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園心理治療所

心園心理治療所 這個網頁的文章是所長吳國慶所撰寫,期待更多人了解關係取向! 心園官方Line@帳號
歡迎搜尋:@mindgarden 🔍
https://page.line.me/?accountId=mindgarden

01/09/2025

💔 怕孤單,有時讓我們選了錯的人

明知道這段關係不好,
卻還是離不開,因為「至少…我不是一個人」。

🎬 這是「孤單系列」的第三集,
所長引用了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裡的一段經典對話:
「就算跟他在一起會下地獄,
也比一個人過日子好。」

松子的選擇,真實得讓人心痛。
人,為了不孤單,
有時寧願留在一段糟糕的關係裡。

這一集比較長,影片中還有不同以往的回顧彩蛋,
我們想和你一起想想:
💭 當我們不願離開,是因為愛對方,
還是因為太怕一個人?

📌名詞解釋:什麼是關係創傷?
當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在那個早期的依賴關係裡,
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就叫做關係創傷。
而孤單為什麼和關係創傷有關呢?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或經驗~~

#孤單 #心理諮商 #親密關係 #伴侶選擇 #關係創傷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心園心理治療所 #心理學 #自我探索 #自我覺察 #自我成長

25/08/2025

🌱從紙本《心園通訊》,到2005開幕的心園心理治療所,
不只是場所的變化,也是所有關於人的故事在延續。

⏩ 續談孤單系列:
上一集我們提到孤單的不同面貌,
孤單有時候是放鬆而且感覺到安全的。

🎥 在這一集,所長想和你聊聊,為什麼孤單這麼可怕,
為什麼很多人,
寧願選擇不好的關係也絕對不要讓自己孤單。

💬 你曾有過想盡辦法逃離孤單的時候嗎?留言和我們分享吧。
🔍想看全文可以點:https://www.mind-garden.org/healthContent.aspx?NO=49

#心園心理治療所 #孤單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親密關係 #感情 #內耗 #伴侶選擇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害怕一個人

18/08/2025

🎤從紙本到多媒體~

🌱之前,我們聊了心園 25年來的故事,
也看到了2000年的紙本《心園通訊》,
當時大多是由所長做主編撰寫的心理好文。

這一次,吳國慶所長親自參與拍攝,
來談一個與每個人都有關的主題—孤單。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很孤單但又感覺很安全?

在這個短片中,所長會和你聊聊,
孤單的不同面貌,孤單有時候也不是壞事。

⏱️下一集會繼續聊聊,為什麼孤單會讓人這麼害怕?

👉你曾有享受孤單的時候嗎?留言和我們分享吧~

🔍想看全文可以點:https://www.mind-garden.org/healthContent.aspx?NO=49

#心園心理治療所 #孤單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
#所長開講 

13/08/2025

📜從紙本到現在:心園25年的成長之路

✒️ 心園的前身

🎉數天前,我們一起慶祝了 心園心理治療所 20 週年
但其實,在 2000 年,我們還叫做 「心園心理諮詢中心」。

那是一個智慧型手機不存在的年代 📟
當時,我們用最有溫度的方式與大家連結——
就是這份 《心園通訊》(詳見影片)。

🗞️ 紙本時代的心園

那時,我們會定期寄發期刊到會員手上,
在報紙盛行的年代,這曾是炙手可熱的讀物!

💻 多媒體時代的心園

25 年來,從 紙本刊物 ➡ 實體治療所 ➡ 具備通訊諮商,
當時買的印泥和印章一直使用迄今,
影片中印尼盒蓋的破損可見其時間的痕跡,
我們見證了不同時代心理諮商服務的變化。

💖 我們相信

不論時代怎麼變,
幫助來訪者的初心,永遠不會過時。

📌 下一集
我們將帶來不一樣的心園風貌,敬請期待!

