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6/2025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對喪親之痛的專題回顧文獻整理
#喪親之痛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
喪親之痛(bereavement)的「哀慟」(grief)情緒,產生悲痛、憤怒、內疚和失落的感覺,有如浪潮般忽高忽低的特性,這和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幾乎整天大部分的時間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有所不同。
「哀慟」的情緒有三個階段:
1. 第一個階段是數小時到數天內,通常是否認(denial)、麻木(numbness)急性壓力的反應
2. 第二階段是數週到半年內,呈現類似憂鬱症的相關症狀
3. 第三階段大約是數個月後,想到逝者的大多會是過往相處的美好時光
值得注意的是「週年紀念日」(例如台灣喪禮的「對年」),「哀慟」則可能會更強烈。
「持續性哀慟障礙症」(prolonged grief disorder)是指哀慟超過個案所處的社會、文化、宗教所預期慣例的程度與時間,最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提出6個月以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 TR)提出12個月以上。無論是超過6個月或12個月,大致都符合超過上述「哀慟」情緒三個階段的典型時程。
#哪些喪親之痛的特徵,是「持續性哀慟障礙症」(prolonged grief disorder)的危險因子?
在親友自然死亡的經驗中,據統計約有3-10%會有可能需要協助的「持續性哀慟障礙症」。在子女或伴侶(可對照第六章第一節的「社會再適應量表」,喪偶是壓力最大的事件)死亡、親友意外死亡(如死於暴力或自殺),則「持續性哀慟障礙症」會高出數倍。
綜合以上特徵與時間因素,詢問喪親之痛的基本重點有:(1) 逝者與個案的關係、(2)逝世的原因、(3)逝世的時間
#如何評估喪親之慟可能達到「持續性哀慟障礙症」的程度?
1. 在詢問上述喪親之痛的基本重點確認危險因子後,應該先用開放式的問題,像是「自從OO去世後,你過得怎樣?」開始會談。
2. 接著,可以用五題簡式哀慟量表(Brief Grief Questionnaire)做為是否達到「持續性哀慟障礙症」程度的評估方向:
(1) 難以接受親友過世的程度
(2) 喪親之痛對生活的影響
(3) 逝者死亡的場景,或是困擾個案關於逝者的想法,會多常想到、出現在腦海裡
(4) 迴避的方式:避免看照片或談到逝者、什麼事情原本是個案和逝者經常會一起做,但現在因為避免想到逝者而不再做的。
(5) 斷絕與外界的聯繫
在簡式哀慟量表中,以上五個題目每題分成「一點也不會」(0分)、「有點」(0分)、「經常」(2分),總分0-10分,如果高於4分則可能達到「持續性哀慟障礙症」。
3. 合併的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自殺風險也必須評估
(NEJM 2024;391:1227-1236)
#抗憂鬱藥物對「喪親之慟」有效嗎?
根據近年嚴謹的臨床試驗證實:抗憂鬱藥對於持續哀慟沒有療效,但是對於有合併哀慟的憂鬱症狀仍有幫助。因此聚焦在哀慟的實證心理治療(evidence-based grief-focused psychotherapies)應該作為第一線的治療方式。
(JAMA Psychiatry 2016;73:685-94)
#聚焦在哀慟的心理治療建議做多久?治療的目標與重點是什麼?
每週或是每兩週安排一次,治療持續3到6個月,有需要時就繼續。
治療的目標與重點
1. 接受逝者已經永遠離去的現實
類似對創傷後壓力症的持續暴露法(prolonged-exposure therapy):鼓勵個案接受親友過世的事實、減少迴避。另也有實證指出:對PTSD的認知行為治療如果沒有以哀慟為治療的重點,效果可能會更差。(Depress Anxiety 2020;37:63- 72.)
2. 沒有逝者的情況下重新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明確告知個案治療的目標是幫助他們解決影響生活的困擾,但不要暗示哀慟該結束了。不要讓個案擔心自己在治療過程中,是被要求要忘了逝者而繼續生活;而是幫助他與逝者重新建立更持續的連結感。
3. 消退對逝者的念念不忘:
- 讓個案更加認識並且覺察哀慟情緒的波動(如前述哀慟反應的三階段)
- 解決與逝者未解決的問題:寫信給逝者或是角色扮演對話(如「空椅法」)
(NEJM 2024;391:1227-1236)
#聚焦在哀慟的心理治療效果好嗎?
在一項綜合22臨床試驗的統合分析指出,具有中等到高度的效應:效果量的指標Hedges’g在治療結束時為0.65,在後續追蹤時為0.9,這也符合「時間能療癒」傷痛的經驗。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24;92:236-48.)
嚴謹的臨床試驗更證實:「聚焦在哀慟的心理治療」比憂鬱症的人際關係療法(interpersonal therapy)效果更好。
(JAMA Psychiatry 2014;71:1287-95、JAMA 2005; 293:2601-8.)
📖 論文原文:Naomi M. Simon, and M. Katherine Shear. 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N Engl J Med 2024;391:1227-36.
#喪親之痛 #憂鬱 #持續性哀慟障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