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榮德-阿德醫師的小天地

邱榮德-阿德醫師的小天地 胸腔內科醫師
糖尿病共照醫師
感冒/流感
久咳不癒
兒童與成人呼吸道疾病
兒童與成人氣喘
胃食道逆流
急性腸胃炎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照護
醫學常識分享的小天地

新冠肺炎捲土重來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根據5月29日疾管署資料統計光是第21週(5/18~5/24)全台門急診確診人數就已達41402人自2025年1月1日至5月26日新冠合併重症人數已達432人(65歲以上長者占74.1%,具慢性...
31/05/2025

新冠肺炎捲土重來 !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根據5月29日疾管署資料統計
光是第21週(5/18~5/24)
全台門急診確診人數就已達41402人
自2025年1月1日至5月26日
新冠合併重症人數已達432人
(65歲以上長者占74.1%,具慢性病史者占83.8%,未接種JN.1疫苗者占89.8%)
造成其中66人死亡
(65歲(含)以上53例(80.3%);具潛在病史57例(86.4%),未接種JN.1疫苗者占89.4%)
根據檢測統計,目前以NB.1.8.1 變異株最為流行(41%)

新冠病毒經由飛沫傳染,確診者的鼻涕、口水中,都帶有大量的新冠病毒。
我們的口、鼻ㄧ路到氣管(上呼吸道),都是新冠病毒可以進入感染的通道(所以為什麽要戴口罩預防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為什麽會反覆爆發?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本身很不穩定,複製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突變,產生結構不太一樣的新病毒,在與人類免疫系統持續對戰的過程中,活性低,傳染力低的新冠病毒被淘汰; 活性強,傳染力強的病毒藉由躲過或壓抑人類的免疫系統攻擊存活下來,再藉由感染更多人去擴張版圖,這也是為什麼流行的新冠病毒株一段時間又不一樣的原因。

新冠的症狀主要是以喉嚨痛.咳嗽.發燒為主
雖然說新冠的症狀隨著病毒不斷變異,已經有傾向感冒的症狀趨勢,但一直以來,新冠合併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仍舊是需要密切注意的威脅,尤其是針對高風險族群(≥65歲,孕婦,免疫不全及低下,慢性心肝肺腎疾病,糖尿病,BMI≥30…等)

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措施,仍舊是以個人防護(口罩,勤洗手), 避免近距離接觸, 施打疫苗(尤其是高風險族群)為主

一、個人防護措施
佩戴口罩
在人多、密閉、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如捷運、公車、室內聚會)佩戴醫療口罩或N95口罩。
尤其在出現呼吸道症狀時,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勤洗手與使用酒精消毒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
無法洗手時使用含酒精(至少60%)的乾洗手液。
避免用未清潔的手接觸眼、口、鼻。

二、保持社交距離
與他人保持至少1公尺的距離,尤其在室內或無法戴口罩的情況下。
避免非必要的群聚活動
減少大型聚會、餐會與室內活動。
儘可能選擇戶外聚會,並保持通風。

三、疫苗接種與健康監控
完整接種疫苗與追加劑(Booster)
持續關注政府與專家建議的新冠疫苗追加劑時程。
高風險族群(老人、慢性病患、免疫低下者)應優先接種。

每日自我健康監測
注意是否有發燒、咳嗽、喉嚨痛、嗅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症狀。
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進行快篩或PCR檢測,並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
使用防疫App或健保快易通功能進行實聯制與自我健康追蹤

提醒高風險族群一旦有疑似症狀,盡快接受快篩檢測,若確診盡快使用抗病毒藥物
以減少重症甚至死亡的發生率

(統計資料來源:疾管署)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新冠併重症
#柏羽聯合診所

和 禧舟內科心臟科診所 – 我剛登上每週互動名單,因為我是最積極互動的用戶之一!🎉
10/05/2025

和 禧舟內科心臟科診所 – 我剛登上每週互動名單,因為我是最積極互動的用戶之一!🎉

氣喘(Asthma)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理學檢查和肺功能測試來綜合判斷。標準的診斷流程:1. 病史詢問症狀:反覆出現的喘鳴(wheezing)、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胸悶(chest tightness)、咳嗽...
27/04/2025

氣喘(Asthma)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理學檢查和肺功能測試來綜合判斷。
標準的診斷流程:

1. 病史詢問
症狀:反覆出現的喘鳴(wheezing)、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胸悶(chest tightness)、咳嗽(特別是夜間或清晨)。

誘發因素:運動、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動物毛屑)、冷空氣、感染、情緒變化等。

症狀變化:症狀是否間歇出現?有無日夜變化?有無自己緩解或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緩解?

