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旅心理

伴旅心理 伴旅心理治療所: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36號七樓之三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北市復興北路58號7樓

伴旅心理治療所  #李咏庭心理師 帶領的父母成長團體,歡迎0-6歲照顧者來報名喔!
24/05/2025

伴旅心理治療所 #李咏庭心理師 帶領的父母成長團體,歡迎0-6歲照顧者來報名喔!

#高關懷團體 #心理健康 #產後憂鬱 #周產期心理健康

【父母支持成長團體:有時爸媽、有時自己】

從「自己」到「父母」的身份轉變,
帶來情緒起伏與角色挑戰;
伴侶關係也從單獨的兩人世界,
轉向合作與共育的夥伴關係。

在這些變化中,
如何照顧自己,保持身心的健康,
重新找到平衡,
是成為爸媽後關鍵課題。
➡️報名方式:https://reurl.cc/zq4pnV

🧑‍⚕️講師:李咏庭 臨床心理師
📅活動時間:6月28日(六)13:00-16:00起,連續四周的星期六,至7月19日(六)13:00-16:00
⏰報名時間: 5/24 上午09:00至6/17 12:00止
👤參加對象:育有0-6歲孩童之父母
📞聯絡人電話:陳小姐,電話:(02)2303-3611分機214

 #伴旅心理治療所/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即日起提供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對象:(一) 國防部所屬軍官、士官、士兵、文職人員、軍校生及編制內聘雇人員。(二) 重大事件及因戰公傷亡之眷屬(眷屬須由單位代為申請,並奉將級主官批核)...
22/02/2025

#伴旅心理治療所/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即日起提供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對象:
(一) 國防部所屬軍官、士官、士兵、文職人員、軍校生及編制內聘雇人員。
(二) 重大事件及因戰公傷亡之眷屬(眷屬須由單位代為申請,並奉將級主官批核)。

#方案期程:
自114年1月1日起至114年12月31日止。

#補助内容:
1. 個別心理諮商每次補助1,600元/40分鐘(每人每年六次為限),本治療所每次個別心理諮商50分鐘,僅酌收行政暨場地費用400元。

2. 自第1次使用服務日起,總期程應於6個月內完成,且補助次數不得延遞或累積至115年度使用。每人每年六次為限。

3. 本方案採自主預約方式,不必透由單位及心衛中心評估聯繫,使用方案全程僅個案及治療所雙方知悉。

#申請方式:
請先加入治療所LINE官方帳號:掃描行動條碼(如圖),專人與您聯絡並完成預約諮商時間。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新進心理師】大家晚安,我是伴旅小編,來介紹我們的新夥伴了!高晟洋臨床心理師,畢業於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曾任台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 專任/兼任心理師,即日起於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提供服務了!伴旅體系,持續與您心旅同...
18/02/2025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新進心理師】

大家晚安,我是伴旅小編,來介紹我們的新夥伴了!

高晟洋臨床心理師,畢業於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

曾任台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 專任/兼任心理師,

即日起於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提供服務了!

伴旅體系,持續與您心旅同行,展開馥郁新生!

職場霸凌:上班好累喔!文:周欣妤心理師。職場霸凌是一個不算少見卻又常被壓抑忽略的議題,如果你也有職場上被霸凌的感受,來聽聽欣妤心理師怎麼說吧!伴旅體系,與您心旅同行。
13/01/2025

職場霸凌:上班好累喔!
文:周欣妤心理師。

職場霸凌是一個不算少見卻又常被壓抑忽略的議題,如果你也有職場上被霸凌的感受,來聽聽欣妤心理師怎麼說吧!

伴旅體系,與您心旅同行。

在伴侶關係裡好好溝通的前提—情緒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文:陳南君心理師在工作中,常常遇見有些人來到治療室,煩惱著怎麼跟伴侶好好溝通,有些人會問我:   「為什麼我一激動就沒辦法好好說話?」   「我怎麼會說出這麼傷人的話?」   「我是不是有什麼...
29/12/2024

在伴侶關係裡好好溝通的前提—情緒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文:陳南君心理師

在工作中,常常遇見有些人來到治療室,煩惱著怎麼跟伴侶好好溝通,有些人會問我:

「為什麼我一激動就沒辦法好好說話?」
「我怎麼會說出這麼傷人的話?」
「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我說的,他都沒辦法聽懂呢?」

-
這時候,我們要來談談身心容納之窗的概念。
身心容納之窗 (Window of Tolerance) :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時,內心可以有效容納並調節情緒的範圍。

