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心理諮商所

點晴心理諮商所 點晴心理諮商所為點系列家族的第三間諮商所,以社工師與心理師在社區跨專業合作的型態,提供多元且具系統觀的服務 諮商預約表單:https://forms.gle/v8CGZF5GiG57hxoD6

【 #國防部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今天是軍人節,在這個屬於國軍弟兄姊妹的日子裡,讓我們向每一位默默守護國家的軍人,致上最高的尊敬與感謝!感謝他們堅守崗位、無懼風險,守護著台灣人民的安全與和平🕊️然而,在鋼鐵般的外表下,也有著需要被理解與...
03/09/2025

【 #國防部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今天是軍人節,在這個屬於國軍弟兄姊妹的日子裡,
讓我們向每一位默默守護國家的軍人,致上最高的尊敬與感謝!
感謝他們堅守崗位、無懼風險,守護著台灣人民的安全與和平🕊️

然而,在鋼鐵般的外表下,也有著需要被理解與關懷的心❤️
面對高壓與生活中的挑戰,國軍的心理健康更是十分重要,
如同再鋒利的武器也需要定期打磨,才能保持最佳狀態,軍人的心也需要被好好照顧與傾聽⚔️
***懂得照顧自己並非脆弱,而是更加茁壯與堅強的表現!💪

如果你在這段路上,需要一個好戰友支持與傾聽你的心聲,
點晴心理諮商所會在這裡,成為你的最佳戰友🤝

【方案內容】
方案對象|國防部所屬現役軍官、士官、士兵、文職人員、軍校學生及國軍軍事單位編制(組)表內明定聘雇職位之人員(編制內聘雇),或重大事件及因戰公傷亡之眷屬(由單位代為申請,奉將級主官批核)
補助次數|每人每年補助 6 次心理諮商,每次 40 分鐘
補助金額|每次補助新台幣 1600 元
使用期限|即日起至114/12/31
應備文件|軍人證明文件(軍人身分證、軍校學生證、聘雇文職人員服務證)及身分證或健保卡擇一之雙證件

【預約方式】
1. 填寫以下表單:https://forms.gle/2umgKNUKo5Fw4qhHA ,並於方案補助類型處填寫: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2. 依據您填寫的內容,為您安排適合的心理師,並預約諮商時段
*由於非所有心理師皆有參與方案,故無法指定心理師,敬請見諒
3. 依預約時間抵達中心,進行晤談,建議您第一次晤談可提早5-10分鐘到達,以利向您說明諮商須知與填寫相關表單

若有任何疑問,可私訊官方line帳號()或粉專詢問唷!

【9月份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開放預約囉! 】感謝大家對點晴的關注與支持,若需使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收到表單後,將有行政人員會聯繫您安排心理師與第一次晤談的時間,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
01/09/2025

【9月份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開放預約囉! 】
感謝大家對點晴的關注與支持,
若需使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
收到表單後,將有行政人員會聯繫您安排心理師與第一次晤談的時間,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d1daNhecdovcJLCF7

💡注意:
1. 為考量來談者心理諮商架構與需求急迫性,衛福部建議諮商服務次與次之間需間隔7天以上、30天以下,並於3個月內使用完畢,若您於這期間有長期工作、出國之安排,或第一次諮商欲安排在報名日期之30日後,建議您評估自身狀態,並於該月份開放報名時再填寫表單。
2. 本方案並非本所所有心理師皆有參與,且中央機構規定每週心理師有配額上限,故心理師的媒合會依據您所填寫之議題,由點系列執行者兼資深諮商心理師-李訓維媒合合適的心理師,恕「無法指定」心理師。
3. 本方案期間為113.08.01-114.12.31,若您已使用過112-113年度15至30歲年輕族群方案,也「可使用」本支持方案;但若113.8.1至12.31期間已使用完畢15-45歲青壯方案三次額度,則「無法」再使用本年度的支持方案。
4. 由於預約人數眾多,可能出現送出表單後、系統未收到報名資訊的狀況。故本中心將以「有收到回覆副本」作為報名成功的依據,若未收到則視為未報名成功,還請見諒。

其餘說明請參考:https://reurl.cc/DKxKGj
謝謝您的配合,若有任何疑問可私訊粉專詢問唷!

