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州醫師之健康天地

宏州醫師之健康天地 以追求健康、快樂生活為首要,分享中西醫療訊息,為搭起中醫藥與現代醫? 結合西醫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藥智慧,追求真、善、美的醫療新境界。

過去幾個月因為肩關節受傷忙著復健,疏於照顧健康天地我終於回來了!冷冽的冬天該做什麼運動呢? 會想游泳嗎?水池裏超溫暖的呢!室外14度、水溫28度、挺適合復健運動游泳起來,暖烘烘的,全身舒暢,挺舒服喔!😆
16/01/2025

過去幾個月因為肩關節受傷忙著復健,疏於照顧健康天地
我終於回來了!
冷冽的冬天該做什麼運動呢? 會想游泳嗎?
水池裏超溫暖的呢!
室外14度、水溫28度、挺適合復健運動
游泳起來,暖烘烘的,全身舒暢,挺舒服喔!😆

各行各業,習慣與品德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01/04/2024

各行各業,習慣與品德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寶林事件的廚房回憶】

昨天看到寶林事件的新聞,真的被嚇到。嚇到除了食物中毒,還有開放式廚房怎麼會出事。

一直認為敢做開放式廚房的餐廳,是老闆對整潔和師父乾淨作業的絕對信心。不然像密閉式廚房,師傅反覆用同一個湯匙試味道,食材掉到地上撿起來繼續炒,客人看見哪還有食慾。

以前在101的Stay上班,延續法國米其林三星本店標準,一天要做兩次大掃除。重大節日時,從早上6:00做到晚上12:00,下午4:00全部人集體在休息室趴著睡15分鐘的軍事訓練。有一次印象深刻,剛進去不知道清潔標準,於是晚上打掃完自己的熱炒站(sauté station),主管Alex來檢查。他不檢查表面乾淨的,伸手進去微波爐下面深處摸給我看有灰垢,我嚇得趕緊再擦一次。但他又深入更裡面摸出灰塵,就這樣重複3次,廚房10個人全部在旁邊看著等我下班,直到我把微波爐搬下來,全部都擦乾淨,Alex說就是這個標準。沒有人罵我,他們是求賢若渴的希望我好。

後來去了吉悅酒窖餐廳,那個老闆很有錢,跟當時日本米其林二星餐廳,分子料理森林系的日本法國料理之神(忘了名字)合作,派主廚去他餐廳實習2星期,除了當時學到在客人面前速發現烤的石鍋麵包,鵝肝橘子,竹炭粉麵糊炸吉拉多生蠔等(現在聽起來沒什麼,但當時是13年前,西餐知識匱乏的年代),我問主廚學到最厲害的是什麼?他說是整潔,他們每日清潔時師傅在地上用牙刷清溝縫,乾淨到要可以用舌頭去舔。

後來在義法料理都學到馬馬虎虎後,就下放到民間餐廳開始做主廚,跑了好多餐廳做主廚或顧問,很多密閉式廚房的髒,打開燈,蟑螂老鼠如惡靈散去。有次客座的餐廳,工作檯面的油垢厚的如同膠帶,手放上去可以黏住,打開烤箱本想保溫一下食物,結果烤箱裡是蟑螂窩,眼前畫面是瞬間的蟑螂漩渦退去,我心中尖叫。結果當天來餐會吃飯的客人竟然還有以前在勤業工作時稅務部的頭王先生,公司三大巨頭之一。我邊social,邊心中充滿愧疚,只能盡可能保護好食物不要被環境玷污,寶寶心中是邊流淚邊出餐,為什麼接案前不仔細檢查下廚房,為什麼要為五抖米折腰出賣靈魂。有段時間很多餐廳生意不好找我去顧問,那些廚房都是一個樣,但是共通點都是,老闆們對於廚房的髒亂噁心,是100%無感,蛇蠍心腸的無感。

有次一家顧問廚房已經不是請專業清潔公司用重機械去污劑或噴鹼片水可以解決,是廚房整個管線有問題,溝鼠無孔不入,老鼠想家,即使再怎麼用發泡劑補洞,牠還是有辦法回家。即使餐廳老闆曾經有恩於我,顧問薪水隨我開,畫了我很喜歡的大餅,最後還是謝絕。

