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心 心理諮商所

四季心 心理諮商所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四季心 心理諮商所, Health/Medical/ Pharmaceuticals, 浮圳路二段470號, Taichung.

【 心理師的廚師魂:用你的食材陪你煮出一道道心靈佳餚 】撰文者: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我要諮商多久才會有效啊?」「我都諮商那麼久了,怎麼好像都沒用呢?」「心理師都沒告訴我該怎麼辦,他到底在幹嘛啦?」很多人對於諮商成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見效感到...
25/07/2025

【 心理師的廚師魂:用你的食材陪你煮出一道道心靈佳餚 】

撰文者: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我要諮商多久才會有效啊?」

「我都諮商那麼久了,怎麼好像都沒用呢?」

「心理師都沒告訴我該怎麼辦,他到底在幹嘛啦?」

很多人對於諮商成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見效感到好奇,甚至帶著某種神奇的期待,希望能在諮商過後快速解決問題,一瞬改變人生,馬上看到人生的希望。

你可能不知道,諮商其實就跟找東西吃一樣!

—-

先分享一個六塊半餅的故事:

有一個人,覺得饑腸轆轆,便買來七塊煎餅充饑。

望著熱騰騰的煎餅,迫不及待地吃將起來,一塊、二塊、三塊……

當他吃到第六塊半的時候,肚子就覺得很飽了。

突然間,他覺得很後悔,用手打自己的嘴巴,說道:「吃了最後的半塊餅,就覺得飽了。那麼先前吃的那六塊餅不就浪費了?唉!真是笨啊,早知道吃了這半塊餅就能吃飽,應該先吃這半塊餅才對啊!」 ......改寫自《百喻經》



諮商歷程跟所需時間並沒有標準答案或簡單原則能概括,因為每個人的需求、資源與議題都不同,就像飲食習慣的選擇與期待各有差異。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了解諮商的過程,我通常會用選擇何種用餐方式作為比喻。

因為,無論是為了解決飢餓,還是追求心靈的成長,需求、期待與選擇都會直接影響結果是否令我們滿意。

⋯⋯

1. 三分鐘泡麵:快速但暫時的解決方式

當你餓了,泡麵是最快速且方便的選擇。只要三分鐘,就可以解決到你的飢餓,也能感受到它濃烈風味所帶來的滿足感。

然而,泡麵的營養價值有限,吃久了更可能讓你缺乏所需的均衡營養,甚至可能迷戀於它所帶來的快速滿足感。

在諮商領域中,這就像是短期的「諮詢」模式。這種方式就適合快速處理當下的具體問題,比如考試壓力、短期人際衝突或其他需要快速介入的事件。

但對於深層的心理議題,例如童年創傷、長期壓抑的情緒或錯綜複雜的內在衝突,這種快速且短期的諮商可能只能解決表層問題,未深入探索與整理的結果,就是讓人一次次地回到同樣的困境裡。

許多政府補助的諮商資源,或者公益機構提供的免費心理諮詢,常以短期介入為主,就像是「泡麵式的諮商」。

這些服務固然有助於幫助人們解決燃眉之急,但若想更進一步探究問題的本質,就需要考慮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

沒有不好,快速又便宜,但就是止個餓!



2. 無菜單料理的私廚:量身打造的專屬體驗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口味,或者想追求一種更為獨特的飲食體驗,無菜單料理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透過提前預約、跟廚師溝通自己的偏好,你將享受到根據你的需求量身訂做的佳餚。過程可能需要一些等待與嘗試,但結果通常令人驚喜。

這就像是諮商中的中長期歷程。當事人帶著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感受與個人議題,而心理師則如同私廚般,透過專業訓練與對來訪者的深入了解,設計出最適合來訪者的諮商計畫。

在這個過程中,來訪者不僅能更加認識自己,也能透過與心理師之間的互動模式,進一步討論如何調整「菜色」以達到最佳的諮商體驗與成效。

這樣的諮商,通常需要持續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見顯著的改變。它需要雙方的投入與耐心,但正如私廚料理,最終的結果通常能更貼近來訪者的心理需求。

先做好功課,再準備足夠的時間跟金錢,就會有很棒的體驗!



3. 五星級飯店:多元資源的全面支持

當你的需求超越一般的飲食體驗,比如需要處理複雜的營養需求或慶祝特別的場合,五星級飯店就成為你的最佳選擇。

這裡有經驗豐富的廚師、多樣化的菜單與專業團隊,從頭到尾提供全面的服務。

在心理健康領域,這種五星級的經驗,類似於多專業合作的團隊支持。當議題錯綜複雜,比如合併身心症狀、長期精神疾病或需要不同專業的合作時,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甚至社工或職能治療師等角色都可能介入,透過一個完整的專業團隊,你將得到最全面性的協助。

這樣的模式雖然需要更多的資源與成本,但對於需要長期且多面向支持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或缺的選擇。

台灣的精神醫療水準排名世界前幾名,只要你願意求助,絕對可以獲得最全面的協助。

但在健保制度(五星級專業,有省錢“台語”的專業協助)之下,你可能需要比較久的等待,而且你也不一定需要這麼多的協助!

