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話營養- 張彤芬營養師

  • Home
  • 彤話營養- 張彤芬營養師

彤話營養- 張彤芬營養師 ❤歡迎你們來Ariel 彤芬營養師的臉書❤
跟著我一起過簡單、健康、療癒的生活🥰
👏🏻歡迎企業講座邀約
👏🏻健康保健知識詢問
👏🏻心情雜念聊聊也行

呼吸道像氣象台,究竟是好是壞?前幾天樺加沙接近台灣,我的氣喘就被呼喚出來迎接颱風🌀!颱風前後的低氣壓環境,影響氧氣供應,加上空氣品質惡化、天氣變化等,跟我一樣氣管敏感的氣喘患者,就很容易引發氣喘、鼻涕逆流、痰液分泌量多⋯等症狀。有些氣管敏弱...
23/09/2025

呼吸道像氣象台,究竟是好是壞?
前幾天樺加沙接近台灣,我的氣喘就被呼喚出來迎接颱風🌀!
颱風前後的低氣壓環境,影響氧氣供應,加上空氣品質惡化、天氣變化等,跟我一樣氣管敏感的氣喘患者,就很容易引發氣喘、鼻涕逆流、痰液分泌量多⋯等症狀。有些氣管敏弱的長輩,用力咳痰,造成細小血管破裂,還會出現血痰現象。
溫馨提醒🔔
颱風天除了期待颱風假(已無望),也要注意呼吸道保養,多喝溫開水,避免冰品與辣食、甜食,精油也可以保養呼吸道健康😊

入中年後,逐漸能感受身體帶來的各種警訊!你是不是也有「換季一變涼,感覺僵硬緊繃」?即將入秋氣溫逐漸轉涼,此換季時刻,早晚溫差大,溫度、濕度的變化大,行動卡關的現象更是明顯!提醒大家入秋冬也能保持靈活的三大要點:❶ 保持活動習慣:俗語說「要活...
20/09/2025

入中年後,逐漸能感受身體帶來的各種警訊!你是不是也有「換季一變涼,感覺僵硬緊繃」?
即將入秋氣溫逐漸轉涼,此換季時刻,早晚溫差大,溫度、濕度的變化大,行動卡關的現象更是明顯!

提醒大家入秋冬也能保持靈活的三大要點:
❶ 保持活動習慣:俗語說「要活就要動」,天氣轉涼更是要活動!每天抽一點時間做低強度運動:像是走路、慢跑、腳踏車、瑜伽…等,可促進循環、保持靈活與體力。
❷ 做好保暖:熱敷與按摩幫助放鬆,同時有助於循環,緩解緊繃與卡卡不適。
❸ 持續補充靈活營養:除了補充膠原幫助滋潤外,維生素D3有助於維持神經、肌⾁的正常⽣理; 維生素C促進體內結締組織、骨骼及牙齒生長。

推薦我吃了30天有感、靈活營養一次加的 +
裡面有最受歡迎的靈活成分:
💪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UC-II:瑞士原廠足量40mg,輕鬆有感是葡萄糖胺+軟骨素2倍以上。
💪 龜鹿漢方、杜仲葉萃取物、人蔘、枸杞、黃精:中西配方加乘,靈活同時也補氣顧循環。
💪 實驗證實30天有感、90天更靈活!
💪 專利抗酸膠囊:幫助營養成分順利通過酸性消化的考驗,在最佳時機發揮完整功效。

✨ 特別說明「植物性抗酸膠囊」與一般動物皮明膠的不同:
專利抗酸膠囊是由松樹纖維素提煉而來的植物性來源,並獲得美國及台灣專利,相較於⼀般明膠膠囊,耐酸時間⾼達60倍,可保護有效營養價值不被破壞,順利在關鍵時刻溶解釋放。

天氣漸漸轉涼變冷,換季保養記得顧靈活,也要補氣顧循環,有感更加成!
https://hplus.heysong.com.tw/zfbTC
#黑松生技 #黑種草魚油

五個讓自己開心的小動作,你今天做了幾項?✔️身體動一動✔跟朋友聊聊天✔發想創意的想法✔ 做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沒做到也沒關係,擁抱不完美
16/09/2025

五個讓自己開心的小動作,你今天做了幾項?
✔️身體動一動
✔跟朋友聊聊天
✔發想創意的想法
✔ 做件自己喜歡的事情
✔沒做到也沒關係,擁抱不完美

【    #噪音  #心血管健康】最近大樓某層住戶在裝潢施工,平日9-17時噪音的音量巨大到家裡地板都在震動,音浪太強~好嚇人😱(隔壁阿嬤怎麼有辦法待在家裡?)根據英國權威醫學期刊的研究就有提到,持續性存在的噪音(音量超過70分貝)不僅讓人...
15/09/2025

【 #噪音 #心血管健康】
最近大樓某層住戶在裝潢施工,平日9-17時噪音的音量巨大到家裡地板都在震動,音浪太強~好嚇人😱(隔壁阿嬤怎麼有辦法待在家裡?)
根據英國權威醫學期刊的研究就有提到,持續性存在的噪音(音量超過70分貝)不僅讓人聽力受損,還會影響消化系統,並導致血壓上升,影響血液循環,危害身體其他器官的健康,更對心臟病、睡眠、認知行為有相當大的影響。
更何況是這種施工噪音,我還是去圖書館陶冶性情吧!☺️