-
當我們感受到的壓力程度在容納之窗內,我們會感覺到平靜、踏實、安全。

然而,當壓力超出可容納的範圍,這時候我們很容易進入自動化的求生存本能,思考能力在這時候會暫時失調,表現出情緒激動、激烈的反應,或者反過來,表現出退縮、無力或麻木等反應。

當一個人在脫離身心容納之窗的範圍,這時候因為情緒過度激動,其實很難在衝突當下有效正確地處理太複雜的訊息,這也是為什麼伴侶在衝突當中,常常很難好好表達自己想說的,也很難好好地把對方說的話聽進去。

-
其實,這種「脫窗」的狀態,是一個人很脆弱、很需要被協助的時候。

因此,這時候的首要任務,是想辦法降低情緒激動程度,讓大腦功能恢復正常,回復到身心可容納的範圍內。有可能是自己停一停,照顧一下自己的感覺;也可能是由他人給予安撫、協助調節;也可能是在伴侶治療當中,由治療師來協助伴侶雙方回到身心容納之窗,畢竟在伴侶衝突當中,很可能兩個人都已經「脫窗」了,光是處理自己就很辛苦,更遑論要去照顧對方。

-
伴旅體系,與您心旅同行。

伴旅心理治療所+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提早交換禮物啦💕是個心裡滿滿豐收的季節。祝福大朋友可以被溫暖充滿,小朋友都早點睡覺期待明天聖誕老人的來臨喔 💕🎄伴旅體系,與您心旅同行,陪伴馥郁新生🎄
24/12/2024

伴旅心理治療所+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提早交換禮物啦💕是個心裡滿滿豐收的季節。
祝福大朋友可以被溫暖充滿,小朋友都早點睡覺期待明天聖誕老人的來臨喔 💕

🎄伴旅體系,與您心旅同行,陪伴馥郁新生🎄

壓力 文:伴旅心理治療所/朱怡苹心理師 隨著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提升,「壓力」這個詞似乎已經不那麼陌生。「你是高三生?會不會很有壓力?」、「要在主管面前報告真的壓力山大。」、「好想退休喔,退休後就沒有壓力了。」...可能都是我們日常會聽到的...
21/12/2024

壓力
文:伴旅心理治療所/朱怡苹心理師

隨著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提升,「壓力」這個詞似乎已經不那麼陌生。「你是高三生?會不會很有壓力?」、「要在主管面前報告真的壓力山大。」、「好想退休喔,退休後就沒有壓力了。」...可能都是我們日常會聽到的對話。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壓力到底是什麼?有壓力是好還是壞?要怎麼觀察自己現在的壓力狀態?

關於壓力的定義有許多種,這裡採取的定義是刺激跟反應互動的角度,各種需要耗費資源去應付的變動就可稱為壓力。簡單來說,活著就有壓力。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其實我們都得起床並花力氣去完成許多事情,也要動腦去思考各種原因或是解決辦法,也可能在各種人際關係或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感受。像是休假時你把冬天厚重衣物拿出來準備換季,想著晚餐要吃最愛的雞排,走路也許有段距離,騎公共自行車可以省下不少時間,結果到店家卻發現這天公休,難免感到失望。其實在這些過程裡我們都已經在花費體力、腦力、心力的資源來因應各種狀況的變動,每一天得以平安的過去,靠的是我們自己努力面對壓力。

所以有壓力是正常的也是主觀的,沒有絕對的好跟壞,端看每個人的資源是否充足。如果想看看自己現在的壓力狀態如何,可以從三方面觀察。首先,是體力資源方面,睡眠情形如何?會不會常感到疲倦?食慾正常嗎?生理也提供很多觀察指標,是否有疼痛、肌肉緊繃、胸悶、腹瀉、皮膚出狀況?再來,腦力資源方面,精神好嗎?會不會難集中注意力?變得健忘、悲觀、猶豫不決?最後,心力資源方面,情緒起伏是否變大?容易焦慮、煩躁或易怒?變得提不起勁、低落、無力?對各種事感到畏縮或害怕?

如果發現目前的資源有些不足以因應,那也是很重要的提醒,讓我們回過頭來檢視面臨的變動是哪些、可以做什麼調整來增加資源,有時候這過程不是太容易,要面對、要釐清、要轉換視角、要調整習慣做出改變等,我們一直以來也已經應付得夠好了,記得也可以善用社會資源及專業資源,讓壓力轉換為我們的助力。
-----
別忘了追蹤我們的IG喔:ttps://www.instagram.com/wellnesspartner_tw?igsh=dXp0eHluZnhmM2Zi

關於拒學,家長必須知道的二三事(下集)文: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林其瑾心理師拒學令家長非常苦惱,然而拒學也是孩子正在透露他內在發生什麼事的一個表象。讓我們有機會去看到孩子目前經歷了什麼困難。當家長可以不用價值去評判孩子的行為,孩子更有機會從困...
16/12/2024

關於拒學,家長必須知道的二三事(下集)
文: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林其瑾心理師

拒學令家長非常苦惱,然而拒學也是孩子正在透露他內在發生什麼事的一個表象。讓我們有機會去看到孩子目前經歷了什麼困難。

當家長可以不用價值去評判孩子的行為,孩子更有機會從困難中破繭而出。

來看看林其瑾心理師怎麼說吧!

