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曾物理治療師

曾曾物理治療師 0到100歲-全齡動作照護專家

「從學走到走不穩的人生旅程,
陪你一起動出每個階段的可能!」

STOTT PILATES® 全器械訓練
PSSE-Schroth 脊柱側彎矯正
SFMA•DNS 動作控制優化
嬰幼兒童早療|學校系統介入
活力思物理治療所 執行長

■經歷與認證:
台北馬拉松及輪椅網球公開賽場邊防護、甲類輔具評估人員、新北市衛生局特約居家復能、社團法人中華肌內效協會C級認證、STOTT國際師資認證、Schorth脊柱側彎認證、SFMA 精選功能動作評估國際認證、臨床骨科動作專家國際認證、Vojta輔以達兒童治療師、教育部特教系統治療師

如果原本局部組織疼痛變成中樞敏感化,那要治療的就不只是局部組織而是腦袋瓜了。
26/10/2025

如果原本局部組織疼痛變成中樞敏感化,那要治療的就不只是局部組織而是腦袋瓜了。

🔍 腰痛,其實是「大腦在痛」?腦波揭開慢性疼痛的祕密| #博士生讀論文 #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 #疼痛先醫腦

王偉全醫師現在是陽交腦科所博士生,每週都有課程,老師都會分享許多有趣的研究,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篇 2025 年發表於 Pain Reports 的重磅論文:
〈從靜息狀態腦波提取的電流源密度與功能連結,作為慢性下背痛的生物標記〉
Ueno, Keita, et al. "Current source density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extracted from resting-stat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s biomarkers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in Reports 10.1 (2025): e1233.
這篇來自日本團隊發表的研究,試圖用腦波(EEG)來回答一個臨床醫師最常遇到的謎題——

為什麼有 85% 的慢性腰痛病人,做 MRI 都看不出原因?

🧠 研究怎麼做?

研究團隊分析了 34 位慢性下背痛患者與 34 位健康對照者的腦波。
他們讓受試者閉眼安靜 5 分鐘,記錄下靜息狀態腦波(Resting-State EEG),
再透過高階影像重建演算法 eLORETA(精準低解析電磁斷層),
去追蹤「哪一個腦區在痛」與「哪些腦區之間的連線變了」。

同時,也蒐集了每位病人的疼痛強度、疼痛性質、焦慮與憂鬱程度等問卷分數,
希望找出「腦波變化」與「疼痛體驗」的真實關聯。

⚡ 研究結果

1️⃣ β3(21.5–30 Hz)頻段連線減弱:大腦網路失衡
慢性腰痛患者在 左顳葉中回–後扣帶皮質(PCC)、
以及 腹內側前額葉(vmPFC)–左下頂葉 的連線明顯下降。
這些區域屬於「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平常在放空、做白日夢、回想自我經驗時會活躍的系統。
研究者推測:當這個「休息網路」失去同步時,疼痛的記憶就無法關機。

2️⃣ 前額葉的 θ 波與 δ 波:痛感的即時指標

θ波(6–8 Hz)越強 → McGill 疼痛問卷總分越高,代表痛的「整體主觀體驗」增加。
δ波(1–4 Hz)越強 → 當下自評的疼痛強度越高。
這兩個都集中在左前額葉,也就是負責情緒、注意力與認知控制的區域。
換句話說:當人專注在痛、或無法分心時,這些慢波會被放大。

3️⃣ β1 頻段(12–18 Hz)連線增加:右前額葉與聽覺皮質對話
越痛的人,右前額葉(rDLPFC)與右聽覺皮質之間的連線反而越強。
研究者推測,這可能是大腦的「代償」現象——
在痛覺高漲時,大腦試著用感官或認知輸入來緩衝痛的強度,
有點像是你在痛的時候會想聽音樂轉移注意力,也或許暗示聲音治療會有幫助?