個人或家族過敏史:例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家族中有氣喘患者。

2. 理學檢查
診間內若症狀發作時,醫師可能聽診到喘鳴音。

3. 肺功能測試
尖峰呼氣流速(PEFR)測量:
可用簡單儀器測量呼氣速度,有變異性大的特點。
(1)平均每日晝夜PEFR的變異性10%
(2)因懷疑氣喘而進行氣喘治療,若治療(4週)後的尖峰呼氣流速(PEFR)測量較治療前有明顯進步(增加20%以上)
皆可加深診斷的準確性

肺活量測試(Spirometry):
測量**FVC(用力肺活量)**與**FEV₁(第一秒用力呼氣量)**
若FEV1/FVC

分享肝膽腸胃專科診所「伏驥診所」關於胃幽門螺旋桿菌精闢的説明👍
25/04/2025

分享肝膽腸胃專科診所「伏驥診所」
關於胃幽門螺旋桿菌精闢的説明👍

氣喘共病(慢性疾病之合併症) 氣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但實際上跟很多全身性發炎反應也有相關,與多種慢性疾病之間存在高度共病性(comorbidities),這些共病在臨床上相當常見,不可忽略,也會影響氣喘的控制、病程與治療策略。以下是一...
20/04/2025

氣喘共病(慢性疾病之合併症)
氣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但實際上跟很多全身性發炎反應也有相關,與多種慢性疾病之間存在高度共病性(comorbidities),這些共病在臨床上相當常見,不可忽略,也會影響氣喘的控制、病程與治療策略。以下是一些氣喘常見的共病,以及它們與氣喘之間的關聯:

🤧 1.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鼻炎與氣喘共病症發生率約為 10-40%。
鼻子和氣道是一體的("United Airways" 概念),上呼吸道的發炎會加重下呼吸道反應。
治療鼻炎(如使用鼻用類固醇)可以改善氣喘控制。

🛌 2. 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OSA與氣喘有雙向關係:OSA的夜間低氧與發炎會加重氣喘,反之氣喘也可能導致夜間呼吸不順,常見於肥胖氣喘患者。
治療 OSA(如 CPAP)能顯著改善氣喘控制與生活品質。

🍬 3. 代謝症候群與第2型糖尿病
慢性發炎是共同病理機轉。因慢性發炎而升高胰島素阻抗,進而產生代謝症候群與第2型糖尿病。
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升高血糖,進一步加重糖尿病風險。

🫀 4. 肥胖
肥胖與氣喘密切相關,被認為是一種「肥胖型氣喘」(Obese Asthma)亞型,肥胖造成的機械性壓迫、發炎物質增加與治療反應差,皆影響氣喘控制。
肥胖者有較高風險患有氣喘
肥胖成人:1.5-3.5 倍
肥胖孩童:1.1-3.5 倍
減重有助於減輕症狀與改善肺功能。

🧠 5. 焦慮與憂鬱症
情緒障礙會影響氣喘的主觀感受與控制能力,壓力與焦慮也會誘發氣喘發作。
整合心理健康治療可幫助改善整體病情。

🦠 6. 慢性鼻竇炎與鼻息肉(CRSwNP)
尤其常見於非過敏型氣喘(例如阿斯匹靈不耐症氣喘)。
三聯症:氣喘 + 鼻息肉 + NSAID過敏(Aspirin-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 AERD)。
屬於難治型氣喘的常見表現,可能需要手術或生物製劑治療。

💊 7. 胃食道逆流(GERD)
GERD 可誘發或加重氣喘,胃酸逆流可能刺激氣道引起反射性支氣管收縮,常見於夜間氣喘症狀惡化的患者。
胃酸抑制治療(如PPI)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氣喘
#氣喘共病
#胸腔內科
#柏羽聯合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nx3bX7iW/?mibextid=wwXIfr

好友禧舟診所院長高高醫師對高血壓患者做重訓時應注意事項所做的重點説明
07/04/2025

好友禧舟診所院長
高高醫師對高血壓患者做重訓時應注意事項
所做的重點説明

早上有一位之前線上諮詢過
的患者大老遠從雲林來診

因為最近重訓方式有改(憋氣)
血壓變得沒有之前穩定

特地整理一下
高血壓患者重訓要注意的事項

先說高血壓患者可否重訓?
答案是“可以的”
但有些特殊狀況不建議:
血壓控制不佳 收縮壓常150-160上
腹主動脈瘤 主動脈剝離過
嚴重瓣膜性心臟病(尤其是狹窄)
嚴重心臟衰竭等
因為在大重量訓練時
收縮壓會上升到200甚至250以上