所以比較有規模的餐廳是開放式廚房,又是在百貨公司中,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畢竟同行熟同行,老夫觀察廚師出餐時的動作就知道餐廳食材的保存和整潔訓練做的如何。

開放式廚房是一種表演,客人就是觀眾。第一家工作的餐廳Osteria by Angie,主廚Jojo(前亞洲君悅西餐總主廚)在旁邊手把手帶我,他叫我不管多忙多亂,動作還是要優雅,醬料用完馬上放回冰箱。我說主廚沒人在看我啊,他說每個人都在看你,只是你沒看到,在開放式廚房,你就是表演者,你永遠要給客人最好的表演。

整潔,是廚藝之本,是良心,一個屏棄良心廚心的廚房,會出什麼事都不驚奇。真相如何,希望可以查得出來,讓台灣餐飲業引以為戒。

#附上年輕時在開放式廚房的照片

18/06/2023

好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一起來守護!

處理下背痛該有的基本知識
13/03/2023

處理下背痛該有的基本知識

肥皂洗手就是比酒精洗手優喔
19/01/2023

肥皂洗手就是比酒精洗手優喔

《過年,別用錯洗手液消毒了》

台灣目前正在有諾羅病毒肆虐中..

A. 但在餐廳吃飯前,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用75%酒精勤噴雙手,就是沒有人去用肥皂洗雙手,大家有看到嗎?

1.吃飯前,要洗手,但不是叫你用75%乾洗手

2.如廁後,要冼手,也不是使用75%乾洗手

B. 由於pandemic 下,大家都已經知濃度在70%~95%之間的酒精,有消毒效果。

那是因為酒精破壞COVID19 病毒的病毒膜(脂質套膜),使其失去毒性,因此建議:

「在無法確實洗手的時候,利用酒精來消毒」!

但 [不代表所有病毒🦠、在75%酒精搓揉下,也會全部消失了]。

C. 酒精不能消除,所有的病毒🦠

酒精不能消除的病毒🦠,太多了⋯⋯例如:
腸病毒、「諾羅病毒」、鼻病毒、小兒麻痺病毒、A肝病毒、口蹄疫病毒、人類乳突病毒…

這些還有細菌像芽胞桿菌.寄生蟲像隱孢子蟲呢!

D. 我們叫大家「勤洗手」,其實是鼓勵大家民眾「用肥皂🧼加水,勤快洗手」!

你只有在胞皂和水,不易獲得的情況之下,我們才使用「75%酒精洗手液」。

大家貪圖方便,一直噴洗手液,殊不知,「酒精洗手液」,不是所有病菌的殺手。這些病菌,從寄生蟲、細菌到病毒,都很好沾在你手掌🖐️上的,而這些微生物,是對75%酒精無效的。你要親自用肥皂🧼洗手,你才不會把腸病毒🦠、鼻病毒🦠,口蹄病毒,「諾羅病毒🦠」⋯⋯帶回家給你的小孩和家人呢!這樣,清楚了嗎!

乖乖聽話
吃飯前,用肥皂🧼洗手
如廁後,用肥皂🧼洗手

75%酒精洗手,是你不易取得肥皂🧼下,才是真正的「乾洗手」,應急一下,而不是在生活上取代了用肥皂🧼洗手!

E.再度提醒你

台灣目前春節期間,可能諾羅病毒會正在擴散,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常識:

1. 新冠狀病毒,有脂質套膜,對酒精的敏感度,會比較較高
-我們可以用75%酒精洗手,殺死它們
-我們也可用肥皂洗手,清除它們。

2.諾羅病毒,沒有脂質套膜,且對酒精不敏感
-我們只可以用肥皂洗手,消除它們在手上。

這是法國索邦巴黎諾爾大學(Sorbonne Paris Nord University)針對法國10萬2865成年人的追蹤研究報告,他們發現:日常生活飲食中的人工甜味劑可能增加肥胖和癌症風險,這樣的風險可能來自於甜味劑,也能來自於與此加工飲...
16/11/2022

這是法國索邦巴黎諾爾大學(Sorbonne Paris Nord University)針對法國10萬2865成年人的追蹤研究報告,他們發現:日常生活飲食中的人工甜味劑可能增加肥胖和癌症風險,這樣的風險可能來自於甜味劑,也能來自於與此加工飲料相關成分或飲食偏好有關,有待於更多研究釐清。提醒人們注意人工甜味劑的使用