【沉默的肩膀】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剛柔並濟圖文/吳采珈 諮商心理師🔷🔷你累了嗎?🔷🔷「我覺得自己像拉緊的橡皮筋,一邊是經濟工作壓力,一邊是老婆小孩和家事,心裡常常很多聲音讓我很亂很煩躁。每天回到家都不想講話,但其實是很累,不知道能跟誰說…」...
29/08/2025

【沉默的肩膀】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剛柔並濟
圖文/吳采珈 諮商心理師

🔷🔷你累了嗎?🔷🔷
「我覺得自己像拉緊的橡皮筋,一邊是經濟工作壓力,一邊是老婆小孩和家事,心裡常常很多聲音讓我很亂很煩躁。每天回到家都不想講話,但其實是很累,不知道能跟誰說…」這也是許多男性共同的感受😭😭

隨著社會對父職的期待轉變,父親不再只是經濟支柱或嚴父形象,而是被要求同時成為照顧者與情感支持者。

然而,這樣的多重角色,也讓許多男性陷入隱形的心理壓力。
👉👉面對這些累的你,如何應對呢?
👉👉讓我們試試這些練習,也會會好些:)

❤️❤️情緒覺察與表達❤️❤️
壓力來臨時,許多父親選擇沉默,認為「示弱」不夠男人。研究卻指出,能覺察並表達情緒的父親,更能在親職中保持穩定與效能感。
父親可試著說「我今天有點累」取代沉默,表達情緒與需求;
或透過諮商討論、支持團體等,練習覺察與理解情緒,讓自我與親職關係更和諧。

💙💙重新定義自我價值與角色期待💙💙
傳統把經濟成就跟父親的價值綁在一起,當環境或工作變動,許多男性容易覺得自己不是好爸爸。
然而,父職轉型並非否定責任,而是擴展「力量」的定義:不只承擔與保護,也包含理解、連結與自我照顧。
「陪伴的質量」與「關係的溫度」,同樣能成為衡量父親價值的重要標準。

💚💚建立支持網絡💚💚
「要找誰講身為爸爸的壓力?」是許多父親共同困境。
透過親職社群、支持團體,可以從交換故事開始,再慢慢討論壓力和困惑等。
如此能減少孤立感,讓父親有普同感與支持感,同時也能逐漸學習「不只當爸爸」。

💜💜促進伴侶溝通與家庭平衡💜💜
許多衝突源自於比較「誰做得更多」,若能透過伴侶溝通或家族諮商,將焦點放在「如何分工最能減壓」,就能降低矛盾衝突,提升家庭幸福感。
而父親也需有意識地管理時間和精力,保留家人相處專屬時段,避免被工作無止境侵蝕。

🎀🎀強而有力的肩膀,即是在需要時尋求協助。當父親學會在剛與柔之間自如切換,能更自在地做自己,也能與家人建立更深厚的連結。
建立支持性父職文化,不僅是父親個人課題,更需要家庭、社會環境共同努力。唯有如此,父親才能在轉型過程中展現更完整的人性力量,迎向更健康與平衡的未來。

☘️☘️願 所有家庭,健康幸福:)

【沉默的肩膀】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孤單心事圖文/吳采珈 諮商心理師🔷🔷「到底怎麼當爸爸?」這句話或許藏在許多男性心中。從小被教導「男子漢要堅強」,到長大後被期待「成為好父親」,男性的心理充滿了矛盾和隱形壓力。當時代推動家庭角色轉型,父親不再...
23/08/2025