……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諮商需要多久才能見效呢?

答案取決於你的需求與資源。

如果只是單純解決眼前的問題,泡麵式的短期諮商可能就足夠,但它的效果通常是暫時性的。

如果你希望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並獲得長期的改變,則需要像私廚料理般投入時間與精力。

而當議題複雜且牽涉多方問題,就可能需要五星級飯店般的團隊合作與全面支持。

一般而言,心理師需要四到六次的諮商才能全面了解來訪者的狀況,並制定初步的治療方向。在每週或隔週一次的頻率之下,大約三到六個月之後就能逐漸看見成效。

然而,這並不代表所有問題都能在這段時間內完全解決,因為改變本身需要時間,而每個人對改變的適應速度也各有不同。

……

心理師的角色:你的專屬廚師

我始終相信,心理師就像是一位廚師,但我們的食材與菜色,並非由我們決定,而是由來訪者親自帶進諮商室裡。

心理師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了解並準備好自己的「食材」--- 他們的生命經歷、情緒經驗與底層需求,透過心理師的專業知識與訓練,將這些元素「烹調」成適合他們的心理料理。

這樣的過程,需要雙方的互信合作,也需要夠長的時間。

當你願意給自己一些耐心,與心理師一同探索生命中的味道,你將能享受到一場最獨特的心理饗宴。

諮商成效與所需時間,最終還是取決於每個人的需求、期待與資源。

無論是泡麵、私廚料理還是五星級飯店,每種選擇都有其意義與價值。

最重要的是,在尋求協助的過程中,能讓自己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這才是尋求心理諮商的核心目的。

孩子的困擾,父母的心疼:一場親子共同成長的旅程撰文:張雪玉心理師「他最近上課都在發呆、不寫作業,問他也不說話,到底怎麼了?」 「想跟他講講話,他就直接把門關起來,以前就不是這樣的啊……」 「我真的快受不了了,一副全世界都欠他的樣子!」 「老...
21/07/2025

孩子的困擾,父母的心疼:一場親子共同成長的旅程

撰文:張雪玉心理師

「他最近上課都在發呆、不寫作業,問他也不說話,到底怎麼了?」

「想跟他講講話,他就直接把門關起來,以前就不是這樣的啊……」

「我真的快受不了了,一副全世界都欠他的樣子!」

「老師說要不要安排心理諮商,他卻說:『不用,你們又不懂我。』我們到底還能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情緒困擾或行為改變時,父母出現焦慮與無助感是很正常的。

而學校所建議的心理諮商,正是一個關懷孩子的行動,也是親子共同面對、成長的契機。

#圖片為虛擬生成
#並非心理師與真實個案



心理諮商不是「修理」孩子,也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協助孩子探索跟理解自己的內心狀態,並學習應對情緒與人際。

同時,也能幫助父母更了解孩子,調整親職方式,讓親子雙方都能更好地適應彼此。

為了讓孩子安心接受諮商,父母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準備:

一、情緒層面:穩定自身,營造安全感

父母的情緒穩定,是孩子安心的基石。

• 穩定自身: 面對孩子的困擾,父母情緒難免波動。請先照顧好自己,讓心情平穩,避免讓自身的壓力影響孩子。您的穩定情緒,能為孩子創造安全的氛圍。

• 接納孩子: 孩子可能會對諮商感到排斥或不安。請溫和地告訴他:「有時候心裡卡住了,找人聊聊會舒服一點。」傳遞「你不是一個人」的支持訊息。

• 避免標籤: 別說「你就是有問題」,試著說:「心理師是專門幫助人處理心事的人,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找人說說話。」

二、認知層面:建立理解,促進合作

讓孩子和您都了解諮商目的,能減少未知與焦慮。

• 了解目的: 諮商不是糾正「錯誤」,而是協助孩子理解情緒、學習應對。這需要信任與時間。

• 說明內容: 簡單地告訴孩子:「心理師會陪你說說話、玩遊戲,幫助你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 尊重參與: 讓孩子參與部分決定,如是否讓父母陪同進入諮商室,讓他感覺被尊重。

三、親職層面:反思調整,共同成長

父母的支持與改變,是諮商成功的關鍵。

• 調整互動: 保持開放心態,學習心理師對親子互動的策略,並試著調整教養方式。

• 共同承擔: 心理師是幫助者與催化者,父母則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諮商效果有賴家庭整體參與。

• 與心理師合作: 定期分享孩子狀況,參與親職會談,共同為孩子建立支持網絡。



安排心理諮商是父母關懷孩子的具體行動。

當父母情緒穩定、理解諮商、並願意調整與合作時,孩子就能感受到家庭的堅定支持,在諮商中建立安全感。

心理諮商不僅是孩子的旅程,更是親子共同成長的寶貴契機,您的愛與耐心,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張雪玉心理師與你同行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情緒波動、害怕分離、或有突然的行為改變,或你正為孩子的焦慮或情緒困擾尋求諮商協助,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會是你的溫暖選擇。

張雪玉心理師擁有豐富的遊戲治療經驗,專精於協助兒童與青少年面對焦慮、憂鬱與家庭適應等挑戰。

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內在力量,而遊戲是開啟這股力量的鑰匙。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提供舒適的諮商環境與專業支持,歡迎家長來訊洽詢或預約諮詢,了解遊戲治療如何幫助您的孩子。

我們後續也將提供親子諮商與家長工作坊,協助家庭共同成長。

別讓孩子獨自面對焦慮與不安,讓我們一起用遊戲點亮他們的笑容!