《人工甜味劑和癌症風險》

A.法國🇫🇷研究

法國索邦巴黎諾爾大學(Sorbonne Paris Nord University)研究團隊,針對法國,10萬2865成年人,追蹤了他們日常生活飲食中的人工甜味劑和癌症風險的相關研究,他們發現:

1.法國人,攝取的人工甜味劑53%是來自於「軟性飲料」, 其次才是桌上的調味料(29%)和優格/乳酪(8%)。

(a)補充一下,什麼是軟性飲料?

簡稱軟飲、也稱清涼飲料,是指酒精含量低於0.5%的天然或人工調配的飲料。在歐美地區原本的定義是指由濃縮原料製成的碳酸或非碳酸飲料,但現在已是極低酒精之飲料的通稱。

2.依人工甜味劑的種類來看:

法國人,最常使用的人工甜味劑,是阿斯巴甜(aspartame)佔了總攝量的58%,其次才是醋磺內酯鉀(ACE-K) 29%和糖精(Saccharin)的10%。

(b)補充一下,目前常見人工甜味劑的種類

衛生署核准的五種人工甜味劑包括:

1.糖精(Saccharin)
2.甜精(cyclamate)又稱環己基磺醯胺酸鹽
3.阿斯巴甜(Aspartame)
4.醋磺內酯鉀(ACE-K)
5.甜菊萃(甜菊醣甘)

B. 重點發現:

1.法國這次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的攝入與癌症風險上升有關。

2.人工甜味劑,特別是阿斯巴甜(Aspartame)和醋磺內酯鉀(ACE-K),和癌症風險上升非常有關係。

3. 進一步分研究發現,食用大量人造甜味劑罹癌的風險會上升 13%左右…

而發現:其中阿斯巴甜(Aspartame)與 [乳癌和肥胖]的相關癌症可能性最高。

The study found a 13% higher risk of cancer in general, with the highest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and cancers related to obesity, for people consuming large quantities of artificial sweeteners.

C. 這次研究提醒

全球許多食品和飲料品牌,都在使用的人造甜味劑。預防癌症最佳的方式,就是少吃吃喝喝這些人造甜味劑的食物,研究人員認為這樣,才能可改變罹癌的風險。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3950

挺好的
15/07/2022

挺好的

遠離癌症、慢性病,抗發炎必做6件事
👉https://bit.ly/3IzBgK1
     
【提早預防重大疾病,抗發炎必做6件事】
1⃣盯緊腰圍:肥胖是身體發炎的關鍵,國內判定代謝症候群的腰圍指標為男生<90公分、女生<80公分。
2⃣一覺到天亮:晚間11點前入眠最好。藉由睡眠減緩新陳代謝,啟動自我修補機制,進而緩解體內發炎狀態。
3⃣保持空氣清新:空氣污染和心臟病、過敏等發炎症狀有關,可在睡眠時使用空氣清淨機,切忌抽菸和吸二手菸。
4⃣紓壓維持好心情: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洩紓壓管道,才能避免發炎上身。
5⃣好好刷牙:牙齦疾病是高度發炎現象,經常定期檢查牙齒、保持口腔清潔,能避免發炎、預防疾病。
6⃣動起來:運動可刺激免疫細胞,讓免疫機制保持穩定狀態,平緩運動如太極拳有助免疫調節,減緩發炎。

20220707 可以標註在中醫史上重要的一天中國醫大中醫系第二屆學長林昭庚教授,終身專注於針灸之臨床與學術研究,成就斐然,獲得國際之敬重與推崇。林教授今日當選中研院院士!恭賀老師成就獲得肯定,也要恭賀百年來被貶低不科學的中醫學,今日已踏上...
07/07/2022

20220707 可以標註在中醫史上重要的一天
中國醫大中醫系第二屆學長林昭庚教授,終身專注於針灸之臨床與學術研究,成就斐然,獲得國際之敬重與推崇。林教授今日當選中研院院士!恭賀老師成就獲得肯定,也要恭賀百年來被貶低不科學的中醫學,今日已踏上了科學的殿堂!針灸學已普遍獲得世人肯定,中醫藥一樣有潛力,但還需要加把勁!
#請不要再說中醫不科學了喔