⌨️ 如果你還記得當年的《心園通訊》,
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回憶。

#心園心理治療所 #20週年 #心園心理諮詢中心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品牌故事

「紅姐事件」與男性的孤獨:關於人們的渴望與脆弱 #黃筱涵諮商心理師 心園台北所、桃園所、通訊心理諮商南京紅姐事件,讓很多人一邊瞠目結舌、一邊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有這麼多男性,願意被一個男性假扮的女性「約炮」?而且還是自願的?如果只用「他們...
10/08/2025

「紅姐事件」與男性的孤獨:關於人們的渴望與脆弱
#黃筱涵諮商心理師 心園台北所、桃園所、通訊心理諮商

南京紅姐事件,讓很多人一邊瞠目結舌、一邊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有這麼多男性,願意被一個男性假扮的女性「約炮」?而且還是自願的?如果只用「他們太蠢」來解釋,未免太過簡單。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背後其實是一個更普遍、也更讓人心酸的現象:孤獨。

一、紅姐不是只賣「性」,而是賣「情感幻象」

事件中,紅姐用的不是直接的色情挑逗,而是先營造一種「母愛般的溫暖」和「無條件的接納」—像一個不會評價、不會批判、永遠願意傾聽的存在。

這種情感氛圍,對很多男性來說,比外貌條件還致命。因為在現實生活裡,他們很少有機會在感情中「完全放下戒備」,被人單純地接納。尤其在華人文化中,男性常被要求堅強、獨立,不輕易表露脆弱,更不要說主動談自己的孤單。當有人能給出這種「零壓力的情感回應」,那種被理解、被需要的感覺,可能比性愛本身更讓人沉迷。

二、孤獨的男性,為什麼容易掉進陷阱?

孤獨會降低人對風險的判斷能力。當一個人長期缺乏情感支持,他會更渴望任何看似能填補空缺的連結,即使它有點不尋常。對某些男性來說,性是他們「唯一可以主動尋求親密」的途徑。和朋友聊生活可以,但聊情感匱乏、聊孤獨——這很難開口。於是,他們把親密需求壓縮到性接觸裡,希望藉由身體交流,換取短暫的情感滿足。紅姐事件裡,有些受騙者外表條件不差,甚至有穩定交往的伴侶,但仍選擇「額外的親密機會」。這不一定是單純的性飢渴,而是現有關係中,有些情感需求沒被看見或滿足,而網路匿名環境給了他們一次「不被審判的自我釋放」。

三、這不只是「性騙局」,也是一面社會鏡子

這件事戳破了一個我們很少談的現實:很多男性的情感需求,沒有被社會允許正常表達。他們想被照顧、想被理解、想依賴別人,但害怕被笑成「媽寶」或「不夠男人」。於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築起一堵牆,把脆弱藏在背後,只有在匿名、隱秘的網路世界,才敢試著把牆打開。紅姐正是鑽進了那道縫隙—用溫情包裝慾望,用接納換取信任。這也是為什麼,這起事件雖然有明顯的操弄與利用,但受騙者未必完全是被「性」吸引,而是被「情感幻象」鎖住。

四、孤獨不是病,但隱藏它會讓人更脆弱

孤獨本身不可恥,它是人類正常的情感狀態之一。可怕的是,當孤獨被壓抑、不能被說出口,就容易在錯誤的地方尋求出口。這起事件,讓我們看到一個沉默的現象:
很多男人,其實渴望柔軟的情感交流。他們不是不需要親密,而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要。當社會缺乏安全的表達空間,欺騙與操控就有了可乘之機。

五、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我們不想再看到類似的事件重演,也許需要從兩個方向努力:

1. 給男性更多表達脆弱的空間
不只是鼓勵女性說出情緒,也要讓男性知道,他們的孤獨、焦慮、想被關心的感覺,是可以被理解、被接住的。

2. 把親密需求正常化
親密不等於性,親密是關於連結、信任、被看見。當人們有更多元的方式獲得親密,就不會把所有需求壓到單一出口。

南京紅姐事件看似荒唐,卻是一面鏡子,映出了許多男性長期承受的孤獨與壓抑。我們笑過之後,最好也問自己一句:「我們的社會,究竟給了男人多少不被嘲笑的脆弱空間?」因為有時,比起一場騙局,更值得擔心的,是那些沒人敢說出口的孤單。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D%97%E4%BA%AC%E9%98%BF%E7%BA%A2%E4%BA%8B%E4%BB%B6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南京阿紅事件是一宗盜攝及傳播他人性影像的事件。2025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警方控為傳播淫穢物品罪,逮捕嫌疑人焦某某(化名「阿紅」,男,38歲)。焦某某長期男扮女裝利用網路聊天工具誘騙多名男性發生性關係....

19/07/2025

「一廂情願的等待」
#張禕心理諮詢師 心園深圳所

薛平貴與獨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的愛情故事,是戲曲中廣為創作、傳唱經久的劇目。傳說是根據歷史上唐代薛仁貴將軍與高門之女柳銀環的故事改編,又說各類劇目中有薛仁貴和薛平貴兩個不同的故事版本。正史上確有唐初名將薛仁貴,但劇中王寶釧及柳銀環的原型柳金花卻是出現在文學作品《薛仁貴征東》中的人物。所以,到底真實的薛將軍是否有一位苦守寒窯十八載的妻,似乎無從考證了。

雖然王寶釧未必真實存在,但現實中以她為代表的女性,卻不乏其人。例如苦等丈夫五十餘載的仁秀芳,丈夫早已在台灣成家,雖事業有成卻並未有庇護原配母子的行為;堅守五十年等待丈夫的劉金娥,終於等到早已在台灣娶妻生子的丈夫歸來相見,然而兩人艱難對話一小時後,丈夫便落荒而逃;更有苦等丈夫八十餘年的杜虎珍,雖長壽至103歲,卻始終未能等到早已移居新加坡的丈夫的訊息,然其孫輩繼承祖母遺志,仍在努力尋找早已拋棄了他們的祖父。戰亂年代夫妻離散雖有其時代原因,但這樣在等待中苦苦支撐的一生到底值得嗎?

重諾無疑是美好的品性,但如此之極端,不是過於一廂情願了嗎?世人給這些重情重義的女人貼上「守護愛情」的標籤,恐怕也大可不必!她們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一輩子都在煎熬中等待沒有答案的不確定,與此同時還要一肩擔起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的責任,命運已經如此苛待她們,然而面對終於等到(或沒等到)音訊、明明白白辜負了她們的丈夫,她們卻甚至不曾開口替自己和貧病中拉扯大的子女提任何合理的要求,真是令人心痛啊!

然而現實生活中何止這些令人心痛的一廂情願呢?「一廂情願」簡直比比皆是啊!男友/女友冷淡待人,但我一廂情願地包容,認為「總有一天『真心換真心』,可以溫暖那顆冰冷的心」;媽媽傷害我、爸爸忽略我,但我一廂情願地保全他們在我心中的形象,一再告訴自己「他們是愛我的,只是他們也有缺點,只要我一直對他們好,他們終究會改變的」;老闆羞辱我,我一廂情願地保全他的權威形象,自我安慰「他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我下次要再改進,讓他挑不出任何毛病」;朋友一再辜負我,我卻一廂情願地保全他/她在我心中的形象「他/她也不是完人,我為何要苛求?難道自己就是完美的嗎!」

這些一廂情願的保全,一再地忽略關係中另一方的表現,生怕自己對不起對方、一再給對方更多的機會,卻一直在收穫更多的失望,讓關係品質一再下降。正視這些失望,就會對關係的期待有所調整,讓關係回到對自己相對公平的位置,就比較不會辜負了自己!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10/07/2025

「我們小時候太聽話,長大才不知怎麼過生活」
#陳宥楹臨床心理師 心園新竹所

最近在會談中,不約而同地聽到許多相似的困擾,如:「我覺得自己好廢」、「效率好差」、「不知道怎麼安排時間」、「我真的很不自律」等,一連串焦慮不安、否定自己的話語,在耳邊縈繞不去。