請聯繫四季心心理諮商所,讓我們與張雪玉心理師攜手為孩子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

【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為協助更多有需要的民眾,本所釋出部分方案名額,歡迎彰化地區有需要的民眾至本所官方帳號進行洽詢與預約,名額有限,敬請把握~☎️ 方案預約 https://lin.ee/OvAV0Go🔴 本次僅開放實...
02/07/2025

【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

為協助更多有需要的民眾,本所釋出部分方案名額,歡迎彰化地區有需要的民眾至本所官方帳號進行洽詢與預約,名額有限,敬請把握~

☎️ 方案預約 https://lin.ee/OvAV0Go

🔴 本次僅開放實體諮商

🔴 更多資訊 https://reurl.cc/346g70

🔵 名額有限,將視預約情況停止方案預約

#衛福部 #青壯世代 #青壯的心有我傾聽

【 端午連假休診公告 】四季心的好朋友們,您好: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四季心的信任與支持。端午節即將到來,我們將於 114年5月30日(五)至6月1日(日) 休診三天,讓心理師與工作團隊也有機會在連假中充電休息,調整身心節奏,繼續陪您一起前行。若...
27/05/2025

【 端午連假休診公告 】

四季心的好朋友們,您好: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四季心的信任與支持。

端午節即將到來,我們將於 114年5月30日(五)至6月1日(日) 休診三天,讓心理師與工作團隊也有機會在連假中充電休息,調整身心節奏,繼續陪您一起前行。

若您在連假期間已排定諮商時段,請準時前來即可,心理師將照常為您提供協助。

祝您端午佳節安康,在粽香與陪伴中感受生活的溫柔,也記得善待自己,讓心安然。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 敬上

會讓你成癮的,不是食物,而是沒被照顧到的自己!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我是不是食物成癮了?老是忍不住想吃零食跟喝飲料,明明才剛吃飽,卻還是想吃點什麼。」  很多人在描述自己「非生理需求」的進食狀態時,會很快地幫自己貼上「食物成癮」或「進...
19/05/2025

會讓你成癮的,不是食物,而是沒被照顧到的自己!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我是不是食物成癮了?老是忍不住想吃零食跟喝飲料,明明才剛吃飽,卻還是想吃點什麼。」

很多人在描述自己「非生理需求」的進食狀態時,會很快地幫自己貼上「食物成癮」或「進食成癮」的標籤。

但事實上,在許多自以為的「食物/進食成癮」行為底下,其實是出現「情緒性進食」。

就跟你一樣,小美每晚加班回家以前,都會順路買包鹹酥雞搭配手搖飲,邊吃邊看劇,嘴裡嚼著鹹香跟甜膩,但心裡卻越吃越空虛。

她說:「我知道吃多了不好,但就是停不下來。」

這畫面是不是有點熟悉?

小美並不特別,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時刻——壓力大、心情低落時,食物就會像個老朋友,敲門來找你。

但很多時候,這並不是成癮,而是情緒需要被安撫跟安頓。

當心情低落、焦慮、孤單、無聊,甚至只是一種隱隱的不安時,食物就成了最容易、最快速、也最無需多加說明的「安慰劑」。

這並不是某個人特別軟弱、墮落或意志力薄弱,而是許多人會用來自我照顧的方式跟管道。
.....

情緒性進食(Emotional Eating)指的是因為情緒需求,而非生理飢餓,驅使我們吃東西的一種進食行為。

簡單地說,就是「心理餓」而非「肚子餓」。

情緒性進食不像「生理需求」的飢餓,會隨著時間自然出現,而是伴隨著內心某種「想要填補」的衝動而湧現。

比如,明明剛吃飽了,卻還是想抓包餅乾;或者下班後,突然很想來一大桶冰淇淋。

它常常來得突然,並且伴隨著對於特定食物的強烈渴望(例如甜飲、甜點或炸物),吃的速度很快,結束後可能還會出現罪惡感與自貶感。

這不是病,也不是壞習慣,而是我們的心在尋找一種安慰跟安頓自己的方法。

有時候,吃東西真的不是因為餓,而是想要安撫情緒、緩解壓力或填補空虛。

先理解到這點,將是我們跟自己還有食物,重新當好朋友的第一步。
.....