中央研究院網站提供重要研究成果及學術活動訊息,供民眾查詢,以利快速找到所需資訊。

20/06/2022

《小心紫外燈消毒的傷害》



剛剛看到一則紫外線燈消毒傷害的新聞: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58724

台灣網紅「Andy老爹」6月13日在臉書貼文表示,前晚拿了紫外線殺菌燈放在房間想要消毒殺菌,未料3個小時過後,他的雙腿卻因此燙傷,雙眼也受傷無法睜開。

其實使用紫外燈持續直射自己的身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可能病毒未死,自己皮膚細胞已死…真的很傷身!

在這𥚃,重新提醒我去年的文章:

紫外線燈 (UVC) 和 COVID 19病毒

記者問,紫外線燈 (UVC) 可以殺死COVID 19病毒 嗎?

我:當然可以!只是你的身體細胞,可能會被先殺死而已!

整理一些紫外線燈 (UVC) 和 COVID19 病毒 的訊息:

A. 紫外線燈 (UVC)可以殺COVID 19 病毒?

UVC 輻射,是一種已知的空氣、水和無孔表面消毒劑。幾十年來,UVC 輻射已被有效地用於減少細菌(如肺結核)的傳播。因此,

「UVC 燈通常被稱為“殺菌”燈」

UVC 輻射也可能有效殺COVID 19 病毒。

UVC 輻射:已被證明會破壞 SARS-Coronavirus 的外部蛋白質外層,最終導致病毒活不了。然而,但目前有關殺COVID 19 病毒所需的 UVC 輻射的波長、劑量和持續時間,科學數據共識仍有限。

B.紫外線燈UVB 或 UVA ,也可以殺COVID19 病毒嗎?

答:預計 UVB 和 UVA 輻射,在殺COVID19 病毒方面不如 UVC 輻射有效。

UVB:

UVB 輻射可有效殺其他 Coronavirus 像SARS 病毒、但非 COVId 19。不如 UVC 有效殺COVID19 病毒。

UVB 比 UVC 輻射對人類的危害更大,因為UVB 輻射可以更深地滲透到皮膚和眼睛中。UVB 導致 DNA 損傷,並且是導致皮膚癌和白內障的危險。

UVA:

UVA 輻射的危害性低於 UVB 輻射,但有效殺其他 Coronavirus 像SARS 病毒方面也明顯(約 1000 倍)不如 UVB 或 UVC 輻射有效。UVA 還與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的風險有關。

C. 在家中,裝 UVC 燈消毒是否安全?

答:在家中裝UVC 燈有風險。有報告稱,在人類可以居住的房間內不當安裝 UVC 燈會導致「皮膚和眼睛灼傷」。

用於消毒的 UVC 燈,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健康和安全風險,具體取決於你在家中 使用UVC 波長、劑量和輻射暴露時間。

如果設備安裝不正確或由未經培訓的人員使用,風險更可能會增加。在家中,可使用 UVC 燈進行消毒,但UVC 燈對人和物體有風險考慮:

1.皮膚和眼睛直接暴露於 UVC 燈的 UVC 輻射,可能會導致眼睛疼痛和類似灼傷的皮膚反應。切勿直視 UVC 燈源,即使是短暫的。

2.UVC 可以降解某些材料,例如。

UVC照射塑料、聚合物和染色紡織製品可能導致材料提早老化、脆化、霧化,布織品或地毯也可能褪色。這些 UVC 燈也會產生臭氧。吸入臭氧會刺激呼吸道。

3.一些 UVC 燈含有汞。

因為即使是少量的汞也是有毒的,所以在清潔損壞的燈和處理燈時需要格外小心。

D. 那些UVC 燈產品

您可能需要,4個安全詢問:

1.向製造商詢問產品的健康和​​安全風險以及使用說明。

2.詢問產品是否會產生臭氧。

3.詢問哪種材料與UVC消毒兼容。

4.詢問燈是否含有汞。如果燈已損壞並且您需要知道如何清理和/或處理燈。

E.UVC 燈產品,有其局限

一般來說,UVC 輻射在殺COVID 19 病毒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1.只有病毒直接暴露在輻射下,UVC 輻射才能殺COVID 19 病毒。因此,由於土壤(例如灰塵)或其他污染物(例如體液)阻擋了紫外線輻射,因此表面上的COVID 19 病毒可能無效被殺死。