附上女兒畫作:仿不是梵谷是孟克的吶喊
以及震到掉漆的痕跡

星巴克喝的不是咖啡,是心情❤️
13/09/2025

星巴克喝的不是咖啡,是心情❤️

TGIF請允許我偶爾放縱😋
12/09/2025

TGIF
請允許我偶爾放縱😋

【    #味覺  #嗅覺 】飲食你重視香味還是口味呢?味覺只有四種「酸、甜、苦、鮮」(辣算是一種「熱感」)而氣味卻有上千種,散發各種不同氣味,讓飲食更有記憶點。希望我的鮭魚飯糰,能讓女兒留下深刻的「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  #飲食 ...
11/09/2025

【 #味覺 #嗅覺 】
飲食你重視香味還是口味呢?
味覺只有四種「酸、甜、苦、鮮」(辣算是一種「熱感」)
而氣味卻有上千種,散發各種不同氣味,讓飲食更有記憶點。
希望我的鮭魚飯糰,能讓女兒留下深刻的「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 #飲食 #嗅覺 #味覺

破開的碗豆莢露出幾顆可愛小碗豆蛋白質高的蔬菜礦物質鈣鎂鉀保養骨骼好壯壯我的完全沒押韻的碗豆詩🤭
10/09/2025

破開的碗豆莢
露出幾顆可愛小碗豆
蛋白質高的蔬菜
礦物質鈣鎂鉀
保養骨骼好壯壯

我的完全沒押韻的碗豆詩🤭

【    #飲食行為  #個性 】你是喜歡慢慢吃飯?還是有效率解決一餐的人呢?發現身邊很多人講求效率,連吃飯速度也是用X2兩倍快轉的播放模式,快速解決。其實從飲食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心理學發現吃飯速度快的人「偏目標導向」;而速度慢...
09/09/2025

【 #飲食行為 #個性 】
你是喜歡慢慢吃飯?還是有效率解決一餐的人呢?
發現身邊很多人講求效率,連吃飯速度也是用X2兩倍快轉的播放模式,快速解決。
其實從飲食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心理學發現吃飯速度快的人「偏目標導向」;而速度慢的人「較重視過程」。
先吃喜歡的食物的人「很會利用時間」;把喜歡食物放最後吃的人「做事努力不懈」。
我呢?我是個細嚼慢嚥,先吃蛋豆魚肉—>搭配蔬菜—>最後澱粉的飲控小鳥胃,讓心理學家看不懂、摸不透的個性😏
❤️給大忙人的一句話~
再忙也要吃點東西,照顧自己的消化跟心靈健康!慢慢吃~比較快...

#狼吞虎嚥 #細嚼慢嚥 #飲食行為

很喜歡  #暴君的廚師 對食物的詮釋:🫶🏻藥食同源:用食物調養身體健康🫶🏻味覺記憶:料理想起媽媽的愛❤️🫶🏻用心感受: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感受各種食材散發的香氣與各自的質地,細細品嚐食物的真味😋並判斷調味料有哪些🧂吃飯時放下手機吧!好好專注在...
08/09/2025

很喜歡 #暴君的廚師 對食物的詮釋:
🫶🏻藥食同源:用食物調養身體健康
🫶🏻味覺記憶:料理想起媽媽的愛❤️
🫶🏻用心感受: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感受各種食材散發的香氣與各自的質地,細細品嚐食物的真味😋並判斷調味料有哪些🧂

吃飯時放下手機吧!好好專注在美好的餐點上😉
#暴君的廚師 #味覺記憶 #藥食同源

【    #白露 】有過敏體質的我,昨晚氣喘發作,凌晨被自己的咳嗽聲咳醒,起床後不段打噴嚏。看看桌曆發現,原來今天是「白露」呀!白露到來象徵夏天要結束了。雖然白天還是一樣感覺悶熱,不過入夜溫差大,跟白天相比涼爽很多。古人觀察到空氣中的水氣因...
07/09/2025

【 #白露 】
有過敏體質的我,昨晚氣喘發作,凌晨被自己的咳嗽聲咳醒,起床後不段打噴嚏。看看桌曆發現,原來今天是「白露」呀!
白露到來象徵夏天要結束了。雖然白天還是一樣感覺悶熱,不過入夜溫差大,跟白天相比涼爽很多。
古人觀察到空氣中的水氣因夜晚的氣溫降低,而凝結成白色露珠,將這個自然現象稱為「白露」。
此節氣時期氣候乾燥,容易影響呼吸道健康,出現這些狀況:喉嚨乾癢、乾咳、皮膚搔癢、鼻子過敏、打噴嚏、便祕,還有情緒層面:情緒低落、睡不好、無精打采。

白露飲食建議:
1.多喝水,但別喝冰水
2.白色食物養生:白木耳、山藥、蓮藕、百合、水梨...這些白色食物含有多醣體與纖維,有益於保養呼吸道與消化健康,幫助排便順暢。
3.避免辣、炸、蝦蟹過敏食物

最近是龍眼季節,特別一提龍眼:
「龍眼養心安神,但非人人適宜」龍眼果肉中含有特別的營養物質腺苷(Adenosine),研究發現有抗焦慮的功能,壓力過大或是焦慮失眠的人,可以在這段盛產龍眼的季節,適量吃幾顆。不過龍眼甜度高,每天不要超過10顆為限,尤其是正在體重管理、血糖偏高/糖尿病、孕婦等族群,如果想吃龍眼,要請營養師幫你評估喔!

#白露 #二十四節氣 #節氣養生 #龍眼 #睡眠

跟風~
06/09/2025

跟風~

Address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彤話營養- 張彤芬營養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 Want your practice to be the top-listed Clinic?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