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25
「紅姐事件」與男性的孤獨:關於人們的渴望與脆弱
#黃筱涵諮商心理師 心園台北所、桃園所、通訊心理諮商
南京紅姐事件,讓很多人一邊瞠目結舌、一邊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有這麼多男性,願意被一個男性假扮的女性「約炮」?而且還是自願的?如果只用「他們太蠢」來解釋,未免太過簡單。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背後其實是一個更普遍、也更讓人心酸的現象:孤獨。
一、紅姐不是只賣「性」,而是賣「情感幻象」
事件中,紅姐用的不是直接的色情挑逗,而是先營造一種「母愛般的溫暖」和「無條件的接納」—像一個不會評價、不會批判、永遠願意傾聽的存在。
這種情感氛圍,對很多男性來說,比外貌條件還致命。因為在現實生活裡,他們很少有機會在感情中「完全放下戒備」,被人單純地接納。尤其在華人文化中,男性常被要求堅強、獨立,不輕易表露脆弱,更不要說主動談自己的孤單。當有人能給出這種「零壓力的情感回應」,那種被理解、被需要的感覺,可能比性愛本身更讓人沉迷。
二、孤獨的男性,為什麼容易掉進陷阱?
孤獨會降低人對風險的判斷能力。當一個人長期缺乏情感支持,他會更渴望任何看似能填補空缺的連結,即使它有點不尋常。對某些男性來說,性是他們「唯一可以主動尋求親密」的途徑。和朋友聊生活可以,但聊情感匱乏、聊孤獨——這很難開口。於是,他們把親密需求壓縮到性接觸裡,希望藉由身體交流,換取短暫的情感滿足。紅姐事件裡,有些受騙者外表條件不差,甚至有穩定交往的伴侶,但仍選擇「額外的親密機會」。這不一定是單純的性飢渴,而是現有關係中,有些情感需求沒被看見或滿足,而網路匿名環境給了他們一次「不被審判的自我釋放」。
三、這不只是「性騙局」,也是一面社會鏡子
這件事戳破了一個我們很少談的現實:很多男性的情感需求,沒有被社會允許正常表達。他們想被照顧、想被理解、想依賴別人,但害怕被笑成「媽寶」或「不夠男人」。於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築起一堵牆,把脆弱藏在背後,只有在匿名、隱秘的網路世界,才敢試著把牆打開。紅姐正是鑽進了那道縫隙—用溫情包裝慾望,用接納換取信任。這也是為什麼,這起事件雖然有明顯的操弄與利用,但受騙者未必完全是被「性」吸引,而是被「情感幻象」鎖住。
四、孤獨不是病,但隱藏它會讓人更脆弱
孤獨本身不可恥,它是人類正常的情感狀態之一。可怕的是,當孤獨被壓抑、不能被說出口,就容易在錯誤的地方尋求出口。這起事件,讓我們看到一個沉默的現象:
很多男人,其實渴望柔軟的情感交流。他們不是不需要親密,而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要。當社會缺乏安全的表達空間,欺騙與操控就有了可乘之機。
五、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我們不想再看到類似的事件重演,也許需要從兩個方向努力:
1. 給男性更多表達脆弱的空間
不只是鼓勵女性說出情緒,也要讓男性知道,他們的孤獨、焦慮、想被關心的感覺,是可以被理解、被接住的。
2. 把親密需求正常化
親密不等於性,親密是關於連結、信任、被看見。當人們有更多元的方式獲得親密,就不會把所有需求壓到單一出口。
南京紅姐事件看似荒唐,卻是一面鏡子,映出了許多男性長期承受的孤獨與壓抑。我們笑過之後,最好也問自己一句:「我們的社會,究竟給了男人多少不被嘲笑的脆弱空間?」因為有時,比起一場騙局,更值得擔心的,是那些沒人敢說出口的孤單。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D%97%E4%BA%AC%E9%98%BF%E7%BA%A2%E4%BA%8B%E4%BB%B6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南京阿紅事件是一宗盜攝及傳播他人性影像的事件。2025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警方控為傳播淫穢物品罪,逮捕嫌疑人焦某某(化名「阿紅」,男,38歲)。焦某某長期男扮女裝利用網路聊天工具誘騙多名男性發生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