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或情緒波動時,大腦會傾向尋求快速、簡單且熟悉的自我照顧方式。

食物,特別是高油、高鹽與高糖的三高食物,能迅速讓大腦釋放快樂荷爾蒙(像是多巴胺),間單快速地讓我們感覺「好想好了那麼一點!」。

更深一層來說,情緒性進食就是我們用來「自我安撫」跟「自我照顧」的方式之一。

就像小時候跌倒會哭,然後急著找大人給我們一個「呼呼」;長大之後,我們跌倒在情緒裡,因為不再可以輕易容易找到誰的懷抱,只好轉向乖乖等著我們的那些食物。

此外,當一個人在生活中經歷過長期且過度的控制(比如飲食上的嚴格限制)、壓抑(比如不能表達真實情緒)、或是失去安全感時,食物也很容易成為情緒出口之一。

吃東西,從來就不是個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期待能透過食物來解決情緒困擾。
.....

記得先提醒自己——吃東西是很棒的一件事,情緒性進食是一種自我照顧,它是我的心正在告訴我一些事情。

與其急著自責跟戒掉零食飲料,我們更需要學著如何聽見心所發出的聲音。

以下是三個實用策略,幫助我們一起溫柔面對情緒性進食:

1.聽見情緒,別急著清空盤子

先觀察需求是什麼,而非急著批判行為。

下次想抓零食,試著停一秒,問:「我現在是餓,還是心裡不太舒服?」

允許自己感受到焦慮、難過、疲累,而不是急著用食物去掩蓋自己的感覺。

好好地聽聽自己的答案,這是重新跟自己建立關係的起點。

2.來點小試驗,讓心放鬆些

試著找到健康方式來滿足情緒需求。

多問問自己:「除了吃,還有什麼事能讓我開心?」

聽音樂、泡澡、散步、畫畫、打給朋友聊聊、甚至只是靜靜坐一會兒。

3.慢慢吃,好好感受

如果還是真的很想吃,請試著放慢進食速度,讓自己感覺每一口食物。

調整,不是禁止;練習,不是自責。

關鍵在於:用更多元的方法照顧自己,而不再只剩下「吃」這條路。
.....

食物,應該是我們的好朋友。

食物,原本是一種能帶來溫暖、滿足、快樂、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存在。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吃東西不再開心,反而變得焦慮、罪惡、空虛跟自責,那就是一個小小的提醒:

可能有什麼地方很久沒有被好好照顧,這時你需要的不是責備。

請記得,當吃東西不再開心與幸福的時候,問題根源絕對不會是食物本身。

重點在於,我們是否提供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跟空間,去感受、去安放那些真正需要被看見和照顧的情緒。

願我們都能在餓的時候好好吃,在難過的時候,能有更多溫柔的方法來安慰自己。

只要聽到家長說以下這三句話,我的敏感雷達就會立刻響起!「我這麼愛他!」「我對他那麼好!」「我的孩子一直都很乖!」撰文: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最近,我和許多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們討論了他們的生活,這讓我有了一些感觸,想整理出來提醒自己,也希望能對...
13/05/2025

只要聽到家長說以下這三句話,我的敏感雷達就會立刻響起!

「我這麼愛他!」

「我對他那麼好!」

「我的孩子一直都很乖!」

撰文: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最近,我和許多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們討論了他們的生活,這讓我有了一些感觸,想整理出來提醒自己,也希望能對其他青少年家長有所幫助。

#我們以為的愛可能是孩子感覺到的壓迫

小心別把擔心當成關心!

因為擔心的家長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開,而不是靠近我們。

很多時候,大人分不太清楚「關心」和「擔心」的差別。

自以為是愛的擔心,往往會造成親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讓大人感到挫折,而孩子則感到自責。

擔心是一種充滿焦慮和不安的提醒,常常帶著“你要聽我的”的壓力。

例如:

「這麼晚了還不睡,你這樣睡眠怎麼會夠?」

「你整天都在滑手機,這樣怎麼考大學?」

「你真的要這樣做嗎?我都看不懂你到底在幹嘛?」

身為家長,我理解這些擔心都是有道理的,但別忘了,孩子已經長大了,這些道理只會讓人煩躁。

想想當年我們自己是國高中生時,有多少話是真正聽進爸媽的呢?

你希望爸媽當初怎麼對待你呢?

關心則是先體貼地看到對方的需求,再溫柔地提醒對方要記得照顧自己,最後把決定權交給對方。

例如:

「累了,就早點睡喔!」

「需要幫忙的話,隨時讓我知道!」

「最近過得還好嗎?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嗎?」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爸媽的話能少一句,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能更近一點。

表達完關心之後,請安靜地離開,讓孩子學習自己面對生活的挑戰和需要承擔的責任。

只要你是孩子願意信任的人,他自然會在需要時告訴你。

#我們認為的好也許是孩子感受到的困惑

除非你以前也是個學霸,或真的覺得自己現在的人生過得很好,否則請別輕易要求孩子遵照你的想法去生活或學習。

他是另一個人,而不是你的延伸!

讀高中還是高職?

念公立還是私立?

除了參加營隊,還得出國遊學?

要不要交男女朋友?

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家長過度的干涉和安排,常常讓孩子沒有機會好好沉澱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在孩子的未來規劃上,家長可以試著扮演導遊的角色,先讓他們全面而整體地看見所有可能的選擇,至於要怎麼選擇,就交給孩子自己決定吧!

