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碩中醫生

黎汝碩中醫生 以患者利益為先,以專業中醫治療方法治療患者,推廣社區中醫保健養生.

29/10/2025
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陪同張伯禮院士和徐建光校長一行拜訪了中聯辦、霍英東基金會及鏡湖醫院。院士深入瞭解本地中醫藥的發展情況,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高度肯定及讚揚本地中醫藥發展的工作。
25/10/2025

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陪同張伯禮院士和徐建光校長一行拜訪了中聯辦、霍英東基金會及鏡湖醫院。院士深入瞭解本地中醫藥的發展情況,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高度肯定及讚揚本地中醫藥發展的工作。

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5JVjpa4X昨日(10 月 22 日),恰逢「世界傳統醫藥日」,「2025 年世界衛生組織區域間培訓工作坊暨世衛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成立 10 周年活動...
23/10/2025

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5JVjpa4X

昨日(10 月 22 日),恰逢「世界傳統醫藥日」,「2025 年世界衛生組織區域間培訓工作坊暨世衛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成立 10 周年活動」在澳門隆重拉開帷幕。作為中醫藥學會(AFMCM)代表,我有幸受邀出席開幕儀式與後續的專家小組會議,與近百位來自世衛組織、中央及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醫療機構、社團的代表共襄盛舉,深感使命與榮光。

開幕儀式上,世衛傳統、補充和整合醫學處處長金承哲回顧了世衛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10 年來的豐碩成果 ——16 期區域間培訓、16 期本地培訓,惠及全球超 3100 名專業人士,這組數據讓我真切感受到傳統醫藥國際合作的強大力量。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代局長鄭成業對合作中心推動澳門中醫藥傳承創新的肯定,更讓我意識到,作為行業社團代表,我們肩負著連接行業實踐與國際視野的重要責任。

在隨後的世衛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專家小組會議中,專家圍繞「傳統、補充與整合醫學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深入研討。我也借此機會分享想法建議、規範化發展中的實踐經驗,並與各方專家就傳統醫藥臨床應用、監管協作等議題交換意見,為澳門乃至全球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

此次活動不僅是世衛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10 年發展的里程碑,更吹響了《世衛全球傳統醫學戰略 2025–2034》落地的號角。未來,澳門中醫藥學會(AFMCM) 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傳統醫藥交流合作,助力搭建更多行業對話平台,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服務全球健康貢獻力量!

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週年​祖國繁榮昌盛
01/10/2025

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週年
​祖國繁榮昌盛

【澳门中医药学会山东交流之旅】 近日,我随澳门中医药学会的专家团队赴山东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访问。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交融、医学与文化对话的精彩旅程! 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我们探讨了运动医学与中医药结合的新可能;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
29/09/2025

【澳门中医药学会山东交流之旅】

近日,我随澳门中医药学会的专家团队赴山东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访问。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交融、医学与文化对话的精彩旅程!

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我们探讨了运动医学与中医药结合的新可能;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在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前沿的康复理念与中医智慧碰撞出火花。

此行最难忘的是参观百年老字号宏济堂,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让我们深受震撼。感谢山东省港澳办的热情接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18/09/2025

為深入了解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最新發展成果,拓展澳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方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日前組織代表團前往該產業園進行參訪交流。本次參訪由副局長鄭成業率領,成員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

感恩受邀參與澳門中醫講座有感很榮幸受衛生局邀請,作為主講嘉賓參與第 9 場 “澳門中醫業界學術傳承創新講座”。此次講座由衛生局中醫服務發展廳與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共同舉辦,我與陳瑞琴、秦振、何家明三位中醫同仁,圍繞臨床經驗展...
02/07/2025

感恩受邀參與澳門中醫講座有感
很榮幸受衛生局邀請,作為主講嘉賓參與第 9 場 “澳門中醫業界學術傳承創新講座”。此次講座由衛生局中醫服務發展廳與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共同舉辦,我與陳瑞琴、秦振、何家明三位中醫同仁,圍繞臨床經驗展開分享。

鄭成業副局長提到,自 2023 年 9 月至今,系列講座已舉辦 9 場,37 位中醫師參與分享,千餘位同行參會,足見業界對中醫發展的重視。講座以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為核心,我們在分享中嘗試結合人工智能檢索疑難病證,讓傳統中醫與現代科技碰撞出新火花。

