一把交椅,談吐間流露出一種自信與氣度,真的蠻帥的。

我也向他說明了病情。他目前的狀況,大致是長時間過勞導致陰虛化熱,加上工作壓力與情緒波動,進一步造成肝陽上亢。這些複雜的因素綜合起來,讓他的鼻子過敏難以根治。

總之,我希望能持續協助他改善症狀,也提醒他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別讓情緒過度波動,更不要動不動就生氣。祝他早日康復。

02/05/2025

# # 📋 醫案報告

**病人基本資料**:
性別:女|年齡:60 歲 工作習慣:長時間低頭

**主訴**:
低頭時頸部疼痛,範圍集中於頸椎中段,伴隨活動受限。

**檢查結果**:

* 頸椎X光顯示 C5-C6 椎間狹窄,前方有骨刺。
* 無明顯神經根症狀,僅肌肉緊繃與角度受限。

**初步診斷**:

* 頸椎狹窄症合併深層筋膜張力失衡(考慮DFL異常)
* 姿勢性頸椎症

**治療策略**:

* 鎖定DFL筋膜線作遠端針刺放鬆。
* 穴位選擇:

* **復溜**(腎經,調節水液、穩定筋膜線張力)
* **三陰交**(脾肝腎交會穴,調整骨盆與下肢筋膜)
* **腎關**(董氏奇穴,主治神經調節、深層張力)

**治療反應**:

* 首次治療後,頸部可低頭幅度增加約50%,疼痛明顯緩解。

**分析與建議**:

* 患者頸部症狀與DFL後側張力有關,遠端針刺透過放鬆整體筋膜鏈,降低局部壓力,有效改善症狀。
* 建議後續搭配核心穩定與呼吸訓練,從根本改善姿勢模式,防止復發。

25/04/2025

✨【雷射針灸有望舒緩憂鬱症狀?一項澳洲研究給了肯定的初步答案】✨

你聽過「**雷射針灸(Laser Acupuncture)**」嗎?
這不是科幻,而是真實研究證實的潛在療法!

一項由澳洲雪梨大學 Quah-Smith 團隊在 2013 年進行的**雙盲隨機對照研究**指出:

🔬 **用低能量雷射照射針灸穴位,有助改善憂鬱症狀!**

# # # 🧠 研究怎麼做?

✔️ 受試者:47 位有憂鬱症狀的參與者
✔️ 分組:一組使用**真實雷射針灸**,另一組使用**假雷射(安慰劑)**
✔️ 穴位選擇:像是**曲泉(LR8)**、**期門(LR14)**、**神門(HT7)**等與情緒相關的穴位
✔️ 使用的雷射:**808nm 波長紅外光,功率25mW**
✔️ 治療次數:8 週內總共 12 次(前4週每週2次,後4週每週1次)

---

# # # 📊 結果很有意思!

✅ 接受**雷射針灸的組別**,在憂鬱症評估指標上(HAM-D、QIDS-CL)進步**顯著大於**安慰組
✅ 而且 **3 個月後追蹤,自我評估分數依然維持進步狀態**!

💡 這表示:雷射針灸**可能不只是短暫安慰,還可能有持續性的調節效果**!

---

# # # 💬 小結

雖然這項研究樣本數不多,但它是雷射針灸首次以高品質臨床試驗形式,證實它可能**幫助情緒調節、降低憂鬱感**。

這也讓我們看到:
👉 中醫與現代科技(雷射)的結合,有更多未來想像的可能!

22/04/2025

**中醫「臟腑別通」的源由**
中醫的「臟腑別通」概念,指的是不同臟腑之間存在聯繫。這個觀念最早可見於:

* **明朝李梃的《醫學入門》**:該書的《臟腑相通篇》被認為是最早記錄臟腑別通的古籍,提出了心與膽、肝與大腸、脾與小腸、肺與膀胱、腎與三焦相通的觀點,並基於《黃帝內經》提出。

* **《黃帝內經》**:李梃的觀點受到《黃帝內經》的啟發。《素問·陰陽離合論》和《靈樞·根結篇》中關於陰陽、開闔樞以及臟腑經絡配合的論述,被視為臟腑別通的理論基礎。

* **《靈樞·根結》**:此篇直接闡述了六經開闔樞的理論,並由此推導出臟腑別通的關係,例如太陽與太陰互通對應肺與膀胱、脾與小腸等。
* **《易經》**:有學者認為,《易經》的平衡與對應哲學思想是臟腑別通更深層次的根源。

總結來說,「臟腑別通」的概念初見於明代,但其理論基礎源於更早的《黃帝內經》和《靈樞》,而《易經》則提供了哲學上的啟示。

#中醫 #臟腑別通 #醫學知識

今天一位七十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年輕時過度勞動,肩膀退化來求診。她年幼時因家裡無法負擔,被過繼到別人家,養母因女兒夭折所以視她為己出,但也遭受了養家姐姐的冷眼。婚後,她與從事建築業的丈夫一同承擔繁重的勞動,導致身體勞損。雖然因為自己的出身,...
09/04/2025

今天一位七十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年輕時過度勞動,肩膀退化來求診。她年幼時因家裡無法負擔,被過繼到別人家,養母因女兒夭折所以視她為己出,但也遭受了養家姐姐的冷眼。
婚後,她與從事建築業的丈夫一同承擔繁重的勞動,導致身體勞損。雖然因為自己的出身,堅持再苦也不遺棄自己的小兒子,小兒子最終還是夭折。
平靜的敘述掩飾不了早已乾掉的淚痕。耐心聆聽她的經歷,生怕打斷她的思緒,希望她的痛楚能得到妥善治療,並祝她早日康復。

本期影片,來聊聊張宇的「四百龍銀」。這首歌要講的故事並不特別,在小說、戲劇都有很多往例。但是作詞人精準大膽的文字調度,讓簡單的故事產生了不凡的效果。這支影片,我們就來討論它是怎麼做到的。✨喜歡的話請訂...

23/03/2025

Address

東山路一段
Taichung
4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陳玄億 中醫師-歆安臨床隨筆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