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庭說故事」

「為家庭說故事」 黃天逸牧師 Ph.D & D.Min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檢定督導、臨床院士
加拿大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檢定督導、註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https://www.patreon.com/Rev_WongTY

連續4個星期四晚上,今晚第一講了,你會來嗎?😊 #加拿大遠東廣播主辦 #以勒中心與活道浸信會協辦原來已經4年沒有講公開講座了,嚟咗溫哥華4年,這才是第一次。😅
09/04/2025

連續4個星期四晚上,今晚第一講了,你會來嗎?😊

#加拿大遠東廣播主辦
#以勒中心與活道浸信會協辦

原來已經4年沒有講公開講座了,嚟咗溫哥華4年,這才是第一次。😅

「以勒中心」進入第三個月了 ……🥳附上第二期「以勒通訊」供大家閱讀。***歡迎下載及轉發內容重點:-與大家分享「系統」是甚麼?-「婚姻」為何需要「保健」?***如果有任何輔導需要,可隨時與我聯絡;同時歡迎教會、機構邀請主領課程、講座。(電郵...
09/01/2025

「以勒中心」進入第三個月了 ……🥳

附上第二期「以勒通訊」供大家閱讀。
***歡迎下載及轉發

內容重點:
-與大家分享「系統」是甚麼?
-「婚姻」為何需要「保健」?

***如果有任何輔導需要,可隨時與我聯絡;同時歡迎教會、機構邀請主領課程、講座。(電郵:rev.wongty@gmail.com

#若想要印刷本可電郵給我

https://www.revwongty.com/home?fbclid=IwY2xjawMi2l9leHRuA2FlbQIxMQABHvMxe0p_Y6VhpVfBHAY3nTYlCtOWQXLAaQODFAKQfrN6zkiFVENgdznfBE8g_aem_-5IhDq3w8dCdgulbV7Q-8A

為家庭說故事網頁由黃天逸牧師負責統籌,提供個人、婚姻及家庭方面的專業輔導服務及各類型短期輔導課程、臨床督導等資訊。如有需要,可隨時電郵聯絡。 Personal, Marriage and Family Counsellingcounselling

一個「標語」所引發的分享:今天在一個地方見到這標語覺得挺有意思的。在我們的社會中,「肥胖」常常被簡化為「飲食不節制」或「缺乏自律」的結果。然而,醫學與科學研究早已指出,肥胖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與遺傳、荷爾蒙、環境及心理因素都有關。若我們...
08/27/2025

一個「標語」所引發的分享:

今天在一個地方見到這標語覺得挺有意思的。

在我們的社會中,「肥胖」常常被簡化為「飲食不節制」或「缺乏自律」的結果。然而,醫學與科學研究早已指出,肥胖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與遺傳、荷爾蒙、環境及心理因素都有關。若我們只以外表或體重來判斷一個人,不僅忽略了科學事實,更可能在無意間造成傷害。

「嘲笑」、「諷刺」或「污名化」肥胖的人,往往是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偏見所驅動。這些言語或行為不僅令人受傷,更會讓肥胖者感到孤立、羞恥與無助,當一個人因為擔心被羞辱而拒絕參與健康活動時,我們的社會就失去了真正支持彼此的意義。

筆者作為「肥胖的人」有幾十年的日子,說實話,任何有關「肥」的稱呼都曾經遇過,也多次因此而感到不快。「不快」,並不在於筆者對自身的評價,卻在於別人的嘲笑,甚至引來其他人的笑聲。這種感受是嘲笑者難以明白的。

幾十年來,筆者從來為着自己的外型沒有半點負面感受。只是,對於因為自己的外型而受到不禮貌的對待卻常常感到氣憤。

我們應當明白,健康與福祉遠不只是體重數字的高低。真正的健康包括身體、心理與情感的整全狀態。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重與善待,而不是因為外貌或身形被定義價值。當我們以同理心和憐憫心來看待肥胖者,就能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且支持的環境,使他們有機會追求和維持更好的健康。

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關懷」化為具體行動,停止一切基於外貌的羞辱。因為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不是靠著製造標籤與分隔,而是靠著彼此支持、尊重與同在而成就的。

#希望大家明白這是一篇不容易寫出來的分享
#更希望不會換來嘲笑的留言

我啲會友真好,呢度又夠我同師母食幾日了。❤️❤️❤️在不容易的日子𥚃,因著一份(其實係「多份」)「被記念」而帶來了滿滿的「溫暖」和「感動」 ……🥺🙏🏽🙏🏽🙏🏽請繼續為我哋祈禱(祈禱比農作物更重要喔😅)!明天如何、雖然還不知道,不過,只管做好...
08/23/2025