【沉默的肩膀】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孤單心事
圖文/吳采珈 諮商心理師

🔷🔷「到底怎麼當爸爸?」這句話或許藏在許多男性心中。
從小被教導「男子漢要堅強」,到長大後被期待「成為好父親」,男性的心理充滿了矛盾和隱形壓力。當時代推動家庭角色轉型,父親不再只是經濟支柱,更要成為孩子的情感陪伴者,他們究竟準備好了嗎?👀👀
性別平權的推動與討論,讓「天經地義」的分工開始動搖。父親不能再只當「嚴肅的供養者」,還要能蹲下身子,聽孩子心事、回應伴侶情緒。然而,缺乏清晰榜樣與制度支持,使許多男性在這場「身份再建構」中感到迷惘與慌亂。

😎😎進退兩難的父親:職場與家庭拉扯😎😎
「我想多花時間陪小孩,但公司氛圍讓我覺得男人請育嬰假=不上進,最後還是算了…我覺得對小孩很抱歉,我老婆也常抱怨我放著不管,整個家又烏煙瘴氣了…」
這樣的矛盾糾結並不少見😢😢
當男性選擇家庭,常要冒著職涯停滯、被貼標籤的風險,但若選擇工作,則可能錯過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留下遺憾與失落。這種「兩邊都虧欠」的處境,逐漸演變成焦慮、自我懷疑,甚至夫妻衝突。

👉👉傳統男性氣質的陰影👈👈
更棘手的是,那根深蒂固的「男子氣概」信念:要堅強、不能哭、獨立、壓力自己扛;這些標準在職場競爭或許能派上用場,但在家庭生活中卻成了阻礙。
許多父親寧願默默忍耐也不願說「我也很累」,當焦慮無助湧上心頭,他們選擇沉默、迴避😕😕
對他們來說,脆弱不是需求,而是「丟臉」。長期下來,這種壓抑可能轉化為憂鬱、暴躁情緒、成癮行為,甚至影響伴侶與孩子的情感連結。

💙💙父職角色的心理需求💙💙
「男人需要什麼?」這問題聽起來簡單,但答案往往被忽略:
🔶價值肯定>>來自伴侶、孩子或職場的認同,能讓他們感受到努力不是被視為「理所當然」。
🔶壓力理解>>父親一肩扛起雙重責任,上班要拼業績,下班要面對家庭需求,常有「兩頭虧欠」的內疚。
🔶情感安全感>>他們渴望被理解與接納,只是表達方式更偏向「行動」:修理家電、物質滿足,而不是坐下來談心。

🟡🟡適應困境:為什麼不容易?🟡🟡
即使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但男性在父職角色的轉型中,常遇到三個卡點:
❤️‍情感表達隔閡>>缺乏示範,導致他們在親密關係裡「說不出心裡話」,往往只留下冷戰或誤會。
❤️‍角色衝突>>既想在職場拼搏,又想成為有存在感的父親,但時間與精力有限,內疚感無法避免。
❤️‍社交孤立>>友誼多圍繞活動ex喝酒、打電動、打球,但缺乏深度情感支持,陷入情緒低谷時,往往沒有真正能傾訴的人。

♦️♦️壓抑的代價:不只影響自己♦️♦️
短期壓抑或許能維持表面和平,但長期累積,心理與生理都會出狀況:
💧心理:焦慮、抑鬱、空虛感、易怒。
💧生理:慢性疲勞、睡眠障礙、高血壓或心臟病。
這些不只影響男性自身,也會波及伴侶與孩子。孩子從父親身上學習「如何面對情緒」,如果父親選擇壓抑,孩子也可能複製相同模式。

☘️☘️在「想成為好父親」與「怕失敗」之間☘️☘️
許多男性直到成為父親後,開始認真思考「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但缺乏榜樣與支持,他們常在「努力想做得好」與「害怕失敗」之間拉扯。
父職轉型像是一條沒有路標的山路,既艱難又孤獨。唯有給予更多理解與支持——更友善的職場制度、開放的情感教育、對父親付出的肯定——這場改變才不會成為壓力,而能成為父親與家庭共同的成長旅程。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爸爸,都需要學習與嘗試。讓男性有機會在「肩膀」之外,也能成為孩子與伴侶的情感支柱,這場轉型,才能走得更健康、更穩定。

下篇,來聊聊如何面對該狀況吧!