高血壓患者重訓注意事項:
(建立在血壓控制穩定條件下)
1. 訓練使用越多肌群 血壓上升多
初期建議單手或單腳開始
2.重量越重 血壓上升越高
不建議靠近最大重量RM訓練
可能從0.6-0.8RM重量較安全
3.單組次數約多 血壓上升越高
寧可次數減少一點 組數增加?
4.舉起重量的速度不宜太慢
要維持等張用力訓練效果好
但血壓可能會升很高
5.組間休息時間不能太短
30-60秒可能血壓還沒降下來
馬上進行下一組血壓會疊加升高
組間可能要休息90秒以上較安全
6.訓練時最好不要憋氣
憋氣時胸內壓和腦壓/血壓會上升

好好控制平常血壓
不要躁進挑戰PB 最大紀錄
重訓下來反而能讓血壓控制更好唷

#禧舟診所 #台中心臟科
#高血壓 #重訓 #三高控制

和 倪曼婷 營養師 – 我剛剛獲得他們的頭號粉絲認證!🎉
04/04/2025

和 倪曼婷 營養師 – 我剛剛獲得他們的頭號粉絲認證!🎉

03/04/2025
03/04/2025

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Peripheral arterisl disease

可能的下肢症狀有6P:
1.蒼白 Pallar
2.冰冷 Poikilotgermia
3.脈搏弱或無脈搏 Pulseless
4.腳麻 Paralysis
5.疼痛 Pain
6.無感覺 Paresthesia

如果有危險因子, 如年紀大於50歲又抽煙或糖尿病, 肢體出現以上症狀要擔心下肢動脈阻塞, 應該要快檢查ABI/PMV

下肢週邊動脈疾病嚴重度可分為:
1.第I期 沒有明顯症狀
2.第IIa期 間歇性跛行 可走過200m
3.第IIb期 間歇性跛行 走不到200m
4.第III期 休息或夜間仍持續疼痛
5.第IV期 肢體潰瘍或壞死 黑疽

如果在第II或第III期提早介入
不管是藥物 導管手術或繞道手術
大多可以保留肢體 不需截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控制慢性病
還有戒菸!

#禧舟診所 #台中心臟科
#週邊動脈疾病

03/04/2025

主動脈剝離 沉默的高血壓殺手

時不就會耳聞有名人因主動脈剝離過世....
到底為何會造成主動脈這種急症?
所謂剝離就是血管緻密的結構
在內膜和中膜層中間發生撕裂
最常出現在血管脆弱處
如IMH. 血管中層內出血/血栓處

造成的原因最大宗則是”高血壓”
長期沒控制好的血壓造成血管結構
異常 中層內出血甚至剝離
最典型症狀:突發性劇烈胸痛
如刀割般(剝離當下超痛)
前胸傳到後背

因為剝離造成的血管假腔
可能會擋住正常的器官血管
造成各種緊急併發症:中風、心肌梗塞、心包膜填充、腸缺血、腸中風、急性腎衰竭、下肢癱瘓等

如果剝離的部分影響到升主動脈
必須馬上手術或是支架置放
否則每小時多1%死亡率
48小時內死亡率超過50%!

其他可能原因包含: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遺傳的馬凡式症、重大胸部外傷等

預防的方式最重要當然是
好好控制血壓!722法則檢測
居家130/80mmHg標準
避免嚴重外傷或過度激烈重訓...

#禧舟診所 #台中心臟科
#主動脈剝離 #高血壓

03/04/2025

Metformin 可能的好處
(Perplexity pro用一般網頁整理)
台灣大哥大用戶可以用一年~
我自己用google唸書也做一張
我要花半小時 AI只要一分鐘....