我啲會友真好,呢度又夠我同師母食幾日了。
❤️❤️❤️
在不容易的日子𥚃,因著一份(其實係「多份」)「被記念」而帶來了滿滿的「溫暖」和「感動」 ……
🥺🙏🏽🙏🏽🙏🏽
請繼續為我哋祈禱(祈禱比農作物更重要喔😅)!明天如何、雖然還不知道,不過,只管做好當下便足夠了。上帝會睇住的。

新一期「相伴一生:婚前輔導訓練暨Prepare & Enrich執行師認證課程」開始接受報名。詳情請參閱網頁上資料:https://www.revwongty.com***歡迎轉載
08/15/2025

新一期「相伴一生:婚前輔導訓練暨Prepare & Enrich執行師認證課程」開始接受報名。

詳情請參閱網頁上資料:

https://www.revwongty.com

***歡迎轉載

又與長輩開心相聚😄感恩🙏🏽🙏🏽🙏🏽 #我個頭好亂🤭
08/15/2025

又與長輩開心相聚😄
感恩🙏🏽🙏🏽🙏🏽

#我個頭好亂🤭

又有親愛的送來自家種植蕃茄,於是去買個南瓜、牛肉碎,這樣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晚餐:蕃茄南瓜牛肉碎粥 #無米粥🤣
08/13/2025

又有親愛的送來自家種植蕃茄,於是去買個南瓜、牛肉碎,這樣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晚餐:

蕃茄南瓜牛肉碎粥

#無米粥

🤣

〈何以要尋求「輔導」?〉黃天逸牧師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可能面對壓力、困惑或情感上的低潮。所謂「當局者迷」,處身在這樣境況下的人,往往因為受著個人情緒的影響,又或者對事情「固著」(“fixation”:個人在學習歷程中,因受到過去知識與經驗的影...
08/11/2025

〈何以要尋求「輔導」?〉
黃天逸牧師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可能面對壓力、困惑或情感上的低潮。所謂「當局者迷」,處身在這樣境況下的人,往往因為受著個人情緒的影響,又或者對事情「固著」(“fixation”:個人在學習歷程中,因受到過去知識與經驗的影響,造成了其所學習得來的行為不能依照實際情況的需要作調整、行為缺乏彈性的一種現象)的狀態而未能看清真相。「專業輔導」正好成為一種資源,幫助我們更有力量地走過挑戰。因此,「尋求輔導」並不是因為一個人「不夠堅強」或「撐不住」的表現,相反,這是勇於面對自己需要、願意尋找幫助的成熟行動。透過專業輔導員的支持與同行,以達至以下幾方面的果效:

• 情緒支持與紓解壓力 ── 生活中的壓力、失落、關係衝突或工作挑戰,可能讓人感到焦慮、沮喪或無助。輔導提供一個安全、保密的空間,讓你可以真誠表達感受,不必擔心被批評或誤解,並在專業陪伴下逐步釋放情緒壓力。

• 釐清問題與看見新角度 ── 人在困境中往往會陷入單一思維,難以看清全貌。輔導員透過提問、傾聽與反思,引導你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找到更清晰的方向與可行的選擇。

• 增強應對能力與資源 ── 輔導並非單純「攀談」,而是幫助你建立具體的應對策略,如情緒管理技巧、溝通方法、壓力調適方式等,讓你在面對未來挑戰時更有自信與韌性。

• 促進自我認識與成長 ── 透過輔導,你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情感需求、性格特質與人際互動模式,從而在關係、工作與生活選擇上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 預防問題惡化 ── 許多心理與情緒問題若能及早處理,就能避免惡化成更嚴重的困擾(如長期焦慮、抑鬱或人際破裂)。輔導可以是生活的「預防性保健」,而不只是危機處理。

透過專業的支持與陪伴,我們可以獲得力量、清晰與希望,讓生活更加平衡、健康、有方向。

(歡迎全文轉載)

愛我哋嘅會友送來自家種植節瓜一大條,梗係要攞我家的存貨 — 瑤柱、冬菇、瘦肉來招呼它。🤣這樣,又一個晚餐了。👍🏽👍🏽👍🏽對!這就是我們的晚餐。😊簡簡單單又一餐了。 #歡迎送來自家種植任何收成❤️例如:節瓜、無花果、Plum、蕃茄、士多啤梨、...
08/11/2025

愛我哋嘅會友送來自家種植節瓜一大條,梗係要攞我家的存貨 — 瑤柱、冬菇、瘦肉來招呼它。🤣這樣,又一個晚餐了。👍🏽👍🏽👍🏽
對!這就是我們的晚餐。😊
簡簡單單又一餐了。

#歡迎送來自家種植任何收成❤️

例如:
節瓜、無花果、Plum、蕃茄、士多啤梨、……….
🧐仲有乜?