2.UVC的消毒殺菌效果僅限於「照射到的地方」,如果是物體的背面,沒有照射到就沒有效果

3.光是以直線進行,且UVC穿透力較差,用於消毒時若被消毒的物品有重疊,被遮蔽的物品即無法有殺COVID 19 病毒的效果。舉例來說,若使用固定式的紫外線燈消毒室內,被家具、雜物遮蔽的地方無法受到UVC殺COVID 19 病毒效果。

4.紫外線燈管和一般燈管一樣都有其壽命限制,也會隨著使用效能遞減,然而肉眼無法看到紫外線,無法以視覺辨識燈是否已經毀壞或減弱。

5.劑量和持續時間:許多出售給家庭使用的 UVC 燈是低劑量的,因此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暴露於給定的表面積才能有效地殺COVID 19 病毒。

6.UVC 輻射,通常用於風管內的消毒。這是使用 UVC 燈的最安全方法,因為UVC 燈 直接暴露於人體皮膚或眼睛可能會造成傷害,而在風管內安裝 UVC 不太可能導致皮膚和眼睛暴露。

F. 再次提醒:

1.目前有關殺COVID 19 病毒所需的 UVC 輻射的波長、劑量和持續時間,科學數據共識仍有限。

2.通常用於風管內的消毒。這是使用 UVC 燈的最安全方法,因為UVC 燈 直接暴露於人體皮膚或眼睛,可能會造成傷害。

3.而你還有隨身携带UVC 燈產品,到處消毒、殺COVID 19 病毒嗎?而你一定不知道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於2009年發布新聞提示紫外線(包含UVA、UVB、UVC)對人類是有致癌性。

一起參考

https://www.consumers.org.tw/product-detail-2598143.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7211-2.pdf

(Germicidal ultraviolet light, typically at 254nm, is efective in this context but, used directly, can be a health hazard to skin and eyes.)

,大家要注意‼️

懷孕確診可以吃中藥治療嗎?李湘萍醫師有很好的說明喔
10/06/2022

懷孕確診可以吃中藥治療嗎?
李湘萍醫師有很好的說明喔

🙋🏻‍♀️「懷孕」確診 COVID-19 可以吃中藥嗎?
💁🏻‍♀️防疫抗疫中藥多是針對一般族群,那「懷孕媽媽」該如何選擇呢?
🙅🏻‍♀️哪些中藥「孕婦」要小心使用?

這邊幫大家整理常見「抗疫中藥」組成
並從專業婦科中醫師觀點
提供「懷孕的禁忌中藥」供大家參考

孕婦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
身體處於「特殊免疫」狀態
使呼吸道抵抗力相對下降、黏膜容易充血發炎
所以孕婦染疫要更加特別重視,小心防範!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
大多數孕婦確診是無症狀或輕症😷
如:咳嗽、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味覺喪失、腹瀉…等症狀

但是
⚠️未接種疫苗、高齡(>35歲)、肥胖(BMI>25 kg/m2)、孕前有高血壓/糖尿病/肺部疾病…等高危險族群
需格外小心引發重症的可能性
早產、胎兒過小、胎死腹中的風險也可能增高

關於「孕期的禁用中藥」
早期最著名的是元代醫家李東垣《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記載的「妊娠用藥歌訣」列舉數十種禁用藥物

隨著現代藥理學的不斷進步
爲了提高孕婦用藥安全、降低副作用的產生
由兩岸官方分別出版
🌿《臺灣中藥典》
🌿《中國藥典》
排除了現代已不用的藥物、加入臨床藥理實驗結果
歸納出【懷孕期禁用及慎用藥物種類】

🌟我將二本書的懷孕禁/慎用藥,整理如下:

❌孕婦不能吃的中藥(懷孕禁用藥)