【沉默的肩膀】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尋找與拉扯圖文/吳采珈 諮商心理師🔷🔷你對父親角色的想法和感覺是什麼?😎😎新父親樣貌過渡與重塑😎😎在過去傳統家庭結構,為了因應生存環境,父親多扮演工具性角色,負責對外事務與經濟支撐,擔任一家之主💪💪他們以嚴...
14/08/2025

【沉默的肩膀】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尋找與拉扯
圖文/吳采珈 諮商心理師

🔷🔷你對父親角色的想法和感覺是什麼?

😎😎新父親樣貌過渡與重塑😎😎
在過去傳統家庭結構,為了因應生存環境,父親多扮演工具性角色,負責對外事務與經濟支撐,擔任一家之主💪💪
他們以嚴肅、威權形象維持家庭秩序、主導家庭決策,而母親則為表達性角色,承擔主要照顧與情感勞動。
隨著社會變遷與性別意識提升,父親形象正逐步鬆動與變化,男性正經歷家庭與社會的過渡與重塑,發展「新父親樣貌」。

✨✨父職角色轉變浪潮✨✨
20 世紀後期開始,因經濟型態轉變、性別平權運動、心理健康意識提升,父職角色有了轉變,父親的任務不再僅是物質滿足👉👉而是「經濟提供、教養投入、情感支持」多功能合一。
現今越來越多男性積極參與育兒、家務分工,他們為孩子洗澡、哄睡、陪玩,有些更選擇成為全職爸爸🙋‍♂️🙋‍♂️然而,這樣的轉變也帶來壓力:一方面仍需承擔傳統養家責任,另一方面又被期待細膩的情感與高參與度的照顧能力。
對許多男性而言,這是一場角色「拉扯」,伴隨焦慮與混亂😞😞。

💧💧隱形規訓與影響💧💧
即使社會文化教育與推廣有所改變,但潛在的文化規範與性別期待仍深植人心:「男人要有責任感」、「男人再苦也要吞進肚子裡」、「男人有淚不輕彈」。
為避免被認為不夠成熟或沒有擔當,許多男性不得不壓抑情緒、獨自承擔壓力😭😭;久而久之雖然變得獨立,但也失去了更多元的角色面貌。
情感表達與親子互動,對部分男性而言是陌生領域,擔心「不擅長」而焦慮或自責,卻難以求助⚠️⚠️長期下來,壓抑與情緒紊亂不僅影響身心,也波及親子關係與伴侶互動品質。

🌀 🌀家庭位置的為難與迷惘🌀🌀
當代父親相較過去更願意投入家庭,但有時對於角色定位感到模糊混亂。
例如某些家庭中,事務照顧與親密互動多以母親為主,或是父親因工作需求或社會期待,被迫退居其他城市,父親儼然成了如盆栽般的邊緣角色。
一方面想保有傳統的堅強可靠,另一方面也期待展現柔軟與溫暖,但於夾心世代,無法言喻其矛盾與掙扎。

🎀🎀父職角色的轉變,是一場心理適應的長跑。
它改變了父親的外在行為,更挑戰了長久以來的自我認同結構。

下一篇,來聊聊父職角色的孤單心事吧!