當我們一層層追溯這些自我貶抑、缺乏自信的情緒根源時,許多人會說,他們一直相信每天都必須按表操課、計畫周全且如期完成,才算是把生活過好,甚至會反問我:「難道不是這樣嗎?」,一旦當天遇到突發狀況或心情低落而無法完成預定事項時,便立刻陷入深深的自我批判,責備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而那些列在計畫上的內容,往往也都是必須展現明確成果與價值的任務。

回頭看,這樣的生活模式並非無跡可尋。許多人從小放學後的時間被填得滿滿,寫作業、補習、家教等等,週末還有才藝班,寒暑假甚至也有詳細課表或營隊,即使不情願、試圖反抗,父母也常以「不要浪費時間」、「我不會害你」、「聽我的就對了」來壓制,甚至不惜責打,為了避免衝突和內心焦慮,我們逐漸學會閉上嘴巴並拿出十二分的執行力完成每一項安排,卻也在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對「自己想怎麼過生活」的感覺與聲音。

於是,長大後好不容易脫離父母的掌控,獲得自由與自主的空間,卻不自覺地又將生活排得密不透風,把自由過成另一種緊繃的紀律,因為那是最熟悉的生存方式。

但當人生出現變化,面對需要自己做主的時刻,像是想學什麼、如何交朋友、怎麼花錢、如何面對情感衝突、週末該怎麼安排等等,卻反而無所適從,因為從未練習過自主選擇,一旦需要對自己負責,就會慌張、不安,聽不清內在的聲音,甚至擔心自己做錯選擇,怕做的事「沒有價值」、「不夠貢獻」,於是活成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

但我想說,生活本來就有千姿百態,不必急著成為生活大師,也無需立刻找到什麼遠大目標,也許,可以先允許自己有一點空白、有一點無聊,容許自己停下腳步、什麼都不做,當心靜下來,內在的聲音才會慢慢浮現,知道自己想把時間花在哪裡。你會發現,生活從來不只是一張任務清單,也不只是效率與成果能
定義的東西。

這是許多人共同面對的課題:我們不是不夠自律,而是正在學習如何把被安排的人生,慢慢過成自己的。沒有太晚,也沒有失敗,只是正在起步而已!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桃園所、新竹所釋出部分名額,若有需要的民眾可致電預約,若預約人數額滿將為您登記候補,謝謝!
09/07/2025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桃園所、新竹所釋出部分名額,若有需要的民眾可致電預約,若預約人數額滿將為您登記候補,謝謝!

「哭什麼哭!」 #張禕心理諮詢師 心園深圳所阿珍跟大學時代交往的男友阿強一畢業就結婚了。那時兩人關係親密,每天下班一起買菜做飯、分享瑣事、無話不談。幾年後,阿珍生了女兒小月,婆婆前來照顧,開始矛盾不斷。阿強無法處理兩個女人對彼此的不滿,下班...
07/05/2025

「哭什麼哭!」
#張禕心理諮詢師 心園深圳所
阿珍跟大學時代交往的男友阿強一畢業就結婚了。那時兩人關係親密,每天下班一起買菜做飯、分享瑣事、無話不談。

幾年後,阿珍生了女兒小月,婆婆前來照顧,開始矛盾不斷。阿強無法處理兩個女人對彼此的不滿,下班後常躲在外面推遲回家,或是一回家就長时間佔據廁所。直到有一天婆媳大吵一架,婆婆負氣回了老家,緊張的三角關係暫時解除,但二人也因此漸生嫌隙。阿強抱怨阿珍不該跟長輩吵架,阿珍責怪阿強只知道當縮頭烏龜。兩人都認為對方不可理喻,漸漸爭吵增多、互相越來越不耐煩起來。阿珍獨自照顧孩子,越來越累,阿強也越來越晚回家。

