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25
上個月達人遇到一位六旬老翁,本身為B肝帶原者,於常規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左肝冒出了一個腫瘤,經過細針穿刺檢查後,懷疑有淋巴癌的可能性,但因為檢體量少,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後續的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也都顯示在左外側肝葉的地方有一顆約四公分的腫瘤,但是特性仍然不明,因而被轉介到我的門診。
由於肝臟內只有這一顆腫瘤,跟家屬與病人討論後,我們決定直接手術切除以獲得正確的診斷,且因腫瘤靠近左門靜脈臍部的位置 (umbilical portion),若僅切除左外側肝葉,對於切面上腫瘤的安全距離 (safe margin) 會有不足的疑慮,所以腹腔鏡左肝葉切除手術將是這個病灶的處理方式。
整體手術過程相當順利,花費了近四個小時,失血量100ml,於術後第六天出院。病理報告顯示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這種形態的淋巴瘤以前在求學時代,是幽門螺旋桿菌所感染的胃部裡面會出現的腫瘤,在其他地方,尤其是肝臟,達人倒是第一次聽說;搜尋了一下文獻,也還真的有國外學者報導過。後續我們將病人轉介到血液腫瘤科再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以下是我在網路上搜尋的資料,AI幫我們都整理好了呢!
原發性肝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淋巴瘤,特別是在肝臟中更為少見。這類淋巴瘤生長速度較慢,早期可能以腹痛、腹脹等症狀表現,有時會被誤診為其他肝臟疾病,例如膽管癌。確診通常需要透過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以及後續的病理切片才能確定。
**特點與症狀
- 罕見性:原發於肝臟的MALT淋巴瘤非常罕見。
- 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有時伴隨肝功能異常。
- 影像學表現:在影像學上常表現為肝臟內孤立的腫塊,初期診斷容易與其他肝臟腫瘤(如膽管癌)混淆。
- 病理學:組織學上通常是B細胞淋巴瘤,與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有關。
**診斷
- 臨床檢查: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例如肝內膽汁淤積或肝細胞受損的跡象,乳酸脫氫酶可能升高。
- 影像學檢查: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可以幫助發現腫瘤,並評估其大小與位置。
- 病理切片:是確診的關鍵。在影像導引下進行的細針穿刺,或透過手術摘取部分肝臟腫瘤進行的切片,是最終診斷的依據。
**治療與預後
- 分期:診斷後需要進行分期檢查,評估淋巴瘤是否局限在肝臟,或是已擴散到其他部位。
- 治療:
~ 手術切除:若淋巴瘤僅出現在單一部位,手術切除是可能的選項。
~ 放射治療:也可作為一種治療方式,特別是針對局部病灶。
~ 化學治療:如果淋巴瘤擴散到多個部位,則可能需要化學治療。
** 預後:預後與臨床分期密切相關。早期且局限的病灶,通常預後較佳。
總而言之,原發性肝臟MALT淋巴瘤雖然罕見,但其診斷需仰賴詳細的影像學和病理檢查。診斷後,根據腫瘤的分期和範圍,會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如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