✨【當溝通成了鴻溝-談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講座開始報名了喔✨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常常像一條「看不見的鴻溝」,無論多麼努力,卻總是跨不過去。「我已經說很多遍了,你為什麼還是不懂?」「我有不舒服的感覺,但不知道怎麼跟你開口……」「好像每次溝通都...
11/08/2025

✨【當溝通成了鴻溝-談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講座開始報名了喔✨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
常常像一條「看不見的鴻溝」,
無論多麼努力,卻總是跨不過去。
「我已經說很多遍了,你為什麼還是不懂?」
「我有不舒服的感覺,但不知道怎麼跟你開口……」
「好像每次溝通都是爭吵收場,我們都把它藏在心裡就好。」

還記得你們上一次好好說話是什麼時候嗎?
明明都想靠近彼此,卻常常在溝通裡越走越遠。

不論你正在愛裡、吵裡、沉默裡,
或是身旁的對象是誰、正處在什麼樣的關係中,
都歡迎你一起來,重新認識並靠近彼此。
--------------------------------------------------------
講師:王盈璇 諮商心理師
日期:9月11日 (四) 19:00-21:00 (18:45開放入場)
地點:點亮心燈諮商中心(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89號9樓)
費用:免費
人數:25人 (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D1LqGiAZLEKS2zKy7
電話報名:0976-710-756(點晴心理諮商所)
---【點晴心理諮商所】---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7號7樓之2
交通資訊│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出口(請注意:非講座地點)
LINE預約│Line ID:
預約專線│(02)2395-1268、0976-710-756

【毛孩走了,愛還在】 團體成員招募「網購取貨的時候,仍會下意識留意紙箱大小是不是我小寶貝喜歡的、要準備幫牠留下來,但發現祂已經不需要了…」「打開冰箱,發現牠吃一半的罐頭,想著…不知道祂現在有沒有挨餓…」「看著家裡每一個角落,都有牠曾經生活過...
06/08/2025

【毛孩走了,愛還在】 團體成員招募
「網購取貨的時候,仍會下意識留意紙箱大小是不是我小寶貝喜歡的、要準備幫牠留下來,但發現祂已經不需要了…」
「打開冰箱,發現牠吃一半的罐頭,想著…不知道祂現在有沒有挨餓…」
「看著家裡每一個角落,都有牠曾經生活過的痕跡,那些散落的玩具、溫暖的小窩、仍在流動的自動飲水機…彷彿牠下一秒還會從哪一個角落探出頭來,告訴我祂還在…」

有些陪伴曾如此熟悉,
一段日常、一個眼神、甚至一個腳步聲,
如今卻突然消失,留下難以言說的空白。

看著照片、生活中過往曾經的日常
這些情緒有時沉默不語,有時悄悄湧上來......
面對寵物的離世, 或許心裡曾浮現這樣的感覺:
「我好像失去了什麼,心裡感覺空空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調適。」
「我很想牠,可是這份想念好像對外不確定該怎麼說,也不確定旁人是否能理解...... 」

這些剛好是你的心情嗎?

如果這些都是你的心聲,如果你想給自己幾週時間,好好試著陪自己靠近那些還沒說完的思念,⋯透過彼此經驗的分享,也許能逐漸找到一種方式,好好安頓這份愛與失落,我們想邀請你一起參與我們的團體 !!

透過這次團體,我們期望和你一起 :
▪️ 在安全支持的氛圍中,慢慢說出自己的故事
▪️ 嘗試用創作、寫字、靜心等方式,靠近內心的情緒
▪️ 學習照顧自己,找到支持與力量
▪️ 為毛孩在心中找到一個延續愛的方式

【報名資訊】
🔸招募對象:
1. 18歲以上,性別不拘。
2. 有經歷寵物過世至少3個月以上,對於該議題分享有興趣者。
3. 若不確定是否符合資格,亦可先報名,我們會再致電與您討論
🔸團體帶領者:梁力文、徐卉謙實習心理師(由鄧年嘉諮商心理師進行督導)
🔸團體 日期:114年9月1日至114年10月27日(9/29國定連假改為9/30(二),10/6暫停一次)9/1(一)、9/8(一)、9/15(一)、9/22(一)、9/30(二)、10/13(一)、10/20(一)、10/27(一)
🔸時間:每週一 19:00 - 21:00,共八次
🔸 地點:點晴心理諮商所(臺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7號7樓之2,近捷運中正紀念站2號出口)
🔸 費用:每次團體酌收場地費100元,八次團體共800元,匯款後才完成報名。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xFTFdCkm1bJRwmCS8

