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 讓民眾共同參與醫療,提升健康識能

23/07/2025

CGM (連續血糖監測儀) 是一種醫療設備,用於全天候監測血糖水平,無需指尖採血,而是通過皮下感應器測量組織間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並將數據傳輸到接收器或智能手機應用程式。 它能提供連續的血糖變化趨勢圖,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了解血糖波動情況,並及時調整飲食和用藥。
CGM 的工作原理:
CGM 系統包含一個微型感應器,植入皮下,通過軟針連接到葡萄糖感應器。
感應器每隔幾分鐘測量一次組織間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並將數據轉換為血糖值。
數據會無線傳輸到接收器或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方便使用者查看血糖水平和趨勢。
通過分析血糖曲線圖,使用者可以了解血糖的變化模式,並據此調整飲食、運動和用藥。
CGM 的優點:
無需頻繁指尖採血:
減少了傳統監測方式的疼痛和不便,提高了使用者依從性。
提供連續的血糖數據:
幫助使用者了解血糖的全天變化趨勢,而非單一時間點的血糖值。
及時發現高低血糖:
提供警報功能,提醒使用者及時處理血糖異常情況,避免危險。
方便管理血糖:
幫助使用者了解不同飲食、運動和藥物對血糖的影響,從而調整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質量:
數據可以上傳到雲端平台,方便醫療專業人員監控,及時提供指導。
CGM 的類型:
專業醫療型: 主要供醫療專業人員使用,用於監測患者的血糖情況。
間歇型: 數據需要通過讀取器或手機應用程式獲取,通常每隔幾分鐘記錄一次數據。
即時型: 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到手機應用程式,方便使用者隨時查看。
總結:
CGM 是一種方便、有效的血糖監測工具,它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提高生活質量,並在必要時及時採取措施。 雖然有其局限性,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CGM 將在糖尿病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6/06/2025

書名:逆轉:高齡族群的健康筆記,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3640221,頁數:454,出版社:白象文化,作者:陳杰,出版日期:2023/06/01,類別:醫療保健

04/10/2024

申請專利之發明,與申請在先而在其申請後始公開或公告之發明或新型專利申請案所附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載明之內容相同者,不得取得發明專利。但其申請人與申請在先之發明或新型專利申請案之申請人相同者,不在此限。
下列各款,不予發明專利:
一、動、植物及生產動、植物之主要生物學方法。
但微生物學之生產方法,不在此限。
二、人類或動物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
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12/06/2024

隨著台灣人口的高齡化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第2型糖尿病的盛行率逐年增加,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的統計,到了2025年時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人數會超過3億,且在快速增加的糖尿病族群當中,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也會逐年增加,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會隨著糖尿病控制的程度越差如:過高的糖化血紅素,出現糖尿病腎病變的機率也越高,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指出糖尿病位居11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同時也占了造成末期腎臟病患者洗腎原因的50%,目前第2型糖尿病患者當中,大約有37%患者出現白蛋白尿,25%糖尿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

本診所為國健署評鑑通過的「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提供糖尿病患完整的�

29/02/2024

怎麼吃澱粉(醣)才不會胖
降低澱粉的攝取確實可以達到減脂目的,但並不代表完全不吃澱粉就一定會變瘦,即使是減肥也可以吃澱粉,澱粉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如果在三餐中完全避開白飯、麵條、麵包、玉米、南瓜、芋頭等,那有可能會造成熱量攝取不足,的確很有可能會讓體重下降,但同時肌肉量、基礎代謝率都跟著掉,不久後體重便會停滯不前或是回彈,其實肥胖取決於飲食中整體的熱量、澱粉的型態和活動量,想要健康減重不見得要完全戒掉澱粉,很多人又擔心自己會變胖、會造成高血糖,這時候就建議選擇升糖指數(GI值)較低的澱粉類食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又不會造成血糖起伏過大、甚至肥胖。低GI的澱粉食物通常含有高纖維,也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跟礦物質,所以適量攝取反而對抑制食慾是有幫助的,也讓減肥過程不會這麼痛苦。
一、慎選澱粉的種類:鼓勵以糙米飯、紫米、五穀米、地瓜、玉米、馬鈴薯、南瓜、蓮藕、山藥等,取代精緻澱粉,不僅口感豐富,其中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延緩血糖上升速度,也可以提供飽足感,對減重非常有幫助;白米、白麵條、麵包、白土司都是屬於精緻澱粉,吃下肚後很容易就會覺得又餓了,另外為了提升適口性,會透過加工方式去除麩皮等營養素含量豐富的成分,導致營養素流失真的非常可惜。
二、控制澱粉攝取量:想減重最該避免過量,怎麼知道自己吃太多還是吃太少澱粉呢?有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只要知道比例的概念即可,裝進我們餐盤中的食物主要由澱粉(飯)、蛋白質(肉和蛋,黃豆)、燙(青)菜所組成,將比例控制在「飯:肉:菜 = 1:1:1」就可以達到減醣目的,若想減重可以再把青菜的比例往上提高至「飯:肉:菜 = 1:1:2」;此外炒飯、炒麵、蔥油餅、小籠包都是集結高油與高醣於一身的食物,熱量往往會比較高又因為精緻化,所以很容易有吃不飽問題,舉例來說1碗飯的熱量才280大卡,但是一碗炒飯的熱量就會超過500大卡,吃完後覺得吃不飽,很容易一碗接一碗的吃下去導致熱量爆表。
三、減「糖」比減醣更重要:在減重時少吃了一碗白飯,為了鼓勵自己卻又在餐後多喝了一杯珍珠奶茶,豈不本末倒置嗎?精緻糖類攝取過多容易肥胖,近年調查發現國人甜飲料攝取增加,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精緻糖攝取過多與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有關,甜食吃太多不僅不會覺得飽,更容易吃下過量的食物。
藜麥GI值只有35,是高蛋白質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有助血糖與體重控制。還含有維生素B群、礦物質、Omega-3等多種營養素;燕麥GI值約是55,比一般白米來得低,白飯GI值約84,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胃道黏度,減緩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即減少葡萄糖的吸收率,延長葡萄糖在體內的消化和利用,並降低對胰島素的刺激,有助於穩定血糖。芋頭的GI值約是64,而白飯GI值約是84,因此吃芋頭血糖上升速度會較慢,而且芋頭的抗性澱粉比白飯多,因此有助增加飽腹感,膳食纖維含量也高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腸道內好菌增長。義大利麵的GI值約為60且抗性澱粉高,能降低脂肪儲存,麵條選擇長直麵,搭配適當的料理方式像是清炒。玉米或地瓜GI值約是60-70,也是個替代白飯的好選擇,雖然一樣含有澱粉,但熱量只有白飯的一半;除此之外也含有多種維生素,對人體有許多好處。糙米GI值約為50含有豐富膳食纖維,除了讓人有飽足感也有助腸道蠕動,含有的維生素B群也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28/02/2024