我此次主講 “中醫視角下的眩暈 —— 理論、辨證與現代醫學關聯”,通過案例發現,中醫辨證論治的整體觀與現代醫學檢查手段結合,能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診療方案。現場學術氛圍濃厚,同仁們的交流探討讓我深感中醫傳承需守正創新,更需業界同心聚力。

感謝衛生局搭建的平台,願與同仁們在中醫之路上繼續傳承精華,為健康澳門貢獻力量。

端午節中醫養生之道:祛濕健脾,安康一夏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是中醫養生的關鍵時節。此時正值仲夏,濕熱交加,人體易受外邪侵襲。黎醫生將從中醫角度,為您解析端午養生要訣,助您安康度夏。一、端午時節的中醫養生智慧端午時節...
30/05/2025

端午節中醫養生之道:祛濕健脾,安康一夏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是中醫養生的關鍵時節。此時正值仲夏,濕熱交加,人體易受外邪侵襲。黎醫生將從中醫角度,為您解析端午養生要訣,助您安康度夏。

一、端午時節的中醫養生智慧

端午時節(今年為2025年5月31日)在二十四節氣中處於芒種前後,此時:
陽氣最盛:人體陽氣外浮,內裡相對空虛
濕熱並重:梅雨季節潮濕悶熱,易傷脾胃
毒蟲活躍:五毒(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出沒,疫病易發

中醫認為此時養生當以"祛濕健脾、清熱解毒"為原則,傳統習俗中的許多活動其實都暗含養生智慧。

二、端午養生四大注意事項

1. 飲食調養:節制粽食,搭配助消化
糯米粽子雖應景,但:
脾胃負擔:糯米性溫黏滯,多食易腹脹
搭配建議:
鹹粽配陳皮山楂茶(陳皮5g+山楂10g)
甜粽配普洱茶(消脂解膩)
替代選擇:可用小米、薏仁等健脾食材自製養生粽

2. 起居調攝:夜臥早起,午時小憩
順應天時:夏季宜5-6點起床,23點前入睡
午時養心:11-13點小憩15-30分鐘(心經當令)
防暑避濕:居室保持通風乾爽,避免空調直吹

3. 運動養生:溫和運動,微汗為度
推薦運動:太極、八段錦、晨間散步
運動時間:清晨或傍晚避開烈日
禁忌:大汗傷陽,運動後及時擦乾,更換乾衣

4. 情志調節:靜心養神,戒怒戒躁
夏季應心:情緒波動易傷心氣
調心方法:
午時靜坐10分鐘
閱讀養心

三、端午養生茶飲推薦

1. 祛濕五豆飲
材料:赤小豆30g、綠豆30g、黑豆30g、白扁豆30g、甘草5g做法:豆類浸泡2小時,加水煮沸後轉小火煮40分鐘功效:健脾祛濕,清熱解毒適宜:濕熱體質(舌苔黃膩、頭面出油)

2. 端午清心茶
材料:淡竹葉10g、蓮子心2g、麥冬10g、菊花5朵做法:沸水沖泡,焗10分鐘功效:清心除煩,安神助眠適宜:心火旺(口舌生瘡、失眠多夢)

3. 陳皮茯苓茶
材料:新會陳皮5g、茯苓10g、生薑2片做法:材料洗淨,沸水沖泡代茶飲功效:健脾化濕,開胃消食適宜:痰濕體質(舌體胖大、食慾不振)

四、特別叮嚀

端午前後需特別注意:
心血管保健:溫差變化大,高血壓患者需定時監測
皮膚防護:濕疹、汗疹好發期,保持皮膚乾爽
腸道健康:食物易腐壞,注意飲食衛生
過敏體質:花粉、蚊蟲叮咬可能引發過敏

黎醫生提醒:"端午養生重在扶正氣、避邪氣,通過飲食、起居、情志的整體調節,方能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境界。"

養生小貼士:端午當日(午時11-13點)可曬背15分鐘,吸收自然界旺盛陽氣,增強免疫力。

祝各位端午安康!如有具體健康問題,歡迎至診所諮詢,我們將根據個人體質提供專屬調理方案。

黎汝碩中醫生

Address

澳門 鹽里(爛花園) 62號 立善樓 地下B舖/黎氏綜合診所
Wanchai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9:00
Tuesday 09:00 - 19:00
Wednesday 09:00 - 19:00
Thursday 09:00 - 19:00
Friday 09:00 - 19:00
Saturday 09:00 - 19:00

Telephone

+85328968602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黎汝碩中醫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黎汝碩中醫生: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