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 Home
  •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預約請到連結上填表單☺️
合作或者急需聯絡可先私訊稍待回覆唷☺️

專業領域

-脊椎側彎矯正治療
-淋巴水腫整合性去腫治療
-動作控制訓練
-癌症復健
-骨科、術後復健
-孕產物理治療

05/03/2024
「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很多其他的治療選擇可以相輔相成譬如說物理治療或是正念療法只是有時候是醫療人員沒有提有時候是提了被病患忽略尤其是建議運動的時候比起食物的建議大家的反應冷淡了非常多」—————
26/12/2023

「除了藥物治療
還有很多其他的治療選擇可以相輔相成
譬如說
物理治療或是正念療法
只是有時候是醫療人員沒有提有時候是提了被病患忽略
尤其是建議運動的時候比起食物的建議
大家的反應冷淡了非常多」

—————

朋友的臉書貼了這張圖
應該是滿多慢性疾病患者面臨的困境:

身體還有好多不舒服
可是檢查結果都正常
只能摸摸鼻子回家

除了藥物治療
還有很多其他的治療選擇可以相輔相成
譬如說
物理治療或是正念療法
只是有時候是醫療人員沒有提
有時候是提了被病患忽略
尤其是建議運動的時候
比起食物的建議
大家的反應冷淡了非常多

這張圖還適合一個族群
就是一直有症狀卻抽血檢查都正常的人

看到的這張圖時候剛好今年年會授課的美國教授說:
他認為血清陰性類風濕關節炎 跟 血清陽性類風濕關節炎
是兩個不一樣的疾病
在基因上不同
在表現上也有點差別

血清陰性免疫疾病很不好診斷
除了抽血檢驗還有其他的檢查可以做
只是
要找到其他的證據證明是某疾病
其實非常不簡單
但也不需要給自己過多的心理壓力
認為自己一定是某種血清陰性疾病
反而使用了不需要的檢查或治療

免疫疾病的世界裡有很多尚未解密的事情
還有眾多謎團需要被釐清

脊椎側彎影響脊椎軀幹的排列和代償,在脊椎以及外觀上都會看到胸椎、腰椎、骨盆的代償。⁡而影響到軀幹的代償也影響了周邊關節,對於胸椎的形狀改變產生出凹凸側也影響了肩胛骨的位置與動作,可能會有疼痛、本體感覺變差、握力下降等問題。⁡而針對中度胸椎主...
11/12/2023

脊椎側彎影響脊椎軀幹的排列和代償,在脊椎以及外觀上都會看到胸椎、腰椎、骨盆的代償。

而影響到軀幹的代償也影響了周邊關節,對於胸椎的形狀改變產生出凹凸側也影響了肩胛骨的位置與動作,可能會有疼痛、本體感覺變差、握力下降等問題。

而針對中度胸椎主彎側彎(20-45度)的個案,在肩胛骨的動作上,會發現相較於一般健康人的肩胛動作

凹側:內轉增加、下旋增加、前傾增加

凹側:外轉增加, 下旋增加、後傾增加

原因:

脊椎側彎胸椎弧度影響肩胛胸廓

肩胛骨的位置已經被改變,所以在活動上需要代償去補償動作缺失

肩胛骨活動時肌肉的動作發力被改變

軟組織的緊繃、失衡

矯正:

胸椎弧度矯正

三個平面的肩胛骨動態動作控制

軀幹穩定度誘發

(Turgut E, Gur G, Ayhan C, Yakut Y, Baltaci G. Scapular kinematic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during multiplanar humeral elevation. J Biomech. 2017 Aug 16;61:224-231. )

跑步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2018年對於女性運動員尿失禁的系統性回顧發現,高強度運動會增加4.59倍的骨盆底肌障礙,因此產後女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恢復骨盆底肌和訓練。⁡因此要恢復良好的骨盆底肌,研究建議:⁡1.產後三個月內先以低強度的運動、呼吸...
20/11/2023

跑步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2018年對於女性運動員尿失禁的系統性回顧發現,高強度運動會增加4.59倍的骨盆底肌障礙,因此產後女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恢復骨盆底肌和訓練。

因此要恢復良好的骨盆底肌,研究建議:

1.產後三個月內先以低強度的運動、呼吸以及骨盆底肌訓練為主

2.產後最早3-6個月開始跑步

3.產後6週可以接受物理治療師的骨盆底肌衛教

想要恢復跑步或開始跑步後有以下問題必須尋求醫療人員且暫停跑步:

1.產後三個月內不建議嘗試跑步

2.已有骨盆底肌障礙問題或腰薦椎疼痛的症狀不適合(包括腹直肌分離)

3.開始恢復跑步後有骨盆底肌障礙的問題也必須暫停

4.還在哺乳的孕媽媽

5.已有關節過動的情況

6.有心因狀況

7.一開始復跑就不當的跑步強度、頻率或時間

8.剖腹產或有會陰疤痕

9.運動相對能量不足(RED-S)

10.BMI>30會建議先以體重控制為主(會增加骨盆底肌問題風險)

產後至少超過三個月,且經醫療評估過沒有骨盆底肌障礙以及產後肌肉骨骼問題,身體的肌肉強度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唷,為了確保關鍵肌肉群為跑步做好準備,我們可以作下列測試:

以下每個動作都應按照重複次數計算直到疲勞,目標是每次測試重複 20 次。

肌肉強度測試

- Single leg calf raise
- Single leg bridge
- Single leg sit to stand
- Side lying abduction

若無以上問題,開始恢復跑步後,可以先從5公里當作一個短期目標,需要開始恢復更長距離建議要與教練以及物理治療師討論運動以及跑量訓練計畫,及才能預防避免任何傷害或產後問題唷!

Ref.: **Returning to running postnatal – guidelines for medical, health and fitness professionals managing this population**

#孕產 #物理治療 #跑步 #慢跑 #骨盆底肌 #疼痛 #孕婦

脊椎側彎還會影響到走路?⁡走路走不好會加劇側彎?⁡---⁡脊椎側彎的定義為影像診斷上的Cobb angle 角度大於十度以上,而側彎會造成脊椎的變形(deformity)以外,還會影響骨盆排列、身體軀幹核心控制以及步態,而間接造成疼痛、動作...
23/10/2023

脊椎側彎還會影響到走路?

走路走不好會加劇側彎?

---

脊椎側彎的定義為影像診斷上的Cobb angle 角度大於十度以上,而側彎會造成脊椎的變形(deformity)以外,還會影響骨盆排列、身體軀幹核心控制以及步態,而間接造成疼痛、動作功能失衡的問題。

這些變化增加了能量消耗且讓個案的心肺功能下降,導致神經肌肉和感覺的問題產生,除了其他肌肉骨骼問題外 ,也影響了步態。

為什麼脊椎側彎與步態的關聯?

脊椎側彎換個方向想其實是一種代償問題,側彎增加了軀幹旋轉角度以及不對稱,進而影響平衡、髖與膝的動作變化、足部過多的壓力負荷、重心的不對稱、步速增快、步頻降低以及步長變短。

那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側彎與步態呢?

根據研究發現,對於青少年側彎(10-17歲),Risser scale平均為2,cobb angle角度主彎平均為40度介入,背架的介入(穿戴24小時)能夠立即的減少側彎度數,而為期六個月背架加上運動,能夠改善側彎角度、靜態姿勢、平衡以及步態唷。

在靜態姿勢特別可以注意到,運動後的介入改善了腳底外側的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而本來外側的壓力點也降低,在平衡上,身體重心轉移調節的能力也明顯改善,整體來說,足底的壓力負荷上有更好的分佈。

改善側彎以及步態代表?

1.表示脊椎穩定度增加

2.下肢的力量傳遞正確

3.靜態的足部壓力負荷分佈改善

4.動態平衡控制改善

5.最大限度減少脊椎側彎角度的增加

#物理治療 #脊椎側彎

「書籍推薦~」如何預防傷害以及盡快恢復?⁡一直以來在臨床上要跟個案解釋為什麼會突然痛起來、組織發炎的原因總是很難說得明白,聽的人也難以理解。⁡⁡感謝采實文化推薦了👇🏻而『徒手訓練解痛』一書,前半段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清楚的解釋了骨骼肌肉傷害原因...
11/10/2023

「書籍推薦~」
如何預防傷害以及盡快恢復?

