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8/2025
一起照顧你的慢性發炎體質
──從內而外的溫和修復之路
#慢性發炎 #中醫調理 #抗發炎飲食 #體質調養
#備孕飲食 #養卵飲食 🤰🏻🤱🏻
廖醫師門診常在面對的長期慢性疾病個案
其實都存在有慢性發炎的問題
包括備孕養卵養精子的未來爸爸媽媽們
這實在是很重要的事情啊❗️
🌿【中醫看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是身體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的表現,可能潛伏在不明原因的疲倦、腸胃不適、皮膚問題、情緒波動、月經不順、男女不孕等症狀中,長期下來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疾病,甚至加速老化。
🔍 中醫觀點:炎症 ≠ 火氣
在中醫理論中,慢性發炎不單是「火氣大」,而是與氣滯、血瘀、痰濕、陰虛內熱等體質失衡有關。常見類型如下:
1. 氣滯血瘀型:情緒鬱悶、胸脅脹痛、痛經 ➡️ 疏肝理氣
2. 痰濕阻滯型:體重偏重、四肢沉重、痰多 ➡️ 化痰祛濕
3. 陰虛內熱型:口乾咽燥、煩躁失眠、午後潮熱 ➡️ 滋陰清熱
4. 脾虛濕盛型:腹脹、便溏、疲倦、舌苔厚膩 ➡️ 健脾祛濕
🔎飲食能預防和改善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常被不良飲食型態(如精緻糖、加工食品、飽和/反式脂肪、高升糖指數碳水)長期悄悄激活,升高系統性發炎標記(如C-reactive protein、IL-6、TNF-α)。
⭕️抗發炎飲食型態:地中海飲食(強調蔬果、全穀、橄欖油、堅果、魚、少量紅肉)在多項研究中被發現能降低慢性發炎、改善代謝、脂肪肝、心血管風險。
💯關鍵抗發炎營養素與食物:
• Omega-3 脂肪酸(EPA/DHA):來自深海魚(鮭魚、沙丁魚、秋刀魚)可抑制發炎訊號傳導。
• 膳食纖維與益生元:來自全穀、豆類、蔬菜,可透過調節腸道菌相、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丁酸)來降炎。
• 多酚類/抗氧化劑:莓果、綠葉蔬菜、番茄(茄紅素)、橄欖油中的oleocanthal、茶類、薑黃中的curcumin 等,有實驗與臨床支持其抗發炎與調節免疫功效。
• 發酵食物(優格、味噌、納豆、醃漬不過度的發酵蔬菜):改善腸道屏障與菌相,對慢性炎症有正面影響。
❌應避免/限量的促發炎食物:
• 超加工食品(UPF):含高糖、高鹽、飽和/反式脂肪、添加劑,與低階發炎、心血管、肝脂肪、代謝惡化相關。
• 精緻碳水(白麵包、糖飲)與高升糖指數食物:造成血糖波動,引發胰島素/發炎反應。
• 加工紅肉、飽和脂肪:與促發炎細胞激素上升、慢性病風險增加。
• 過多添加糖與含糖飲料。
❗️腸道—發炎橋梁:
最新研究持續指出腸道菌相失衡可能是類風濕性疾病等慢性發炎疾病的誘發/推進因素,飲食調整(地中海飲食、omega-3、充足纖維)有助維持腸道屏障與免疫穩定。
➡️中醫認為脾胃系統失常了❗️
⭕️整體飲食指標:
使用像「飲食發炎指數(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量化個人飲食的促/抗發炎潛能,高DII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異常有關,反之低DII(吃多蔬果、全穀、健康脂肪)可降低風險。
📷 日常保養怎麼做?
🍽 抗發炎的吃法可以很簡單:
✔ 每餐有一份深綠色蔬菜🥬🥦🫛🥒
✔ 每週吃2次深海魚(鮭魚、秋刀魚)🐟
✔ 把飲料換成溫水或無糖茶🍵
✔ 加入堅果、亞麻籽、薑黃等天然修復力🥙🥘
✔ 避開甜食、油炸與過多紅肉🥩
慢慢調,身體就會記得那個「 #平衡 」的狀態。
👩🏻⚕️抗發炎行動小步驟
✅早餐加一種莓果+堅果
✅烹調改成橄欖油,低溫非油炸食物
✅少喝一杯含糖飲。
✅一天把一餐改成地中海飲食(魚+全穀+蔬菜)。
💯融合中醫養生觀點的一日抗發炎飲食舉例
早餐
⭕️燕麥粥(加少量亞麻仁粉 / 奇亞籽)拌藍莓、核桃、少許肉桂
⭕️蒸南瓜、溫山藥豆漿、地瓜搭配水煮蛋、優格也是方便的早餐
⭕️熱芝麻核桃糊或枸杞山藥粥
⭕️穀物貝果🥯加藍莓🫐優格燕麥粥
上午點心
⭕️一小把杏仁或一份切片蘋果配少量堅果醬
午餐
⭕️烤鮭魚或鯖魚(omega-3)
⭕️雜糧飯(糙米+薏仁+小米)
⭕️清炒綠葉菜(如菠菜、苦瓜)
⭕️橄欖油拌豆類(鷹嘴豆/黑豆)、蕃茄
下午茶
⭕️無糖薑茶(溫和健脾行氣)+一小份莓果
⭕️低糖紅棗枸杞銀耳露
晚餐
⭕️雞胸/去皮雞肉(瘦蛋白)或豆腐、毛豆
⭕️蒸南瓜+蕃茄洋蔥拌橄欖油
⭕️綠色蔬菜
宵夜(需要時)
⭕️少量黑芝麻粉的溫豆漿
⭕️低糖百合蓮子湯
🔅寫著寫著 肚子都餓了😋
#廖芳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