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診斷食道癌近2,900人,🙍‍♂️其中男性占9成以上!目前已知食道癌之致癌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含亞硝胺之醃漬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胃食道逆流✔肥胖✔口腔衛生不良。

18/02/2024

研究進一步比較5種運動的降血壓功效,降血壓效果由強到弱分別為:
等長運動訓練(isometric exercise training):能降低收縮壓8.24 mmHg、舒張壓4.00 mmHg。包括:握力、等長腿部伸曲、靠牆深蹲等。
合併訓練(combined training):有氧運動、阻力運動都訓練,也有不錯的降血壓效果!能降低收縮壓6.04 mmHg、舒張壓2.54 mmHg
阻力訓練(dynamic resistance training):能降低收縮壓4.55 mmHg、舒張壓3.04mmHg。包括:硬舉、臥推、深蹲等。
有氧運動訓練(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能降低收縮壓4.49 mmHg、舒張壓2.53mmHg。包括:如走路、跑步、自行車等。
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降血壓效果最弱的運動,能降低收縮壓4.08 mmHg、舒張壓2.50mmHg。包括:衝刺間隔式訓練、有氧間歇訓練等。
目前研究人員尚不完全確定為什麼等長運動對抗高血壓有奇效,研究作者Edwards博士推論,當不移動的情況下收縮肌肉時,周圍的血管會壓縮,放鬆時血液會回流,使血管擴張或擴大。長期下來降血壓效果就可能跑步等動態運動更有效。
想降血壓訓練握力有奇效!深蹲不僅降血壓,5大優點超萬能
許多民眾認為想靠運動降血壓的話,都必須靠高強度運動、有氧運動練得氣喘吁吁,這種想法往往讓人卻步,並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其實做一些相對靜態的鍛鍊握力、靠牆深蹲等長運動訓練也很有效。另一篇發表於《高血壓研究》的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用最大握力的30~40%進行握力訓練,每組訓練2分鐘、休息1分鐘,重複4組(一天只需11分鐘),一週訓練3次、總共進行8週。結果發現,受試者的收縮壓平均下降8.11 mmHg,幾乎相當於吃一顆降血壓藥的效果。另一方面,深蹲也不僅有降血壓功效,深蹲屬於全身性運動,除了腿部外,實際上還會調動腹肌、背肌等多處肌群。
此外,深蹲還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適能;改善髖、膝關節活動度,減少脊椎傷害;增加平衡感,預防年長者跌倒等5種活用功效。

12/02/2024

增肌、減脂該攝取多少蛋白質?
增肌:自身體重1公斤攝取1.2-1.5公克的蛋白質。以70公斤成人為例,若想要增肌就應攝取約84-105公克的蛋白質。
減脂:自身體重1公斤攝取1.5-2公克的蛋白質。以70公斤成人為例,若想要減脂就應攝取約105-140公克的蛋白質。
而在運動後的2天內,肌肉都會處於合成的狀態,所以在沒有運動的日子,也要持續地補充蛋白質,讓肌肉持續合成並維持好的肌肉質量。

Address

Chiay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基層醫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我們的2018

居家醫療

社區長照

居家緩和

衛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