包含各種毒性藥、蟲類藥、強力活血破氣藥…等
如:烏頭、全蠍、蜈蚣、地鱉蟲、水蛭、三棱、莪朮、乳香、沒藥

因可能會影響母胎安全、導致胎兒發育障礙
服用了將會有流產疑慮

而「妊娠用藥歌訣」中提到
巴豆、雄黃、水銀、麝香、芫花這些毒性十分明顯的藥
因為台灣早已禁用,所以不用擔心會遇到☺️

⚠️孕婦要謹慎使用的中藥(懷孕慎用藥)

❗️辛散大熱類:附子、肉桂、桂枝
❗️破氣活血類:桃仁、紅花、益母草、蘇木、三七、蒲黃、虎杖、五靈脂、卷柏、牛膝、皂角刺、王不留行、枳實、枳殼
❗️瀉下滑利類:大黃、芒硝、番瀉葉、郁李仁、瞿麥、薏苡仁、通草
❗️芳香走竄類:冰片
❗️其他類:天南星、漏蘆、代赭石、蟬蛻、天花粉、射干

🔆常見抗疫中藥種類及組成

✅清冠一號:黃芩、魚腥草、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樸、甘草及防風
✅玉屏風散:黃耆、白朮、防風、大棗
✅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甘草、生薑、薄荷
✅藿香正氣散:藿香、紫蘇葉、白芷、茯苓、白朮、半夏、陳皮、厚樸、桔梗、甘草、生薑和大棗
✅銀翹散:連翹、金銀花、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孕博士小叮嚀

1️⃣孕期相關用藥請與專業中醫師諮詢,將能根據每位媽媽的臨床症狀,辨證論治、扶正祛邪,讓您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上述 5 項抗疫中藥,都不含孕婦禁用藥(請留意中藥是否由可信任的單位所開立)

3️⃣市面上少數「防疫茶」會加桂枝、枳殼,多半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相對溫和,請與專業中醫師諮詢並依指示服用

4️⃣如有合併小腹痛、陰道出血、腰痠等先兆流產症狀,請與您的醫師聯繫,評估是否加入安胎中藥,如:健脾補腎、滋陰清熱、補養氣血…等等

資料來源
1.《臺灣中藥典第四版》,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
2.《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典委員會
3.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https://bit.ly/3NHpZZk

幼兒染疫重症風險雖然低,但是任何一個寶貝傷亡,都是父母親難以接受的事。中藥是否能扮演預防或降低重症風險的角色?清冠一號研究證實具有抗新冠病毒以及減輕病毒複製、降低人體免疫風暴的作用,是應該列入考慮的選項的!很多父母會說:兒童怕苦,我想安全而...
26/05/2022

幼兒染疫重症風險雖然低,但是任何一個寶貝傷亡,都是父母親難以接受的事。中藥是否能扮演預防或降低重症風險的角色?
清冠一號研究證實具有抗新冠病毒以及減輕病毒複製、降低人體免疫風暴的作用,是應該列入考慮的選項的!
很多父母會說:兒童怕苦,我想安全而有效果應是第一考量!若覺得苦,加點兒蜂蜜可以讓餵藥輕鬆一些的。

目前累計14例兒童重症,4例死亡

兒童重症比率是1萬分之1
兒童死亡率是10萬分之4

#感染麻疹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二

機率低,無需過度恐慌,但是要注意
兒童腦炎重症前驅8症狀
1.體溫大於41度
2.持續昏睡
3.持續嘔吐
4.抽搐
5.意識不佳
6.持續頭痛
7.肌躍型抽搐
8.步態不穩

小小生命的離開,的確讓人不捨!
可惡的病毒!
當初隱匿疫情的來源國更是可惡!

爸爸媽媽會擔心自己的小孩是不是那萬分之一,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同時,也不妨想想,你的小孩,其實絕大部分的時候會是那萬分之9999。
謹慎面對、注意症狀,比起整天的擔心,是不是對小朋友們更有幫助呢?

我們一定可以度過這波疫情的~

補充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分享的資訊
1998 年腸病毒 71 型
重症主要原因是發生腦幹腦炎
兒童感染人數超過 30 萬人次
重症 405 人,死亡 78 人
重症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童

重症率:約 0.13%,萬分之 13
死亡率:約 0.026%,萬分之 2.6
比現在的COVID-19高10倍!