🧩 討論與臨床意涵(Discussion & Conclusion)

這篇研究的精彩之處,是它第一次在慢性下背痛患者中,
同時觀察「腦區活動」與「腦區連線」的變化,並且與疼痛強度相互對照。

以下是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

💭 1.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DMN)」真的被打亂了
平常 DMN 在休息、反思、自我感知時會活躍;
但在慢性疼痛中,它的內部連線(如 vmPFC–PCC)被削弱。
這意味著大腦在「休息」時仍不斷處理痛覺訊息,
有時嚴重到專注時,也無法關閉痛覺訊息。

💭 2. 前額葉是疼痛的大總機
研究指出,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不只是思考區,
更是情緒、注意力與痛覺調控的樞紐。
θ 波與 δ 波的上升,可能代表大腦進入「持續警戒模式」,
痛覺訊號被過度強化,久而久之變成「痛覺記憶」的痕跡。

💭 3. EEG 是未來疼痛客觀化的新工具
MRI 雖然能看結構,但無法反映「當下的痛」,要排這個檢查常常要等很久。
EEG 則能即時觀察大腦節律變化,
這意味著未來醫師可能透過腦波,量化疼痛、追蹤治療成效,甚至預測復發。

💭 4. 為何重要?
這篇研究不只是學術上的突破,也象徵一種臨床轉向:
「疼痛不是出在腰,而是出在大腦如何詮釋腰的訊號。」
未來 #腦電波 有潛力作為監測下背痛是否已經造成「中樞敏感化」了!此時應改用針對腦部的治療才有幫助,如冥想、音樂、呼吸、自律神經調節。
也幫助所謂「心因性腰痛」,或許所謂的「心因性」是腦部的連結性發生變化。
如果 腦電波 可作為監測工具,也可以用來追蹤治療效果,多好呀?!

🌿 王醫師的觀察

這篇研究也啟發了我目前博士班的研究方向——
將 EEG 腦波與 HRV(心率變異)一起用於追蹤慢性疼痛患者的狀態,
同時觀察我的治療(如增生療法、迷走神經導引注射、芳香療法)
是否能讓這些大腦連線重新平衡。

疼痛,其實就是「感知被卡住」的樣子。
疼痛先醫腦。要療癒疼痛,也許得從重新訓練大腦開始。

🖼️ 圖片說明:藍線顯示 β3 頻段的兩條功能連線顯著下降:一條連接左顳葉中回與後扣帶皮質,另一條連接腹內側前額葉與左下頂葉。


📘 想了解如何啟動 ,一步步清除體內黴菌毒素,詳見 #萬萬黴想到。

👉 點擊這裡,帶回 王偉全醫師 最新著作|《萬萬黴想到:黴菌毒素竟是過敏、慢性疲勞和疼痛的真兇!》
博客來: https://bookstw.link/82te6j
誠品: https://readingtimes5.pse.is/837gt4
金石堂: https://readingtimes5.pse.is/82tef3
MOMO: https://readingtimes5.pse.is/837gvf ​ ​
📖王偉全醫師2024【最新增訂版】:腰痛、膝蓋痛≠要開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9038
📖《疼痛先醫腦》王偉全醫師著(有聲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70005789
🏥 #運動醫學 #物理治療 #復健科 #疼痛科 #疼痛治療 #台北復健科
🩹 #增生療法 #再生注射 #神經療法 #超全能診所 #功能醫學
👨‍⚕️ #王偉全醫師 (復健專科醫師|疼痛專科醫師|輔助醫學專科醫師|芳香醫學專科醫師|陽明交大腦科所博士生) #黴菌 #黴菌毒素
🚀 #啟動自癒超能力
📞諮詢電話|02-23222575(歡迎致電預約)
💬LINE@|Ultra Clinic (官方LINE ID: )

| #枕頭材質與形狀選擇|你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問題除了先前討論過的枕頭高度外,也常常出在枕頭的材質與形狀,支撐方式一錯,頸椎就整晚都在代償喔!■ 不同材質有不同的支撐邏輯1. 記憶枕貼合頭型、能分散壓力。支撐穩定但透氣性較差,夏天容易悶熱...
26/10/2025

| #枕頭材質與形狀選擇|

你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

問題除了先前討論過的枕頭高度外,也常常出在枕頭的材質與形狀,支撐方式一錯,頸椎就整晚都在代償喔!