一直以來在臨床上要跟個案解釋為什麼會突然痛起來、組織發炎的原因總是很難說得明白,聽的人也難以理解。


感謝采實文化推薦了👇🏻
而『徒手訓練解痛』一書,前半段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清楚的解釋了骨骼肌肉傷害原因以及後續恢復的訓練。

軟組織傷害受傷到層面可能會跟細胞、肌纖維、結締組織纖維、骨骼組織或者周遭血管有相關,而嚴重的傷害可能會出現嚴重發炎、腫脹的狀況。
組織修復會取決於受傷程度、發炎反應以及組織部位,而受傷的組織會被疤痕組織取代,但不會跟原本的組織一樣,因此再度受傷的機率則會增加。

若組織狀況修復的不理想,導致更嚴重的發炎、慢性疼痛以及更多的疤痕組織,導致傷害組織會對壓力以及張力容忍度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傷害會反覆發生的原因。
而慢性疼痛也是常見導致傷害的原因,而詳細細節就來看書吧~

為了要降低傷害的反復發生以及預防,運動、復健、營養、休息都會影響傷害的恢復過程以及再發生風險。

『徒手訓練解痛』分別對於各關節的介紹、常見的傷害以及運動描述的淺顯易懂,對於入門想了解的朋友非常適合喲,但最後安博要提醒,書中雖然有很多運動可以嘗試,但一定要先確定自己是否適合以及根據自己的狀況和治療師討論後再執行唷!!!

⁡孕期或產後為什麽恥骨走路會痛痛的?感覺好像骨盆鬆鬆的不像產前的感覺?⁡正常人的恥骨的距離(兩塊骨頭的距離)約為4-5mm,而孕婦在週產期(perinatal period)時,會增加2-3mm,但正常來說不超過10mm。⁡為什麼孕產前會恥...
02/10/2023


孕期或產後為什麽恥骨走路會痛痛的?感覺好像骨盆鬆鬆的不像產前的感覺?

正常人的恥骨的距離(兩塊骨頭的距離)約為4-5mm,而孕婦在週產期(perinatal period)時,會增加2-3mm,但正常來說不超過10mm。

為什麼孕產前會恥骨分離2-3mm?
因為懷孕賀爾蒙的影響,好讓各位孕媽媽們好產出寶寶。

而恥骨分離的定義為超過10mm以上,而原因為為分娩過程中關節和韌帶結構的創傷性傷害(traumatic destruction)。


恥骨分離的會有的症狀像是:
1.行走困難(difficulty walking)
2.骨摩擦音(bony fricatives)
3.壓痛感(tenderness)

這些都會影響到產後期孕媽媽的日常生活,在臨床我們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塊。


恥骨分離影響了骨盆穩定度,而臨床有手術、物理治療、電刺激、運動、骨盆帶...等可幫助改善唷~


文顯研究指出,疼痛、無法行走、活動困難(疼痛影響)影響了孕媽媽的日常生活,而為期3-4個月的物理治療能夠改善恥骨分離的情況,搭配骨盆帶以及電療,能夠幫助孕媽媽們降低日常生活的疼痛,而且更加願意來運動以及復健唷。



最後提醒,這些的治療以及運動方針,都必須由醫事人員、物理治療師、醫師來執行唷,有任何的問題,請找專業的醫事人員諮詢唷:)

(Yang S et al., 2017; Cui X, Hao F et al., 2021; Herren C et al., 2015)

#孕產 #物理治療

我記得我媽以前是放錄音帶給我聽😂
02/10/2023

我記得我媽以前是放錄音帶給我聽😂

你有腳踝扭傷過嗎?⁡根據研究統計,有50%的人扭傷後不會尋求醫療協助,而有50%會衍生出現慢性腳踝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而慢性腳踝不穩定可定義為在腳踝扭傷後,12個月內持續抱怨有疼痛、腫脹或...
22/09/2023

你有腳踝扭傷過嗎?

根據研究統計,有50%的人扭傷後不會尋求醫療協助,而有50%會衍生出現慢性腳踝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

而慢性腳踝不穩定可定義為在腳踝扭傷後,12個月內持續抱怨有疼痛、腫脹或反覆扭傷,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以及運動。

而有些研究發現,慢性腳踝不穩定會出現軟骨磨損、退化的問題,因此在扭傷發生後,早期開始復健治療計畫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在腳踝扭傷後,兩週左右疼痛會慢慢改善,但研究發現(1-4年追蹤)5%-46%的個案還感到疼痛,3%-34%個案反覆扭傷,而33%-55%有不穩定的情況,甚至有25%有發現前側夾擠(anterior impingment)的症狀(其中有82%經過影像學檢查發現)。而這些因素發現會跟有無復健是相關的。

可能會發展出慢性腳踝不穩定的因子有在扭傷後:

1.兩週內無法完成跳躍或落地

2.動態控制穩定差

3.扭傷髖關節缺乏穩定以及運動學被改變

4.8週後發現穩定度下降以及韌帶鬆弛

影響腳踝慢性不穩定恢復因素要注意:

1. 注意個案疼痛程度、工作量、運動參與狀態
2. 可使用護具或肌貼來幫助個案降低再次扭傷風險
3. 建議在初次扭傷後就開始復健,降低扭傷復發風險。
4. 協調以及平衡訓練,但特別對於12月內反覆扭傷且第一次扭傷效果很好,但對於第一次扭傷傷害無太大改善效果。
5. 神經肌肉控制以及本體感覺訓練加強能夠改善反覆扭傷狀態,研究發現,當反覆扭傷的運動員維持本體感覺訓練,腳踝扭傷復發機率可以降低到跟對照組(健康人)差不多。


#物理治療 #腳踝扭傷 #疼痛 #韌帶 #骨折 #運動 #訓練


Ref.:Vuurberg G, Hoorntje A, Wink LM, van der Doelen BFW, van den Bekerom MP, Dekker R, van Dijk CN, Krips R, Loogman MCM, Ridderikhof ML, Smithuis FF, Stufkens SAS, Verhagen EALM, de Bie RA, Kerkhoffs GMMJ.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nkle sprains: update of 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guideline. Br J Sports Med. 2018 Aug;52(15):956.

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會因為生活方式、工作型態、族群、運動傷害、創傷等導致,引起的下背痛症狀若不正視可能會變成慢性下背痛。而這些人的力量、肌耐力、組織、肌肉活化狀態都會受到傷害,也由於這些原因脊椎以及軀幹穩定都會受影響。⁡而研究發現,造成...
31/08/2023

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會因為生活方式、工作型態、族群、運動傷害、創傷等導致,引起的下背痛症狀若不正視可能會變成慢性下背痛。而這些人的力量、肌耐力、組織、肌肉活化狀態都會受到傷害,也由於這些原因脊椎以及軀幹穩定都會受影響。

而研究發現,造成慢性下背痛的生理原因之一為當椎間盤因環狀撕裂以及退化性椎間盤的神經生長因子增加了發炎物質以及和傷害因子,增加了椎間盤的敏感性。

能夠保護我們的脊椎莫過於我們的軀幹肌群了,軀幹肌群的共同收縮(co-contraction)在維持軀幹是主要的關鍵,腹橫肌以及多裂肌為主要深層肌肉作為腰椎穩定,而淺層的豎脊肌主要負責脊椎動作,這些動作都跟我們骨盆前後傾、腰椎活動以及穩定都是有關的。

而在疼痛急性期,肌肉會產生脂肪浸潤(脂肪進入肌肉組織,被認爲是退化的象徵)、肌肉尺寸變小、脂肪組織堆積,而亞急性期肌肉會從I 型慢肌纖維轉成 II型快肌纖維,而纖維化(膠原結締組織取代正常肌肉組織)以及脂肪浸潤的狀態持續進行,最後慢性期則會出現肌肉萎縮(肌肉和肌肉細胞的橫截面積減少)、但纖維化以及脂肪浸潤的狀態持續。

而對於這些下背痛的個案,研究發現

組織來說,針對腰椎多裂肌以及腰椎脊旁肌,健康組的脂肪浸潤比例50%,而在性別來說,女性比也高於男性。

而在椎間盤突出組發現,疼痛持續的時間和脂肪浸潤呈正相關,但疼痛表現與脂肪浸潤的狀況沒有直接關係。

而先前研究也發現,骨盆後傾的角度下降也會提高下背痛的機率,而骨盆後傾的動作,與腹橫肌、腰椎脊旁肌、L2-L5的腰肌(Psoas)的活動有顯著的相關性。

從研究可以發現,慢性下背痛以及椎間盤突出,都會有大比例的脂肪浸潤以及肌肉萎縮的狀況,因此對於這些有腰痛以椎間盤突出的個案,物理治療以及運動介入則是不可或缺的!

References

1.Yazici A, Yerlikaya T, Oniz A. Evaluation of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multifidus and erector spinae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23;36(3):637-650.

2.Polat M, Demirsoy N, Tokgöz N. Association between abdominal muscle activity and lumbar muscle morphology, and their role in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Musculoskelet Neuronal Interact. 2022 Sep 1;22(3):375-384.

#下背痛 #復健 #椎間盤突出 #疼痛 #運動 #物理治療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 Want your practice to be the top-listed Clinic?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