Metformin 是一種常見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但其潛在好處遠不止於控制血糖。以下是 Metformin 的主要益處:

**1. 控制血糖**
- Metformin 通過三種機制降低血糖:
- 抑制肝臟葡萄糖生成和肝醣分解。
- 增加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 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

**2. 減少癌症風險**
-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使用 Metformin 的患者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較低,特別是在前列腺癌、乳癌、胰臟癌、肺癌和大腸癌方面。

**3. 抗衰老效果**
- Metformin 被認為具有抗衰老潛力,其機制包括:
- 增加細胞自噬,幫助新陳代謝。
- 減少炎症反應(NF-kB)。
- 穩定基因組,延緩細胞老化。
- 調控 AMPK 和 Sirtuins 蛋白,這些蛋白與延緩老化密切相關。

**4. 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
- Metformin 能降低胰島素抵抗,幫助管理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症狀,如月經不規律和高雄激素水平。

**5. 心血管保護**
- Metformin 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心臟病風險,並可能在穩定充血性心臟衰竭中發揮作用。

**6. 減少帶狀疱疹風險**
- 研究表明,使用 Metformin 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及其後遺神經痛的風險顯著降低。

**7. 幫助減重**
- Metformin 通過降低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以及改善葡萄糖利用,有助於輕微減重(約 0.5–4 公斤),但需配合飲食控制與運動。

Metformin 雖然具有多方面的好處,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如腸胃不適(如腹瀉、脹氣)或罕見的乳酸中毒,因此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在診間看兒童感冒的時候,常常會聽到父母親或祖父母抱怨" 這個孩子怎麼一天到晚在感冒!?尤其是變天變冷的時候,常常一感冒就是好幾個禮拜甚至一個月以上,有的時候原本的感冒還沒完全好,心的感冒又來! 醫師,為什麼我的孩子抵抗力這麼不好!? "這個...
03/04/2025

在診間看兒童感冒的時候,常常會聽到父母親或祖父母抱怨
" 這個孩子怎麼一天到晚在感冒!?尤其是變天變冷的時候,常常一感冒就是好幾個禮拜甚至一個月以上,有的時候原本的感冒還沒完全好,心的感冒又來! 醫師,為什麼我的孩子抵抗力這麼不好!? "

這個時候, 我通常會有所警覺
" 孩子的症狀,真的都是感冒而已嗎? "
" 需要好好評估氣喘的可能性 "

氣喘的診斷中, 以兒童(尤其是5歲以下)族群的氣喘診斷較具挑戰性,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症狀,也難以配合肺功能測試。通常需要根據臨床症狀、病史, 過敏史和家族史,再加上較長時間的觀察與試驗性治療來幫助確診。

診斷依據
一.臨床症狀(反覆發作的下呼吸道症狀)
喘鳴(Wheezing):呼吸時發出高音調的哮喘聲,特別是在呼氣時。
持續或反覆的咳嗽:特別是夜間或運動後加重,沒有明顯感染的情況下發生。
呼吸急促(氣促):特別是在活動後或感染時出現。
胸悶或呼吸困難:孩子可能表現為不願活動或易疲倦。

除此之外, "病程" 與症狀發生的"頻率" 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一般病毒引起的感冒,病程通常在一週內
流行性感冒, 經過抗病毒藥物+適當的症狀治療,病程通常在2週左右或以內
黴漿菌,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 的病程,有可能長達一個月
這些因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除了發燒,全身痠痛之外,其他的呼吸道症狀或許與氣喘不是很好分辨
但是,這些疾病,一般而言,在同一位兒童身上, "接連發生"或是"反覆發生"的機率都不高

所以當感覺兒童反覆發生症狀的時候, 應該要增加對於氣喘的警覺性

二.病史與危險因子
個人或家族過敏史(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家族史)
曾有喘鳴的病史,特別是因感冒或過敏誘發
環境因素(如二手菸、塵蟎、寵物毛屑等)

兒童氣喘, "過敏" 與"遺傳"的因素,占了相當的部分
兒童是否有其他的過敏史(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家族成員(尤其是一等親)的氣喘史
這些都是需要好好探究的部分

三.試驗性治療反應
當有一定程度的氣喘懷疑時
醫師可能會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如果症狀明顯改善,則支持氣喘的可能性。
若症狀經低劑量吸入型類固醇控制後改善,則更支持氣喘診斷。

四.排除其他疾病
感染(如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異物吸入、先天性氣道異常、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導致類似症狀,需透過病史與檢查來鑑別。

輔助診斷工具
由於 5 歲以下兒童難以配合肺功能測試,診斷主要依據臨床判斷,但以下工具可能有幫助:

喘鳴預測指標(API,Asthma Predictive Index):用於評估嬰幼兒未來發展氣喘的風險。
過敏測試(皮膚過敏原測試或血液 IgE 檢測)來評估過敏體質。

胸腔內科 阿德醫師 關心您!

#呼吸道症狀
#久咳不癒
#氣喘
#胸腔內科
#柏羽聯合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HPK2aApiH/?mibextid=wwXIfr

Address

Taichung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邱榮德-阿德醫師的小天地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