這一天,兩人因瑣事爭執。阿珍摔了阿強的耳機,阿強砸了家裡的凳子,兩人大吵,渾然忘記三歲的女兒在臥室睡覺。被驚醒的小月赤腳走出來,目睹父母的爭吵和滿地狼藉,嚇呆了。酣戰中的二人錯愕地對視一眼,暫停了互相攻擊,跑向孩子。小月抽泣起來,阿強指責阿珍:「 都怪你!看把孩子嚇的!」 阿珍反唇相譏:「要不是你摔凳子,能把她嚇醒嗎?」阿強抱起女兒:「是爸爸不好,爸爸不該摔凳子!不哭不哭,爸爸帶你去睡!」阿珍不甘示弱:「來,媽媽帶你睡!你爸爸裝什麼好人,他帶過你幾次?!」說著就伸手來搶。推搡幾下,阿強鬆了手,阿珍緊緊抱住女兒,但女兒哭得更兇了。

阿珍經歷了一整天獨自照顧女兒的疲累、跟阿強激烈的情緒衝突,這會兒搶到女兒似乎佔了上風,但女兒的哭讓她有些煩躁。她想安慰女兒,卻突然一股心酸湧上心頭,內心嘆息:「可誰來安慰我呢?我也需要安慰呀!」看著氣鼓鼓閉眼躺下的阿強,再看看仍哭泣的女兒,阿珍的煩躁變成了憤怒,心想:「你這豬頭,睡得著嗎?在裝什麼?還有,女兒你能不能不要再哭了,我頭都要裂開了!」然而女兒仍抽噎着,眼神不時看向爸爸。阿珍心裡忿忿不平:「每天辛苦照顧女兒的是我,現在要把她哄好的也是我!為什麼總是我?我欠他們嗎?」想著想著,她對女兒衝口而出:「別哭了!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衝動之下又加了一句「要不是你,我早跟你爸爸離婚了!」

當天晚上,阿珍難以入眠,對阿強的怒火尚留餘燼,又因對女兒發脾氣有些內疚。第二天,想要彌補的阿珍對女兒說:「昨天媽媽對你發脾氣了,但媽媽是愛你的!發脾氣並不是因為媽媽不愛你了,媽媽永遠都愛你!」

小月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至少這一刻媽媽是溫柔的,跟昨天很凶的媽媽不同。媽媽說的應該有道理,可是…為什麼兇我的時候也是愛?愛,為什麼會兇呢……當然這遠非三歲孩童所能思辨,她只是懵懂又毫無選擇地接受了媽媽的說法,並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學會時時警惕起來。因為害怕媽媽變兇,跟媽媽相處時就會謹言慎行、努力討好,讓媽媽心情好,這樣媽媽就不會突然變臉了!

在那個無法安睡的夜晚,阿珍想起三十年前幼小的自己,同樣在父母的衝突中恐懼萬分,同樣被怒斥:「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走開!」,「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離婚了!」她也想到爸爸早逝後媽媽是如何辛苦撐下來。有時遇到不順的事情,媽媽情緒不好就會發脾氣。媽媽說,人只在最親的人面前才會曝露真實的一面。她接受了媽媽的說法,也堅信媽媽是愛她的。因為她是媽媽最重要的人,所以媽媽才在她面前發脾氣。雖然媽媽發脾氣的樣子讓人害怕,但那都是有苦衷的,所以她要諒解媽媽!雖然一半時間媽媽讓她害怕,但另一半時間媽媽也會盡力照顧她。在阿珍看來,愛本來就是這麼矛盾跟複雜!

