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5
夏至養生-早睡早起
夏至時,晝夜短,天亮得早、黑得晚,此時人們可以根據這節氣變化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
但由於起得早、睡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後人們應增加午休,以促進心陽的恢復,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及時得到休息,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但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避免午睡後的勞累感。
夏至養生-精神調養
夏至養生要注意養陽,夏季屬火,在臟為心,汗為心之液,舌為心之苗。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所以重點關注心的問題,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夏天最涼爽的時間段要數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晨起來在住所附近的林蔭花間處散散步,能頤養心神,有助於體內陽氣的昇華,推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功能。
夏至養生-避免貪涼
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疾病患者來說,夏天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在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天氣炎熱,也不要過多地喝冷飲或多食冰淇淋之類的食品,心主表,腎主裡,心旺腎衰,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尤可,貧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
夏至養生-飲食調養
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
天氣轉熱後,人體出汗多易丟失津液,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夏季養心,紅色食物最適當。從陰陽五行來說,紅為火,入心,補氣補血。
$穴位按摩防中暑
合谷穴:開關通竅,位於虎口最高處。
曲池穴:疏風清熱,位於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
大椎穴:退熱消暑,位於第七頸椎(頸後最凸)下方。
內關穴:寧心安神,位於腕橫紋上兩寸(三指幅)。
早晚各一次,按壓到有酸脹感,每次5-1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