【阿焦,你好!】 文/李永精臨床心理師不知道大家有無看過「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電影經常被用作情緒教育的教材,隨著續集「腦筋及急轉彎2」的上映,這次戲份最重的情緒角色就是「阿焦」,急躁的阿焦為了保護和避免主角犯錯,成為佔領大腦主控台的獨裁者...
14/12/2024

【阿焦,你好!】
文/李永精臨床心理師

不知道大家有無看過「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電影經常被用作情緒教育的教材,隨著續集「腦筋及急轉彎2」的上映,這次戲份最重的情緒角色就是「阿焦」,急躁的阿焦為了保護和避免主角犯錯,成為佔領大腦主控台的獨裁者;回到現實生活中,阿焦代表的焦慮情緒,是否也時常攻陷你的大腦主控台?讓我們內耗到疲累不堪。

相信我們都感受過那股「焦慮FU」,可能時常將「好焦慮喔」掛在嘴上,那麼究竟焦慮是什麼?這股我們很熟悉的情緒,但似乎很難一下說清楚:阿焦啊!你究竟是什麼啊?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焦慮的本質。

焦慮其實是就一種恐懼反應,而在心理學的定義上,我們會將焦慮與恐懼再區隔出來,為的就是把情緒歷程梳理地更精確。恐懼是一種面對「真實威脅」的情緒反應(例如,當吠犬向你衝來時),而焦慮則是一種面對「未知威脅」的恐懼反應(例如,考試前的不安,是在恐懼未知的考試結果),二者雖然常重疊,但其實是不太一樣的。

由於混亂的情緒被梳理清楚後,我們才會比較有頭緒找方法因應。當我們感到焦慮時,或正被焦慮搞混思緒而持續內耗時,不妨試著問問自己:我究竟正在害怕著哪個/哪些未知的威脅。例如,一陣沒來由的不安,可能是在懼怕一直未解的感情困擾,或是在懼怕某個無法掌握的突發狀況等,而搞清楚自己正在害怕的是什麼後,有時焦慮度就會緩解一些了,再找人討論時,也會比較有頭緒一起想辦法因應。搞懂主控我們大腦的焦慮,讓阿焦安靜下來,停止精神
內耗。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與您心旅同行。

關於拒學,家長必須知道的二三事(上)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林其瑾臨床心理師 1.孩子拒學,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拒學的孩子會說,他對於上學感到「莫名的害怕或抗拒」。臨床經驗中,很難找到簡單明瞭的答案可以解釋「為什麼孩子會拒學」。孩子會開始拒學,往往...
23/11/2024

關於拒學,家長必須知道的二三事(上)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林其瑾臨床心理師

1.孩子拒學,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拒學的孩子會說,他對於上學感到「莫名的害怕或抗拒」。臨床經驗中,很難找到簡單明瞭的答案可以解釋「為什麼孩子會拒學」。孩子會開始拒學,往往是生理-心理-社會等眾多因素糾結,甚至已經糾結一段時間(而沒有人知道)才呈現的結果,因此要釐清孩子拒學的原因,需要與心理專業工作者耐心地合作一段時間。
如果家長觀察到孩子開始有拒學的前兆,像是:拖延、遲到不上學,上學前頻繁出現腸胃、頭痛、頭暈等壓力症狀或是哭鬧尖叫等負面情緒,建議盡快尋求心理專業,在拒學問題還沒那麼僵化之前,介入的效果會更好。

2. 孩子拒學,威脅利誘的效果無法持久

孩子拒學,需要綜合考量孩子的特質、因應壓力的風格、適應不良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壓力源。家長嘗試用零用錢、手機、3C時間做為獎勵或剝奪機制,都只能短暫讓孩子配合,實際上卻沒辦法真正釐清事情成因、傾聽孩子的心情並引導問題解決的方法。打罵或強迫更可能是反效果,就像是你明明懼高,別人卻要強迫你從101頂樓的觀景台繞一圈,你會本能性地死命逃跑和抵抗。
所以拒學不試著理解原因,只單純威脅利誘是沒用的。