有時候,我們替孩子做的決定,其實是自己過去沒有完成的遺憾或未來無法確定的焦慮。

請把孩子的人生還給他們吧!別剝奪孩子掌握自己人生的權利。

你想教但他不想聽的東西,將來社會和人生都會好好教他。

你現在就好好地關心他吧,只要你讓他感覺到溫暖,當他受傷和受挫時,自然就會想起你。

#我們看到的乖有時是孩子學習來的偽裝

我一直都不是個太乖的小孩,所以過去只能猜測乖小孩在想什麼。

直到我成為心理師,開始遇到被爸媽送到我面前的乖小孩,我才知道:乖小孩的想法其實跟我一樣,只是生存策略不同。

「我爸媽真的很煩!」

「我好想交男女朋友!」

「我都有在玩 XX 啊,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

「等我高中搬出去就自由了!」

不太乖的我,過去會用頂嘴、賭氣或作對的方式跟爸媽槓上;而乖巧又聰明的孩子,則會用聽話順從換取父母的放心,表面上看起來乖巧,實際上卻隱藏著更多的秘密。

有時候,孩子只是為了避免吵架和被罵,你看到的乖巧順從其實藏著更多的秘密。

請不要指責孩子的不乖,他只是在展現一個跟你想像中不同的自己;請小心孩子的乖,你可能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花點時間和孩子相處吧!

多聽聽他不乖底下的需求和聲音,讓乖小孩感受到「不管你乖不乖,我都一樣關心你!」讓孩子能感覺到你是個安全而溫暖的存在,他自然會成長為他最獨特的樣子,而不是你所想要的樣子。

#結論

家長真的很辛苦,但孩子也有很多說不出的苦!

既然大家都這麼苦,那就讓我們先好好地相處吧!

#孩子還小的時候都好可愛
#青少年的可愛需要想像力

【給正在猶豫中的你】「我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了?」「不知道該說什麼,心理師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其實也撐得過去……只是,好像有點累而已。」如果你也曾經在手機螢幕前打開又關掉預約訊息好幾次,或在深夜搜尋「心理諮商推薦」卻沒有真的按下傳送,請放心...
12/05/2025

【給正在猶豫中的你】

「我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了?」

「不知道該說什麼,心理師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

「其實也撐得過去……只是,好像有點累而已。」

如果你也曾經在手機螢幕前打開又關掉預約訊息好幾次,或在深夜搜尋「心理諮商推薦」卻沒有真的按下傳送,請放心,你並不孤單。

很多人來到諮商之前,心裡都經歷過一段掙扎: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諮商」、擔心不知道怎麼開始、甚至害怕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

諮商像是一種深層的自我照顧——它不急、不必馬上有效,也不是只有「出事了」才能來。

它是一段需要時間的自我照顧歷程,陪你一點一點地整理、理解、接住自己。

而找到一位適合的心理師與安全的空間,將讓這段旅程變得不那麼孤單。

【三步驟|預約諮商】

我們的預約流程很簡單,只需要三個步驟:

① 來訊詢問

透過 官方LINE 留訊與我們聯繫,簡單說明你希望預約的協助項目(如:個別諮商、親子諮商等),以及大概的期待時段(請參考諮商時段表)。

② 等待我們回覆可預約時段

行政人員會協助你媒合合適的心理師,並提供可選擇的時段,讓你找到適合的時間。

③ 準時前來諮商

在約定時間來到諮商所,我們會為你準備一個舒適、保密、安靜與安全的空間,讓你安心地與心理師開始這段自我照顧之旅。

【謝謝願意照顧自己的你】

每一位願意踏出第一步來到諮商所的人,都是勇敢的,你也值得為自己感到驕傲。

你選擇了不再獨自承擔,而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好好地整理內在,好好照顧那個長期被壓抑、被忽略、更渴望被理解的自己。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將會在這裡,用溫柔與專業陪你一起繼續前行。

[每一位父母都很努力,也很辛苦。]「我沒有給他什麼壓力,只要他能準時上課就好。」「我不求他做什麼大事,只要他能出去工作就好。」「我對他沒有什麼期待,只希望他能唸點書就好。」在講座結束後,或在工作場合上,我經常聽到家長這麼對我說。..這些話聽...
06/05/2025

[每一位父母都很努力,也很辛苦。]

「我沒有給他什麼壓力,只要他能準時上課就好。」

「我不求他做什麼大事,只要他能出去工作就好。」

「我對他沒有什麼期待,只希望他能唸點書就好。」

在講座結束後,或在工作場合上,我經常聽到家長這麼對我說。
..

這些話聽起來似乎很包容,甚至還有點退讓和委屈。

但對孩子來說,這些「只要……就好」,有可能是那些他們很努力卻還做不到的事情。

而當他們「連這些事情」做不到的時候,經常會感到:是不是連這麼基本的事,我都不行?我是不是又讓爸媽失望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口中所說的:「沒有期待」,經常成爲無聲的壓力來源。

因為當一句話後面帶著「...就好」,孩子所感受到的卻是:「你應該做得到...。」

而一旦做不到,就像是在失去愛、信任與連結的過程裡遊走。
..