■ 不同材質有不同的支撐邏輯

1. 記憶枕
貼合頭型、能分散壓力。支撐穩定但透氣性較差,夏天容易悶熱。適合仰睡者或肩頸僵硬、肩頸張力高者。

2. 乳膠枕
彈性佳、回彈快,不易變形。能穩定支撐頸椎,適合側睡或常翻身者。唯一要注意的是初期氣味與偏硬的手感。

3. 羽絨枕
柔軟輕盈、包覆感佳,但支撐度最低。長期使用容易塌陷。適合頸椎曲線自然、肌肉放鬆良好者。

4. 聚酯纖維枕
價格實惠、可水洗,適合短期使用。但結構鬆散、容易變扁,支撐性不持久。

■ 形狀設計會改變頸椎角度

1. 波浪型
高低兩段可填補頸部凹陷穩定仰睡姿勢,適合落枕族或頸椎曲線偏直的人。

2. 蝴蝶型
中央低、兩側高,能穩定頭部與肩膀,適合會翻成側睡者。

3. 平枕型
支撐平均,適合睡姿多變、體型均勻者。若頸椎曲線明顯或肩膀寬者,支撐力可能不足。

若每天早上醒來時感覺肩頸緊繃、頭部沈重,需要活動一陣子才會放鬆,那通常並不是太累,而是枕頭與身體的結構不匹配。除了白天維持良好姿勢與肩頸穩定外,睡眠時的枕頭支撐,更是影響身體修復品質的重要一環喔!

|DNS C課程結訓|這幾天跑來台中完成每年只開一次的DNS C課程,剛好搭上光復節連假跟爵士音樂節整個好天氣好心情啊!(台北的雨真的會讓人發霉......)也感謝這幾天的好夥伴以及令人安心的師母❤️C課程聚焦在肩、髖、骨盆底以及側彎的介入...
25/10/2025

|DNS C課程結訓|

這幾天跑來台中完成每年只開一次的DNS C課程,剛好搭上光復節連假跟爵士音樂節整個好天氣好心情啊!(台北的雨真的會讓人發霉......)也感謝這幾天的好夥伴以及令人安心的師母❤️

C課程聚焦在肩、髖、骨盆底以及側彎的介入,讓我們更能靈活運用DNS的測試以及治療策略。面對不同的疾患以及症狀,如何回到發展肌動學的本質來分析動作功能及姿勢控制,是這次課程最大的收穫。透過DNS喚醒中樞神經對動作的整合能力,而不只是單一關節肌群的訓練。當治療師能以神經系統皮質下階層與個案身體對話,許多限制、代償與疼痛,反而會自己鬆開喔!(關節靠近術真的非常好用💪)

進修課學了那麼多,其實都默默的融入在現在的治療內容以及皮拉提斯課裡。充實自己,解開每一次遇到的盲點。充實自己,就是為了在臨床中看見更多、理解更深、介入更精確。唯有持續學習,才能不被慣性框住思考,也才能讓每一次的治療思路更加宏觀!

期待明年進修之路讓徒手技術及手感upupup😆

| #起來伸展了沒|Q. 久坐久站為什麼容易緊繃痠痛?A. 因為你沒有讓肌肉有正常的收縮放鬆循環!物理性壓力或持續性勞動容易造成肌肉張力增加,肌肉張力的產生可能來自錯誤的人體工學、長時間的工作姿勢或是重複性動作。以一天需要坐著使用鍵盤數小時...
21/10/2025

| #起來伸展了沒|

Q. 久坐久站為什麼容易緊繃痠痛?
A. 因為你沒有讓肌肉有正常的收縮放鬆循環!

物理性壓力或持續性勞動容易造成肌肉張力增加,肌肉張力的產生可能來自錯誤的人體工學、長時間的工作姿勢或是重複性動作。

以一天需要坐著使用鍵盤數小時的人為例,持續手臂肩頸腰背肌肉收縮加上臀部壓著一段時間,局部血流就會下降,肌肉開始產生缺血的代謝壓力。肌肉缺血使疼痛神經傳導物質神經肽釋放增加,導致疼痛敏感性上升。因此造成更多肌肉痙攣以固定肌肉,這是一個保護性反應,故使疼痛—緊繃—疼痛的惡循環會不斷延續!

如何打破惡循環?
✅️ 每40分鐘做動態伸展促進血流循環
✅️ 每2小時起身走動預防代謝壓力堆積
✅️ 打造健康工作環境符合人體工學

不只是讓身體肌肉們Reset!也是讓腦袋暫時重開機~起身伸展一下,當肌肉重新獲得呼吸空間,疼痛與緊繃自然會say bye-bye 👋

動起來,就是最有效的肌肉鬆弛劑!

| #如何挑選枕頭 | #枕頭 的選擇,其實要同時考慮床墊的支撐性。因為躺下時,頭、頸、肩及臀的受力會跟站立時不同。但我們可以先試試看這個最簡單的測試方式:靠牆站立!放鬆肩膀,背靠牆壁。1️⃣ 視線平視前方不仰頭不低頭2️⃣ 確認後腦勺離牆...
17/10/2025

| #如何挑選枕頭 |

#枕頭 的選擇,其實要同時考慮床墊的支撐性。因為躺下時,頭、頸、肩及臀的受力會跟站立時不同。但我們可以先試試看這個最簡單的測試方式:靠牆站立!

