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025
🔍 新聞焦點|老花雷射白做了?長庚名醫為什麼不主動做老花手術? 👉 https://reurl.cc/lz3GV6
✅ 專業觀點|老花雷射手術的選擇前,值得多一份理解與評估
近年來,老花雷射手術(PresbyLASIK)在台灣快速受到關注,許多民眾為了「擺脫老花眼鏡」投入高額費用,甚至多次接受手術調整。然而,術後視覺適應問題與功能性落差的案例亦時有所聞。
在第一線的視覺照護實務中我們發現:
手術不是萬靈丹,視覺是一套整合性的系統。若忽略了雙眼協調與生活功能的評估,常會導致術後不適或預期落差。
🔍 一、老花雷射只是「模擬視差」並非真正治療
首先,目前市面上並沒有任何手術可以「治癒」老花眼。
PresbyLASIK 的設計是透過一眼矯正遠距視力、另一眼保留近距視力,或進行特殊角膜切削,來營造「單眼視覺分工」(Monovision)的效果。
這樣的設計其實早在隱形眼鏡或鏡片處方中已被使用多年,但必須強調:
👉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這樣的視差狀況。根據文獻,約有 10-30% 的人無法適應 monovision,可能出現頭暈、閱讀困難、空間感混亂等副作用。尤其年齡越高、神經可塑性越低,適應難度越大。
📚參考文獻:
Reinstein DZ, Archer TJ, Gobbe M. Presbyopic laser correction: a review of multifocal approaches. J Refract Surg. 2012;28(9):618–631.
🧠 二、手術前的雙眼協調評估,是關鍵但常被忽略的一步
許多病患在手術前未經完整的雙眼視覺功能評估與模擬訓練,導致術後無法適應視覺分工。實際上,雙眼協調、立體視、眼球運動、融像能力等,都是能否成功適應的重要因素。
驗光人員在評估過程中常用以下測試:
Worth 4 Dot 魏氏四點測試:判斷是否有抑制或複視
Bagolini Striated Lens 巴格羅尼條紋鏡片:了解雙眼融合與視覺抑制
Cover Test 遮蔽測驗:檢查眼位與協調狀態
Randot 立體視圖卡:測量雙眼立體視敏銳度
模擬視差鏡片:配戴測試是否可接受 monovision
這些測試有助於釐清「是否適合手術」,也是許多患者在術前未曾經歷的關鍵步驟。
⚠️ 三、多次手術調整,反映期待與結果的落差
不少案例中,民眾接受手術後仍無法如願清晰,甚至進行第二、第三次雷射調整。常見術後困擾包括:
預期的近視度數控制不如預期
夜間光暈、眩光影響開車
閱讀模糊或需要輔具
無法完全擺脫眼鏡
雙眼協調失衡導致不適
📊 根據《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2021 年研究,PresbyLASIK 的整體滿意度約 64%-72%,但仍有 約 20% 病人需要再次手術調整。
📚參考文獻:
Pedrotti E, et al. PresbyLASIK: long-term follow-up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21;47(6):719–726.
👓 四、 延焦段人工水晶體並非萬能,術後適應與副作用仍需審慎評估
延焦段(Extended Depth of Focus, EDOF)人工水晶體,如 Symfony® 或 Vivity®,在白內障手術中確實能有效改善中遠距離視力,對於開車、看電視等日常活動有不錯表現。然而,這類鏡片仍存在一定限制,並非每位患者都能完全適應。
📊 根據 2020 年《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針對 EDOF IOL 的多中心研究指出,雖然有 80% 病患對遠距與中距視力感到滿意,但仍有超過 25% 的人回報夜間眩光、對比敏感度下降等副作用,且在近距閱讀時,多數仍需依賴老花眼鏡。
這些現象顯示:
延焦段 IOL 可改善特定視距功能,但中近距與細節辨識力有限
夜間視覺異常(如炫光、模糊)仍為常見術後困擾
術後結果受角膜品質、眼表健康與黃斑區狀況高度影響,非人人適用
因此,若非因白內障或有明確醫療指示,並不建議一般民眾主動選擇人工水晶體置換作為老花眼處理方式。相較之下,穩定、可調整、可反覆優化的光學矯正方案(如高階漸進鏡片)仍是目前風險最低、可預期性最高的主流選擇。
📚 參考文獻:
Lapid-Gortzak R, et al. Multicenter Outcomes With a New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Intraocular Lens. Am J Ophthalmol. 2020;217:27–36.
🧘♂️ 五、非手術選擇:可調整、可追蹤,更具彈性
在追求更清晰、更舒適的視覺品質時,非手術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安全、可調整且具預測性的選擇,尤其適合希望保留彈性、避免一次性風險的人群。
✅ 常見非手術方案包括:
雙焦點 / 多焦點眼鏡:提供多個不同焦距的視力矯正區,選擇依個人需求與適應度而定
高階數位漸進鏡片:依據個人臉型參數(如頂點距、傾斜角、包覆角)量身訂製
功能性濾光設計:如抗藍光、變色鏡片、多層鍍膜,提升光線適應力與日常舒適度
這些方法具備:
高度客製化彈性
可隨視覺狀況調整
低風險、可長期追蹤
相較於雷射手術一經切削便無法回復,這些非手術選擇提供的是一種「可預期、可調整」的視覺安全網。
🧭 建議方向:以「視覺功能」為核心,制定個人化選擇
我們建議,應從完整的雙眼視覺功能檢查開始,評估個人視覺協調、聚焦能力與生活型態,再根據結果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 專業建議:
✔️ 接受雙眼視覺功能檢查,找出隱藏性視覺問題(如融合不足、輕微斜視等)
✔️ 使用模擬鏡片日常試戴超過一週,觀察實際適應情況
✔️ 手術前,務必了解「切削後不可逆」的特性
✔️ 若術後仍有不適,仍可透過光學補強(如漸進鏡片、延焦鏡片)由專業驗光人員進行改善
✅ 總結:視覺,不只是「看得見」,而是「如何整合與適應」
在視覺照護裡,驗光人員不只是在「矯正度數」,而是在陪伴每一位客戶找出適合自己的視覺策略。
然而手術從來不是萬靈丹,視覺也不是單「切削」或「改變一隻眼睛的度數」就能解決的單點問題。
視覺,是一個整合「生理、神經、心理與環境」的立體經驗,它牽涉的是整體協調與長期使用舒適度。
👉 最負責任的做法,是從個人需求出發,建立一個可追蹤、可調整、低風險的視覺照護方案。這不只是技術選擇,更是對自己生活品質的尊重。
#老花雷射後遺症
#老花手術值得嗎
#老花雷射失敗
#不想戴老花眼鏡
#雙眼視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