心理師無法讓孩子立刻去唸書、上課或工作,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幫助每顆願意進到諮商室裡的心靈找回內在的力量,慢慢重建與這個世界的連結。

有時候,真正的改變並不是立刻去做什麼大事,而是能從「我好像不屬於這個世界」轉變為「也許,我可以再試著做一次」。

這段路不會太快,也不太容易,但只要我們願意陪伴,願意傾聽,願意理解,孩子終將慢慢找到屬於他的位置。

每一位父母都很努力,也很辛苦。

當孩子遭遇困難時,並不代表我們一定有哪裡沒做到,或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孩子一起合作,去面對那些生命中的挑戰與不安。

這條路真的不容易,但只要我們願意溫柔地接納,孩子也會慢慢地,長出那個專屬於他自己的樣子。

謝謝願意送孩子來諮商的你,我想告訴你——這裡不是讓孩子「變好」的地方,而是讓他「好好成為自己」的開始。

而你,可以選擇好好地照顧自己,讓你先成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你的情緒,可以有舞台:關於一場被好好看見的心理劇 #圖片由虛擬生成   #並非心理師與真實個案「我沒有生氣啊……只是覺得有點煩。」「我應該沒事了吧?都過那麼久了。」在諮商室裡,心理師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話語,平靜卻充滿壓抑,表面沒事,內心卻在颳...
04/05/2025

你的情緒,可以有舞台:關於一場被好好看見的心理劇

#圖片由虛擬生成
#並非心理師與真實個案

「我沒有生氣啊……只是覺得有點煩。」

「我應該沒事了吧?都過那麼久了。」

在諮商室裡,心理師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話語,平靜卻充滿壓抑,表面沒事,內心卻在颳風下雨。

有些人擅長「說」,卻說不出心裡真正的痛;也有些人,並不曉得自己的情緒跟感受是可以被「演出」的。

心理劇,就像一個溫柔又有力量的邀請——讓你的故事,有機會被重新演出;讓你的情緒,有地方被好好安放。

🎭 什麼是心理劇?

心理劇(Psychodrama)是一種結合戲劇與心理學的深度探索方式。

在安全而具結構的諮商空間裡,透過專業的心理劇工作者的引導,邀請個案將內心衝突、人際關係、未完成的對話,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你可以重新回到過去、也可以走向未來;你可以成為自己、也可以成為那個你從未理解過的人。

透過這樣的「演出」、「轉換角色」與「旁觀者觀點」,人們往往能從新的視角理解自己,也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選擇。

🎭 為什麼心理劇能幫助到人們?

心理劇最獨特的地方,是它不完全依靠語言,而是讓「身體」、「行動」與「情緒」一起參與。

許多來談者在心理劇的空間中,第一次允許自己說出從沒說出口的話,做出一直壓抑的反應,甚至用眼神、肢體,傳達出過去不被理解的痛苦。

蔡雨芊心理師擅長在這樣的過程中,溫柔地陪伴案主一步步走進情緒核心。

她不會急著解釋、不會強迫揭露,而是用細緻的觀察與理解,讓你在安全的節奏中,慢慢走出壓抑、接觸內在的力量。

心理劇不只是演出,也是照見與重建。

它幫助你放下無力感,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 心理劇適合誰?

適合「想說卻說不出來」的人

心理劇常被應用在以下議題中:

長期壓抑、自我懷疑

人際衝突與界線模糊

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

重大生活事件後的自我修復

想做改變但總是停滯不前的人生關卡

如果你已經嘗試說了很多次,但總覺得還有什麼「卡在心裡」,那也許,心理劇會是你正在尋找的方式。

🌿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蔡雨芊心理師與你同台演出人生故事

蔡雨芊心理師,擅長心理劇、情緒探索與人際關係調整的工作。

她擁有豐富的團體諮商經驗,也持續接受心理劇專業訓練,是一位極具感知力與空間敏感度的心理師。

她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未完成的劇本,而心理劇的目的,不是改寫過去,而是幫你擁有選擇未來的能力。

在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我們提供舒適、安全的諮商環境,支持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內在的故事。

如果你想更深入認識心理劇的運作方式,或對此有興趣,歡迎來訊諮詢,蔡雨芊心理師將陪你一起編導屬於你的新劇情。

📩 歡迎來訊預約,讓自己勇敢上場

我們也將陸續推出小型心理劇團體與情緒表達工作坊,適合初次接觸心理劇,或希望用行動理解自己的人。

無需演技、無需台詞,只需要一顆願意探索的心。

在這裡,你不是觀眾,而是主角。

讓我們陪你,一起寫下下一幕的序章。

孩子的心事,藏在遊戲裡──遊戲治療,陪伴他走過情緒風雨    #並非心理師與真實個案你的孩子是否曾在上床睡覺前不斷地說:「我不要睡,我怕黑」,或是每天上學前都鬧情緒、哭喊:「我不想去上學」?還是,他一句話都不跟你說,總是悶悶不樂,臉上寫滿了...
03/05/2025

孩子的心事,藏在遊戲裡──遊戲治療,陪伴他走過情緒風雨


#並非心理師與真實個案

你的孩子是否曾在上床睡覺前不斷地說:「我不要睡,我怕黑」,或是每天上學前都鬧情緒、哭喊:「我不想去上學」?