放鬆肩膀,背靠牆壁。

1️⃣ 視線平視前方不仰頭不低頭
2️⃣ 確認後腦勺離牆壁的距離
3️⃣ 檢視此時的頸椎曲線

基本上後腦勺離牆的距離,差不多就是躺下時枕頭需支撐的高度。而加入頸椎曲線、床墊支撐性以及睡姿習慣的考量後,就可以知道自己適合哪種材形狀及材質的枕頭了!

如果頭離牆太遠,可能代表頸椎曲度異常、頭前傾較明顯或是身體較厚。這時枕頭就需要稍高一些,去支撐那段空間。如果後腦能輕鬆貼牆、下巴仍維持平行,則代表頸椎曲線自然或是身體較薄,這時中等高度枕頭就滿合適了。

躺枕頭時頸椎最自然的角度:
✅️正躺時,耳朵肩峰連線與水平面夾角15度左右,同時頭部微微點頭前傾5度左右。
✅️側躺時,讓頭、頸、脊椎維持一條水平的直線。
⚠️ 趴睡......極度不建議阿!

給頸椎剛剛好的支撐,才能醒來時,不再痠痛常落枕。睡眠時呼吸順暢,肌肉才會真正放鬆喔!下一篇再跟大家分享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枕頭形狀及材質❤️

|你的  #枕頭 真的適合你嗎?|最近每天醒來都覺得脖子緊、肩膀痠、睡再久也沒放鬆到的感覺?有時候不是你姿勢不好,有可能是枕頭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你喔!前幾天有個40多歲個案跟我說:「我最近睡醒時,會覺得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我問她:「你的枕頭跟...
13/10/2025

|你的 #枕頭 真的適合你嗎?|

最近每天醒來都覺得脖子緊、肩膀痠、睡再久也沒放鬆到的感覺?有時候不是你姿勢不好,有可能是枕頭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你喔!

前幾天有個40多歲個案跟我說:「我最近睡醒時,會覺得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我問她:「你的枕頭跟寢具用了多久?」她想了一下:「應該是大學吧......」😅

根據臨床觀察與睡眠醫學研究,枕頭的更換週期平均應為2年左右,但要根據材質與使用狀況調整。

■功能支撐性
枕頭的首要任務是支撐頸椎的自然曲度。當材質老化、塌陷或變形時,會導致頸椎無法在睡眠時維持中立位。

■衛生健康性
就算枕頭外觀還好,塵蟎、皮屑與汗液累積也會影響呼吸健康與睡眠品質,對過敏、鼻炎、氣喘患者特別不利。

因此建議當有以下情況時:
1. 當枕頭變形、回彈力下降時
2. 每天起床肩頸緊繃、落枕頻繁
3. 過敏、鼻塞、咳嗽等不明原因
4. 枕頭超過 2 年以上未更換時
就建議可以汰換摟!

來問問看大家~
你現在用的枕頭,是不是也陪你很久了呢?歡迎底下留言自己目前使用的枕頭年紀吧!
(下一篇來分享如何挑選枕頭✅️)

| #微笑山線 和美山步道|三五好友揪爬山!微笑山線是新北市政府推動的一條近郊山林步道串聯路線,路線規劃分為五大山系:大棟山系、鳶山山系、天上山系、二格山系與五分山群。若走完全縱走里程約為 108 公里,也是個很有挑戰的活動喔!和美山位於新...
12/10/2025

| #微笑山線 和美山步道|

三五好友揪爬山!

微笑山線是新北市政府推動的一條近郊山林步道串聯路線,路線規劃分為五大山系:大棟山系、鳶山山系、天上山系、二格山系與五分山群。若走完全縱走里程約為 108 公里,也是個很有挑戰的活動喔!

和美山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緊鄰碧潭風景區的西岸。海拔不高,約 153 公尺而已。雖然最近氣溫都降不下來,但好險這段步道非常的平易近人,沿路也幾乎都是樹蔭。山頂視野很開闊,可以俯瞰整個碧潭。那種在都市又能感受到山林的地方,真的是特別療癒阿~

#和美山 #微笑山線 #新店碧潭 #親山日常

Address

Xinbei
235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3:00
Tuesday 09:00 - 23:00
Wednesday 09:00 - 23:00
Thursday 09:00 - 23:00
Friday 09:00 - 23:00
Saturday 09:00 - 23: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曾曾物理治療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曾曾物理治療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