【臺北市原住民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天是  #原住民日紀念83年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原住民族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語言🗣️、部落精神🏞️、傳統信仰✨,傳承著祖先的智慧與世代的連結。然而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浪潮下,許多族...
01/08/2025

【臺北市原住民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今天是 #原住民日
紀念83年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

原住民族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語言🗣️、部落精神🏞️、傳統信仰✨,傳承著祖先的智慧與世代的連結。
然而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浪潮下,許多族人遷移到都市打拼,成為「都市原住民」,在都市與部落文化的衝擊與夾雜之下努力適應,但也常因身分認同的拉扯、環境的刻板印象與日常生活中的微歧視,無形之中將族人推向邊緣化,感到壓力、被誤解與孤單,並衍伸出各樣的適應問題😔

💡在這一天,讓我們一起來重視原住民的心理健康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推動「臺北市原住民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透過心理諮商,幫助族人調適情緒與心理壓力,找到支持與溫暖的力量💞

【方案內容】
方案對象|設籍臺北市 4 個月以上之原住民(年齡不限)
補助次數|每人每年補助 6 次心理諮商,每次 50 分鐘
補助金額|每次補助新台幣 1600 元,視心理師自費價格(2000-2500元)自付差額
使用期限|即日起至114/12/31
應備文件|設籍臺北市(含設籍時間)及原住民身分之有效證明文件

【預約方式】
1. 填寫以下表單:https://forms.gle/2umgKNUKo5Fw4qhHA ,並於方案補助類型處填寫:臺北市原住民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2. 依據您填寫的內容,為您安排適合的心理師,並預約諮商時段
3. 依預約時間抵達中心,進行晤談,建議您第一次晤談可提早5-10分鐘到達,以利向您說明諮商須知與填寫相關表單

若有任何疑問,可私訊官方line帳號()或粉專詢問唷!

【8月份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開放預約囉! 】感謝大家對點晴的關注與支持,若需使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收到表單後,將有行政人員會聯繫您安排心理師與第一次晤談的時間,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
01/08/2025

【8月份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開放預約囉! 】
感謝大家對點晴的關注與支持,
若需使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
收到表單後,將有行政人員會聯繫您安排心理師與第一次晤談的時間,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61gQawXLDYabqXR48

💡注意:
1. 為考量來談者心理諮商架構與需求急迫性,衛福部建議諮商服務次與次之間需間隔7天以上、30天以下,並於3個月內使用完畢,若您於這期間有長期工作、出國之安排,或第一次諮商欲安排在報名日期之30日後,建議您評估自身狀態,並於該月份開放報名時再填寫表單。
2. 本方案並非本所所有心理師皆有參與,且中央機構規定每週心理師有配額上限,故心理師的媒合會依據您所填寫之議題,由點系列執行者兼資深諮商心理師-李訓維媒合合適的心理師,恕「無法指定」心理師。
3. 本方案期間為113.08.01-114.12.31,若您已使用過112-113年度15至30歲年輕族群方案,也「可使用」本支持方案;但若113.8.1至12.31期間已使用完畢15-45歲青壯方案三次額度,則「無法」再使用本年度的支持方案。
4. 由於預約人數眾多,可能出現送出表單後、系統未收到報名資訊的狀況。故本中心將以「有收到回覆副本」作為報名成功的依據,若未收到則視為未報名成功,還請見諒。

其餘說明請參考:https://reurl.cc/DKxKGj
謝謝您的配合,若有任何疑問可私訊粉專詢問唷!

👋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最溫暖的陪伴 ✨點晴熊✨!今天帶著兩位閃亮亮的 🔆實習心理師介紹影片登場啦!🧠 點晴熊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力文和昣妤他們有什麼風格特質要讓大家認識🌱 梁力文 實習心理師能帶給周遭溫暖與療癒的力文,會好好接住需要找...
31/07/2025

👋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你最溫暖的陪伴 ✨點晴熊✨!
今天帶著兩位閃亮亮的 🔆實習心理師介紹影片登場啦!