想起保羅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拉太書6:7)

既然我種甚麼都 ……🤭咁就等大家種咗,然後 ……. 俾我啦。🤣🤣🤣

臨終關懷:接受(acceptance)黃天逸牧師在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臨終五階段」中,「接受」(acceptance)是最後一個階段。經過否認、憤怒、討價還價與沮喪的歷程,病人逐漸放下...
08/08/2025

臨終關懷:接受(acceptance)
黃天逸牧師

在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臨終五階段」中,「接受」(acceptance)是最後一個階段。經過否認、憤怒、討價還價與沮喪的歷程,病人逐漸放下對死亡的抗拒,進入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這種「接受」並非喜樂的歡迎,而是一種對現實的承認與與之和解的心境。病人可能不再強烈表達情緒,而是更安靜地面對餘下的日子,甚至主動安排後事、與家人道別,並處理未竟之事。

在這階段,關懷者的角色不再主要是「安慰悲傷」,而是成為病人生命旅程的同行者與見證者。首先,我們需要尊重病人的步伐與選擇。有些病人會希望用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有些則渴望獨處與安靜禱告。關懷者應提供空間與自由,讓病人按自己的方式準備迎接生命的終點。

其次,此階段是靈性對話的良機。許多病人在接受階段,會更願意談論信仰、永恆與死後的盼望。關懷者可以引導病人回顧生命,尋找其中的價值與意義,並透過聖經經文、祈禱與聖餐等禮儀,幫助病人在信仰中找到安息。

第三,我們可協助病人完成「善終」的重要步驟,如撰寫遺囑、留下祝福信、安排後事等,這不僅讓病人感到安心,也能減輕家人的壓力。同時,關懷者也要關注家屬的情緒,因為病人的「接受」不代表家人已經預備好放手。

最後,接受階段不意味著情緒完全穩定,病人仍可能間歇地出現悲傷或焦慮。此時,溫柔的陪伴、安靜的臨在、尊重其節奏,遠比過多言語更能帶來安慰。

總而言之,「接受」是臨終歷程中一個深沉而安靜的時刻。關懷者的使命,是在這平靜中,成為愛與盼望的見證,幫助病人帶著尊嚴與平安走向生命的終點。

08/01/2025

2025年8月1日
記:「以勒中心」營運一個月😊

咁就一個月了,中心開始了整整一個月工作。說「忙」?絕對「不」!前來的客戶是「有」的,只是,甚「少」!這個月主要的工作,就是到不同教會講道、分享主題,或者是預備未來9月的一些神學院課程等。也許,由零開始的工作,正如「所有人」都這樣說:「慢慢來吧,要時間的。」然而,看著這樣子的「業績」,心裡面確實是有點壓力的。心裡常常在想:如何讓更多人認識「以勒中心」?🤔如何可以令更多人來尋求服務?🤔如何令更多教會機構邀請我去主領聚會呢?🤔這一切「如何」、其實仍然只是「如何」,看來,真的要「等待」呢?😅

8月份有三星期出外證道,也有一個講座。對於一位「workaholic」而言(我是工作狂呢!🤣),這樣的份量實在太少了!!!當然,這樣也好讓我有空間為9月份在兩所神學院的課程作準備。說實話,能夠繼續教神學,心裡是興奮的,因為我真係好鍾意教書,並且對於教學仍然好有熱誠。當下可以沒有束縛地為不同神學院教學,也是上帝給予很好的機會呢!

#歡迎神學院教會機構等邀請喔🥰

7月份最健康的就是運動多了。事實上,時間多了、工作少了的結果,就是多做一點運動。Tennis、Pickleball、游水,甚至同師母散步,加上日常的飲食盡量減少,我覺得:身體好似健康咗。😉有時候,心裡面很矛盾 -- 工作量少才可以多做運動,那麼,到底我應該期望甚麼?🤔

仍然在努力經營兩個頻道:「以勒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 https://www.youtube.com/@以勒中心 )和「明曉爾道:釋經講道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釋經講道 )。期待更多人可以「訂閱」吧。有無推介俾人呀?🤣

8月1日了,希望前面會更好吧!

#你願意為我和師母祈禱嗎?🙏🙏🙏

進場視角🤭🤭🤭 #但我嘅眼神有點蠱惑
07/28/2025

進場視角🤭🤭🤭

#但我嘅眼神有點蠱惑

Address

Richmond, BC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為家庭說故事」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為家庭說故事」: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