所以阿珍也學會了同樣「愛」自己小孩的方式:大部分時間,她心甘情願為孩子付出;但情緒不佳時,她也不會想到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而不去遷怒無辜。當年為了保全媽媽的形象而合理化媽媽的不穩定,演變成三十年後對自己行為不加檢視的理由;幼時對媽媽的諒解長大以後也沒機會重新檢視,反而愈加增強,讓「既依賴又傷害」成為對關係唯一的詮釋。結果讓同樣的情緒暴力重復在自己與女兒之間,延續關係命運的悲哀。

到底阿珍對媽媽形象的詮釋,是一種令人欽佩的豁達與大愛呢?還是無可選擇下的保全,跟偉大的愛無關,反而讓自己也成長為一個無法自我情緒負責、常常遷怒跟傷害他人的幼稚大人?我看是後者!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01/05/2025

本短影音擷取自「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學會」114 年度系列課程-退回唯一關係。
『成年期親密關係,另一次成長改變的機會』-吳國慶所長

25/04/2025

本短影音擷取自「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學會」114 年度系列課程-退回唯一關係。

『改變個案的核心,30多年臨床經驗心得』-吳國慶所長

14/04/2025

《童話故事的下集》在失望的婚姻中,要離開嗎?
#黃筱涵諮商心理師 心園台北所、桃園所、通訊心理諮商

台劇《童話故事下集》顛覆經典童話,揭開了「幸福快樂」背後的現實殘酷。戀愛時的濾鏡讓我們看見對方最美好的一面,而婚姻則像放大鏡,讓小事成為潛在的矛盾。當理想與現實碰撞,柴米油鹽是否會磨滅愛情,還是促使關係更成熟?婚姻中的失望源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這種落差可能來自對伴侶的期望、關係的變化,或是生活壓力的影響。當期待未被滿足,個體容易感到挫折,甚至懷疑彼此的感情。然而,失望並非婚姻的終點,反而可能是深化關係的轉捩點。

當雙方願意將失望視為了解彼此內心需求與價值觀的契機,便能轉化衝突為成長的動力。提升關係品質不僅仰賴溝通技巧的精進,更需培養情緒覺察、同理心與尊重差異的能力。透過穩定的情感交流、共同設定關係目標,以及在壓力情境下維持彼此的支持與理解,伴侶得以在現實中重新建構對婚姻的期待,進一步鞏固關係的連結與信任,讓婚姻成為彼此成長與依靠的「家所」。

當伴侶面臨童話故事該如何往下的困境時,彼此可以嘗試雙向奔赴的路徑:

#覺察與接納失望的情緒
失望是正常的情感反應,應該被看見和接納,而非壓抑或否認。當個體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來源,才能進一步探索內在需求,進而調整對伴侶的期待。

#重新調整期望,從理想化到現實化
婚姻的本質包含了日常瑣事與挑戰。透過調整期望,接受彼此的缺點與限制,可以減少因「不如預期」而產生的失落感。

#培養有效的溝通模式
很多失望來自於未被理解的感受與需求。因此,建立開放且非指責性的溝通方式至關重要。運用「我訊息」(I-message)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我覺得最近我們的相處時間變少了,我有點孤單」,而非指責對方:「你都不陪我」。

#共同面對挑戰,建立夥伴關係
婚姻不只是浪漫關係,更是一種夥伴關係。當遇到困難時,與其彼此埋怨,不如一起討論解決方案。例如,當現實壓力導致關係疏遠,可以共同規劃如何安排時間增進連結。

#尋求專業協助
當失望積累到難以調適時,尋求婚姻諮商或心理師的協助是一種積極選擇。透過專業引導,夫妻可以更深入理解彼此的需求,學習有效的互動模式,避免讓關係進一步惡化。

婚姻中的失望無可避免,但它並不代表愛情的消逝,而是關係成長的契機。透過覺察情緒、調整期望、改善溝通,夫妻可以將失望轉化為更深層的理解與連結,讓雙方在婚姻現實中找到屬於彼此的幸福模式。

#像極了愛情 #童話故事的下集 #親密關係 #伴侶諮商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gEuDRZ5gI

Address

忠一路15號 (縣府敦品大樓,鄰近桃園縣政府)
Taoyüan
333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1:00
Tuesday 09:00 - 21:00
Wednesday 09:00 - 21:00
Thursday 09:00 - 21:00
Friday 09:00 - 21:00
Saturday 09:00 - 21: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園心理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