還是,他一句話都不跟你說,總是悶悶不樂,臉上寫滿了憂愁?

這樣的情況,常讓父母既擔心又無力,不知道孩子怎麼了,更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

有些家長會先跟學校老師討論,有些會選擇到身心科評估,有些也會考慮帶孩子進行心理諮商,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你的孩子,一句話都不說,又或者能表達的感受跟想法有限,該怎麼進行諮商?

這時候,「遊戲治療」就是心理師與孩子建立關係、理解內在狀態與練習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

🪆遊戲治療:從玩耍中找到出口

遊戲治療(Play Therapy)是一種專為兒童設計的心理諮商方式。

有時候,孩子還無法像成人一樣地用語言說出情緒、感受與想法,但卻能在遊戲中表達自己。

「遊戲」就是他們的語言,而「玩具」就是他們表達的字彙。

透過遊戲,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表達內在情緒,甚至重演他們的生活經驗,而心理師則在這過程中觀察、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並提供適切的回應。

遊戲治療的空間通常會布置成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擺放各式各樣的玩具,例如積木、人偶、畫紙、沙箱等。

在這個空間裡,心理師不會強迫孩子說話,而是陪著孩子玩、觀察孩子的選擇、遊戲的方式與反應。

這些看似平凡的遊戲行為,其實都藏著孩子內心的秘密。

治療過程通常每週或隔週一次,每次約 40~50 分鐘,持續數月至一年,視孩子需求而定。

這個過程就像播種,靜靜等待孩子的心靈慢慢綻放。

🪆遊戲治療的療效:讓孩子重拾笑容

遊戲治療是如何幫助到孩子的呢?

研究顯示,遊戲治療能有效降低兒童的焦慮、憂鬱與行為問題,提升情緒調節與自信心。

遊戲治療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有勇氣面對內心的「脆弱」,如對失敗的恐懼或對未知的不安。

透過遊戲,他們能練習表達情緒、解決問題,甚至重建與他人的連結。

🪆耐心等待:療癒是一場溫柔的旅程

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快速「好起來」,但遊戲治療並非速效藥。

孩子的內心像一座花園,需要時間與耐心灌溉。

每個孩子進步的步伐不同,有的可能幾週後展現改變,有的需要數月才能敞開心扉。

治療過程中,家長的支持至關重要。

心理師可能會建議家長在家陪伴孩子玩耍,或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增進彼此的信任。

過程中,家長也可能面對自己的焦慮或期待,這需要與心理師共同調整。

研究指出,持續的遊戲治療可讓 70% 以上的焦慮兒童顯著改善,但成效的背後是孩子、家庭與心理師的共同努力。

因此,鼓勵家長能放慢腳步,陪伴孩子在過程中慢慢成長。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張雪玉心理師與你同行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情緒波動、害怕分離、或有突然的行為改變,或你正為孩子的焦慮或情緒困擾尋求諮商協助,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會是你的溫暖選擇。

張雪玉心理師擁有豐富的遊戲治療經驗,專精於協助兒童與青少年面對焦慮、憂鬱與家庭適應等挑戰。

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內在力量,而遊戲是開啟這股力量的鑰匙。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提供舒適的諮商環境與專業支持,歡迎家長來訊洽詢或預約諮詢,了解遊戲治療如何幫助您的孩子。

我們後續也將提供親子諮商與家長工作坊,協助家庭共同成長。

別讓孩子獨自面對焦慮與不安,讓我們一起用遊戲點亮他們的笑容!

請聯繫四季心心理諮商所,讓我們與張雪玉心理師攜手為孩子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

你吃進去的,不只是食物——關於正念飲食與飢餓的對話「我今天真的吃太多了……」「明知道不餓,還是忍不住打開冰箱。」在無數次的飲食選擇裡,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是我們在控制飲食行為。其實,在更多時候,是情緒在帶著我們吃東西。你是否也曾經一邊吃東西,一...
02/05/2025

你吃進去的,不只是食物——關於正念飲食與飢餓的對話

「我今天真的吃太多了……」

「明知道不餓,還是忍不住打開冰箱。」

在無數次的飲食選擇裡,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是我們在控制飲食行為。

其實,在更多時候,是情緒在帶著我們吃東西。

你是否也曾經一邊吃東西,一邊滑著手機?

你是否也曾在壓力大時突然食慾大開,卻又在吃完之後充滿罪惡感?

還是,你早就不記得,自己上一次「心無旁騖地吃東西」是什麼時候?

當我們與「吃」的關係失去了連結,失控、補償、自責,就會悄悄地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這時候,正念飲食,就是一個邀請:讓吃回到單純,讓自己重新回到身心裡。

🥢什麼是正念飲食?

