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25
【親子互動遊戲 EP04】
💥「我不要玩了!你們都不公平!」
孩子輸不起,其實不是一定要贏,而是「害怕輸=自己做不夠好」。
有家長同我講過:「我個仔每次同我哋玩桌遊,只要一輸就大發脾氣,一下推倒桌遊,好嬲,有時大喊,爸爸有時大聲鬧返佢,我其實都唔知點處理,總之大家都唔開心。點解小朋友一定要贏?」
其實,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愛贏,是太驕傲、太任性;
從心理發展角度來看,「輸不起」的孩子,常常是內在太沒有安全感。
🧠 為什麼孩子會「輸不起」?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 (Erikson) 提出兒童在大約6-12歲這個年紀,正處於「勤奮 vs 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 的階段,他們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會透過「輸贏、表現、成績」來衡量自我價值。
對於自閉症譜系 (AS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 或高敏感 (HSP) 的孩子來說,這個評價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大。他們可能:
• ✅ 對規則不夠熟悉/難以處理即時競爭情境
• ✅ 對失敗經驗有過度記憶和反應
• ✅ 缺乏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
於是,一旦輸了,情緒便啟動警報系統,進入「反抗/逃避」等反應——
🔺 怒吼、哭鬧、指責別人不公平
🔺 自我貶低:「我最差」、「我以後都不要玩了」
🔺 直接離場、不想再參與
🎮 在遊戲治療的角度裡,我們不會急著教孩子「你要大方一點」、「輸也要接受」這種表面應對。我們更在乎的是——孩子能不能在輸的經驗中,還覺得自己有價值。這需要透過設計「安全失敗」的遊戲情境,讓孩子在低風險的情境中慢慢建立心理韌性 (resilience)。
🪞 給大人的三個應對建議:
🚫當孩子輸了、情緒崩潰時,不要立刻說:「輸咗唔緊要」、「沒關係」、「你要學習輸得起」
試試這樣做:
✅ 反映情緒:「你現在好像有點難過/有點生氣,因為這一局輸掉了對嗎?」
✅ 說出觀察:「我看到你剛剛思考得很認真,有幾次還差一點點就贏了。」
✅ 先別急著教訓,而是讓他感受到你站在他那邊
這不是放縱情緒,而是讓孩子知道在失敗的當下,他不會被否定或孤立。
📣【免費講座 | 透過遊戲,幫助SEN孩子重拾信心】
日期:2025年7月26日 (六)
時間:
英國時間:12:00-1:30pm
香港時間:7:00-8:30pm
雪梨時間:9:00-10:30pm
美國時間:7:00-8:30am (EDT)
形式:線上 Zoom
費用全免
適合對象:家中育有懷疑或確診自閉症譜系的兒童之家長、教育工作者及有興趣人士
報名連結:在留言區
#親子互動遊戲 #實證為本 #免費講座 #社交溝通 #一起成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