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25
受害者還是負責任?
「你的人生所有問題都是因為你的選擇」,將個人生活中的困難與過去的創傷,重新包裝成「個人責任」
錯誤的二元選擇:「你可以選擇當一個可憐的受害者,或者成為更好的自己。」
移除灰色地帶:讓參與者無法理性思考,彷彿只有「負責任」才是對的,「受害者心態」就一定是錯的。
上面的文字
是錫蘭影片裡那些講師有用到的手段之一
剛好我自己也遇到過這問題
也一樣開始自我懷疑
但同時我也懷疑負責是真的解法嗎?
我有個多疑和多慮的部分
某部分來說對這類型的事情有個敏感度
覺得不大對勁就會起疑
我自己接觸到的身心靈領域裡
避不開的事情是
創傷
當創傷尬上受害者/負責任
會產生一種極其矛盾的情境
身心靈的語彙裡
通常會告訴我
要讓情緒流動啦、可以釋放長久以來被壓迫的/壓縮/忍吞的情緒
OK
我鼓起勇氣再度面對那些塵封、封印、鎖進牢籠的創傷記憶、感受、情緒
我在喚醒這個當下的角色是不是「受害者」?
好喔
攪起塵沙漫天、濁流橫溢
再來說我之所以「選擇」當個「受害者」
是因為有「隱藏的好處」
那符合「我的需要」
所以我「緊抓著不放」
我就可以「不用負責」
???
是在哈囉?
來,回到創傷
內在創傷的那個部分
內在創傷的那個部分
有沒有真正的感到安全
而不是上演我很敞開,所以我袒露我的創傷
內在創傷的那個部分
有沒有好好被接住
而不是假裝透過課程就快速獲得轉變或改善
內在創傷的那個部分
有沒有真正的被了解,進而知道這個創傷部分的真實需求
而不是一直強調我已經療癒了,我0受害,我的創造我負責
在面對那個被層層保護的創傷
不管是感性或理性面比較合理吧?
當然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早就OK了
老是搞療癒搞創傷在浪費時間
OK啊那祝福你保持OKOK的
OK
再回來組合拳的地方
「隱藏好處」「我的需要」「緊抓著不放」「不用負責」
有什麼毛病嗎?
我覺得沒毛病啊
作為一個人類
在曾經受過傷害的情境裡
會長出避免再次受傷的機制
再合理也不過
具體舉例來說:
開車超速被測速照相開單
我的荷包君失血
為了避免再次失血+肚爛+生自己的氣
就會開始設法提醒自己、保護自己
安裝測速APP、背起來某路段有照相、開車時更注意速限…
只為了不要再落入會產生這種感受和財物損失的情境
光是超速被罰就可能長出對應機制
那更深層或更柔軟的內在受傷
難道不會長出應對機制來避免更痛苦的可能性?
我這麼寫可能會被誤會我完全站邊「自動化模式/僵化模式」
NO
不論是暴怒、過度思考、習得無助、討好…
都是為我服務的機制/部分
隨著年齡、學識、財務、人脈、能力、…
已經長出的這些機制/部分已經不適用了
他們還沒有發現我已經有所不同了
我也未曾花時間跟這些機制/部分相處
讓我們互相認識彼此
很多時候都是遇到狀況
瞬間啟動
在不知不覺間去處理、應對外境
這些機制/部分仍努力運作著
好來保護這個曾經「受傷的我」
當這些機制/部分不適用或過時
但仍然處在警戒、易觸發的保護模式
我們需要花時間和他們相處、認識
讓他們真正意義上的感到安全
才可能真正的「同意」後退一步
才有機會讓受傷的部分說出自己的需求
透過自己滿足自己的真實需求
至少在我的認知裡
這比較像對自己負責吧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