🧠 點晴熊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力文和昣妤他們有什麼風格特質要讓大家認識

🌱 梁力文 實習心理師
能帶給周遭溫暖與療癒的力文,會好好接住需要找個人說說、正在經歷低潮或難關的你。
她覺得諮商像個安全又穩定的避風港,任何人都能在這裡駐足、修復並整理走到現在的經歷以及那些破損的部分、被忽略已久的需求、干擾著生活的種種,當重整好自己後,祝福你踏上屬於你的航道、繼續你的人生旅程。
https://youtu.be/k76KKaP8m9U

🌱 葉昣妤 實習心理師
直接但溫和、偶爾帶點小幽默的風格,她很重視關係,也能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每個人。
她覺得諮商像是兩個人的一段旅程,一路上有時下雨有時陽光明媚。當你的世界下著雨,她會撐起雨傘和你共度陰雨綿綿;當你的世界透出一縷曙光,她可以和你一起去看那些被遺忘、沒有好好看過的你自己。但她也相信,這趟旅程中,真正有能力做出改變的只有案主本身。
https://youtu.be/lh8d99IVCC4

📌 目前他們都正在接受完整的專業訓練與督導,
準備好提供你安心、可靠又溫暖的陪伴💗

💬 如果你正在想:「我是不是該找人聊聊了?」
或者只是想有個地方能好好說說話,
歡迎點開影片認識他們,也歡迎填寫表單預約諮商囉!
https://forms.gle/xpShHQghTTvPXW4C9

👋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最貼心的陪伴 ✨點晴熊✨!今天帶著兩位閃亮亮的 🔆實習心理師介紹影片登場啦!🧠 點晴熊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宗翰和卉謙他們有什麼風格特質要讓大家認識🌱 謝宗翰 實習心理師溫柔的宗翰擁有細膩的感受力,擅長接住來談者的...
29/07/2025

👋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你最貼心的陪伴 ✨點晴熊✨!
今天帶著兩位閃亮亮的 🔆實習心理師介紹影片登場啦!

🧠 點晴熊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宗翰和卉謙他們有什麼風格特質要讓大家認識

🌱 謝宗翰 實習心理師
溫柔的宗翰擁有細膩的感受力,擅長接住來談者的情緒。
他說諮商像是在探索一塊未知的大陸,也許過程中會有些顛簸,但每一步都蘊含成長的價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5rn4LBjL0

🌱 徐卉謙 實習心理師
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卉謙,有著不斷反思的習慣。
她認為諮商就像一支雙人舞,不是一個人獨自跳,而是你們一起配合、一起探索,一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https://youtu.be/OziTmUEi2AE

📌 目前他們都正在接受完整的專業訓練與督導,
準備好提供你安心、可靠又溫暖的陪伴💗

💬 如果你正在想:「我是不是該找人聊聊了?」
或者只是想有個地方能好好說說話,
歡迎點開影片認識他們,也歡迎填寫表單預約諮商囉!
https://forms.gle/xpShHQghTTvPXW4C9

【鏡子裡的我,好醜Part 3. 找回自由】圖文/畢佳恩 諮商心理師🔑打破容貌焦慮的桎梏,找回自己真實的面孔在前幾篇專題中,我們提到社會環境與過去經驗是如何形塑我們對「美」的價值觀以及自我概念,讓許多人逐漸走入容貌焦慮的負向循環,難以脫身。...
25/07/2025

【鏡子裡的我,好醜Part 3. 找回自由】
圖文/畢佳恩 諮商心理師
🔑打破容貌焦慮的桎梏,找回自己真實的面孔
在前幾篇專題中,我們提到社會環境與過去經驗是如何形塑我們對「美」的價值觀以及自我概念,讓許多人逐漸走入容貌焦慮的負向循環,難以脫身。
來到最終篇,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日常覺察與練習的小技巧,陪你一步步走出泥沼,重新找回好好愛自己的力量。

