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9/2025
【家庭暴力下的倖存者,未來的人生要走向何方?】
由於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者,長期被籠罩於受創的陰影之中,為求生存,他們只能隱藏真實的自我,並服從、討好施暴者的喜好。或是,他們必須麻痹自己的情感,才能讓自己在無盡的家庭深淵中繼續存活。
然而,縱使有一天,倖存者已經脫離家庭的掌控,且不再受到暴力的脅迫,但是過往的創傷經驗仍可能持續侵擾他們的生活,導致他們必須刻意避開某些引發他們痛苦經驗的人事物,或是他們必須要選擇壓抑或解離自己的情緒經驗。甚至,對於從小就在暴力家庭中成長的受虐兒來說,日後在面對他人的欺壓與不合理的對待,或是在自己為人父母後,他們有時也會過度壓抑自己的憤怒,因為他們擔心若是不好好控管自己的情緒,就可能會讓自己失控,對他人暴力相向。與其如此,他們寧可讓自己位居弱勢,承受他人的攻擊。
此外,在實務現場以及許多文獻當中,也都發現:從小遭受到暴力對待的倖存者,在往後的人我關係中,也可能受到受暴經驗的影響,潛意識地被迫演出施虐者或受虐者的角色。簡單的說,在某種程度上,#家庭暴力倖存者失去了自身生命腳本的策劃權。
前述種種的經驗都意味著:家庭暴力這些都意味著他們的生命可能 #不再自由:
1.
倖存者失去了感受自己心情的自由,要不就是情感過度麻痺/麻木,要不就是情緒展現的過度劇烈,而時常情緒失控。
2.
與創傷有關的回憶失去控制,如同心中的第二人格,會無預警地浮現在腦海中或是夢境之中,讓倖存者感到相當痛苦。
3.
因為過於害怕接觸到與家庭暴力有關的任何刺激,因而侷限了自己的生活範圍或是生活方式。
4.
潛意識地不斷在自己的親密關係當中重演暴力經驗,而不斷成為施暴者或受暴者。縱使想要停止這樣的經驗,卻又難以從中自拔。
「 #如何重獲自由」對於家庭暴力倖存者來說,或許是相當重要的課題。「重獲自由」意味著:
1.
能夠自由且安全地去體驗自身內在的種種情感,包含:悲傷、憤怒等,且不會因為接觸自身的情感而失控。
2.
能夠採取成熟、適當、健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非將能量展現於對外攻擊他人,或是往內傷害自己。
3.
擁有自己的生命記憶主控權,可以充分回顧過往自己經歷了何種暴力創傷,及其如何影響自己。但是在必要時,也能夠「關閉」腦中的創傷回憶,讓自己好好面對生活,而不會過度受到創傷記憶的侵擾。
4.
重獲自由也同時意味著倖存者在充分療癒自己之後,開始有能力走向新生,振筆改寫未來的生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