3.孩子拒學,他自己也很掙扎

家長常誤會,孩子口口聲聲說不想去上學,真的待在家裡,孩子就會感到開心輕鬆、沒有壓力。事實上,多數拒學的孩子在確定今天不用上學時,只會短暫的鬆一口氣,很快就擔心起明天還要上學,擔心自己斷斷續續上學,老師和同學會怎麼看自己,持續積欠的作業以及學業成績的下滑。尤其很多拒學的孩子是完美主義者,當與理想自我的落差越來越大,他們隱形的壓力是無法想像的。
如果家長願意用「心眼」去看到孩子的焦慮,了解他也有內心的掙扎,也許是一個可以貼近孩子心情的機會。

徵求【有家庭親子諮商需求者】情緒取向家庭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Family Therapy,簡稱EFFT)為現今針對親子關係中,治療效果顯著且有效的心理治療取向之一。此治療應用於家庭重要關係議題或親子衝突,透過依附理...
21/11/2024

徵求【有家庭親子諮商需求者】

情緒取向家庭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Family Therapy,簡稱EFFT)為現今針對親子關係中,治療效果顯著且有效的心理治療取向之一。此治療應用於家庭重要關係議題或親子衝突,透過依附理論的眼光,協助親子之間停止負面的互動循環、減低衝突情境,同時重建關係中的安全感和正向情感連結。

本所 #林其瑾臨床心理師(臨心字第000956號)因參與社團法人亞太情緒取向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Asia EFT)所舉辦的進階訓練課程,徵求想改善親子關係的家庭進行諮商,心理師將運用EFFT技術,協助親子增進關係品質。

因應訓練課程及被督導之需求,諮商過程將全程錄音錄影,此也有助於提升諮商專業服務之品質。錄音錄影內容僅供訓練課程及督導使用,謹守保密原則與倫理規範,不外流或移作它途。

【招募對象】
1. 親子雙方願意為了改善彼此的溝通和關係,一起參與諮商。
2. 家長可以是家長雙方共同參與,或是任一方單獨參與。
3. 孩子具備足夠的認知發展及溝通表達能力,能適當表達自身感受和想法。(建議國中以上至成年)
4. 近一年內,家長及孩子皆無家庭暴力問題,無自殺、自傷或傷人之風險。
5. 親子雙方皆能承諾全程共同出席晤談。

【適用議題】
親子之間的價值觀差異、親子衝突、溝通不良或互動模式不滿意等情況。

【進行方式】
1. 時間:每週進行一次會談,每次75分鐘,以心理師與親子雙方協調的時間為主。

2. 費用:前6次為減額諮商方案2000元/75分鐘(一位家長及孩子)或2400元/75分鐘(家長雙方及孩子、共三人);第7次起以原價3800元/75分鐘計(親子諮商,兩人)或是4500元/75分鐘計(家庭諮商,三人以上)。本所減額方案已通過主管機關確核。

3. 地點: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58號7樓)

【報名方式】

1. 填寫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dDcL8QqgCuig97TQ9
2. 有疑問可洽【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02-27522282 或是官方line 。
3. 即日起開放報名,預計招募兩組,額滿為止。本所於收到報名一周內會致電並確認初次會談時間。
4. 本治療所有保留「家庭親子諮商」招募方案篩選之最後決定權。

【招募緣由】   情緒取向家庭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Family Therapy,簡稱EFFT)為現今針對親子關係中,治療效果顯著且有效的心理治療取向之一。此治療應用於家庭重要關係議題或親子衝突,透過依附理論的眼光,協助親子之間...

【壓力調適講座】大家午安,我是伴旅小編。大家最近好嗎?是否會感覺到上了一整天班,覺得連說話都覺得費力?是否會覺得當壓力席捲而來時,只想要大口呼吸?我們屏息解決問題,忘記呼吸,然而當我們可以好好呼吸時,就可以紓解身心壓力。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外在...
05/11/2024

【壓力調適講座】
大家午安,我是伴旅小編。大家最近好嗎?
是否會感覺到上了一整天班,覺得連說話都覺得費力?
是否會覺得當壓力席捲而來時,只想要大口呼吸?

我們屏息解決問題,忘記呼吸,
然而當我們可以好好呼吸時,就可以紓解身心壓力。
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外在好大,好重,
但我們可以運用呼吸讓自己輕盈。

歡迎大家來參加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的紓壓講座。
由李永精臨床心理師擔任講師,
一起來學習壓力調適的策略吧!

Address

忠孝東路三段136號7樓之三
Taipei
1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伴旅心理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伴旅心理: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