💡從覺察開始的旅程
當容貌焦慮來襲時,我們最常做的是先「做更多」-化妝、修圖、運動…但要破除焦慮循環,其實需要先讓自己「停下來」,釐清自己的思緒。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我想像別人是怎麼看我的?那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
🤔我擔心「不好看」會帶來什麼影響?
🤔當焦慮來襲時,我腦海中浮現什麼畫面?與我過去的哪些經驗有關?
透過提問,讓我們有機會和自己對話,直面焦慮與恐懼的根源,試著慢慢去同理自己的傷與痛,取代自我批判的言語。

有時候,除了深掘情緒,也可以給自己一段留白的時間,將思緒專注於身體上、與身體對話🧘你可能會發現,某些壓力與痛處其實早已累積在身體裡面,並伴隨委屈、害怕與難以言說的傷心。花一些時間停留在這些感受中,或許你會聽見身體正在告訴你,你真實的需要與心聲。

💡建構你的人際支持系統
在電影《壁花男孩》中,有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對話:
「為什麼我們都選擇去愛那些不在乎我們的人?」
「因為我們接受自己以為配得的愛。」
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常會本能且習慣性地愛上那些不會好好對待自己的人;即使有人願意真心靠近,他們也可能因為不敢相信,而不敢接受別人的愛。
因此,我們要去學習辨識關係的樣貌-
💞哪些關係,是我們無意識間反覆選擇,卻讓我們更加孤單的?
💞哪些關係是健康而溫暖,但我們卻因不習慣被好好對待,而不遲遲敢靠近的?
在下一次面對容貌焦慮時,請試著有意識地去接觸那些真正關心你、願意看見你價值的人,讓他們成為你的後盾,成為提醒你「你值得被愛」的存在,也給你勇氣,慢慢走出焦慮的陰影。

💡建立自我照顧清單
我們都想要快樂,但是,你知道什麼事情會讓你感到真正的快樂嗎?
很多人努力工作賺錢、旅遊、追劇,做些看起來會讓人開心的事,卻沒有真正感到滿足,其實是因為我們忘了問自己:「我真的喜歡這樣做嗎?」、「這真的適合我嗎?」
無論是生活還是讓自己變好,我們都要不斷去評估與理解自己的能力與特質,花時間去嘗試,找出自己喜歡的、適合的方式。
用心感受,把生活過得豐富、過得好,慢慢發掘更多比外表更重要的事。

💞如果需要幫助,諮商心理師在這裡陪伴你
有時候,你會需要專業的協助,透過諮商,讓我們陪你一起梳理與面對那些內心的糾結與傷痛,諮商能帶給你的是:
✅促進情緒覺察:引導你覺察慣性因應模式,反映你沒注意到的部分或盲點
✅療癒過去創傷:運用專業技術,紓解與釋放創傷情緒
✅提供支持關係:成為你的後盾,給你力量向有毒關係說「不!」
✅建立自我價值:在真實的關係與回饋中,找到自己的亮點

最後想告訴大家,也許,所謂的王子公主真的比較容易獲得幸福,
但我認為,真正能夠緊握幸福的,永遠都是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練習愛自己的人。
無論這個世間如何定義美醜,願我們終有一天,能穿越外貌的表象,看見自己,也看見他人,並在其中找到自己值得被愛的價值,而我相信,當我們能跨越這些藩籬,就是對這世界狹隘標準最溫柔而有力的反抗了。

【貼文傳送門】
回顧第一篇:https://reurl.cc/lYdq9j
回顧第二篇:https://reurl.cc/9nXjGx

Address

中正區寧波西街87號7樓之 2
Taipei
10075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1:00
Tuesday 13:00 - 21:00
Wednesday 13:00 - 21:00
Thursday 13:00 - 21:00
Friday 13:00 - 21:00
Saturday 10:00 - 18:00

Telephone

+88697671075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點晴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點晴心理諮商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