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2025
                                            所見所思:從失智症看醫療困境與個人健康管理
來到這個法國小城市已經八個月了,時光飛逝,沒想到這麼快。這裡距離巴黎僅83公里,車程約一小時,但醫療資源卻差了十萬八千里,有著天壤之別。
日常診療與對法國醫療的失望
每週,我會遇到約七到十位病人,一個月下來大約二十五位,他們多半是因腦部器質性問題前來做認知測驗,其中八九成皆與記憶喪失或失智症有關。通常,我會先了解病人的年齡與疾病史,若能有近期的腦部造影資料則更好,以便我大致掌握其認知能力概況。然而,當我點開病人檔案的「synthèse」,只要讀取時間超過五秒,我就會有不好的預感,因為這通常意味著又一位滿身疾病的老人即將被貼上「重度神經認知障礙」(neurocognitifs majeurs),也就是失智症的標籤。
隨著工作時間越長,我對法國的醫療體系也越來越失望。他們似乎只擅長處理已經發生的病況,然後便將病人送回原本的生活。許多人在退休數年後,各種病痛與記憶問題便會逐漸浮現。症狀嚴重的病人甚至會說:「以前我要上班才會知道今天幾月幾號啊,現在我又不用,當然不知道。」聽到這,我心裡不禁想,連今年是幾年都答不出來了,難道退休後就不用動腦了嗎?
活得久還是活得健康?
在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的年代,到底活得久更重要,還是活得自然健康更重要?
彼得·阿提亞在《超預期壽命》一書中提到,醫療2.0的處理方式是治標不治本,雖然省事又省錢,但一旦出事,往往都是大問題。例如心臟病突發需要緊急送醫做支架,甚至直接送去殯儀館。然而,這些大條事件發生前,通常已有徵兆,冠狀動脈的問題可能已經悄悄發展了二十年。
失智症也是如此。四十歲時的生活型態與習慣所造成的風險因子,可能在二十年後影響輕度失智症的發生機率。
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與病理機制
百年來,我們對阿茲海默症成因的研究發現,關鍵基因 APOE 負責調控載脂蛋白 E (ApoE) 的表現,後者在脂質恆定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調節血液和大腦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磷脂代謝。APOE 有三種不同的等位基因:ε2、ε3 和 ε4。攜帶兩個 ε4 等位基因(e4/e4)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帶有兩個正常 ε3 等位基因的人高出十二倍。
事實上,真正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人數少之又少,他們的症狀通常在六十歲以前發生,且家庭疾病史相當顯著。在我近四年的執業生涯中,也只遇到兩例。彼得·阿提亞在書中更提到,有些帶有 e4/e4 基因的百歲人瑞,卻沒有任何失智跡象,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攜帶了其他能避免 ε4 影響的基因。
早期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認識,是從大腦中發現 類澱粉b-amyloid斑塊 開始,其認知障礙的程度與斑塊的堆積程度有關。這種產物是在神經突觸中,類澱粉前驅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分裂後,錯誤堆疊而產生。長期累積後,類澱粉蛋白還會引發另一種稱為 濤(tau)蛋白 的聚集。濤蛋白的堆積過程與結果會導致神經元發炎,最終造成大腦萎縮。
簡單來說,這就像是有用的資源被送到神經元家中,但在處理過程中,許多產物被錯誤製造,卻無暇處理,只能堆放在一旁等待清潔人員清理。結果這些錯誤產物多到擾亂了日常的生產與生活,甚至開始「生蟲長霉」並釋放毒素。清潔人員似乎人手不足,無法清理那麼多垃圾,最終垃圾堆滿到堵住了門,導致好的資源無法送入,垃圾也無法清走,神經元就在裡面生病發炎,最終死亡。
晚發性阿茲海默症與代謝症候群
事實上,所謂的 晚發性阿茲海默失智症 其實與一般慢性疾病類似,與早期自身的生活型態和習慣息息相關,尤其與 代謝症候群 有相當大的關係,例如:
三酸甘油酯偏高: 空腹三酸甘油酯 ≥150mg/dL
空腹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 ≥100mg/dL
血壓偏高: 收縮壓 ≥130mmHg 或 舒張壓 ≥85mmHg
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 ≥90公分 、女性腰圍 ≥80公分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 男性