把每一口放進嘴裡的食物,都當成一次溫柔的練習。

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是一種融合正念(Mindfulness)與飲食行為的心理技巧。

它不是節食,也不是飲食控制計畫,而是邀請你覺察「為何吃、怎麼吃、吃了之後有什麼感受」的練習。

正念飲食的關鍵不在於吃什麼,而是「帶著覺察去吃」。

你會學著觀察飢餓與飽足的信號、聆聽身體與情緒的需求、品嚐每一口食物,而非急著吞下滿滿的壓力、空虛與情緒。

這不只是關於吃,更是學會如何用溫柔體貼的方式與自己共處。

🥢正念飲食可以改變什麼?

在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的諮商工作中,他陪伴了許多出現飲食困擾、體重焦慮、自我形象議題的人走過與食物和自己的修復之路。

他認為,正念飲食不是要你變瘦,而是讓你變得更自在、更健康、更願意相信自己的身體。

透過正念飲食,許多來訪者開始學會:

辨識「情緒性飢餓」與「生理性飢餓」

停止暴食後的罪惡感輪迴

與體重和平共處,不再被數字綁架

在日常中找到與食物的快樂與界線

有些人減少了對食物的焦慮,有些人更會跟自己相處,也有人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不是真的餓,而是太累、太孤單、太沒被理解。

🥢正念飲食,適合誰?

對身體外貌感到焦慮、常覺得「不夠瘦」的人

曾有節食、暴食、情緒性進食經驗的人

想要改善飲食習慣,卻反覆失敗的人

覺得吃東西「只是習慣或無聊」的人

希望與食物、與自己建立更健康關係的人

蘇琮祺心理師擅長將這些看似抽象的情緒與習慣,用實際而溫和的方法協助你一步步練習與修通。

你不用一開始就很會,你只需要願意開始——從一口飯、一口覺察開始。

🌿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蘇琮祺心理師,陪你一起吃回真正的自己

蘇琮祺心理師擁有多年與飲食困擾、成癮議題、身體焦慮相關的心理諮商經驗。

他同時也是全台第一本以心理師視角撰寫的《心態致瘦》一書的作者,致力於打破大眾對體態與飲食的迷思,用心理學帶領大家走出惡性循環。

他相信,瘦不是目的,健康才是方向;吃不是問題,而是了解自己的入口。

在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我們提供安靜溫暖的諮商空間,也提供正念飲食工作坊、體態相關心理課程,讓你學會照顧自己的方式,不再靠壓抑與責怪來維持「控制」。

如果你想改善飲食習慣、重新與身體建立連結,歡迎來訊諮詢,讓蘇琮祺心理師與你一起吃出身心的平衡。

用一頓專心吃完的飯,開始改變的第一步

不用斷食、不用禁食、不用體重管理、不用飲食控制,更不用責怪自己。

你只需要一點點覺察、一點點勇氣。

正念飲食,是一種重新對話的方式——與身體、與情緒、與習慣,也與你真正想成為的自己。

歡迎聯絡四季心心理諮商所,預約蘇琮祺心理師的個別諮商或工作坊,讓我們陪你一起走出與食物和解的路。

吃,不只是生理行為,它是你對自己,最溫柔的照顧。

四季心全體同仁祝賀本所所長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獲選為彰化縣政府「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暨精神疾病防治諮詢小組」委員。這項榮譽不僅是對所長專業成就的肯定,更讓我們看見四季心長期致力照顧民眾心理健康的努力獲得官方認可。所長多年來帶領四季心...
27/03/2025

四季心全體同仁祝賀本所所長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獲選為彰化縣政府「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暨精神疾病防治諮詢小組」委員。

這項榮譽不僅是對所長專業成就的肯定,更讓我們看見四季心長期致力照顧民眾心理健康的努力獲得官方認可。

所長多年來帶領四季心團隊,深耕心理健康領域,透過專業諮商、心理減脂、正念課程與壓力調節等專業,陪伴無數民眾走出困境,重建幸福人生。

此次獲選諮詢委員,代表彰化縣政府對所長在自殺防治與精神健康促進上的貢獻高度肯定。

身為小組成員,蘇所長將參與政策制定與資源整合,為全縣民眾打造更完善的心理支持網絡,這也與四季心「溫暖每顆心靈」的使命無比切合。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始終以專業與關懷為核心,提供安心、值得信賴的諮商服務。

無論您面臨壓力、情緒困擾或人生轉折,我們的心理師團隊都將以豐富經驗與科學方法,陪伴您找到內在平靜。

選擇四季心,就是選擇專業與安心的保證。

這份榮耀是對四季心努力的見證,也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未來,我們將秉持初衷,與所長及心理師團隊攜手,為彰化民眾帶來更多心理健康的溫暖與支持!
.....

心理師團隊成員

張雪玉 心理師 https://reurl.cc/aeNa2G
蔡雨芊 心理師 The Lounge by Karia

Address

浮圳路二段470號
Taichung
47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四季心 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