戒慎而不恐懼,大家一起來守護兒童~

====
溫暖的ICU故事在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勇敢而發真心話》
https://reurl.cc/g7WLQ4
《ICU重症醫療現場2:用生命拚的生命》
https://reurl.cc/RbkkWD

兒童新冠疫苗最新訊息,提供參考
26/05/2022

兒童新冠疫苗最新訊息,提供參考

《 此刻Omicron 爆量:你該帶你的(5歳-11歲)孩子,去打疫苗了》

Omicron 在台灣大爆炸,病毒就會往抵抗力極端不好族群,擴散出去:

小孩子,就是其中一個族群了!

你需要,給5-11歲接種疫苗,因為:

A. 美國研究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16e1.htm

依據美國CDC研究,5-11歲因COVID19 而住院的孩子,發現這些住院小孩:

1.每10位,有3個是本身沒有任何慢性疾病

2.每10位,有9個小孩都沒有接種疫苗過

3.每10位,有2個小孩需要加護病房治療

4. 跟之前的Delta病毒比較,Omicron 病毒使:

- 住院率機(hospitalization rate)增加

(a).Omicron 染疫的小孩

住進一般的病房,是Delta 染疫時的「2.3倍」。

而住進加護病房,又是Delta 染疫時的「1.7倍」

- 人數,也增加了「2.1倍」

(b).在Delta 病毒

流行期間:毎10萬個小孩,只有9.2位需要住院

現在Omicron 病毒流行期間:毎10萬個小孩,就會有19.1位需要住院

C. 小孩子的疫苗副作用低

兒童打疫苗後出現過敏性休克或心肌炎的不良反應,機率是「萬分之0.1」,比致兒童自己的死亡率還要低。

美國兒科學會數據指出,迄今美國共出現962位兒童死亡病例,致死率是0.01%,也就是「萬分之1」

而不打疫苗的小孩除了有住院率高、還有重症死亡率也高。

D.但不是每位小孩,都可以打疫苗

(a).曾對疫苗發生過敏反應的小孩

已經知道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病史,或先前接種輝瑞BNT疫苗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可接種。

(b).正在發燒的小孩

正在發燒的小孩,可以不要急著現在馬上打,可以暫緩接種
把發燒問題解除後,打疫苗才能安全。

(c). 小孩慢性疾病正在急性發作

那些慢性疾病,例如 : 正在治療中的發炎性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心包膜炎、心內膜炎)、急性風濕熱、複雜或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包含單心室循環)急性發作、急性失代償性心臟衰竭與心臟移植患者。

現實生活中,仍然是要提醒父母:

D. 大人,你自己的副作用和死亡率,比小孩族群更大

1.大人的副作用

a. 第一劑

大人接種第1劑新冠疫苗的人,無論廠牌,平均超過50%都出現全身疲倦或全身肌肉痠痛

b. 第二劑

接種第2劑後, 平均副作用比例60~80%。

c. 第三劑

美國CDC也發布了成人.如果連續三劑同廠牌mRNA疫苗的平均副作用發生機率:40-75%

2.大人的死亡率

父母,比孩子有更高的COVID19 死亡率

孩子染疫的死亡率是 [ 萬份之1 ]
而 30~39 歲成年病人的死亡率約為 [ 百分之 1.8]
而 40~49 歲成年病人的死亡率約為 [ 百分之 4]

https://www.aarp.org/....../omicron-variant-older......

顯然父母親本身,比孩子
更是死亡率的高風險族群!

所以,父母都要接種第三劑疫苗,才能保障自身的健康,也才能成為孩子的照顧者!

父母最擔心當是自己狀況,你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你有打滿三劑了嗎?

#大人把自己健康先照顧好,才能好好照顧小孩子。

好好照顧小孩子,在Omicron 爆量時刻:「你的孩子(5歲~11歳),該帶他去打疫苗了」

謝謝🙏各位父母,Pandemic期間,真的很辛苦!

祝福所有家庭,一切平安順事。

Address

台中市西區博館二街259號
Taichung
403

Opening Hours

Monday 08:30 - 12:00
18:00 - 21:00
Tuesday 08:30 - 12:00
15:00 - 18:00
Wednesday 08:30 - 12:00
18:00 - 21:00
Friday 08:30 - 12:00
18:00 - 21:00
Saturday 08:30 - 12: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宏州醫師之健康天地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宏州醫師之健康天地: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